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626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11-21
- 注册时间
- 2009-4-12
- 积分
- 14907
- 贡献
- 104
- 精华
- 183
- 帖子
- 28372
- 积分
- 51248
- 威望
- 3833
- 金钱
- 28481
- UID
- 1
- 在线时间
- 626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11-21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4907
- 帖子
- 28372
- UID
- 1
|
“若因床帐太暖,或产妇气盛,或素多喜怒,觉目眩晕如在舟车,精神郁冒者,此是血晕。即须服血晕药一、二服止,(方见第五论。)仍须看承之人照管问当也。或觉粥食不美。虚困,即服四顺理中丸一、二服。(若不如此不须服。)若于两、三日间觉腹中时时撮痛者,此为儿枕作痛,必须服治儿枕药一、二服。(方见第二十卷。)若大便秘或小便涩,切不可服通利药,以其无津液故也。若投通利之药则滑泄不禁,不可治也,切须戒之。若秘甚必欲通利,方可服和缓药即通。(方见二十三卷第二论。)”
如果因为床帐太暖,或者产妇气盛,或者平时多喜怒,觉得目眩晕如在船上车上,精神郁冒,这是血晕,当时就需要服用血晕药一二服止,具体方剂见第五论,仍然需要看护的人照管得当。或者觉得粥食没味道,虚困,就要服用四顺理中丸一二服,若不是如此则不服用。若两三日间觉得腹中时时撮痛,这是儿枕作痛,必须服用治儿枕药一二服,具体方剂见第二十卷。若大便便秘或者小便涩,千万不能服用通利药物,这是没有津液的缘故,若是用通利药物则滑泄不禁,不能治疗了,千万不能这样做。若便秘厉害想要通大便,才可以服用和缓药物通便,具体方剂见第二十三卷第二论。
目眩晕如在船上车上,这问题原因也在于胃气。在易经里,胃气,就如同山峰,那是静止不动的。产妇体内水流冲垮了胃气,相当于使得山峰动了,人就感觉到眩晕。陈老先生专门写了一篇产后血晕论,名为《产后血晕论第五》,里面提到黑神散、清魂散、独行散、红蓝花酒等方剂。
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外治的方法吧。
伏兔穴
《经络腧穴学》: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针灸大成》:主膝冷不得温,风劳痹逆,狂邪,手挛缩,身瘾疹,腹胀少气,头重脚气,妇人八部诸疾。
取党参精华贴,贴两伏兔穴,每边伏兔穴各贴个七八片,不用担心贴不准,贴上一大片,总归把穴位包含在里面了的。
如果手头没准备党参精华贴,那么,可取生甘草捣软,贴两伏兔穴,都贴上一大片,尽量贴厚厚一层,医用胶布固定。
伏兔穴是卯上卯的穴位,其补益胃气的作用好,平时用来治晕车功效很好,用来治这种产妇的眩晕也相当合适。
足阳明胃经上与伏兔穴同等性质的穴位还有:内庭穴、承满穴、大迎穴。
内庭穴
《经络腧穴学》: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承满穴
《经络腧穴学》: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大迎穴
《经络腧穴学》: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上述三个穴位也可以同时贴上,贴法同伏兔穴。
如果觉得粥食不美,虚困,需要四顺理中丸一二服。
我在《妇人大全良方》里暂时还没查到四顺理中丸的配方,所以,就不对这配方做分析了。只是就“粥食不美,虚困”说几句。
产妇生产之时,水流冲垮了胃气,同时,生产出血,产后出汗,减弱了心气。如果产妇原本就胃气、心气很弱,经过生产,那么,自身的胃气心气已经不足以用来消化处理饮食,人体的智能系统就会不让人吃东西,于是,就觉得“粥食不美”,什么都不想吃,且人虚困。
这种情况,显然,补益是第一位的。在本书最初的产后十日饮食推荐里,我推荐了早晨喝黄芪党参水,晚上喝人参水,这两样,一个补胃气,一个补心气,对于粥食不美的情形,就有治疗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觉得粥食不美,不想吃东西,那么,不要强行吃。三餐可以只给些浓米汤或者小米粥熬的上层的浓汤,这两样几乎不需要人的消化能力,不增加人的消化负担,少量频服,每次给100毫升左右。半上午则喝黄芪党参水,每两小时给100毫升左右;半下午则喝独参汤,每两小时给50毫升左右。黄芪党参水和独参汤的做法见前面产后十日饮食推荐。
这样补益几天后,人的胃口会渐起,那时候按照产后十日饮食推荐坐月子就好。
