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开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复制链接]

71

主题

0

好友

3139

积分

在线时间
118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8-14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434
帖子
1200
UID
628
31#
发表于 2011-6-20 10:13:45 |只看该作者
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0

好友

1189

积分

在线时间
105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3-5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750
帖子
656
UID
522
32#
发表于 2011-6-20 11:25:17 |只看该作者
一语点醒梦中人~人体生病就是那个“淘气的细胞”跑去玩了,你招 他回来就好了,老师的补益就是叫孩子回家吃饭~太有趣了
仙山 发表于 2011-6-20 0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0

好友

1435

积分

在线时间
7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2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173
帖子
946
UID
619
33#
发表于 2011-6-20 21:55:04 |只看该作者
就是证明中医的正确性,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了。
靓丽美人 发表于 2011-6-20 09:09


这本书里有很多想法、看法独树一帜,我以为这才是精彩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0

好友

1435

积分

在线时间
7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2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173
帖子
946
UID
619
34#
发表于 2011-6-20 21:55:59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系(3)


  但是,这些仪器提供给我们的都是真实的吗?
  我们应该懂得一个道理,迄今为止,虽然我们努力在标榜自己的发明创造,可实际上人类并没有创造出任何东西,所有的发明都是学习、照搬、模仿自然。比如说,我们没有发明一种运动形式,目前所看到的运动形式,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同样,一切关于动物感觉系统延长的发明,也是属于仿生学的范围。比如,声呐的发明。在研究中人们发现,蝙蝠虽然有眼睛,但视力极差,可它为什么又飞行自如呢?原来它有一套声呐系统,它在飞行时不断发出尖叫,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的声波来判断前方有无障碍物,及这些障碍物的形状、大小。科学家根据蝙蝠的原理,最后发明了声呐。
  人类的仪器许多都源于仿生学,而正如我们以上说到的,动植物的感觉系统并不完美,它自身存在许多缺陷,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将这些系统的缺陷带入我们的发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用摄像机连续拍摄理发店门前的旋转灯柱,最后形成的画面依然给人旋转向上的错觉,人类是将错觉机制引入了摄像机的发明。
  再比如说关于月球来历的研究,现在我们认为,月球是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地球的出现而出现,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这个结论来源于这样一些证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后实施了几次“阿波罗登月计划”,宇航员从38万公里的月球上带回一些岩石,研究结果表明,月球岩石的成分与地球相同,因此可以证明它与地球来自同一个宇宙尘埃团。
  在这个实例中,可能存在一个问题:我们用来检测月球岩石的仪器,是为了检测地球岩石而发明的,因此,在发明这些仪器的时候,我们已经事先设定了元素检测的范围,因此这台仪器只能检测出与地球相同的元素,而不可能发现其它东西。这样一来,仪器提供的结论看似正确,其实很可能是谬误。
  由此可见,依托于人类感觉器官及延长部分之上的科学,它本身有极大的局限性,而这些局限性都可能影响我们最后的结论。因此,将科学定义为唯一正确的做法,本身就不是科学,甚至可以说是某些人的别有用心。
  好!再让我们看看所谓科学的方法是不是万能的。
  当今之世,科学唯我独尊,不客气地说,它已经取代了几百年前宗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然而,迷信的结果往往是一知半解,如果上大街随便问一声:科学是什么?估计能够回答的人少之又少。一般人所知道的科学,都是些具体之物,汽车是科学,计算机是科学,甚至如何吃早饭也是科学……但这些都是科学的外延。而我们知道的外延越多,对科学的内涵知道的就越少,当这个外延接近无限时,内涵就等于零。
  那么科学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科学最根本的是方法,不论有多么高深的理论,最终也要用方法加以实现。但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所谓的现代科学方法,它的核心就是逻辑。而逻辑又是什么呢?
  你查任何一本辞书,得到的解释都差不多:逻辑就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逻辑这种东西,它是方法,但也是理论哲学,所以黑格尔就将他的一部哲学书定名为《小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0

好友

1435

积分

在线时间
7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2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173
帖子
946
UID
619
35#
发表于 2011-6-20 22:03:31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系(4)

