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hybd 于 2010-3-16 07:57 编辑
前面学友说婆婆的承诺基本上是不能当真的,是的,可是几年之后我才明白,太晚了。
培养3个大学生,的确特别不容易,我婆婆的思想是:4个孩子都必须读大学,一个也不能少。好在他们哥三赶的时代好,都没用教学费,找工作也都没费劲。哥三都特聪明,老大16岁上大学,毕业后接着上研究生,毕业留京;老二我老公17岁上大学,毕业后虽然工作一般,但是因找了我,我爸给他调了个好工作(全包到底:包括评职称,上硕士);老三18岁上大学,毕业2年后考的研究生,之后留京。只有女儿考了5年大学也没考上,所以我婆婆说一个闺女比哥三费的劲都多多了(曾借钱到外县复读5年也没考上)虽然哥三上学没用交钱,但必竟家里少劳动力,所以常年借帐,主要是跟他姨家借,这个人情是通过我给还的。后面说
前面学友说我心里不平衡,的确是这样,为什么这样说,下面看
先说我老公是多么有福,98年结婚2年后,我爸给他调工作(因为原单位有规定,必须呆满5年才能调走,当时单位又评估,不让走)所以就一直在等5年到马上调,半年之前就打好招呼,头调走的2个月,有一件好事来了,我们省办第一届研究生班,省厅全出资在全省培养100人,分到我们单位几个有限的名额,如果他不走,可能有希望,可是领导们都知道他马上调走,就不会考虑他了,于是我爸给他单找了一个名额。2个月后他调到了医院,这家医院也有上这个研究班的(人家都是资历高深的科主任才有机会上的,一般的科主任都轮不上的)。
也是刚调走的1个月,要评中职,这时关系还正在办理中,应该在原单位参评,可原单位可能让他占用指标吗,一堆人等着呢?又是我爸单给他找的指标顺利通过。一年后,需要在医院转评,这家医院的人事科长可能是觉得调动时也没找过他(说白了就是没给他送礼,根本尿不着他,我爸当时是个领导直接找的院长)这时开始给穿小鞋了,也不是不够格,就是故意给使绊子,故意打着上面的旗号说不领给表啊等等,又是我爸及时摆平,评审时又找的评委,最后也顺利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