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3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朋友转发的文章:關於米飯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好友

3053

积分

在线时间
56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8-9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0
帖子
455
UID
631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2 10:17: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是我的朋友发我看的文章,目前我还不知道作者是谁,文章出自何处。


                                                                                       關於米飯

  改主食米飯為零食?白米是糟粕?改變幾千年的飲食觀念?
  這篇文章講述的道理相對透徹,有利於保護大家的身體健康,可以仔細閱讀理解。為閱讀方便,在不損害原意的前提下,對原文適當作了刪減壓縮,特此說明。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這麼通俗的一句話,卻很少引起人們的思考!既然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為何還要把這「 五穀雜糧」 當作主食呢?沒有人考究。我不知古人是否很早就如我一樣,意識到米飯的危害!所以造字的時候,將這個飯字造得如此明白「拆開看這個字,食 + 反 = 飯」意識就是吃反了!怎麼吃反了呢?另外一個中文字就更加清晰 地表示了祖先對白米飯的看法「粕」,這個拆開了就是「白米 = 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意識就是應該把米的穀殼、米胚芽留下來,把白米倒掉。
  現代營養學家,已經從米殼中提取了至少兩種營養素,在抗擊癌症腫瘤疾病以及類風濕關節炎方面有很高的療效,一個叫做:「 IP6 」一個叫做 「 1 , 3 , β 葡聚糖」,而米殼中所包含的蛋白質、維生素 B 、維生素 E ,也都被證明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遺憾的是,我們堅持倒過來「去其精華,取其糟粕」,並且拿這個糟粕作為我們一日三餐的主食,並且堂而皇之地將這個「粕」,每天堅持要吃上一碗,否則,就覺得自己沒在進餐!可惜,人們沒有注意到,當年公佈食物金字塔的機構,並非是健康教育管理機構,而是農業部 —— 專門賣米的機構!
  拿米飯作為主食,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在這之前,人民多數分不到多少米,文革期間,直到八十年代初,還在發行糧票,人民沒有足夠的白米飯的來源,必須用南瓜、土豆、芋頭、大豆、地瓜,這些蔬菜來替代主食米飯,那個時候的人很少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南瓜、地瓜、土豆、芋頭、大豆可提供豐富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植物脂肪,足夠卻不過量的碳水化合物(糖)的來源。而米飯卻完全不同,幾乎不含有蛋白質、脂肪、維 生素、礦物質 —— 只有澱粉,只有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垃圾食品的定義:高糖、高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低纖維!白米飯是最符合垃圾食品的食物!其升糖指數高達 87 ,與油炸馬鈴薯條一樣危險!
即使是小米、糙米、黑米的含糖量都同樣不可忽視。 100 克地瓜含糖只有 27 克! 100 克土豆含糖 17 克, 100克西瓜含糖 8 克, 100 克哈密瓜含糖 7 克,但每 100 克的谷類,含糖都在 76 克左右。很多糖尿病病人被錯誤地告知不要吃水果,卻讓糖尿病病人無所顧忌地一碗一碗吃著白白的米飯 —— 相當於一碗一碗的糖!
美國哈佛醫學院早就在 2002 年修改了食物金字塔,並且將五穀類食物,從金字塔的底端,改到金字塔的最上端,也就是鼓勵人們大量減少吃高澱粉、低纖維、低白質、低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
而美國《活得夠長活得更幸福》的作者雷 ・ 庫茲韋爾(美國發明家。 獲得許多獎項狄克森獎、卡耐基梅隆科學獎。麻省理工學院提名他為「當年傑出發明家」。他曾獲 9 項名譽博士學位, 2 次總統榮譽獎,更是在他所推出的食物金字塔中,將五穀類完全去除,代以更多的豐富的蔬菜,和我一樣主張由蔬菜、水果中獲取碳水化合物!
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
人體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 50 克,體力勞動者需要也只有 100 克(二兩),這是指一日三餐,全天的需要量!可是中國人,連小孩子,都是一餐就吃半斤米飯,甚至八兩( 400 克)!一天吃了不低於 600 克 ——800克的米飯,所攝入的糖,超過身體需要的十倍!那些早已經不再勞動,退休在家的老人,熱量需要已經減少很多,卻依然以米飯、麵條為主食!而每天如此,日積月累,最終,能不得糖尿病麼?多餘的糖,如果沒有留在血液中造成糖尿病,就必定被轉化成脂肪留在皮下組織或者血液中,引起肥胖或者因血管被脂肪阻塞引起的心臟病。
