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5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本好书《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

[复制链接]
qyy  

2

主题

0

好友

101

积分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2-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5
帖子
171
UID
4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4 20:21: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刚买了一本好书《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坏了》,提倡现代智能教育,提出要保护孩子的慧性,启迪慧性,提倡诵《德道经》以开发孩子的慧性,粗略看了感觉不错的,作者是熊春锦。

在上海的朋友,本月十日在徐汇区季风书园有一个招待演讲会,有兴趣的话可去听一听。听说现场有抽奖活动,免费赠书。
qyy  

2

主题

0

好友

101

积分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2-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5
帖子
171
UID
447
2#
发表于 2010-1-4 20:22:53 |只看该作者
具体时间是上午十时开始

当当网上有售的七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yy  

2

主题

0

好友

101

积分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2-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5
帖子
171
UID
447
3#
发表于 2010-1-5 08:57:58 |只看该作者
因为觉得好,所以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此书,以期得到妈妈们关注,从而让宝宝们受益
所谓“慧性图文思维”,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保持先天品质的纯洁性,即无私无欲无为的上德品质,德性真我。

二是获得先天道德精神能量的充足,即人体与天德地气连接的渠道畅通无阻,及时补充损耗的精神能量,使身心两大系统始终保持健康,充满活力。

三是有效防止后天所有的智识行为干扰污染、屏蔽先天品质,阻碍连接天德地气的通道,丢失道德精神能量。

人类在孩童时期,为什么会那么天真可爱,纯洁无瑕,灵慧聪明,而随着身体的长大,智识的增多,自我意识的增强,却将不断提高的生活、学习能力发展为自私的贪欲和享受,人类的这种行为到底是聪明还是愚笨呢?人类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保持住先天慧性不受后天愚智行为的污染屏蔽呢?“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就是要告诉我们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yy  

2

主题

0

好友

101

积分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2-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5
帖子
171
UID
447
4#
发表于 2010-1-5 10:28:51 |只看该作者
摘录一点书中的内容: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名言:“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就是说:天给我们人类的是德能,地给我们人类的是地气,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应当主动地获得天德和地气,否则仅仅靠我们自己体内有限的能量,是难以达到的,同时也难以实现诵读中的高境界。

我们人体的营养,基本是两个来源,呈个是五谷杂粮,另一个是精神系统的营养——金.木.水.火.土五种能量,道家就称之为仁德.义德.礼德.信德.智德.五种德性的能量养精神,地上长出来的五谷养我们的肉身,经典诵读是通过诵读前人著名的篇章,引导我们主动地获得天德和地气,来滋养我们体内的精神系统.我们的肉身系统通过一日三餐进食五谷杂粮,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但是我们的精神系统,由于长期的忽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人类大约在15岁之前,(男性16岁,女性14岁)都天然具备自动吸纳天德和地气的生理机制和心灵状态,而且还在体内建立了一定的储备,但是大部份人15岁以后没有继续跟进,没有用一定的方法辅助,继续获得充足的精神营养,那么就只能不断地调用仓库里边的能量.一般来讲,女子49岁.男子64岁,就把仓库的储备调用完了,人就会出现明显的衰弱.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感觉精神不支了,到底是肉体缺乏营养还是精神缺乏营养呢?奋斗了几十年,物质条件丰富了.一日三餐吃得更好了,为什么反而没有力气,没有精力了呢?实际上主要是我们的精神系统缺乏了营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yy  

2

主题

0

好友

101

积分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2-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5
帖子
171
UID
447
5#
发表于 2010-1-5 10:52:18 |只看该作者
古代祖先留下一个滋养我们精神系统的宝贵而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书",这个读字所强调的正如许慎<说文>里边谈到的:"读"的意思主要是开口诵读,如果不主动开口,就不叫读书.

诵读中还有个窃门,要找"声"和"音",不能糊里糊涂地读,"音"是各谐的震荡的,当我们真正读到体内有震荡的时候,真音就出来了,那么精神就会百倍,两眼甚至都会射出金光来,为什么呢?因为声音相合了.

