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药材传统鉴别系列

[复制链接]

70

主题

0

好友

129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69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4-1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482
帖子
1060
UID
2276
81#
发表于 2011-7-1 08:39:03 |只看该作者
道地药材 - 道地药材的传统集散地与药市
据初步统计,传统的道地药材有200余种,道地药材的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而且疗效显著,历史悠久,配方中的出现率最高。这些道地药材大部分是“一地产,全国用”,散布在全国各地,具有自采(种、养)、自收、自制、自销的产销特点。从走街串巷或走村串户施药发展到摆摊卖药、设立药店,由庙会交易发展到召开专门的药材交流会,集散地经历了千年漫长的岁月,对中药材的销售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今天,集散地对于搞活经济、保证全国人民的用药需求,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的集散地形成或者与道地药材的产地有关,或者与名医、药王的影响有关,或者与便利的交通有关,或者与集市庙会的群众基础有关。如安国产祁木香、祁白芷,禹县产禹南星、禹白附子,四川江油产附子,灌县产川芎,张家口四周盛产麻黄、甘草,这些集散地都是道地药材的产地或者距离原产地较近。安徽亳县是名医华佗的故乡,华佗的名声成为那里集散地的号召力量,1986年亳县的药材成交额高达1.3亿元之多。国内几处有影响的大型集散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建有药王庙,此举对客商很有吸引力。不论是集还是散,都需要运输,运输线路和交通工具制约了集散的形成。在古代,祭祖先、祭神仙以治病之风盛行,初期的集散地往往借“赶集”和“赶庙会”形成,进行药材交易,庙会和宗教活动信徒很多,求医买药者广,为集散地的药材交易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道地药材 - 集散地的分类
(1) 初级集散地:一般以县为界,以“集”的功能为主,靠近产区,收购本地药材,向中、高级集散地转运。如山东枣庄的酸枣仁、广东新会的陈皮、河南安阳的地黄等,都是初级集散地,将它们先“集”而后转运各地。初级集散地多位于交通要道,主要有以下几个。例如:

①老河口:位于汉水上游。秦岭山区的泽县、安康、镇平、平利、竹溪、房县、兴山等地所产的药材,多就近集中于此,然后沿江转运至汉口进行交易。

②打箭炉:位于四川的大渡口畔,即康定县城。甘孜地区的药材在这里集中外运。

③刷经寺:位于四川阿坝红原县南部,因印刷、收藏佛经而得名,高原药材在此转运。

④独石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蒙、汉族人民交流药材的重要集镇。

(2)中级集散地:一般以省为界,如河南的安阳,安徽的安庆、亳县,湖北的荆州,四川的宜宾、雅安,河北的邯郸,甘肃的武都、天水,辽宁的营口,云南的大理,浙江的金华、兰溪,广西的桂林,湖南的衡阳,陕西的汉中等等。

(3)高级集散地: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一般都是由初、中级集散地发展而来,它的采、种(养)、制、用功能齐全,集散药材的数量大,交易活跃,但并不一定是省会首府,如安国、樟树、百泉、禹县皆属此类集散地。

道地药材 - 集散地的分布特点
古代形成的道地药材集散地约有100多处,几乎全部都在道地药材的区划内。道地药材集散地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交通方便、运输经济,既靠近产区,又不远离文化中心,它们的分布很有特点。