从以上的定义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认识:既然逻辑只是人脑思维的一种形式,那么它可能是客观的,也可能是不客观的。比如,当我们被火烧伤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所有的火都可以烧伤人。可是当我们被开水烫伤后,也可以得到一个推论:所有的开水都可以烫伤人。这两个推论都是逻辑,都是我们人类思维的形式。因此,逻辑的本身是主观的,我们是以逻辑为中介,来了解这个世界。
  我们举一个例子,假如将一潭湖水比喻成人的大脑,将一块石头比喻成客观事物,当我们将石头抛进湖中后,湖水立刻会掀起一圈圈的波浪,这些波浪就是逻辑,它是对外界石头抛进来的某种反应。其实我们看不到石头,只能感觉到波浪,并且从波浪的大小、强弱等分析抛进来的究竟是什么,也许是块石头,也许是个铁块。
  因此,逻辑永远不是客观事物,它只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中介。就好像看电影一样,如果说观众是我们,那戏里讲述的故事或演员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对象,怎么办呢?我们只能通过银幕这个中间物。但银幕反映的影像并不是真实的,比如说它只是平面的,丢掉了立体感,而且拍摄过程中的许多事情并没有进入银幕。
  按照逻辑的规律,人们又把这个世界分为本质和现象两部分,强调从现象去把握本质。然而,什么才是事物的本质?直到今天我们并不清楚。例如,我们把事物归纳成一大堆数字、符号,并将此视为科学的进步,难道数字就是事物的本质吗?如果不是,那么区分本质和现象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数字和符号都是人为规定的,在人类早期,所有民族的计算方法都不同,后来才慢慢统一了计算方法,这就如同我们发明时间、空间概念一样,自然界根本没有这两种东西,我们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才人为做出了某种限制。因此,逻辑的方法主观性极强,它是把越来越多的规定性强加于客观事物之上。由此可见,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所谓科学方法,并不能使我们获得“真实”世界的认识,只能提供近似的、不完整的片段。
  大科学家、量子力学发明人之一海森堡曾有一句名言:“我们所观察到的,并不是自然的本身,而是因我们提问方法所揭示的自然。”这是对目前认识方法的最有力的否定,因为科学发展到今天,所谓主观客观、唯心、唯物统统被打破,主观的、唯心的研究会越来越多,这才是世界的本质。美国物理学家惠勒曾说:“基本的量子现象只有当它被观察时才是一个现象。”这对那些死板的唯物主义,不啻当头一棒。
  我们并非要彻底否定逻辑这种方法,只是想说明它很不完美,自身存在许多缺点,而建立在如此不完美方法之上的科学,也会存在许多先天不足,如果将科学视为唯一正确的方法,并用科学来界定其他方法,那是对人类的最大反动,是对人类的犯罪。
  有人一看见批判现代科学就急,他们会伤心地说:没有了现代科学的方法,我们怎么去认识世界?其实天塌不下来,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假如没有了现代科学,人类肯定会从另外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我们在此批判现代科学,正是想借此提倡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源于东方的“天人合一”。
  实际上,科学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它仍然是目前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它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误的是我们,是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那就是把科学奉为“唯一”。有些人冠冕堂皇地认为,这样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其实他是在败坏科学。更可耻地是,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种利益的需要,与维护科学精神没有一点关系。科学在这些人眼中,就像是街角站立的妓女,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拿来一用。
  一种是政治的需要。政治与科学原本不搭界,历史上唯有宗教和政治关系密切。所以才会发生宗教战争,所以布鲁诺才会被宗教法庭判处死刑。然而,随着科学在历史中地位的突显,科学渐渐变成了一种新的迷信,并逐步向政治靠拢,或者说逐步被政治利用。因为利用科学的人发现,用科学来反对异己、维护统治真的妙不可言,他打了你一棒子,然后说:这与我无关,是棒子要打你,我也无能为力。当科学被政治利用的时候,科学的精神就荡然无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0

好友

1435

积分

在线时间
7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2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173
帖子
946
UID
619
36#
发表于 2011-6-20 22:06:16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系(5)

