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4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少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天道与人道的差别(转载)

[复制链接]

38

主题

0

好友

1518

积分

在线时间
8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11-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694
帖子
1451
UID
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3 21:28: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前天和老公说起四大名著,今天就看到这篇博文:
“少不读西游”“老不读三国”“男不读水浒”“女不读红楼”

摘录部分内容:

二:为什么说“少不读西游”?阅读是如何熏陶习性的?儿童应养成何种心理和个性品质?
我们来看人类的习性如何:儿童的心理和个性是非常活泼好动的。道家说,儿童是“纯阳之体”,阳代表动,代表积极和进取。儿童行为上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去尝试一下。在思维上是海阔天空,“一切皆有可能”,没有限制和方向的,特别爱幻想,脑子里面什么妖魔鬼怪都可以想象出来。骑个竹竿就当马,拿个木片就是倚天宝剑,杀死个青蛙就当做“与怪物作战”,可以说百无禁忌,敢作敢为。儿童很象没有带上金箍之前的孙悟空,法力强大,连玉皇大帝都头痛。
    所以,儿童身上什么心理个性是“多余”,什么是“不足”呢?显然,有余而不足,“混乱”有余而“有序”不足。“梦幻”有余而“理性”不足。行动有余而思考不足。按照“天道”原则,自然应该让儿童慢慢“损有余”而“补不足”,减掉儿童身上多余的习性,变得平衡,才能够真正成长起来。
    可是,【西游记】符合这种【天道阅读】的教育标准吗?还是符合儿童天然惯性的“人道”作品?显然,儿童非常喜欢西游中的神神怪怪,喜欢大闹天宫,喜欢挑战权威,喜欢“荡除妖魔”,这部作品满足了儿童的幻想天性,所以非常受儿童喜欢。特别是拍成电视剧后,小朋友喜欢一遍一遍反复看,这就是“心理情感共振”现象:找到与自己心理节拍相合的内容,共振和强化心理和个性行为。这就是典型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情形,把孩子本来不足的理性和有序变得更加缺乏让本来就多余的幻想无序更加多余,让孩子的心智成长更加缓慢。难道这是家长想看到的“教育结果”吗?
     家长只看到个“中国四大名著”的名头,就简单地以为读了书就有智慧,就变聪明?真是岂有此理。稍有点教育的常识就不会这样认为。可惜我们这个社会偏偏鼓励这种“人之道”,大量提供孩子们这种怪力乱神的类似东西,各种虚无缥缈的“故事”,因为孩子“喜欢”,就胡编乱造许多乱七八糟的类似西游记这种“儿童读物”大量供应,家长们也高高兴兴地买回家给孩子看,让孩子越来越找不到北。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经常像个儿童,连玩的电脑游戏都是儿童游戏,天天在魔界天界里和各种怪物打打杀杀的。还有“偷菜”“开心农场”等,都是儿童期“扮家家”时期的心理行为。长得身子象成人,心理行为非常儿童化,心智不开。居然有人说这是“童心未泯”的好事?真是胡说八道。
    真正的“童心未泯”,指的是具有儿童一样的开放和学习心态,不矫揉造作,不断成长。我们的这些假大人除了长个子,别的心眼脑子都不长。思维和行为像是儿童一样不成熟和非理性,思想个性却固执僵化,对新东西拒绝排斥,缺乏学习能力,心智“老年化”现象严重。这是典型的教育失败现象。
    您可能会质疑:儿童的年龄能够吸收“理性”吗?
    当然,我们不可能拿一本哲学书强迫孩子们看,这叫做迂腐。儿童的天性固然是“幻想加妄想”,但是儿童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他们对世界的一切都很好奇,愿意学习任何东西。所以,这个时侯拿自然百科读物,呈现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给他们,他们也很喜欢且愿意学习。这个世界本来就很丰富多彩了,难道还需要让孩子们去学习一些脑子有病的人装天真,在家里胡编乱造出来的各种梦幻故事吗?
    另外,儿童还特别喜欢模仿成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特点,正是在对成人的模仿中,他们迅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成人。因此,有意地提供孩子模仿和崇拜的成人形象和行为,也是让孩子迅速成长的一个手段。所以,我们也可以推荐他读一些写得很好的人物传记。古人“讲故事”的含义,是讲“过去的事情”的含义,不是“编幻想虚无的事情”出来。就是通过对于过去的历史和人物的了解,来帮助孩子迅速成长起来。并不是要胡编乱造一些“儿童故事”。家长们总不至于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孙悟空同志,把齐天大圣当人生榜样吧?当然,如果您受得了,我也不反对。
    您现在同意【少不读西游】的阅读原则了吧?如果同意,自然你也知道为什么儿童不宜读各种童话和幻想故事,看一些乱七八糟的卡通片。很多“儿童毒物”市场很热门的原因,不是因为“教育价值”而是因为“市场价值”,是因为投合了儿童天然情感共振带来的庞大市场,比如【哈利波特】之类。他们会竭力宣传维护这种市场的价值,把它打扮成“儿童教育”这种迷人的东西,而且他们往往掌握了话语权,代表“权威和主流”。但是家长需要足够的理性,别人爱说什么是别人的事,自己不要上当就行了。别干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笨事,送上门去被人宰。这是典型的愚痴加自讨苦吃。
    这些“玩弄人道”的东西,偶尔让孩子看一看,没什么大问题。就像是偶而吃点垃圾零食也不至于就坏了肚子,但是千万别把垃圾食品当正餐吃,长期吃下来就是要命的问题。
   
