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肾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涌泉(井穴)
〔穴名解释〕"涌",指水向上冒;"泉",泉水。本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
〔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
(1)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2)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
太溪(原穴)
〔穴名解释〕"太",盛大的意思;"溪",溪流。本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汇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
〔取穴方法〕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
照海(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脉)
〔穴名解释〕"照",昭,即明显的意思;"海",大海。因为此穴处脉气明显,阔大如海,所以称为照海。
〔取穴方法〕足内侧,在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咽喉炎、失眠、高血压、癫痫、足跟痛。
复溜(经穴)
〔穴名解释〕"复",重复,返回的意思;"溜",同流。足少阴肾经的脉气自涌泉流至太溪后,曾绕行一圈至照海,又从太溪直上到本穴,所以称为复溜。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在跟腱的前方取穴。
〔主治病症〕睪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多汗症,下肢瘫痪。
筑宾(阴维脉郄穴)
〔穴名解释〕"筑",原指筑墙的舂棒,形容坚实,这里似乎指的腓肠肌;因为穴位在它的旁边,所以称为"宾",即宾客。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取穴。
〔主治病症〕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腓肠肌痉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