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百鸟朝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肺(转)

[复制链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11#
发表于 2010-4-20 10:47:19 |只看该作者
肺与肾的关系如何?
    (1)生理
    ①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一身之气,水液只有经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才能达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下输膀胱,故称“肺为水之上源”。而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其气化作用有升降水液的功能,肺肾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正常的水液代谢。肺肾两脏在调节水液代谢中,肾主水液的功能居于重要地位,所以有“其本在肾,其标在肺”之说。
    ②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司呼吸,肾主纳气,呼吸虽为肺主,但需要肾主纳气作用来协助。只有肾的精气充沛,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使之下归于肾,肺肾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
    (2)病理
    ①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肾不主水,水邪泛滥,肺肾相互影响,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障碍虽然与肺有关,但其根本仍在于肾,所以“水病下为月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水热穴论》)。由于肺脾肾三脏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治疗水液代谢病变的关键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中流砥柱。
    ②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肺气久虚,伤及肾气,而致肾失摄纳,均会出现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症。这种现象称为“肾不纳气”或“气不归根”。它的治疗,也必须用补肾纳气的方法。
    此外,肺肾阴液也是互相滋养的(称为金水相生),而肾阴又为人体诸阴之本,因此,肺阴虚可损及肾阴;肾阴虚不能上滋肺阴,则肺阴亦虚,最后导致肺肾阴虚,而见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咽干,颧红,干咳,音哑,男子遗精,女子经闭等症。如为肺痨病人、咳喘患者,病久不愈,均可出现肺肾两虚之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12#
发表于 2010-4-20 10:48:03 |只看该作者
肺与脾的关系如何?
    肺主气,脾益气;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所以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两个方面。
    (1)生理
    ①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肺主气,脾益气,两者相互促进,形成后天之气。脾主运化,为气血出化之源,但脾运化生的水谷之气,必赖肺气的宣降方能输布全身。而肺所需的津气,要靠脾运化水谷精微来供应,故脾能助肺益气。所谓“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者也”(《薛生白医案》)。所以,何梦瑶说:“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令,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益旺,化水下降,泽及百体”(《医碥》)。所谓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就是肺与脾在气的生成和输布方面的相互作用。
    ②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应运化水湿,肺应通调水道。人体的津液由脾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输膀胱。脾之运化水湿,赖肺气宣降的协助,而肺的宣降又靠脾之运化以滋助,两者相互合作,参与体内水液代谢。如果脾失健运,则水液停聚,就会酿湿生痰,甚至聚水而为饮为肿,犯肺上逆而为喘等症,所以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
    (2)病理
    ①气的方面:肺虚累脾,脾虚及肺。肺气久虚,精气不布,必致脾气虚弱;脾气虚弱,营养障碍,抗病力降低,易患肺病,形成肺虚→脾虚→肺虚的恶性循环。常出现食少,便溏,消瘦,面色苍白,懒言,咳嗽等脾肺俱虚的证候。临床上对某些肺的疾患,可用补脾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肺气不足者,可采用补脾的方法以益气。又如慢性气管炎的病理传变规律,就是肺虚→脾虚→肾虚这样的一个过程,当慢性气管炎由肺虚发展到脾虚阶段,常采取健脾的治法而获效。所以说“扶脾即所以保肺,土能生金也”(《慎斋遗书》)。“土能生金,金亦能生土,脾气衰败,须益气以扶土。”(《医法心传》)。
    ②水液代谢方面:脾肺均能调节水液代谢,若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为痰饮,出现久咳不愈,痰多而稀白之候,病象多表现在肺而病本却在于脾。痰之动主于脾,痰之成贮于肺,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所以临床上治疗痰饮咳嗽,以健脾燥湿与肃肺化痰同用,就是根据了“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的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5-5-11 04:39 , Processed in 0.0570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