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居家宝典---生姜
栾加芹 天医宗 3月17日
本来今天没计划讲生姜的,然而,昨天看了个短视频,教人睡觉前用生姜擦脚底,看得我心惊肉跳-----严重怀疑各路瘟神降临人间,以至于各种幺蛾子,严重害人性命却打着什么养生保健的旗号。
不多说了,中医居家宝典里我以前详细写过生姜,所以,今天转来给大家看看。生姜起效原理
生姜是最常见的调味料,家家厨房都有。通常做鱼虾蟹贝和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等食物的时候放一些除腥气。
生姜味辛。
辛除水湿。
辛开皮毛。
鱼虾蟹贝与猪肉牛肉等肉类,之所以腥气,是因为有水气。生姜味辛,能除这些水气,从而就去水气导致的腥气。
生姜用于除腥,通常放个三五片即可。不可放多,放多了,生姜的辛味就为主了,喧宾夺主,没什么食物本身的味道了。
在人体的皮肤最外层,有一层滑滑粘粘的成分,它的本质也是水液的。它在人体起一个防御屏障的作用。它覆盖在皮肤的毛孔上方,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细菌病毒等,无法通过它的屏障进入人体。当然,体内的热气、汗液等,受这屏障的阻碍,也很难通过毛孔排出来。
生姜味辛,辛除水湿,能破坏皮肤的滑滑粘粘的成分,让皮肤的毛孔敞开,于是,体内的热气、汗液以及外来侵入的寒气等就能容易通过皮肤的毛孔排出体外。所以,生姜是传统上的发汗药物。
淋雨,宜喝生姜汤
淋雨后,要赶紧熬一碗热热的生姜水喝。然后避风,休息。
雨水伤人,其实是让皮肤的水液成分更多了,一方面阻碍了皮肤正常散热;另一方面,肺主宣发升降,肺主皮毛,皮毛这里是有肺的经络气息在运转的,皮肤的水液太多,会阻碍肺气的正常宣发,造成咳喘。
生姜味辛,专除皮肤水湿,开皮毛。所以,淋雨后,喝一碗热热的生姜水,淋在皮肤上的雨水就会被辛味散去,于是,自然就防范了淋雨导致的疾病了。
受寒,宜喝生姜大米汤
民间常用生姜发汗治风寒。
《伤寒论》里更是几乎每个方剂都配有生姜、大枣、甘草。
注意:治风寒、治伤寒,其前提是已经病了,已经体内有风气寒气等。
风气寒气等已经突破人体皮毛的屏障进入到身体内部,现在,要把风气寒气驱赶出来,自然让它们从哪儿来的就从哪儿回去,所以,干脆用生姜,把皮毛的屏障给破坏掉,有利于风气寒气从这里滚出去。
单纯的喝生姜水治风寒,原理在两方面:一、生姜味辛,破坏皮毛的屏障,利于寒气外排;二、人的心气自动工作,驱赶寒气。“汗为心之液”,出汗就是心气自动驱赶寒气的表现。
有的人心气原本就亏虚,无力驱赶寒气外排。这种情况下,喝生姜水其实无效的。所以,要驱寒,建议喝生姜大米汤。
具体方法是:砂锅,先放大米和水,煮沸,然后继续煮,保持锅中沸腾,煮至米熟即可。然后,切三五片生姜,继续煮两三分钟。住火,舀出最上层的生姜大米汤。喜欢吃面食的地区,可以先煮面疙瘩,然后切三五片生姜,继续煮两三分钟。住火,舀出面汤。
趁着温热,喝这米汤或者面汤。喝后注意防风和休息,不得外出。
生姜味辛,开皮毛;米或者面,补益心气,驱赶寒气外排。这样配合,无论原本心气虚不虚,都可服用,且驱寒功效比单纯的生姜汤要增加好多。
等风气寒气滚出去后,自然,就不能再开了,而是要改为赶紧关闭皮毛了。所以,无论是民间喝生姜水发汗治风寒,还是《伤寒论》喝药治风寒,都要求“中病即止”,病治个七八分,立即打住。且治病期间,要求避风避寒,保暖休息。
生姜,止呕圣药
《本草纲目》里说,生姜是止呕圣药。
很多年前,我的大女儿幼儿园小班,我也还在大学里教《离散数学》。某天早晨,从冰箱里拿出香蕉,就给我大女儿吃了。
随即,出现腹胀、呕吐。
每天吃不了什么东西,却一直腹胀,频繁呕吐。带去医院看,医生开了颠茄合剂,吃了呕吐的更厉害了。
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效果。整整一周过去了,依然严重。
那个周六,学校里有考试,我去监考。在考场上,接到龙之神的电话,说她的呕吐更严重了,让我速回。那真是心焦如焚,好不容易挨到监考结束,飞速骑车回家。
想到去翻《本草纲目》,在里面见到生姜是止呕圣药这个说法。于是,立即就熬生姜汤给她喝。
果然很有效果。喝后,呕吐开始减轻。喝了几次,就好了。
从那以后,我再没给过她冰箱里直接拿出来就吃的食品,也记住了:生姜止呕。
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香蕉,为何导致呕吐呢?