中国有句成语:钟敲罄响.就是说十几里以外庙里边有个大钟,敲它的时候,结果这家人的罄跟着呜响起来了,这就叫同颦共振.要使我们自己的音和声发生共鸣,就得开口诵读,并且主动在自己体内寻找这个"音",同频共振以后,我们体内的精气神能够比较快地提升起来,人要是有点小毛病不吃药自己就好了,精神也回到了一种年轻的状态,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对体内仓库里面能量的调用也减缓了,就不会还不到50岁就已经躬着腰咳嗽了,弄得毛发掉牙齿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yy  

2

主题

0

好友

101

积分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2-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5
帖子
171
UID
447
6#
发表于 2010-1-5 11:28:11 |只看该作者
接上面继续: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颈椎会前后上下小幅活动,大脑和脊椎里的脑脊液也会随之加速循环。脑脊液,古代道家称之为“天河水”,这个水从大脑流到尾骶骨的终池,然后再循环上来。当我们读书的时候,在点头磕脑的时候,随着脑脊液循环加快,大脑的深层和表层都得到了更多的营养,使人越读越有精神。

老子五千言是经,是古文,就是提供给我们读的进行能量式的颂读,让经典的能量进入我们的体内,与我们的心身引起共鸣,重新唤醒心中的阳我丹元,进入大脑右侧的办公室中进行工作,展开慧性图文思维记忆

舌是心之苗,心开窍于舌,舌头一动,心就容易打开,心窍也容易放出光明,古代描述说:上智之人,心上有七个孔,所谓七窍玲珑心,中智之人,只有四个孔是开的,那下智之人叫做一窍不通,这是古人通过慧观发现的。传说苍颉有四只眼,其实是指的一个天眼一个心眼一个手眼,再加上肉眼。

易经里面谈的象.数.理.气,而老子五千言中却加了"一元",一是指德,"元"是指道,然后再加上象数理气,他提出了大唯物论,一切都是物质,只是存在有相和无相之分.可以看得到形象的物质,和看不到形象的物质,都应该归纳成一个整体的物,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能够接触到信息,但是空间传播着的这些全息信息码,是看不到的,看不到的转换成看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己.

在老子<德道经>诵读中发现,很多成年人,特别是众多的儿童和少年,在诵读过程中体内和体外会自然地出现大量的文字,文字会自动地沿着经络和奇经八脉运动,以及进入脏腑和丹田之内,也能分解成能量态扩散全身,这些显现的文字,常常并不完全是汉字的结构形态,其中存在着大量似图画,如符号象形质式的文理结构.

背诵儒学智能教育的四书五经具有智能知识提升的良好作用,但老子的五千言,就具有开慧益智,激活慧性图文思维能力的强大作用.道学中的慧性图文思维教育法,右脑同眇开发使用的方法,才是人类最优秀的教育方法.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yy  

2

主题

0

好友

101

积分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2-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5
帖子
171
UID
447
7#
发表于 2010-1-5 19:01:44 |只看该作者
一本好书,竟然没人关注,也许是我的方法不对,说的太零散了

记得有一次为女儿选择国学经典,无意间发现德道经,就买了,女儿九岁,无意间说:妈妈,这本书发烫,我疑惑,拿出其它的经典书及佛书让她感应,她说有的书微热,有的书让她的手如贝壳般开合,而德道经让她感应最强烈.于是相信,经典的东西是具有能量的.

任何东西都需要一种缘份,与一本书的缘份也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yy  

2

主题

0

好友

101

积分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2-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5
帖子
171
UID
447
8#
发表于 2010-1-5 19:03:45 |只看该作者
经典诵读也是一种养生方式,对孩子尤其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0

好友

6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66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3-19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572
帖子
480
UID
2014
9#
发表于 2010-1-5 19:25:08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分享。
神奇的生命,幸福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0

好友

310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86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9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787
帖子
1552
UID
64
10#
发表于 2011-5-16 16:37:52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今天又有人推荐,准备先在网上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5-19 07:36 , Processed in 0.0681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