    最后说几句:【西游记】这本书,虽然不适合儿童看,但是非常适合成人看。这不是笑话,是真的。这部书是由修道的高人写出来的“通俗作品”,本质上是用象征性的手法,告诉人们修道获取智慧的次第。唐僧师徒分别代表人身上不同的特性和构成部分。小说里涉及的场景,也并非完全是虚无缥缈,而是有所依据有所指的。这里涉及非常高深的人类智慧和真相,就不多说了。懂行的都知道【西游记】是一本道书,不是“儿童读物”。
    当然,你不能因此就认定儿童读读西游也不错,实际上这些东西可能连您自己都不明白,怎么可能让孩子读得懂?您没事的时候慢慢琢磨,可能会闹明白一些东西。儿童显然不能多读,特别是现在的某些“儿童版西游记”,把其中仅存的一点智慧都丢掉,只剩下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比原版更要垃圾的多。可很多父母给孩子的基本上都是这种“超级垃圾版”吧?



38

主题

0

好友

1518

积分

在线时间
8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11-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694
帖子
1451
UID
376
2#
发表于 2010-7-23 21:29:36 |只看该作者
[b]三:为什么说“女不读红楼”?

    如果您真正了解“少不读西游”的原理,要理解“女不读红楼”也就很简单了。

    女性的普遍特征(不排除一些例外的),就是情执很重。喜欢玩弄情绪,喜欢情感共振,喜欢多愁善感,热心于纠缠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女性“多余”的东西,所以天道就是要“损”,要去掉这些东西,女性最该学的,就是理性和思考。最该补的,就是祥和宁静的心态。

    可是,去读红楼,女性的固有毛病不仅不“损”,反而还“益”——通过情感共振,这些要减掉的女性心理个性品质,反而越来越明显和严重了。这就读成了“人之道”---体验之道,沉沦之道。

    喜欢读【红楼】的女子,大多数都是情感细腻的多愁善感型女子。她们喜欢的人物往往是黛玉。这种女子,恐怕一生注定是“杯具”了:当然,是以喜剧开头的悲剧和“内容丰富多彩”的人生游戏。女人们特别爱玩这种游戏,就像男人们爱玩打仗游戏一样,结局反正都是“杯具”。

    黛玉这种女子,【红楼】中明说,她是来“还泪”的,不是来“生活”的。简单点说,就是来“玩弄感情”的,故意来“自讨苦吃”,专门来找“伤心的感觉和体验”。跟真正的生活无关。