黄芪(1)沿江集散地:水路交通投资少,运输效率高,一经形成运输线,则比较稳定,不像陆路交通那样易受改线影响。不少集散地都沿大小航运河道分布。长江两岸的集散地最为密集,从上而下,依次有宜宾、重庆、万县、云阳、奉节、沙市、武汉、安庆、铜陵、芜湖、南京、镇江、上海,如果加上长江支流的大渡河、嘉陵江、岷江、汉水等沿岸的集散地就更多了,是东西药材流通的一条大动脉。很多以“川”、“汉”为名的道地名称,多与这条交通线有关。了解集散地的形成、发展和集散内容,对准确地采购道地药材很有必要。上海既是长江沿岸集散地的终点,又是沿海集散地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东西南北皆通,又具有科学文化发达的优势,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就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建国前,上海就形成了药材业、国药业(中成药)、参茸银耳业,并按集散习惯把道地药材大致分为川汉类、西淮类、关北类、山浙类、洋广类、草药类等。上海经营的道地药材无论在品种、数量和金额上均占第一位。建国以后,上海这一中药材集散地发展得更快,是我国集、散、用的最大基地。
(2)近海集散地:海运药材同样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的特点。从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海路比陆路近得多,也经济得多。从北至南,沿海的主要集散地有临江、大连、营口、天津、烟台、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广州、北海等。这些集散地除了把邻近地区的药材运出去以外,集散范围从南到北,还兼及远洋。北部近海集散地主要是把关药、北药南运,如辽五味子、辽细辛、两头尖等,多经营口运销天津、烟台或上海。东南部近海集散地因对外开放较早,除了担负国内的南药北运之外,还担负进出口道地药材的任务。如大黄、甘草,很久以前就从泉州出口,广木香、广角、龙脑冰片等,都从广州进口。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古人对有些药材往往只根据集散地而命名,如藏红花产于西班牙,由西藏进口,即被叫做“藏红花”,这样的道地名称很不具体。

(3)古道沿线集散地:古代各国之间,常有驿道相通,交通要道上的重镇往往具有成为集散地的基本条件,如陕西、甘肃、河南的集散地密集,这与其在古代为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河南境内的禹县、百泉、马山口都是驰名全国的大集散地,内地和沿海到此交易药材,各自行程大致相当,符合交通经济的原则。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丝绸之路上的集散地也较多,如从西安出发,有宝鸡、天水、陇西、临夏、张掖、兰州、西宁、乌鲁木齐、伊宁等,从这条线路上不仅运出丝绸、大黄、甘草,也运进番红花等药用植物,进而培植成国产的道地药材。蜀道的开辟早于“丝绸之路”,但由于蜀道“难于上青天”,故该道上的道地药材集散地甚少。

(4)长城内外集散地:从东到西,有山海关、赤峰、张家口、北京、大同、呼和浩特、包头和武威等主要集散地。和平时期,长城内外各民族药商在上述地点交易药材,传播医药知识,许多常用的中药材,如甘草、麻黄、柴胡、黄芩、枸杞子、肉苁蓉等集运外地使用。

(5)现代交通线上的集散地:现代由于交通工具的普及,极大地缩短了道地药材的流通距离。公路运输遍及乡村,加强了初级集散地“集”的功能;铁路运输通达各省会,中、高级集散地的吞吐流通效率大大提高。

昔日的集散地是在“适者存在,不适者淘汰”的选择中沉浮的。集散的品种也因货源、交通线路的变化不断更新。如建国前,上海集散的西洋参,百色、桂林、常德等集散的紫草、炉甘石,重庆集散的天冬、花椒、通草等均发生过改变,而烟台集散的蔓荆子,汉口集散的射干、雄黄、蜈蚣等则相承未变。

道地药材 - 经营组织
道地药材集散地有个体的药商,也有不同形式联合的药行、药庄、药棚、药铺、药帮等经营组织,这些“行”、“帮”不具有政治上的“行会”、“帮派”的色彩。药帮是地方药材行业中借同乡或同行联合起来的团体,具有竞争和垄断性质。这些“帮”通常以药名或道地命名。由于“帮”的兴起,加速了道地药材的商品化。数百年来,各帮活跃在我国主要的集散地和大中城市,对当时药材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现将祁州(安国)十三帮简介如下。