一种是商业利润的需要。商业与科学关系紧密,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谁掌握了最新科学,谁就能创造丰厚的商业利润,所以这些年才杀出个比尔?盖茨。然而,商海中像比尔?盖茨式的人物必然是少数,绝大多数是想赚钱又没有新发明的人。可历来商人属于奸诈一类,他们很快发现,用科学去骗钱异常容易,只要在广告中加一些观众似懂非懂的科学名词,那钱就如同流水一般进了腰包。更有甚者,他们收买科学,一种新产品一出来,赶快拿钱找几个貌似有学问的人,开个鉴定会,写出一纸所谓鉴定意见,那产品就贴上了科学的标签,照骗不误。在这些人眼里,科学不是妓女是什么?
  因此,我们呼唤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反对将科学当棒使、当刀砍的做法。世界是无限的,逻辑方法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在大千世界里肯定存在其他方法。“科学以外无世界”的看法,是井底的蛙鸣,应该说科学之外还是科学,攀登珠穆朗玛峰,从南坡可以上去,从北坡照样可以到达峰顶。将科学作为一种衡量的尺度,并以此来判定哪是真的、哪是假的,就如同穿了一件衣服,衣服太小,没有被衣服遮住的地方,难道就不是身体了吗?
  如果我们不是上帝,不是神仙,那么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唯一的方法。历史证明,刻意追求的“唯一”,都是别有用心的欺骗。请记住一个事实:人类的进步已经将无数当时所谓的“唯一真理”摆在了荒凉的古迹上,供好奇的后人瞻仰。玩弄历史的人,最后将被历史玩弄。
  用这种态度来看待目前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的冲突,我们就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中医是用另一类方法,是从另一类角度对生命的切入,我们不能因为它与现代科学有冲突,就彻底否定它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0

好友

1435

积分

在线时间
7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2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173
帖子
946
UID
619
37#
发表于 2011-6-20 22:11:25 |只看该作者
那些古代医书都去哪了?(1)

  今本《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篇,各九九八十一卷,合一百六十二卷。两书侧重点各有不同,《素问》侧重于讲理论,如阴阳五行、病因、藏象、气血精液等,而《灵枢》则侧重于讲经络、针灸。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当时班固在写《汉书》时,将图书目录类统归于《艺文志》下。医药类书目又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小类,共记录医学文献868卷,其中“医经”类七家,共216卷,名目如下:
  《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
  《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内经”一名本不专指《黄帝内经》,但由于其它医书均已遗失,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内经》就专指《黄帝内经》而言。
  但《汉书》里没有说《黄帝内经》十八卷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到了晋朝,有一位大学者名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说:“《黄帝内经》十八卷,今天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文中的亡失是指《素问》的第七卷。现代人都认为,皇甫谧学术造诣很高,而且他生活的年代距汉代不远,故本其所言,将《内经》定为《素问》、《灵枢》两部分。
  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认为《汉书》所载卷数18与今《内经》162篇对不上号,因为汉代没有积篇为卷的说法。据此,有人推论,当时《内经》的字数很少,大约只有今本的九分之一。其次,从内容分析,《素问》侧重理论,《灵枢》侧重经络针灸,两书用语、理论取舍均有不同之处,可证这是两部不相关的独立著作。
  《汉书》其它子目下的著作也都与医学有关,“经方”包括方药、本草、内、外、妇、儿各科医书,总11家274卷;房中与神仙两类,也涉及医学内容,如房中类的“养阳方”、“有子方”,神仙类的按摩术、引导术等。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黄帝内经》与神话中的黄帝本无关联,冠以“黄帝”之名,是为了追本溯源。黄帝乃传说中的古帝王,曾有许多重大发明,使后人受益匪浅,故中华民族一直以黄帝为祖先,历代后人均以黄帝子孙为荣。古人由此将一切文物制度都归于黄帝名下,《淮南子?修务训》曾总结过这种归祖情结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素问》之名,始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序》:“感往昔之沧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在我国正史中,《素问》之名见于《北齐书?马嗣明传》:“马嗣明,河内人,少明医术,博综经方,《甲乙》、《素问》、《明堂》、《本草》,莫不咸诵,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在目录学上,《素问》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黄帝素问九卷。”
  《灵枢》作为书名,始见于唐代王冰为《素问》所作之注:“《灵枢经》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据学者们考证,最早时本无《灵枢》,仅有《九卷》,后改为《针经》,其后又改为《九灵》,到唐代时始称《灵枢》。有人认为,这种情况恰好说明一个问题,即古代民间相传的同一医书可能有许多不同版本,这样名称差异就较大,很可能内容多少也有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0

