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1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七章 中药方剂

[复制链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6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0-28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 10:45:2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谈到方剂,就不能不谈到《伤寒杂病论》,不能不谈到张仲景。
我手头的《伤寒论》导读写道:作者张仲景(150-219年),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唐。甘伯宗《明医录》称仲景“官至长沙太守”,故后世又以“长沙”作为仲景或仲景著作的指代,由于张仲景对中医学术发展的特殊贡献,元明以后医学家把他奉为“医中亚圣”乃至“医圣”。
在现代――――――
张仲景是医圣!
《伤寒杂病论》是方书之祖!

这还不算,曾听过某中医名家的讲座,末尾他断言道:华佗传给狱卒被烧掉的密传就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我至今还对他讲此判断的热血沸腾的样子记忆犹新。

说实话,我真的衷心希望张仲景是名副其实的医圣,《伤寒杂病论》是名副其实的方书之祖。
不幸的是,正是从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开始,中医的没落开始了。直到今天,走到快要灭亡的境地。


前面我们讲过,脏腑经络和气血学说构成了完整的人体;五运六气和五行学说描述了天与地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人体的气血流动及脏腑经络的影响。
前面我们也讲过中药,得天地之气而生的中药与人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五行的性质和特性来描述。
而由多味中药所组成的方剂,其方解只可能是五行,而不可能是其它。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今年是丙戌年,丙戌年的五运六气是水太过,而太阳寒水司天。在人体纵向运行的气息里,水太过直接的影响是两个,一个为土,一个为火。对于土不及或火太过的人而言,容易导致水反克土,对于火不及或土太过的人而言,则容易导致水克火太过。
现在来看:火太过的人在今年的疾病。火太过,水太过,显然土要出问题。如果把土再细分五行,则这五行之中与水对应的是火。因为水克火是自然的规律,所以如果水反克土时,所走之途必然是土中之火,火对应的是血脉――――也就是说水反克土时直接影响的是脾统血的功能----结果也就是说:出血。-----我这并不是瞎说说的,大家可以注意到,今年火太过――也就是1938、1948、1958等火太过的年份出生的人很容易患出血性的疾患――――今年医院里凝血四项检查数值高的人更不在少数。
水太过而反克脾土,怎样来治疗这样的情形?
第一 培土以治水。增强土气来与水太过抗衡---什么最好?---当然就是土,自然界的黄土。太阳寒水如同冬天,其性寒凉。什么与其平衡最好?----当然是火之气,大热之气。-----具有火之气的土是什么土?―――――当然是灶心黄土!
第二 制约火太过  造成水反克土的另一原因是火太过,倘若火太过能够减轻,则水反克土的情况也会缓解一部份---围魏救赵法。黄芩味苦,苦味属火,所以黄芩作用于火,且是泻火。阿胶用井水熬制,井水是地下之水,水克火,用其泻火。
灶心黄土、黄芩、阿胶――――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下面的药物――――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如此熟悉张仲景―――熟悉他的止血名方------黄土汤!