糖,又是癌細胞唯一最喜歡的養分! —— 如果沒有糖,癌細胞就會活活餓死!而我們這個國家,上到衛生主管部門,下到各類養生專家,卻少有人關注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個可怕的事實,正在吞噬越來越多人的健康,造成大量的病人群體,導致醫療部門不堪負荷,導致醫療改革舉步維艱!
這一碗白米飯,就可以影響整個民族的健康!這個國家的人民把它變成了主食!主食其實就是偏食!代表一日三餐主要吃的就是米飯,哪裡還有均衡的飲食?也有人除了米飯,還要吃麵條、麵包,這些同樣都是大量的澱粉,這些澱粉的學名叫做多糖,經由酶的分解,轉化為葡萄糖!大量的糖,導致胰島素分泌紊亂,導致由糖轉換而來的脂肪堆積!導致腦部、眼部耳部等各個微迴圈受到阻塞!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人體所需要的七大營養素中,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水、纖維,對大多數中國人的膳食模式而言,只有碳水化合物是最容易造成過量,也只有碳水化合物(糖),是人們生活中最不可能缺乏的,糖類有著極其豐富的來源。除非你生活在非洲難民區,否則,大部分國家的飲食中,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糖的來源!
中國人的早餐,很多人不吃早餐,而吃早餐的,多半是稀飯 + 油條 + 饅頭 + 包子或者是麵條、麵包、米糕,用學術的角度看,可以叫做澱粉配澱粉再配澱粉,然後再配點澱粉!全部都是糖!還不得糖尿病?還不造成血粘度升高?多麼可怕的陋習!
米飯之類的碳水化合物,半小時左右就被轉為熱量,在缺乏維生素 B 的情況下,這種熱量被營養學稱為空熱量,也就是無法被利用的熱量!多餘的熱量未被轉換利用,就會轉成脂肪存儲,這種由糖類轉化而來的脂肪,都是大分子的,難以被利用的脂肪,營養學上稱為轉式脂肪!轉式脂肪的危害遠遠超過飽和脂肪!因為飽和脂肪實際上只要不缺脂肪酶、卵磷脂就可以被分解利用,但是轉式脂肪的利用率非常低,很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和皮下組織堆積以及肝臟負擔!你可以調查那些長期大量吃米飯、麵條的人,大部分都有脂肪肝的疾病。再調查那些肝硬化的患者,這些人未必都有喝酒的歷史,卻肯定有大量吃米麵,卻很少吃蔬菜水果的歷史!
低纖維、高澱粉類食物(米飯、麵條、麵包)的攝取,大量消耗了體內的酶,而酶的製造又要消耗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這些珍貴的營養被廉價的米麵帶走,營養學上稱這樣的垃圾食物叫做「營養漏斗」。其特點是,高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不但低,而且消化過程還要帶走體內的營養,這就是漏斗!
從垃圾食品的危害程度上看,白米飯、麵條、白麵包的危害,遠遠大於可樂、肯德基、麥當勞!因為後者多數只是一周吃一兩回,而白米飯、麵條、白麵包卻潛伏在我們的一日三餐,無時無刻不在威脅生命!而且,從營養結構上看,麥當勞、肯德基的成分有生的蔬菜,少許沙拉醬、肉類、麵包組成,相對於白米飯,要顯得均衡多了!當然肯德基,麥當勞依然也是垃圾食品的典範,尤其是油炸的部分!
不吃米飯的道理,我講了十年了,自己也就十年沒有吃過飯了!好吃的麵包一年吃三塊!好吃的麵條一年吃半碗!都從主食變成了零食!我的弟子們遍及世界各地,全部都不吃米飯了!他們的身體越來越好,遠離了醫院,成了自己健康的主人!
如今,全世界的營養專家,都把注意力從早期關注的「膽固醇、脂肪」問題轉移到糖的問題上來!科學家不斷地試驗、追蹤,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膽固醇、脂肪並不是心臟病、高血壓形成的真正原因, 缺乏維生素 B ,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高糖攝取,才是罪魁禍首!
糖類的攝取,促進身體粘液的不斷分泌,多糖即「多痰」,粘液減少後,組織就會乾燥,無法清除細菌、病毒和有毒物質,導致鼻炎、咽炎、支氣管炎、宮頸炎、腸炎、肺炎、肝炎!所有粘膜器官都會因為你多吃澱粉、糖類而受害!上述疾病患者,一旦減少糖類的來源,身體就會自然有所好轉!
一個國家全面的健康,應該從小抓起!這個小,不僅是從兒童、幼兒開始,更是要從小事抓起!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習慣,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複的頻率最高的大危害!一日三餐的錯誤,累積十年,二十年,就註定要有一場疾病的災難發生!不吃米麵,可以為國家減少糧食進口的負擔、節省不菲的外匯,更可以因此鼓勵人們吃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水果!農民的收入也會因此提高,農業也就成功改革!不吃飯,自然少放鹽和味精、糟糕的工業反式脂肪(氫化加工油),人患心臟病、高血壓的危險還會進一步降低!不吃飯,可以空下肚子吃很多菜,飯桌上的菜吃乾淨,可以減少剩菜倒入下水道,流入江河,減少環境污染!一個習慣可以拯救一個民族!
讓所有的人一起行動起來,號召身邊的人,把菜當飯吃,把飯當零食!多吃菜,少吃飯,從小抓起,改變整個中華民族的體質! 讓我們一起共同發出聲音,改變這個不良惡習,讓國人從糟糕的餐飲文化中解脫出來,全面健康從餐廳改革開始!從廚房改革開始! 讓 蔬菜、水果成為我們的主食,讓肚子解放可以吃更豐富的食物:豆類、地瓜、南瓜、山藥、薏仁、西蘭花、甘藍、紅棗、花生等等,不吃那一碗飯,可以多吃幾十種蔬菜,吃得又好,味道又香,身體更棒,如此簡單!