好友

1435

积分

在线时间
7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2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173
帖子
946
UID
619
38#
发表于 2011-6-20 22:19:10 |只看该作者
那些古代医书都去哪了?(2)

收藏本书  字号 -+
  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成书于黄帝时期。因为《黄帝内经》是以设问形式写成的,主要是黄帝问臣下答,也有一些是臣下问黄帝答。所以有人直观地认为,《内经》就是黄帝写成的,因此其成书年代也与黄帝同期,如此推论,成书当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但此观点现在很少有人坚持。
  2、成书于战国时代。到了宋代,一批学者认为应该成书于战国时,始创此观点的有宋代邵雍,此人乃是研究《易经》的宗师,相传曾创“梅花易数”之法。他曾经说:“《素问》、《阴府》,七国之书也。”宋代大哲学家程颢也持此观点,他说:“《素问》书,出战国末,气象可见。若是三皇五帝典坟,文章自别,其气运处,绝浅近。”
  3、成书于秦、汉之际。持此观点的学者众多,窦苹《酒谱》曰:“《内经》十八卷,言天地生育,人之寿夭系焉,信三坟之书也。然考其文章,知卒成是书者,六国秦汉之际也。”《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曰:“《黄帝素问》,原本残阙,王冰采《阴阳大论》以补之。其书云出于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述旧闻,著之竹帛,故贯通三才,包括万变。”
  4、成书于汉代。从元朝开始,有人就怀疑此书成于汉代,元明之际的吕复曾说:“《内经》、《素问》,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乃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刘向指为韩诸公子所著,程子谓出战国之末。而其大略,正如《礼记》之萃于汉儒,而与孔子、子思之言并传也。”此后,历朝各代均有人坚持汉代成书说,现代持此说者也不在少数。
  综合这些观点,大约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内经》的成书时间与中医理论形成的时间是两回事;二是《黄帝内经》是一部集纳本,而绝非原著,是战国到汉代期间,许多人整理上古医书的结果,但在整理的过程中,有些医学家将自己对古医书的理解加进去,形成目前《内经》文风不统一的事实。
  由于《内经》是集纳本,所以内容、编排上都有些混乱:
  一是本身内容混乱,比如,《灵枢?本输篇》曰:“六府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但《经脉篇》中六府之大肠、小肠、三焦均属手经,非“出足之三阳”;《逆顺肥瘦篇》说“少阳之脉独下行”,可在《经脉篇》又说此脉为上行脉。
  再比如说,《内经》中目前读不懂的地方有许多是观点不同,表现在“黄帝——雷公”对问,“黄帝——伯高”对问,“黄帝——少师”对问,“黄帝——少俞”对问,这些人在论述医理时并不相同,比如伯高与少俞都论及五味,伯高的“五味论”是按五行来安排的,而少俞的“五味论”却不按五行。
  二是《素问》与《灵枢》之间有不对应的情况,例如《素问》里“虚里”、“缨脉”、“胞脉”、“溜脉”、“尻脉”、“解脉”、“大脉”、“散脉”等脉名特立独行,毫无统属,与《灵枢?经脉篇》的体系完全不同。
  三是后人添加的东西与原本的内容混杂在一起,例如《灵枢?九宫八内》说,就源于汉代人对《易经》的理解,《乾凿度》中有一段关于太一游宫的记载,读起来云山雾罩:“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也。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此理论明显是后人对《易经》的发挥,而且发挥得十分牵强。
  因此,中医的研究应该做这样一项工作:彻底分清楚《内经》的组成,将后人属于理解发挥的东西单列出来,尽量恢复古抄本的原貌。
  既然《内经》是集纳本,也就是说在此以前应该有大量原始的医书存在,可这些医书又在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0