有人可能要开始指责我了:你不是说把张仲景尊为医圣让中医末落吗?你为什么要用他的黄土汤来治疗今年火太过的人的出血疾患!
问题的症结正在这里。
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里记载了许多方剂,在中医的历史上,为中医传承了这些方剂,这是他的功劳,也是他对于中医学的最大的贡献。
但是,他对于那些方剂的解释完全是外行的。就比如黄土汤,他写道:十五、下血,先血后便,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这就是他对于黄土汤的解释。----想想看,在一个内行的中医的笔下,黄土汤的方解怎能如此简单,没有配方的原理,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应用的功效,而只是--下血,先血后便,黄土汤主之。----这样的方解,好象人人都能看懂,但要准确应用―――老天爷知道!
黄土汤是杂病论中的方剂,有人可能要说张仲景写到这儿累了,所以写得很简单---好吧,我们现在一起来读伤寒看看。
要读《伤寒论》,当然得首先得明白什么叫做伤寒?
什么是伤寒?---有人说是所有发热性的疾病,有人说是―――真是意见多多。
我们还是看看张仲景自己的定义吧,在《伤寒论》伤寒例第三这章中,他写道“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
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在五运六气里是太阳寒水主气的时候。张仲景在伤寒的定义中,采用了五运六气的概念,但在正文中,却没有研究五运六气的方法―――五行。---太阳寒水主气受寒为伤寒,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伤寒论》论述最多的疾病名称就是太阳病了吧。太阳寒水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肾系统:在脏为肾,在腑为膀胱,在体表为毛;在经络为足太阳膀胱和足少阴肾。
现在我们来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文章开头即写道:“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把患者的症状罗列起来,然后给一个名称―――也就是后代风靡的所谓“辨证论治”应该始于张仲景――――他是正宗的辨证论治的始祖吧。
在上述的三个条文中,张仲景罗列了太阳病的几个症状。-----仅仅只是罗列几个症状,给一个含糊的太阳病的名词,并未在中医理论的高度给出这些症状的内在统一的联系。------后来的人尊他为医圣,并且学他罗列症状,不用中医理论来分析,找出患者疾患的根结,临床疗效的降低是不可避免的。
再看两个条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这两个条文涉及到方剂,遗憾的是,与上述黄土汤一样,张仲景依然没能给出太阳病为什么有的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为什么有的人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也依然没能给出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用桂枝汤或桂枝加葛根汤,也即桂枝汤和桂枝葛根汤的方解。
“症状罗列---具体方剂”,在一整本《伤寒杂病论》中,没人能找出中医理论的影子。----我曾经在《伤寒杂病论》上花了不少的时间,不是去记忆它的条文,而是努力想弄清张仲景是怎样的人,在张仲景罗列的症状和方剂间到底有怎样根本的联系―――最后我的结论是《伤寒杂病论》只是一个中医的学徒跟师的记录。想想你刚开始学习中医,对于中医一无所知,你跟着一个名师去学徒,而你的老师很忙,接诊病人很多,没空给你详细解释,或者根本就不想给你详细解释。你在边上看着,某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你就这样自己记录下来,又看见老师开了个处方--桂枝汤,于是你也如实记录下来。后来你问老师,老师简单回答你一句:太阳病。于是你最后整理成: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这样的记录多了,最后你把它汇集成册,便成了一本书。当然,在你整理记录的时候,你可能同时“博采众方”。---把这样的一个中医学徒的记录当作经典去读,中医的没落正式地开始了。

人在天地间,药在天地间,人与药的联系,可以由五行来描述。所以由中药所组合而成的处方的方解只能通过五行来进行。从五行的角度看,所有的方剂对于人体的疾患都有清楚明确的答案。
栾博士

30

主题

0

好友

607

积分

在线时间
25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10-30
阅读权限
70
积分
198
帖子
184
UID
26804
5#
发表于 2012-3-22 14:51:18 |只看该作者
1、“对于土不及或火太过的人而言,容易导致水反克土,”土不及的水反克土我能理解,火太过的理解不了,
2、“对于火不及或土太过的人而言,则容易导致水克火太过。”土太过的也会导致水克火太过吗?怎样理解?
3、“水反克土时,所走之途必然是土中之火”这句也不懂,
愚钝,请学长们指点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好友

9858

积分

在线时间
182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0-25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624
帖子
581
UID
33019
4#
发表于 2011-11-8 20:00:18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0

好友

670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433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9-2-2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9959
帖子
8349
UID
4661
3#
发表于 2010-11-23 20:04:02 |只看该作者
印记。。。。
快乐学养生,幸福多加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0

好友

6908

积分

在线时间
346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10-23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4042
帖子
3249
UID
1027
2#
发表于 2010-3-23 15:54:23 |只看该作者
谈到方剂,就不能不谈到《伤寒杂病论》,不能不谈到张仲景。
我手头的《伤寒论》导读写道:作者张仲景(150-219年),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唐。甘伯宗《明医录》称仲景“官至长沙太守”,故后世又以“长 ...
luanboshi 发表于 2009-6-1 10:45

那天在整理课堂笔记时,翻看着笔记本,笔记越来越多,特别是系统班的笔记,老师的板书几乎是一字不漏,当时就在想老师这么珍贵的课堂讲座,三年下来可以是好几本书了,也许张仲景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11-1 14:27 , Processed in 0.0573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