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70
- 在线时间
- 57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8-29
- 注册时间
- 2009-5-28
- 积分
- 2487
- 贡献
- 547
- 精华
- 0
- 帖子
- 744
- 积分
- 659
- 威望
- 21
- 金钱
- 245
- UID
- 768
- 在线时间
- 57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8-29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2487
- 帖子
- 744
- UID
- 768
|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十)----人体阴阳平衡作者:小舟
十、人体阴阳平衡
1、最初的阴阳学
阴阳学,最早萌芽于西周末年,形成于先秦的战国时期,发展于西汉时期。西周末年,古代哲人就把地震现象纳入了阴阳的理论范畴。如《国语周语上》记载了伯阳父用阴阳解释周幽王二年陕西发生的大地震说“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zhēng 烝,火气上升也),于是有地震”。把地震的发生归结为阴阳两种势力的不协调。这可以说是阴阳说作为一种哲理理论的最初萌芽。
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慢慢认识到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内部都存在着阴与阳的势力,而且它们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而且又是相互作用与制约的。这种力量是推动宇宙发展与变化的动力。日有升落,月有圆缺,循环往复,是阴阳双方互相推移的结果,也是宇宙间事物发展的规律。
2、阴阳学与中医学的结合:
原本的阴阳学,是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可是阴阳学与中医学融合后,便成为了一种方法论。阴阳学与中医学融合的最早经典理论是《黄帝内经》。
《内经》理论认为,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这就是自然界一切奥妙的所在。以《内经》的观点,要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如果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即用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藏、交感、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运动变化规律和形式来指导疾病的诊察、辨识、预防和治疗。
3、《黄帝内经》阴阳论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阴阳相生相克,互相滋生和助长。
4、辨别阴阳求平衡
将阴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即是:将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及特征的事物与现象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及特征的事物与现象统属于阴。
阴阳即具有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中复有阴阳。阴阳又具有相互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互相转化,即阳极则阴,阴极则阳。人体也经常表现为阴阳症状相交的现象。
阴,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甚至男性的津液。
阳,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与气。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无法用一个明确的数值去衡量每个人的阴阳,但可以由身体的感觉知道阴阳是否调和。
【阴阳失调的几种情况和症状】
阳盛:身体机能过渡活跃,精神亢进,内热,损耗体内津液。症状是发热、口渴、大便干结、头痛、失眠、烦躁不安。
阳虚:身体机能衰退,活动力减弱,内寒。症状是疲乏无力,畏寒肢冷,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
阴盛:阳虚而阴盛。外无力,身体寒栗;阴盛则内寒,肢冷,自汗等。
阴虚:身体阴分不足,会感到口燥咽干,皮肤干,贫血,内分泌失调,内热,手足心热。
5、养生重在阴阳平衡
所谓阴阳平衡,从中医角度讲,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的相互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阴阳双方虽然不断地处在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相互作用的运动中,彼此之间随时发生着消长和转化,但阴阳双方仍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阴阳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这种动态的平衡是阴阳双方的一切运动规律和形式所趋向的目标,也是阴阳自和(指在病理上的阴阳失衡趋向相对平衡的建立,表示疾病的好转或痊癒)所要求达到的目的。阴阳平衡的动态性,说明阴阳双方的对立和相互作用是不可停止的,而阴阳的对立和相互作用,又是阴阳双方在相对平衡协调关系中的相磨相错,所以平衡永远在经受冲击。
也正是因为阴阳的平衡不是固定的、绝对的,因此,这样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很容易失衡。如果阴阳失衡,就会患病,甚至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
6、怎样维持生命阴阳平衡
怎样维持生命阴阳平衡呢?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生命好比是正在燃烧的一根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所以,养生,就是维护生命阴阳平衡,减少体能和内力的损耗。
保持阴阳平衡重在日常养生,而养生又包括“节能养生”和“储备养生”。
节能养生包括静养生、慢养生和低温养生,三大法宝。节能养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阳气和阴气,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从而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
储备养生包括食养生、眠养生和性养生。生命储备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基础,这三大本能是增加生命储备的三大要素,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的主要环节。第一,食养生,是通过补泄来补充人体营养以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第二,眠养生,是通过对生命的充电而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生命的涵养储备,睡子午觉就是道家提倡的一种睡眠养生法;第三,性养生,是对生命的协调、阴阳平衡的一种把持。自古有高道不近女色之说,所以性养生既能延缓衰老,又能延长生命。
所以,慢养生、静养生、低温养生,是生命的节能养生;食养生、眠养生,性养生是生命的储备养生。养生非一日之功,需要贯穿于人体生命的始终。只有将节能养生和储备养生相互结合、相互配合好,才能维护人体的阴精和阳气的平衡,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