    所以黛玉看见花开花落,也没来由的要哭一场,玩浪漫要去“葬花”,典型的幻想移情人格。别人说句无心闲话,也偏要往心里去,不自己去找到气来受,就好像生活不够精彩有趣似的。同时,如果与自己爱的人或者爱自己的人不故意找点茬子,闹点误会,生点气,感情就显得不够热烈。甚至与自己的身体也一定要折腾一下,如果不搞成多愁多病的样子,也对不起自己的身体,太健康了就不好玩了。

    黛玉是典型的“小心眼”,性格又很“刚烈”,自尊心超强,心高气傲。所以跟她在一起特别累,如果不幸喜欢上她,就更累了。你喜欢她或者她喜欢你,就是她前辈子欠了你的泪水要来还,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哭给你看”,怎么小心伺候都不成。

    人没有得罪她,她就找天的麻烦,花要敢落了,就要哭给天看!又有点小才华,模仿屈原【问天】,写【葬花词】,诉说一大堆的委屈和不满,天底下就没有她看得顺眼的东西。简单点说:谁喜欢黛玉,基本上都有点自虐倾向。要落到现在,这种人得赶紧去找心理医生来治疗才行,怪不得宝二爷最后要疯。心理上与黛玉一样,都是不正常的人。

    女人的心眼本来就小一些,不够大气。本来就过于关注细节,不够注意大局;本来就喜欢玩感情,不喜欢理性思考。这些都要学习天道损益,学会“平衡”才好。如果喜欢看【红楼】,觉得黛玉的小心眼“多可爱”,“多纯情”“多浪漫”,就只会学得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反复无常。所以,看红楼,喜欢模仿黛玉的女子,婚姻幸福的可能性是零----即使她们很幸运地嫁了一个很不错的老公,心中还会有一个永恒的梦中情人。如果不幸老公/有些不够圆满的地方,被她们挑出点毛病,就更是“情深深,雨朦朦”了。她们自然要好好地暗中“伤心失意”和“神伤梦回”,于是对理想中的“梦中情人”更加期待,不然怎对得起自己----因此,每一个这样的浪漫女子,都活在自己撰写的【粉楼梦】中。

    多情女子们喜欢读言情小说,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是在“精神出轨”,在心理上满足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在阅读言情小说的梦幻想象中与“白马王子”互恋互惜。这种女子现实中的婚姻往往不太幸福,或者不符合她们的“爱情标准”,其实她们往往嫁的人是很务实的,缺乏情调的男人(这非常奇怪)。这就更加强化了她们到梦幻中去找“感觉”的心理动机,言情小说这个市场,就是为了满足女性的这种心理需求而产生的。

    真正婚姻幸福的女子,根本不会去理会这些言情小说,觉得内容很可笑很无聊,像是荒谬的哄小孩的童话故事。这种虚假的情感共振,会让女性更加远离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更加不会理解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人性。

    所以,雪芹先生才会让黛玉未嫁而死,这最符合逻辑。他可没办法让黛玉嫁人后也一样“可爱”和“纯情”同时还“幸福”,又不忍心让她形象倒下,让“生活潦倒不幸”来教训她的梦幻,只好让她早早死了(插一句嘴:琼瑶女士比曹先生胆大妄为得多,敢把现实生活写得比童话还童话,骗死多少无知少女,毁人慧命无数。不知她会到地狱的那一层去,按照南怀瑾半开玩笑的说法,要到18层地狱的地下室去)。

    婚姻不幸福的女子们,要在言情小说的梦幻中获得一份安慰,大可以理解和同情和支持。但是家长们千万要注意:您家里情窦初开的小小女儿,千万不要让她看言情小说,除非您希望她这一生感情生活失败。

