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瞳子髎
〔穴名解释〕"瞳子",指眼;"髎",孔穴。该穴在眼旁,所以称瞳子髎。
〔取穴方法〕在面部,目外眦(外眼角)旁,眶外缘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头痛、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面神经瘫痪。
听会
〔穴名解释〕"听",听觉;"会",会聚。指此穴可会聚听觉,故名。
〔取穴方法〕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即耳屏前下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牙痛。
阳白
〔穴名解释〕"阳",指额部;"白",光明的意思。本穴在前额,又有治疗眼病的作用,所以称为阳白。
〔取穴方法〕在前额部,眉上1寸,正对瞳孔处取穴。
〔主治病症〕前额痛、面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眼病。
风池
〔穴名解释〕"风",指风邪;"池",池塘,这里指凹陷。本穴在项侧凹陷处,是风邪易于侵犯的地方,所以称风池。
〔取穴方法〕项部,枕骨下面,与风府穴相平,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的上端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感冒、头痛、眼病、高血压、癫痫、颈项强痛。
肩井
〔穴名解释〕"肩",肩部;"井",此指凹陷。该穴在肩部的凹陷处,所以称肩井。
〔取穴方法〕肩上,在大椎与肩峰端联机的中点上。前面直对乳头。
〔主治病症〕肩痛、中风偏瘫、乳腺炎、嗜睡。
居髎
〔穴名解释〕"居",与"倨"的意思相通,即蹲下;"髎",这里指空隙。在蹲下时,股部出现四陷处就是本穴,所以称居髎。
〔取穴方法〕在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联机的中点,侧卧取穴。
〔主治病症〕髋部疼痛肿胀、急性腰扭伤、下肢瘫痪、腰腿痛。
环跳
〔穴名解释〕"环",为圆形,指臀部;"跳",跳跃。因为本穴在臀部,又治疗下肢活动方面的疾病,所以称为环跳。
〔取穴方法〕令病人侧卧屈股,在股外侧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尾骶骨)联机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
〔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臀部软组织损伤。
风市
〔穴名解释〕"风",指被风邪侵袭的疾病;"市",集市,聚集。因为本穴可治疗多种风邪所致的疾病而用此名。
〔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
(1)大腿外侧部的中在线,在腘横纹上7寸。
(2)直立垂手,中指尖所指处取穴。
〔主治病症〕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
阳陵泉(合穴)
〔穴名解释〕"阳",指外,这里指小腿外侧面;"陵",高突处,这里指腓骨小头;"泉",指凹陷部。本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凹陷中,所以叫阳陵泉。
〔取穴方法〕小腿外侧,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胆囊炎、胆石病、胆道蛔虫病、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足光明(络穴)
〔穴名解释〕本穴能治疗眼病,有开光明目的功能,所以称为光明穴。因人体上有两处光明穴,此穴在足部,故名。
〔取穴方法〕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在腓骨前缘取穴。
〔主治病症〕视神经萎缩、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早期白内障、头痛、下肢瘫痪疼痛。
悬钟(髓会穴)
〔穴名解释〕"悬",悬挂;"钟",即踵,指足跟。因为穴在上面,而足跟像垂挂在下面,所以称悬钟。
〔取穴方法〕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在腓骨前缘取穴。
〔主治病症〕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落枕、头痛。
丘墟(原穴)
〔穴名解释〕高的地方称为丘,大的丘称为墟,这里是指外踝。因为穴在它的旁边,所以叫丘墟。
〔取穴方法〕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筋(趾长伸肌腱)外侧的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踝关节扭伤、胸胁痛、胆囊炎。
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
〔穴名解释〕"临",上对下的意思;"泣",中医学认为是肝之液,眼中所出。本穴在足的上面,又主治眼病,所以临泣。头部有同名穴头临泣,为区别,故名足临泣。
〔取穴方法〕足背外侧,足第四趾本节(即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头痛、中风偏瘫、结膜炎,乳腺炎。
足窍阴(井穴)
〔穴名解释〕"窍",指关窍;"阴",这里指足厥阴经。本穴为足少阳经的最后一穴,是与足厥阴经交接的地方,所以称窍阴。为了和头部同名穴头窍阴区别,故名"足窍阴"。
〔取穴方法〕足第四趾末节外侧,在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偏头痛、结膜炎、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