应该不是香蕉本身导致的,而是冰箱里的寒气导致的。
传统中医说,“寒主收引”。寒气,把人体内部运行的经气给收引聚集,在胃部,形成气逆,导致呕吐。
生姜味辛,辛除水湿,让毛孔敞开。寒气主收引,辛味则就主散气了,让人体内部的气更多的从毛孔往皮肤外散去。呕吐,气聚集于胃往口腔上逆,现在,更多的气通过皮毛散去了,就无法聚集上逆。从而,《本草纲目》说生姜是止呕圣药。
痛经,生姜红糖水
民间也常用生姜配红糖熬水喝来治痛经。
痛经,是血液在子宫里出不来。血液的气息,是属于心气的,心主血液。这疼痛的气息,是血液蓄积造成的,所以,也属于心气的。所以古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生姜,辛开皮毛,把皮毛的孔洞打开,让人出汗。汗为心之液,也是心管的范畴。出汗,自然是心气散出去了。
痛经,心气蓄积导致;生姜打开皮毛,让心气散出去,在感觉上,痛经会减轻。
换言之,你就想象成一个气团在子宫内聚集导致疼痛,然后,生姜把四面八方的渠道打开,让这个气团的气从四面八方散掉一些,就这个原理治痛经的。
也就是说:生姜治痛经,也取决于它破坏人体皮毛的屏障,让心气散掉!所以,它只能暂用,且使用期间必须避风避寒,保暖休息。
姜乳,减肥
把老姜捣烂,绞取姜汁,沉淀,会得到白色的沉淀物,量很少,此物名为姜乳。在《用易经开方》这本书里,讲了一则跟姜乳有关的民间故事。
“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非常赞赏西湖之美,并留下一首百世流传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还率领民众修起了一条横跨西湖的苏堤,与白居易修的白堤交相辉映,成为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天苏东坡独自一人身着便服游览西湖,他漫步在苏堤上,见百姓扶老携幼,熙熙攘攘,心里十分高兴,总算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听见百姓们对他交口称赞,反倒感到惭愧,觉得人生短暂,能做的事太少了,这么一感慨,猛然想起不远处的净慈寺有位寿高体健的和尚值得拜访。放眼望去,那净慈寺掩映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湖光山色之中。
不知谁走漏了消息,净慈寺和尚早已列队在山门外恭候苏大人的到来。苏东坡挥手致意道:“各位不必拘礼,我今天是因私事前来拜访老方丈的,请各位自便吧”。于是方丈将苏东坡迎进禅堂,小和尚端来西湖龙井茶。苏东坡一边喝茶,一边问方丈,“听说你这里有个寿高身健的高僧,可得一见否?”方丈命小和尚叫来。只见那位高僧步履矫健,胸挺腰直,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方丈介绍说:这就是人称‘聪药王’的本寺制药僧,前来拜见苏大人。苏东坡忙起身让座,听他自我介绍有85岁,更是连连称奇。聪药王顿首道:“贫僧四十岁时身体肥胖,臃肿不堪,步履艰难。后得一方做成乳饼,连吃四十余载,所以不老。”苏东坡正想探问是什么方,聪药王道:“苏大人造福民众,贫僧要将此方献给大人。此方只一味生姜,把姜捣烂,绞取姜汁,盛入瓷盆中,静置澄清,除去上层黄清液,取下层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其粉,名为‘姜乳’。一斤老姜约可得一两多姜乳,用此姜乳与3倍面粉拌和,做成饼蒸熟即成。每日空腹吃一二饼。我连吃一年就身轻体健了。后来遁入山门,我也日吃不断。看来姜乳饼将伴我终生。””
一物一太极。生姜味辛,除水湿,开皮毛。姜乳出自生姜之中,恰恰能制约生姜的辛散,补水。
关于胖与瘦的理论,非常的复杂,无法几句给出解释,所以,这里就不多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