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标题: 《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主食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桂圆米汤    时间: 2012-5-23 19:04
标题: 《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主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最近播出的纪录片,讲的是中国的各种美食。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值得大家看一看

中间有一部分专门说稻米,说稻米的储藏,种稻米的历史,用大米做的米粉、河粉。

说完大米之后,开始说面食,各种面食~西安的泡馍,兰州拉面~好诱人哇……

广东那边压面特别逗,是人骑在竹竿上,叫竹生面。

中原人做面用擀面杖。

岐山臊子面,只吃面,不喝汤(汤是那种有很多红油的汤)。

嘉兴肉粽子,乡间包粽子和工厂包粽子的过程对比。

做年糕是宁波人的传统,用的是晚粳米。

后面还讲了包饺子什么的……等等

中国的主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看完绝对会对主食充满向往……

另外,第一集有一段说的是藕,也很不错。推荐大家看看。

[
作者: 缦林香山    时间: 2012-5-23 19:19
谢谢推荐,一定看看
作者: 康乐丽生    时间: 2012-5-23 19:23
我对主食绝对是充满向往的……
作者: 木瓜嘟嘟    时间: 2012-5-23 19:31
其实主食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角。只是,发现近来,人们更向往于各种调料调出的所谓美食。
最近在家手握锅勺,饮食偏清淡,被小弟抱怨,说饭菜没有滋味···囧
作者: 春天的太阳    时间: 2012-5-23 19:32
无尽的美食也引发了无尽的腐败。
作者: 我也来学学    时间: 2012-5-23 20:21
我最近都在看,真有缘
作者: 朝阳    时间: 2012-5-23 20:44
已经放完了,确实好看
作者: 暖地    时间: 2012-5-23 21:07
上课前,女儿刚刚跟我推荐
作者: 早春芽    时间: 2012-5-23 21:28
我以前最喜欢看这种片子,现在好像淡定多了,放得太晚了,没看
据说因为这部片子,吃货们夜里都蠢蠢欲动
作者: 沃野    时间: 2012-5-23 22:24
今天同事发到群里,然后就有人发什么炮椒牛蛙的图片,有的人就开始咂舌,但是我看着那红红的一盆东西,一点儿胃口都没有。还是米饭好吃。
作者: 田园山庄    时间: 2012-5-23 22:25
这部片子第二天18:00会重播,要不就上网看,不用熬夜。
作者: 田园山庄    时间: 2012-5-23 22:26
中央一台的
作者: 丹阳    时间: 2012-5-23 23:42
我今晚看了第一集,对挖藕那段很感兴趣,深深的泥潭下挖出黑色淤泥包裹着的藕,更加深的对坤土的认识
作者: 轻快    时间: 2012-5-24 00:27
我上个周末在土豆网上把已经播出的5集都看了。央视的纪录片还是挺好看的,这部片子注重人情甚于食物。
作者: 百万葵园    时间: 2012-5-24 14:07
这是近段时间的热门话题,不过我还没看,有时间再上网看看。
作者: 月牙儿严    时间: 2012-5-24 14:13
昨天一口气看了四集,还有三集没看,中国饮食之庞大,丰富
作者: 白茯苓    时间: 2012-5-24 17:26
非常好的纪录片!满足吃货的需求哈哈
作者: 枸杞子    时间: 2012-5-24 17:42
上周,有朋友推荐我看,后来发现好多人都在看这个。
作者: 华光金彩    时间: 2012-5-24 17:59
转自武汉晚报

因为遥远 所以美味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突然爆红,据说在首轮播出的深夜10点档,不少吃货当即就冲到街上一饱口舌之欲。

    我很羡慕这些饕餮之徒的好胃口。早晨吃的千层饼,排长队买来的,喉咙微刺的感觉持续至深夜,掩盖了镜头里麻婆豆腐的味觉撩拔。

    不只是掩盖,礁石上摘来的紫菜晒干时,我疑心有没有加明矾,武火封鲜的清蒸鱼,我疑心鱼是不是雌激素喂的,咕嘟嘟冒着泡的鸳鸯火锅,我盯着看的是面上漂的一层红油,老阿姨端出一锅窝窝头,我的即时反应是“怎么这么黄”……