    曹先生认为,真正优雅聪明的杰出女性,其实是宝钗等人。可是浪漫的“红迷”们都不喜欢她,因为她“太会生活”了,不够浪漫。她们更喜欢梦游的黛玉。可是脂砚斋主人却说宝姐姐“可妻之”,实在是因为女人对女人的深刻了解,才说出此话。曹先生笔下真正可爱的女子是湘云,不造作,自然淳朴,天性直率,没这么多“浪漫”和“梦想”的弯弯绕,相处起来轻松多了。

    【红楼】这本书,写的是“梦”而非生活,它为喜欢“梦”的文人们提供了一个金饭碗,到今天不知养活了多少无聊的文人,功莫大焉。居然国内有这么多人靠乱写一点红楼的文字,脑子里“灵机一动”,胡编乱造一些“索隐线索”就可以混得还不错,实在是中国的一大奇观。可惜几百年来不知多少青春少女和少妇们,却被这本书迷失了本性,光学会了做梦,一辈子感情生活事业失意,许多年轻女子因看红楼而自杀,害得此书被列为禁书。难道又是作者当初的宗旨吗?


   【红楼】本一梦,【好了】才是真!曹先生早就指出了这层道理!可对【红楼】迷得“情迷意乱”的女子们怎么偏偏就听不进去,不愿理解呢?

    多情女子不仅不能读【红楼】,实际上也不能读各种言情小说,理由同上,读多了自苦苦人!我看到有些女子,人到中年,依然沉迷于读各种情感故事,实在可叹可悲。这就是“率性而为”,“成人”,且“成小女人”之道,成为喜欢浪漫幻想,喜欢情感游戏的女子。我劝男生们见了这种女子绕着走,千万别为她们的多情而留连。因为她们的多情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情梦。这种女子嫁人之后,身边的丈夫无论怎样,都是她们对于“冷酷的现实”妥协的无奈结果,因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与她作对,谁好像都对不起她,娶她爱她的人就更对不起她了。她就是一个可怜可悲,可叹又无助的多情弱女子。即使如此,“坚强的她”依然会在心中保留一份美好的感情,依然对“爱”有强烈的向往,可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她永远的梦中情人。所以,这种女子,男生们要不要见面躲着走?您惹的起这种“多情女子”吗?反正我惹不起!我蛮怕她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1518

积分

在线时间
8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11-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694
帖子
1451
UID
376
3#
发表于 2010-7-23 21:30:07 |只看该作者
至于【男不读水浒】,就因为男性本来就比较好斗,喜欢拉帮结派,讲义气,派座次,比高低。这些东西,看了【水浒传】之后就更加强化了,对于智慧的增长和生活的幸福都不利,对国家社会的稳定也很不利,所以最好男生免读。据说【水浒传】电视剧播出期间,街头打斗的比例上升不少。血气方刚的男生们,唱着“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歌词大打出手。您觉得古人的“不读”智慧还是很有远见的吧?

    所以,我建议国人如果一定要读【四大名著】的话,最好让这些好打架的男生去读【红楼】,学习体验感情的细腻。建议多愁善感的女子们去读【水浒】,生点豪气。这应该比较符合“天道”,可惜我知道不会有人听我的,算我说废话。没几个人愿意尊天道而行的。

    女人们如果一定要读【红楼】也可以,我建议比较豪爽大方,偏于理性,做事风风火火,甚至有点粗枝大叶的女子去读【红楼】比较好,可以调整一下心理和个性,让她们更有女人味一些。不过据我所知:这种女子根本读不进去【红楼】。她们说:什么名著,婆婆妈妈的,一地鸡毛,一点看头都没有。是这样吧?女士们?