好友

1435

积分

在线时间
7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2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173
帖子
946
UID
619
39#
发表于 2011-6-20 22:22:56 |只看该作者
谁来证明中医的起源(1)

搞不清楚来龙去脉的东西往往让人感到奇怪,比如说鬼魂。你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真实的鬼,如果哪个人见鬼了,那肯定会有大麻烦。孙悟空大家都感到很神奇,除了他的武功绝伦、事业崇高以外,恐怕也与他的出身有关——别人都有父有母,偏偏他没有,他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
  中医学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成系统的中医学——《黄帝内经》大约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春秋以前找不到任何中医学来历的线索,东汉以后又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对它进行增补,在短短的20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一下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一经达到,后人就再也无法超越。这在逻辑上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一种医学想达到一定的程度,非经过漫长的时间酝酿不可,它就像是一坛好酒,时间越长越醇厚。而一种东西历史越长,留下的遗迹也就会越多。
  中医没有关于起源的任何证据,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但仔细想想,好像只能如此,因为中医的历史证据难以保留。比如说中药,它只是一些天然物质,有植物也有一些矿物,让这些东西保存下来很困难,即使在古墓中挖出一些这类东西,也很难确定它一定与中医有关。因为这些东西满世界都是,只有我们确定它们是按中医理论入药的,那才是中药,才与中医的起源有关。可是这一点又有谁敢打保票呢?
  一般来说,医学器具容易保留,可是中医的治疗器具十分简单,许多是与生活用品相互混杂,比如煮药的用具一般与煮饭锅没有两样,现在的药罐是很晚才发明的。所以即使我们出土的一个锅,也不能说此物就是用来煮中药的,并以此证明中医的起源。
  那什么才能证明中医的起源呢?
  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文字,最好是这样的:有一天考古队从地下挖出串在一起的许多甲骨,研究后发现,原来这就是古老的《黄帝内经》。而且甲骨上还明确记载着:某年某月在某地,有某人如此这般发明了中医。可惜这是一个梦,在已发现的15万片甲骨当中,好像没有关于中医的确切记载(据今人统计,甲骨文中涉及医药的文字有323片415条卜辞,记载病名20多种。但这也不能证明中医的起源,因为看不到理论及思维的线索,只能说当时有医药的记载)。
  其实即使甲骨文中确有记载,我们也同样不知道,原因很简单,我们水平有限。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共发现15万片甲骨,人们在反复比较后确认,甲骨文中不重复的单字约有5000多个。5000单字是个什么概念呢?今天的文科大学毕业生,他们所认识的汉字约有3000左右,郭沫若曾说自己认识大约4000个汉字,再多就不敢说了。
  实际上,甲骨文中的单字可能会远远超出现在的统计,因为在甲骨文统计之前,许多有字甲骨被当做一味药——“龙骨”来使用,中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龙骨”一药,当时是秦汉之际,距离我们今天大约2000年左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龙骨都是甲骨,假定一年只毁掉1000片甲骨,那么到甲骨文被发现为止,可能有近两百多万片被毁掉了。再假如,每一千片中有两个我们现在不知道的单字,那么就有4000左右的字彻底消失了。如果再加上现在被发现的字,整个甲骨文中的单字将接近一万。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是一个多么成熟的文字体系,大约可以和我们今天的汉字相比。
  然而,对甲骨文的研究,虽然历时百年之久,但取得的成绩却十分有限,在5000个单字中,目前无争议的可识字仅有一千多个。准确地说,被认识的字是1056个,而其中,曾被汉代《说文解字》记录的字就有1051个。也就是说,我们用了一百年,仅仅认识了5个甲骨文,平均每20年认识一个字。如果照这个速度,现有的甲骨单字,我们需要再研究8万年。
  因此,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甲骨文中有中医的记载,但谁也不敢说甲骨文确实不曾有过记载,也许有很多,可惜我们不认识。看来在我们研究甲骨文没有突破之前,不太可能从文字方面找到确实的证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0

