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峰 于 2009-10-21 10:50 编辑
我爸爸病重到最后,想去挂个专家门诊,早上4点就想办法挂的号
那是2004年,那个专家一个号300元
当然如果他真的很不错的话,300元也算有所值的了
可惜我爸爸去看了
回来他很失望,一个很老很老的医生了,坐在那里昏昏欲睡,几乎没有注意我爸爸说了什么也没有和我爸爸有什么交流,然后从旁边一堆早已经抄好的药方里,拿出一张给了我爸爸,并且建议我爸爸买医院当时正在卖的很贵很贵的保健品
我爸爸失望的回来了。。。即便愿意付300元的见面费,可是和10元见面费的医生又有什么区别?
很多病人到了最后听说哪里有个好医生,多高的挂号费也是愿意去啊。。。
可是看医生的结果常常很失望,排队一整天,见面5分钟,挂号费高了,并不代表他给你认真仔细的看病了,也不代表他就能不卖贵补品
如果说所有的民众都有一种被迫害的意识,所以一旦生病都想要最好的最贵的最棒的药食来吃用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但是无论如何民众们希望的是碰到个真的愿意给你看病,专心听你说话的医生啊
可是,这基本上很难,我带孩子去医院,总是最贵的专家号挂完的最快,总觉得挂贵点儿的挂号费贵点儿的大夫,也许话能多说两句吧,可是,现在几乎很难碰到愿意和病人多说几句话的医生了,每次,都要排好长好长的队,等到了我们撑死就给3,5分钟,话还没说完已经要赶人了,有时后面的家长已经跃跃欲试的想要把你赶走了,你这边没说完的话,他们已经着急的让医生给看了。
医生们很辛苦压力很大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面对的都是愁眉苦脸的病患,所以指责他们是不对的,可是假设一个刚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坐在门诊,以每个病人3、5分钟的时间,给病人们看病看了一整天,然后持续一年,两年,因为流动性大,他们很难再见到那些病人了,更加难以知道自己的治疗和处理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而这样的经历真的对他们的医术的进步有任何帮助吗?
医患关系,看病难,医生难当,病人也难当
作为医生,需要尊重,而且本身医生在发达国家应该是很高薪的工作,不知为什么,到了中国变成如果遵循医生的本分活命都难了。。。而且医生的劳动强度太大,尤其是门诊的医生,感觉真的和菜市场差不多
而病人,真的不论病人想要贵的药,还是什么,其实我想所有的病人都是希望,我能在我生病的时候,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就能得到一个医生的诊治,同时,如果我有反复,我还能再一次得到他的指导和帮助。可是大部分看起来小病小闹的人,在毫无人脉和关系的情况下,再一次得到同一个医生的诊治的概率小的不得了。
这么多矛盾和现象,真的不能单单说是一方的问题还是谁的观念的问题
观念也是在变的,主流媒体和大众普及舆论向导往什么方向走,那么大众的思想是会改变的
而制度、管理这个东西,一个好的制度才能够有好的管理,才能够达到医患都能各得其所
都说外国人素质高,外国人来中国来中国第一件事儿,先去中关村买张盗版windows用,为什么?因为盗版windows便宜而且好用,都说外国人素质高,可是在香港那边排着队彬彬有理的高素质人群,过了香港,来了大陆这边,没见到排队的都蜂拥而至,因为排队过不去。高素质人群在管理混乱的地方,素质也高不到哪里去
咱大陆人群去了新加坡那可都规规矩矩,因为不规矩是要鞭刑的,在香港你过马路闯红灯,那是要罚款5000的,第一张罚单不就开给了一个大陆游客吗?这位大陆游客应该一辈子都记得吧
很多时候,管理者给予了被管理者什么,被管理者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医疗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是理清源头,一个是体制,一个是导向,这都是很漫长的过程,按领导们最爱说的那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外国人那套管理生搬硬套到中国一定出纰漏,但是不做管理也是不行的,在这条道路上走不知道还要摔多少跤,出多到少雷人的事例,才能走上一条比较健全的路。
关于医改这些我们普通老百姓说不上话,只好任由他们尝试失败尝试了,而且我们会尽量努力不去给医生填麻烦,不去让类似于菜市场的医院更加拥挤喧闹,我们就好好地学好我们的医,照顾好我们自己吧,这已经算是不给国家不给别人添麻烦了
辛苦的是老师这样的人,面对这样的医患现状,面对大众很多偏颇的错误观念,苦口婆心想要让大众得到正确的健康知识,您这样的医者,传播者,真的是最辛苦的。我想您很多时候都会感到痛心疾首很多时候也会有无力感。但是无论如何,您都有我们的支持我们的信任,同时,我相信这些“我们”会一天一天壮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