   【老不读三国】更好理解了。我一直推荐大学生们好好【读三国】,里面包含了很多人生智慧以及战术战略,对于这些不会做事的年轻人来说,可以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社会,不要去做梦和幻想,同时也了解人性和人心,社会的复杂。这本书也是韩国,日本企业家案头的必读书,是他们运作企业的好帮手。这本书,会让人变得精明能干,竞争力过人。这是很多中青年人极为缺乏的东西,所以通过【三国】来补上,很符合天道,很好。

    不过,如果人已经老了,退出了人生的战场,就没有必要如此“精明过人”,老人的生活还是祥和一点好,慈爱一点好,“糊涂”一点好。太精明了,自己和后辈们都不好玩。所以当然要“老不读三国”了,去读【西游】吧,乐一乐,说不定还看出修道的法门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1518

积分

在线时间
8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11-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694
帖子
1451
UID
376
4#
发表于 2010-7-23 21:31:41 |只看该作者
四:习性的顺逆:阴阳互补和谐,还是持续分离?阅读的情感共振现象。


    我们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愤青”“愤中”“愤老”?我们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感动中国”,我们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无厘头事件?我们国人为什么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我们国家为什么培养不出大人才(钱学森之问)?我们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浪费和低效率现象?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教育违背了天道!

    据心理学原则,我们人类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情感共振”。这种共振,固然有优点的强化价值,更多的是缺点的强化。统治者喜欢利用这种人性的弱点来奴役大众,如希特勒就是操纵大众情绪,激发强烈情感反应的专家。商人也喜欢利用人性的这个弱点来操纵您的钱包,不良宗教的教主们也喜欢利用和煽动人性中恐惧和爱恋,贪婪等情绪来奴役信徒。因此,真正关心人类生活品质提高的教育家和智慧大师们,都要求去除情绪,扶持理性的光辉。

    在中国的历史上,无论儒家还是佛道,三家都致力于消除人类的情感共振,提升智慧。儒家的最高教育原则叫做“中庸”,不过不欠。道家的教育原则叫做“阴阳和合”的“太极”平衡统一状态。佛家称为“正觉正道”,从八个方面来说明人生要领(八正道),一样是要求思想情绪不要偏离,不过也无不及。同时要求“觉知力”,不要用情绪屏蔽了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儒佛道三家,在这里的教育原则居然是高度的一致,都是要求人不起情绪,心境平和稳定。毫无疑问:这是理性而幸福的快乐人生唯一出路。

    而且,这三家的代表人物,大师级的修行者,全都是心境祥和宁静的,理性的。历史上,他们的代表人物,都要请进宫廷,协助管理国家的。不是为了迷信,而恰恰是为了理性。

    可叹的是:我们现在的国家教育,文化,媒体,其原则全部是与此相反的。都是要设法“激发革命豪情”的,你本来生活好好的,满安详幸福的,可没有情绪,他都会想法把你逗引出来情绪。前两天看了一下春节联合晚会,不觉叹气!整个一愚民文化。节目从头到尾,就是反复的玩弄情绪,玩弄情感,设法让观众“感动”。设法把观众本来没有的情绪和情感也“激发”起来,煽动起来,主持人统统假装“感动得不行”的样,“激动得不行”的样,虚伪到让人想吐。

    基本上,看这些类似电视节目太多的人,就像吃了春药的病人一样,恍恍惚惚的,只知道“今儿个高兴,真高兴”,却不知道高兴个啥,为啥高兴。国人普遍失去理性的判断和冷静思考的能力,与这个国家普及“人道教育”之功不可没。怪不得说中国的教育已成为全世界的笑话。

    相反,国外如美国的电视节目,有很多是让你思考的。比如前段时间一个朋友看了美国一个真人秀节目,看起来很搞笑,就是“换妻”,让一个极端浪漫的城市女子与一个非常务实的农村主妇角色互换,到另一家去当主妇一个月。很夸张的题材。

    如果是中国的媒体人员,可能就是拍一大堆搞笑的东西,但别人不是。美国的媒体人员更注重让观众思考和反省,而不是告诉观众答案。固然这种事情很搞笑,但是编排人员是要通过这种很夸张很滑稽的场面,让参与者和观众都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价值观,试图理解和接受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以及思考:这种对立的价值观是否有融合的可能?他们设计的程序就是迫使两个家庭去“理解对方”的价值观,也就是说,编剧起码是具有二元思维的人。有兴趣者可参考:另类角色互换-美国生活随笔一文(本文可点击进入)。这种本来就不太正经的节目,他们都做得如此认真和有思考,如果是一些很严肃的题材,拍出来简直就是科学家哲学家一级的。比如国外拍的麦田圈纪录片,非常的严谨和有深度。国内同时也搞了一个所谓的麦田圈科教片,完全就是无厘头的搞笑文化,毫无思想内涵,主持人和参与者水平低劣之极。