好友

1435

积分

在线时间
7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2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173
帖子
946
UID
619
40#
发表于 2011-6-20 22:27:52 |只看该作者
谁来证明中医的起源(2)


  那么考古证据呢?
  关于中医的考古证据,一百多年来基本没有大的进展。1972年,人们在河南新郑县出土了一枚石器,长约6.3厘米,一端为圆形,可作按压、按摩之用;一端为棱形,可割破肿胀、排放脓血之用,据说此物即为“砭石”。这可以说是中医起源的唯一考古证据了。关于砭石,史料中多有记载:
  《山海经?东山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也。”我们本不知箴石为何物,幸而有唐代颜师古注云:“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石箴也。”看来此箴石就如同刀一般,是一种医疗器具。
  《素问?异法方宜》中也有记载:“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恰好我们在山东微山县出土东汉画像砖上,发现了半人半鸟人手持针具,好像佐证了上述记载。
  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将这枚“砭石”作为中医经络存在的证据。按摩并不是中医所特有的医疗手法,在不同民族的医学文化中,按摩几乎是一种最寻常的医疗方法,只有当证明此“砭石”确实是对经络穴位进行按摩时,它才可以作为中医存在的证据。同样,如果此“砭石”仅当作割破肿胀、排放脓血之用,那也只能是件很普通的医疗器具,西医里也多有应用,并不能作为中医起源的证据。事实上,《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明确记载:“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针灸用的九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明显可以看出“砭石”与针灸用的九针不同,“砭石”的使用范围不在中医经络系统,故确不能作为中医起源证据。
  文字记载无证据,考古学上也无证据,那么中医起源还有什么呢?只有远古的几条神话和传说: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远古的时候人民常常患病,但当时还不知道如何治疗,病人只好在痛苦中挣扎,呼天号地,凄声惨惨。有一位名叫炎帝的人或神,实在于心不忍,决心解除民间病痛。他开始尝试用草药来治病,但又不知药性,只好以身试药,拿来各种草药吃下去,以此来确定药性和疗效。是药三分毒啊!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据说炎帝有一天中了七十多次毒。文中的炎帝即为神农氏,这大约是中医起源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的最早版本,以后许多史籍中都延用了这个版本。《史记纲鉴》记载:“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其实神农发明中医药还有一个版本——“神农鞭百草”,说神农不是用嘴尝出中药药性,而是用一条特殊的鞭子打出来的。《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赭为红褐色,“赭鞭”大约是条红褐色的鞭子,第二个“鞭”为动词,意思为鞭打、抽打等意思。从文看,这位炎帝是先用“赭鞭”抽打草木,确定哪些有药用价值,然后再去品尝一下药性,这比盲目品尝植物要合理许多。这条“赭鞭”确实非同小可,我们以后还会提到它。
  《搜神记》中还有一条更加详细的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看来神农用这条“赭鞭”打出来的不止是中草药,而且还有农作物,所以他才号为“神农氏”。据说“神农鞭百草”并非人们的想象,而是确有其事,《述异记》就记载:“太原神釜冈,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一名神农原药草山。”
  神话传说中除了神农发明中医以外,实际上中医古代有名的大神都与中医的发明有关联。比如说黄帝,他是中国神位最高的一位神灵,拥有许多项发明权,比如农业、渔网、水井等,其中也包括中医学。《黄帝内经》一开篇就是黄帝问岐伯,看来他也参与了中医的发明,所以书以黄帝命名。《帝王世系》曰:“岐伯,黄帝之臣也,帝使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伏羲实际上比黄帝更古老,由于“层累递加”的神话,反而将他排到黄帝之后,神绩好像也不如黄帝伟大。其实真正的中国祖先应该是伏羲而不是黄帝,几乎所有的早期神话都说是伏羲和女娲创造了人类,汉民族如此,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也是如此。伏羲不但创造了人类,而且学问也大得了不得,据说《易经》八卦就是他的发明,几千年来居然没有人能够真正读得懂。这样一位伟大的神灵,按照“医源于圣”的法则,伏羲氏也是中医的发明人之一,《帝王世系》记载说:“伏羲氏……乃尝百草而制九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5-9 22:50 , Processed in 0.0632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