(1)关东帮:以东北三省的药商为主,多以营口为活动中心,经营人参、黄芪、龙胆、黄柏、防风、五味子等。

(2)京通卫帮:以北京、天津一带的药商为主,主要经营“北药”和中成药。

(3)口帮:以居庸关外古北口、张家口的药商为主,多以包头为活动中心,经营赤芍、防风、肉苁蓉、甘草、麝香、鹿茸等。

(4)山西帮:是成立最早的帮会之一,资金雄厚,多以禹县为活动中心,主要经营黄芪、党参、甘草、石菖蒲、连翘、秦艽、款冬花、远志、肉苁蓉等。

当归(5)陕西帮:以陕、甘、宁地区的药商为主,活动中心在西安,主要经营当归、大黄、枸杞子、羌活等。

(6)怀帮:以河南怀庆药商为主,以禹县为活动中心,以经营“四大怀药”而闻名。怀帮其经济实力雄厚。

(7)广帮:以两广药商为主,以广药和进口药材为经营重点。

(8)川汉帮:由云、贵、川、鄂的药商组成,以昆明、重庆、汉口等地为活动中心,经营黄连、川贝母、川芎、枳壳、枳实、天麻等。

(9)山东帮:以山东药商为主,以济南为活动中心,主要经营山楂、金银花、沙参、全蝎、昆布、海藻等。

(10)亳州帮:以安徽亳县药商为主,主要向上海集散白芍、菊花、瓜蒌、白芥子等。

(11)禹州帮:以禹县药商为主,经营白芷、天南星、金银花等。

(12)彰武帮:以河南彰德、武安药商为主,以郑州、禹县为活动中心,主要经营红花、瓜蒌、香附等。

(13)宁波:主要经营“浙八味”,在上海较为活跃。

道地药材 - 四大药市
传统的四大药市是我国道地药材交易最为集中、成交额最大的地方,包括安国、樟树、百泉、禹县。

(1)安国:位于河北省,古时称为“祁州”,因为药业的兴盛而闻名于世,素有“北药都”之称号。药都之名与药王庙的兴建很有关系。此处的药王庙是人们为邳彤(东汉将钦)所建,初建于永乐年间,并有张仲景等十大名医塑像,到乾隆年间始由丞相刘墉题写为“药王庙”巨匾,成为医、药结合型的名胜古迹。安国地处南北驿道线上,且有潴龙、沙河从此经过,顺流而下可达天津,为药材的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祁州成为药都,是与本地适合栽培多种道地药材和具有精细的加工炮制技术分不开的。祁州有“家家种药、户户加工”的传统,代代相传。如百刀槟榔、蝉翼半夏、云片鹿茸、磅制犀角等饮片加工,至今享有盛誉,这便为药材业的兴旺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19世纪50年代,祁州有1600多户7300多人口,从事加工的药工达到5100多人。丸、散、膏、丹、酊、水、酒剂等,均在他们制造之列。永和堂、体延堂都是百年的老子号,经营的中成药多达500余种。甚至连前苏联、朝鲜的药商也远道赶来参加交易。这里成了中药贸易的中心和中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2)樟树:樟树是江西省樟树镇的简称,相传因盛产樟树而得名。有“药都”之称号。自三国时期开始,这里便建“药圩”,从事药材生产、加工、炮制,这里水陆交通方便,集散药材的盛况空前。樟树的成名,一是得益于该镇南面的道家名山“阁皂山”,山上有一洗药池,相传是葛洪所遗;二是得益于该镇上的“药王庙”,这里的药王即是唐代著名的药学家孙思邈的塑像,人们每年都在这里为孙思邈举行生辰庆典,即举行药材庙会。至明未清初,樟树的药业发展极为兴盛,所谓“药行四十八家,药不过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真是名不虚传。以樟树精湛的饮片切制技术为特色,形成了全国闻名的“樟树帮”,镇上80%的居民以经营药材谋生。

(3)百泉:百泉位于豫北辉县城西北面,倚山傍水,泉流百道,故而得名。这里原是佛教活动的中心,康熙57年,各地的药商为了扩大药材交易,集资兴建了药王庙,尊神农氏和孙思邈为“药王”,其中神农塑像虽非真实,但在国内尚是首见,故此药王庙与安国、樟树的药王庙相比,别具特色。自药王庙兴建以来,“商贾云集,南北药材具备”,四月八日古庙会“聚十余日始散”,交易以怀药所占数量最大。