    我疑心这些“疑心”已经是妄想症的前兆,或者,借用贵州毕节疾控中心专家的“术语”,叫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不久前当地一所学校出现学生集体中毒,专家就是这样诊断的。

    当然我知道,这跟《舌尖上的中国》无关,正如理论上美食与就该与地沟无关。公正说一句,就选材、态度、技巧,《舌尖上的中国》算得上一部诚意之作。

    但是,此纪录片的红火,大概还不是因为它有诚意,而是它意图展示和确实展示出的美好,正在渐渐离去。

    “妈妈菜”渐渐成为空巢老人们的怀旧之作,年夜饭渐渐成为餐馆最重要的营销对象,那些工序复杂、手艺精良的厨艺,渐渐浓缩成不到一元钱的“一滴鲜”,联想到20年前倾倒众生的“黯然销魂饭”,如今看本质,不过是矮锉穷的厨房小男人标志之一。

    失去的是最美的,当然,横亘在纪录片与现实间最遥远的距离,恐怕还是贵州毕节专家们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我承认我是患者之一,因为我曾一度怀疑,舌尖上的中国,是当下的中国吗?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吃货,我对吃的要求,不是味蕾,不是颜色,不是工艺,更不是文化,只要“它是能吃的”——能入口,然后味道,再颜色,再吃的文化,这是“吃”的天然的直线型要求,但是我居然把它倒过来,“顶朝下来底朝天”,可见病情之甚。

    我与专家们,总有一个病了。我病了不要紧,但若是专家们病了,左一个“心因性反应”,右一个“少量摄入无妨”,我倒是疑惑的很:未必专家、和指令专家说话的人们,就不买菜的么?

    鲁珊

作者: 新鲜土豆    时间: 2012-5-24 18:36
谢谢分享。现在就去看。
作者: 灵山    时间: 2012-5-24 18:42
我也赶紧上土豆搜搜看看去!
作者: 藕芋    时间: 2012-5-24 19:02
喜欢黄馍馍
作者: 霖枫    时间: 2012-5-24 19:10
转自武汉晚报

因为遥远 所以美味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突然爆红,据说在首轮播出的深夜10点档,不少吃货当即就冲到街上一饱口舌之欲。

    我很羡慕这些饕餮之徒的好胃口。早晨吃的千层饼,排长队 ...
华光金彩 发表于 2012-5-24 17:59


就是!现在顾不上好不好吃了,能吃的东西都已经不多了;
作者: 春木暖阳    时间: 2012-5-24 19:33
很好看!今天卫生老师放给我们全班看的,主要讲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舌尖不就是只因是吗!妈妈今天上班也看了滴!
作者: 春木暖阳    时间: 2012-5-24 19:34
错了饮食
作者: 九芝    时间: 2012-5-25 12:42
昨晚才看到这部纪录片,本来10点就要睡觉的,结果看到快11点才依依不舍地去睡觉了。
作者: niuniutu1992    时间: 2012-6-4 15:29
【舌尖上的元素周期表】


我们正筹拍的八集纪录片:


第一集《化工行业的礼物》;


第二集《漂白剂与三聚氰胺的故事》;


第三集《吃遍元素周期表》;


第四集《明胶的秘密》;


第五集《地沟油提纯与精炼》;


第六集《「无毒」的农药》;


第七集《我与白菜有个约会》;


第八集《我们不怕不怕了》!
作者: mercy    时间: 2012-6-4 21:43
引用一都市博客一小段[纪录片里出现的食品,都是产自没被工业污染的农田丶原始森林等,非常新鲜,更没加进任何添加剂和化学品。但现实世界刚好相反,在市场上出售的食品,不是假的就是有毒的:皮鞋奶丶三聚氰胺毒奶丶头发及化学盐水豉油丶瘦肉精猪肉丶福尔马林白菜……。这是「舌尖下的中国」,跟电视里「舌尖上的中国」截然相反!
正因为绝大部分观众每天都为有毒食物提心吊胆,才对《舌尖上的中国》如此痴迷!]

以上有观点是认可的,但也不能说[不是假的就是有毒的]再不好,也终归会有好的,只是要小心点吧!不然这年头叫我们怎麽活啊!因此我们切莫忘记要实行神米计划,以防万一,才是上策啊!




欢迎光临 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http://luanboshiys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