传统中医向来以开药方为主,几乎不用穴位补益。然而,象上述虚困且觉得饮食不美的人,穴位补益最为稳妥且效果很好。通过穴位,外贴补益药物,想补哪补哪,五脏六腑一起补益也完全可以。产妇穴位补益的方法,会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专门介绍,这里不多说了。
产后两三日儿枕作痛,《妇人大全良方》里有专门的一篇论述,名字为《产后儿枕心腹刺痛方论第七》,里面提到延胡索散、天仙藤散、蒲黄散、黑神散、桃仁芍药汤、茱萸酒、姜黄散、独圣散等。它描述儿枕痛的原理是:1、夫儿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块,因产时其血破散与儿俱下,则无患也。若产妇脏腑风冷,使血凝滞,在于小腹不能流通,则令结聚疼痛,名曰儿枕也;2、《产宝》论产后心腹痛者,由产后气血俱虚,过风寒乘之,与血气相搏,随气上冲于心;或下攻于腹,故令心腹痛。
这两种情况,可用穴位治疗。
1、瘀血作痛,取两陷谷穴,贴党参精华贴。如果用药材,则可以用生甘草捣软了贴,医用胶布固定。四小时换一次。
陷谷穴
《经络腧穴学》:在足背,第2、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针灸大成》: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噫,肠鸣腹痛,热病无度,汗不出,振寒疟疾。
2、产后气血俱虚与风寒相搏
取两神门穴和两通里穴,贴麦冬精华贴。如果用药材,则可以用质量好的生晒参切片,捣软了贴,医用胶布固定。如果体质很虚,那么,最好是心经所有穴位都贴,且肚脐也贴。四小时换一次。
神门穴
《经络腧穴学》: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正坐,把肘部支在桌子上。让手掌侧对着自己。往后仰掌。这个时候,会看到内侧(靠小手指这侧)的手腕处出现明显凹陷。
以手掌根的横纹做为第一条腕横纹。然后,依次往手臂方向数,取第二条腕横纹。
这第二条腕横纹与上述凹陷的交点,就是神门穴。
《针灸大成》:主疟心烦,甚欲得冷饮,恶寒则欲处温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手臂寒,面赤喜笑,掌中热而哕,目黄胁痛,喘逆身热,狂悲狂笑,呕血吐血,振寒上气,遗溺失音,心性痴呆,健忘,心积伏梁,大小人五痫。
通里穴
《经络腧穴学》: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先取神门穴。被取穴者伸直大拇指,大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心经上距离神门穴1寸的点,就是通里穴。
《针灸大成》:主目眩头痛,热病先不乐,数日懊憹,数欠频呻悲,面热无汗,头风,暴喑不言,目痛心悸,肘臂臑痛,苦呕喉痹,少气遗溺,妇人经血过多崩中。实则支满膈肿,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上述陷谷穴与神门穴通里穴或者心经所有穴位,可以一起都贴上。
如果便秘或者小便不利,那么,不能服用通利药物。《妇人大全良方》里也专门写了两篇介绍此种方法的处理,名为《产后大便秘涩方论第二》、《产后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里面介绍了麻仁圆方、麦糵散方、阿胶枳壳圆、蜜兑法、葵根汤、桃花散等。
产后便秘问题,可以说是最最常见的问题了。这是因为“胃主通降”,生产之时胃气被水流冲垮,其主通降的能力就弱了,于是导致便秘。这种情况,认认真真补益胃气就好。急着排便的,用陷谷穴和支沟穴处理。
1、取两陷谷穴,贴党参精华贴。如果用药材,则可以用生甘草捣软了贴,医用胶布固定。四小时换一次。
陷谷穴
《经络腧穴学》:在足背,第2、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2、取左侧支沟穴,贴白术精华贴。或者,就按摩左支沟穴。通常随即就会有便意。大便后,揭掉左支沟的贴或者不再按摩,否则可能会一直有便意。陷谷穴的无需去掉,可以一直贴着。
支沟穴
《经络腧穴学》: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针灸大成》: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不开,暴喑不能言,心闷不已,卒心痛,鬼击,伤寒结胸,瘑疮疥癣,妇人妊脉不通,产后血晕,不省人事。
支沟穴是通便的特效穴位的,它还能治产后血晕,可见对产妇大有好处。
产后小便不利,这其实是心气问题。用易经的话说就是:心气弱,无法雷水解,从而没小便。上述儿枕作痛里产后气血俱虚与风寒相搏文下介绍的就是补益心气的穴位方法,照着去做,也能治疗小便不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