(4)禹县:禹县因公元前2205年大禹建都而得名,它地处中州,水陆交通皆宜,自古是商业中心。禹县也建有药王祠,但不及安国、樟树和百泉那么出名,所以能成为驰名全国的药材集散地,主要是它的商业传统,它的道地药材具有独具风格的加工和包装技艺。乾隆17年,禹县成立了第一个药商会。百余年后,全国药行的十三帮相继在禹县设立会馆,药材交易大会1年3次,每次持续时间长达月余,并设有常年经营机构。禹县人除采集它乡的特产药材外,还栽培了许多道地药材,如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等。野生和家种的道地药材200余种。禹县人在经营药材的同时,还制造出了药皿、药戥子、药碾、切药刀等药用工具,其质量水平在同时代的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如“小禹州药刀”如满月形,刀刃锋利,合口严实,一颗槟榔可切出270片之多。禹县内的历代名医层出不穷,形成了产、供、销、用一体化,药行、药庄、药棚、药铺林立的集散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129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69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4-1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482
帖子
1060
UID
2276
82#
发表于 2011-7-1 08:43:36 |只看该作者
笕麦冬
浙麦冬:又名杭麦冬、笕麦冬。为产于浙江杭州笕桥一带者。后泛指产于浙江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拥有好几百年历史的“浙八味”之一、跟西湖龙井同样有名的道地药材“笕麦冬”,不幸绝种了。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叶丛生于基部,狭线形,长10—30厘米,宽因品种不同粗细有异。花茎常低于叶丛,稍弯垂,花淡紫色总状花序,花期5—9月。果蓝色。
编辑本段采收储藏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编辑本段功能主治
  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同时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编辑本段用法用量
  1治疗暑天汗出虚脱 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编者注:此方为金代名医李杲所创,方名叫“生脉散”,已制成生脉口服液)。   2治疗肠燥便秘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治疗慢性胃炎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5治疗糖尿病   用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6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7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鸡蛋5个,枸杞、花生米、瘦猪肉各30克,麦冬10克,盐、湿淀粉、味精各适量。首先将花生米煎熟,枸杞洗净,入沸水中略氽一下。麦冬洗净,入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瘦猪肉切丁,鸡蛋打在碗内,加盐少许打匀,把蛋倒进另一碗中隔水蒸熟,冷却后将蛋切成粒状。锅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肉丁炒熟,再倒进蛋粒、枸杞、麦冬碎末,炒匀,放盐少许及湿淀粉勾芡,放味精调味,铺上花生米即成。每日2次,佐餐食。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的辅助治疗。健康人食用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在线时间
4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4-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36
帖子
81
UID
4618
83#
发表于 2011-7-1 08:54:51 |只看该作者
[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74

积分

在线时间
15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9-3-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94
帖子
246
UID
30246
84#
发表于 2011-7-1 08:58:32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慢慢学习,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0

好友

2172

积分

在线时间
114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9-5-2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091
帖子
1185
UID
12417
85#
发表于 2011-7-1 09:05:43 |只看该作者
中药的学问很大呀,谢谢老同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3581

积分

在线时间
276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8-12-18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548
帖子
486
UID
15303
86#
发表于 2011-7-1 09:14:07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同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在线时间
4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4-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36
帖子
81
UID
4618
87#
发表于 2011-7-1 09:43:52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呀,原来药材还有这么多学问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44

积分

在线时间
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3-9
阅读权限
50
积分
43
帖子
23
UID
4598
88#
发表于 2011-7-1 09:53:3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451

积分

在线时间
41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7-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8
帖子
158
UID
2594
89#
发表于 2011-7-1 12:03:56 |只看该作者
再重温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好友

850

积分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035
帖子
1286
UID
1302
90#
发表于 2011-7-1 13:40:32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同学,慢慢看。
问题是现在硫磺熏的药太多,这个怎样鉴别呢?尤其是人参,党参,黄芪,玉竹。买过几回,喝起来都是酸的,好象买不到不用硫磺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6-21 00:58 , Processed in 0.0940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