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灵山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拔罐的作用机理(转)

[复制链接]

78

主题

0

好友

45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67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1-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183
帖子
1916
UID
44
21#
发表于 2009-8-17 22:21:19 |只看该作者
中医针药从来都是一体的,而道理也从来都是一样的,就比如说上面所介绍的咽喉疼的例子,一是用药,一是用灸..对于一个合格的中医医生而言,针灸拔罐等等是最基础的东西,而我之所以选择针灸专业是因为也只有这个专业才有点中医的样子-----但也仅仅剩了样子而已了吧,就比如本论坛就把经络给换成了神经,不分青红皂白让人去拔罐.
中医医生任何实践行为不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就是在大量明确的实践指导之下才能实施的,在这样的指导之下,起效也是非常迅速的,所以作为中医医生,是不可能把病人拔成脱证而亡的,也不需要在大量拔罐导致病人死亡之后才总结出这个结论来.
拔罐作为中医的一个治疗方法,其使用只能是短期的,如体质尚好的人感染风寒,短暂拔一次,助正气让寒邪消散;扭伤落枕等,拔得时间长点,但拔个三两次也就可以,并不需要多拔的;至于平时保健,觉得腰酸背痛等,在春夏季节,可以拔一次疏通一下,多拔无用;如果喜欢,一个月两个月后,可以再拔一次.

人体健康的失常必然与人的饮食\情绪\运动\作息等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保健的首要前提就是: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找到根源.就比如说胃痛,我所知道的一个胃痛的患者,每天早晨用开水泡饭当早餐(当地饮食习惯),让他换成新鲜稀饭,其胃痛也消失.不找出健康受损的根源作出调整,而指望药物针灸等等,其疗效必然是会反复的,而且也不容易起效.

如果想要靠针灸保健,可以去看看中里巴人先生的文章,采用循经指压法等等,用按摩的方法促进人体经络之气的调配,至少不损人元气,出现问题也容易处理.而其疗效,肯定也比盲目的拔罐要好很多.

在拔罐过程中出现的很多发烧等症状其实很可能并不是所谓的排病气,而是大量拔罐后人体本来封闭的皮毛开放,稍为受寒,甚至在患者根本没有感觉受寒的情况下,就已经受寒而感冒发烧.对于普通感冒的发烧,人体本来就有自愈的功能的,所以只要胆量足够的大,不需要用药,甚至也不需要拔罐,烧上几天自然也就好的.---------所以,所谓的排病气,很有可能是用拔罐人为破坏人体体表的屏障,使人体更容易患普通感冒出现发烧等情况,此种情况反反复复地进行,到最后智能的人体系统不得不调集大量的人体元气布于体表,也就是完成人体气血的重新分配.这就象一个国家,频频被外敌入侵,于是,不管这个国家有多穷,到最后不得不大多数力量用在国防上一样,不得不将整个国家的经济重新分配.这个时候,原来的疾病的症状当然有可能不出现了,但其代价却未免太大了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0

好友

45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67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1-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183
帖子
1916
UID
44
22#
发表于 2009-8-17 22:22:12 |只看该作者
至于说拔罐排毒书中所讲的老人,就是真的,那又如何?这世界上的奇迹还少吗?美国有人吃放射性物质而健康的,中国也有人以剧毒农药六六六粉当点心吃的,否则就不舒服.还有人肚子痛吃石头而疼痛消失,于是吃石头上瘾,每天必吃,否则就很难受.

如果年过七十的老人真的拔罐而获得健康,那么必然有它的理由,比如说有人是当官的或是富翁,家里的野参多得吃不完,补了若干年,补出了毛病来;又或者用西医的化疗放疗等药物,使人体气过于闭,拔拔罐刚好平衡等等;在分析拔罐对于这些老人的效果前,关于这些老人的很多东西都必须弄明白的.另外,这些老人只是单纯地使用拔罐,没有其它的药物或食物或生活习惯的调整吗?-----比如说,本来在老家生活的,后来去了另一个地方的儿女那里,又或者正好反过来.

再或者,这些老人本就是长寿的体质,本来该有八十岁的寿命的,现在拔罐,把元气拔出来,供七十一二的健康,而活到七十五,也并非没有可能的.

任何治疗,药物也好,针灸推拿拔罐也好,在一个患者身上起效,必然有它的机理,没效,也必然有它的机理,在你使用前,必须要知道在你身上的使用机理,才能够知道对你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不说这些复杂的东西,就说常喝的鸡汤,有人喝了很好,精力旺盛,感觉舒服,有人喝了却立即流鼻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0

好友

45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67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1-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183
帖子
1916
UID
44
23#
发表于 2009-8-17 22:24:03 |只看该作者
道理说清,本帖也就该打住.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健康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0

好友

45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67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1-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183
帖子
1916
UID
44
24#
发表于 2009-8-17 22:24:42 |只看该作者
一个把元气理解成氧气的人所写的书竟然能够在社会上奉行,还打着中医的旗号,我只能叹:如今的世道啊----------
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能够让大家信服,那个吃六六六粉而才能健康的农妇是真实存在的,而砒霜也治愈了一些人的癌症,那么是不是说所有人的养生与治疗疾病都可以用这两种药物呢,大家自己做分析.
冬泳的患者并不是个个都会突然死亡的,我祝大家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0

好友

45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67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1-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183
帖子
1916
UID
44
25#
发表于 2009-8-17 22:25:18 |只看该作者
关于病气的概念非常感谢上述网友提供的《内经》里的原文,确实是我学艺不精,没有注意到。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谢谢指教!


(( 网友提供的病气证据:

问医阁主人发表于 2007/9/12 13: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关于病气:
     所谓病气,也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现代人所人为造出的名词.中医是没有所谓病气的说法的.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0

好友

45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67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1-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183
帖子
1916
UID
44
26#
发表于 2009-8-17 22:26:24 |只看该作者
完。

其他主题,另外发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71

积分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09-10-14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63
帖子
39
UID
2211
27#
发表于 2009-8-18 17:12:13 |只看该作者
阳光妈妈的所有转贴都是栾博士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好友

593

积分

在线时间
103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15
阅读权限
70
积分
1012
帖子
809
UID
467
28#
发表于 2009-8-22 17:56:39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0

好友

45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67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1-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183
帖子
1916
UID
44
29#
发表于 2009-8-28 16:08:20 |只看该作者
找到15楼的原文:

附 《南史》

范云初为梁武帝属官。时武帝有九锡之命,云忽感伤寒,恐不得预庆事,召徐文伯诊视,问曰:可便得愈乎?文伯曰:便瘥甚易,正恐二年后不起耳。云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二年乎。文伯于是先以火煅地,布桃叶,铺席,置云其上,顷刻汗出,以温粉扑之。翌日遂愈,云甚喜。文伯曰:不足喜也。后二年果卒。夫取汗先期,尚促寿限,况不顾表里,不待时日,欲速愈者耶?故书此为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3056

积分

在线时间
23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2366
帖子
847
UID
3812
30#
发表于 2009-10-24 15:34:56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博士提到过民间中医论坛上的ID传承后来在其他贴子里有后悔的意思,不知道有谁看到过是怎么回事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5-13 14:18 , Processed in 0.0639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