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婚姻暴力的預防
(一) 婚前的心理準備
1. 建立正確的結婚觀念
婚姻暴力起自於不正確的結婚動機,因而導致不合適的結合,它是
婚後引起家庭衝突的原因之一。其不正確的結婚動機主要有下列:
(1) 逃離家庭──對自己家庭不滿意、不喜歡,為了逃避家庭,在不
是充分了解對方的情況下,匆促進入婚姻。
(2) 在「身子給了他,就必須跟著他」的心態下,或未婚懷孕的緊急
狀態下,完成終生大事。
(3) 反抗父母──父母反對子女的婚姻,常助長情侶間的連結力,使
得子女無法好好思考、觀察、釐清對方是否為合適的婚姻伴侶。
(4) 只因對方對自己很好,很照顧自己,覺得自己被重視,就想結婚
,但卻不了解對方家庭狀況、成長背景、家人相處情形等事情。
(5) 因適婚年齡,心中感覺寂寞,或因家人催促,在「父母命難違」
的情況下完成婚姻大事。
2. 婚前應有的心理建設
婚前充分了解組成家庭後會面臨的問題,且事先做好心理準備
與協調,以期杜絕婚後的家庭衝突。
(1) 深入地了解未來伴侶:
a. 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嗜好、金錢觀、家庭狀況等
b.考量雙方是否能適應、接納。
(2) 與對方的家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a. 婚前多接觸。
b.學習有效地溝通。
(3) 迎接新生兒的心理準備:
認知新生兒會帶來的家庭衝擊,如生活作息的改變、經濟上的負
擔、因照顧幼兒可能會疏忽丈夫等。
(4) 建立和協的親密關係:
a. 相互尊重、學習溝通彼此的性需求。
b.增加彼此的心理親密度。
(5) 協商建立家庭的經濟模式:
a. 金錢的支配與掌管
b.採用那種夫妻財產制
c.夫妻財產在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
(6) 家事的分擔
了解對方對家庭中家務分工的看法,進而協商分擔家務。
(二)婚後的預防措施
1. 婚後常見的壓力及問題有:
(1) 金錢問題:金錢價值觀及使用方式不同。
(2) 外遇問題:夫妻無法彼此信任,是造成婚姻惡化的重要因素。
(3) 孩子問題:管教意見不一致;妻子全心照顧孩子,而疏忽丈夫;
新生兒對家庭的衝擊等。
(4) 性問題:性關係不協調、缺乏坦誠溝通這方面的問題。
(5) 家務工作分配:雙生涯家庭家務分配不公平。
(6) 兩人間的幫距:生活習慣、價值觀等不同。
(7) 配偶有不良嗜好:如賭博、酗酒等,不良嗜好使得家庭生活不穩
定。
(8) 與娘(夫)家的關係:如婆媳問題,丈夫和岳父母關係不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