45

主题

0

好友

4155

积分

在线时间
145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8-21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20
帖子
714
UID
35264
2#
发表于 2014-11-2 11:48:46 |只看该作者
我一朋友,某银行分行高管,其银行经常举行培训,邀请砖家讲课,砖家的理论跟上文相似,这朋友就按照上述理论执行,结果人越来越小心眼,身体不好,比同龄人残..........

害人不浅的健康理论,也懒得辩驳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0

好友

5604

积分

在线时间
409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2-1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2676
帖子
2627
UID
1698
3#
发表于 2014-11-2 13:12: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在微信朋友圈早就见过这文章,批了几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3053

积分

在线时间
56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8-9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0
帖子
455
UID
63141
4#
发表于 2014-11-2 13:13:00 |只看该作者
学了博士的知识,对这个坎水现实就更加想进一步学习了。她是个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0

好友

4486

积分

在线时间
80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1-27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0
帖子
794
UID
59036
5#
发表于 2014-11-2 15:43:24 |只看该作者
简直就是神经病写得啊。自己爱怎么就怎么吃,何必劝人不吃饭。
现在的饭没有营养,的确是事实,加工过度,有效物质流失得太多。甚至,有的米芽都没有了。
但是这不是不吃饭的理由,我们要去找好米吃,不就行了。

谁写得这文章,我倒要看看他和他的弟子们平均寿命能有多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3053

积分

在线时间
56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8-9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0
帖子
455
UID
63141
6#
发表于 2014-11-2 16:55:03 |只看该作者
已经去信了解作者是谁。这样的学者很多,问题只是我们能不能识别。

点评

仙之山  这林海峰,自己搞成那幅衰样,那张脸怎么看也不精神,不舒服。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信他的谬论。  发表于 2014-11-5 21:47
常州王建  林海峰。自己的胡诌,西医专家不怎么认可。  发表于 2014-11-2 18: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3053

积分

在线时间
56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8-9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0
帖子
455
UID
63141
7#
发表于 2014-11-2 18:10:56 |只看该作者
哦,很害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好友

3937

积分

在线时间
86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9-3-24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95
帖子
902
UID
51345
8#
发表于 2014-11-2 19:31:10 |只看该作者
没看完,不想再看了,光想踹这作者两脚,害人的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3053

积分

在线时间
56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8-9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0
帖子
455
UID
63141
9#
发表于 2014-11-3 09:03:43 |只看该作者
这一类的科学知识前十几年非常走俏,02年我第一次看到*昭光的活到一百岁的讲话时十分激动,买了十份报纸送兄弟姐妹,那时候真以为他说的是“健康圣经”。后来上海中医大学潘朝曦出了一本书对其逐条进行了批驳,但是影响不大,这说明要改变人们的思想不能靠理论的演绎而是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栾博士的健康贴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起码我是这样体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899

积分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8-25
阅读权限
70
积分
10
帖子
69
UID
61950
10#
发表于 2014-11-4 10:07:45 |只看该作者
简单的成分分析,他只看到大米中的淀粉,同时他在人体中没看到淀粉成分,所以认定人体不需要淀粉,也不知道大米还有些什么是人体需要的。一句话,他对人体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成分分析上面,就象一台电脑,他只看到里面的硬件,却看不到软件如何运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11-27 23:36 , Processed in 0.0872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