    我们国家的媒体,会把本来很严肃很重要,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变成一个简单的弱智搞笑节目秀,证明媒体人员的文化素质极其低劣。不过喜欢看他们低劣表演的人,只能证明他们的文化素质更低劣。被笨蛋牵着鼻子走只能证明自己更笨蛋,更愚蠢!为什么美国没有这种弱智媒体人员?因为敢这样乱做的话,节目就没人看,还可能因为无厘头乱主持乱说话,被观众投诉为误导大众,所以只好认真做节目,因为别人的国民素质高。

    为了保护孩子,我们家是没有电视的,今年看春晚,是在电脑上接宽带看了一下,发现的确很弱智和无聊。这种“教育”要把国家和大众引向何方呢?

    各位看官也多想想:您自己要“天道”的教育,还是“人道”的游戏呢?那一种教育方式,更符合您的价值观和追求呢?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好友

256

积分

在线时间
28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1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547
帖子
380
UID
1650
5#
发表于 2010-7-23 21:38:45 |只看该作者
我从来不喜欢这句话,因为我不喜欢三国和水浒,只喜欢红楼和西游。我是少和女的综合。
而且我觉得说这话的人不懂四大名著,我只知道我看红楼,就没有看到太多浪漫的东西,相反,红楼这部名著,比所谓的歪曲历史的三国要现实主义的多,人情世故,勾心斗角,经济文章,还有深层次的哲学探讨,是绝对的现实与理想的综合。
倒是三国描述的人性和红楼相比太过于简单和稚嫩。
一句话,看不懂红楼,不要说她浪漫,理想,不现实。对于商业社会,或许红楼,金瓶才是我们学习谋略和所谓人生智慧,所谓了解真实社会的教科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2541

积分

在线时间
137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12-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57
帖子
1644
UID
3008
6#
发表于 2010-7-23 21:55:12 |只看该作者
一家之言罢了。
我和楼上的一样,喜欢红楼与西游。这些都是从十来岁起就读的,红楼梦是读的最多的,里面的智慧多着呢,很少人只盯着宝黛钗的爱情看的。西游记也是小时候钟爱的读物,反复看了好几遍。水浒看了一遍书,三国就看了前几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815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1-14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7576
帖子
8211
UID
1961
7#
发表于 2010-7-23 22:15:44 |只看该作者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修道的书(其章节的标题就是专用术语),三国和水浒都有管理智慧在其中;红楼就是一部巨制了,各取所需
尽量严谨时,安全又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670

积分

在线时间
3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3
阅读权限
70
积分
396
帖子
329
UID
5435
8#
发表于 2010-7-23 23:16:49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个人偏爱《西游记》,看得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0

好友

7316

积分

在线时间
120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9-10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192
帖子
1359
UID
6463
9#
发表于 2010-7-23 23:34:48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有道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0

好友

1142

积分

在线时间
126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6108
帖子
1754
UID
773
10#
发表于 2010-7-23 23:45:50 |只看该作者
这四大除了水浒传外我都有看过,这看过的三部里我看红楼最认真,记得那时我抱着原作边走边看时我高中的政治老师赞说看红楼好啊,看了写作水平能提高几个档次,还说他最喜欢看我的周记了——可真让人冒火,政治组与语文组在同一个大教研室里!我是当时的政治科代表,看来他私底下有悄悄关注过我,我看完后果然自然而然地,写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我生性不爱看情情爱爱小说,在读红楼时我的视角也没在爱情上,不过里面说的什么现在全忘光光了
有缘是缘,无缘亦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11-14 14:51 , Processed in 0.0686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