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64|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的灵魂

[复制链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3 16:43:3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生命终极之门
自序
可以肯定的是,在漫长的两千多年里,从来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地研究
《黄帝内经》及中医学。就连我们自己,有时也被书中的结论所震惊。
但仔细回顾一下书中使用的方法、逻辑、资料,我们又实在没有理由不
去坚持这些观点。  于是对自己说:谬误并不可怕!历史上从来没有一
部错误百出的书可以流传千古,我们用不着害怕被别人嘲笑而妄自菲薄
;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部真正的好书会被少数人永远封杀,所以我们也
用不着因为人们不接受此书观点而耿耿于怀。  当然,我们也希望世人
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本书的观点。现在的人讲科学的多,但讲科学精神
的少,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科学精神!于是我们会经常看到
一些貌似维护科学尊严的人,在肆无忌惮蹂躏着科学精神,甚至否定人
们探索与假设的权利。  人们总认为历史的进步和智慧的发展,在某种
程度上可以用时间来表示:离我们现在越近,历史就越进步,人类智力
也就越发达;反之,离现在越远,历史就越落后,人类智力就越低下。
这种观点无论有多少证据依托,但对中医而言它是个谬论。  我们是这
样认为的:在中国遥远的古代(时间不能确定),突然有一天,中国祖
先们的智慧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它远远超越了我们今天的智慧水平,达
到了一个我们 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度。茅塞顿开的祖先们,不知道用了
一种什么方法,彻底看清了人类生命的真相,顿悟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通晓了天人合一的法门,知道了铲除疾 病的根本方法;最后,他们留
下了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可惜的是,中国祖先的
慧眼在灵光闪过之后却永远地闭上了。后代子孙们苦苦探寻了几千年,
至今无法完全通晓祖先发现的真义。从秦汉之后,对《黄帝内经》有所
感悟的人,大多成了历代名医,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理解整个中医体
系。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三玄”之一。 打个譬喻
:中医理论就像是北京国际贸易中心的那座大楼,它高大豪华、精美绝
伦;而我们目前的中医所有实践就像是北京南城的小平房,低矮破旧、
灰头土脸。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医实践不能完全反映中医理论的成就。
不得已间,现代中医走上了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其实就
是用西医学的理论、方法来规范中医。于是,中医的完整理论被肢解得
支离破碎。  高喊中医现代化的人最终发现了一个无情的事实:中药的
制作可以现代化,但中医理论无论如何不能现代化;尤其是中医理论的
现代化最终会消灭中医,而不是发展中医。所以,中国人的问题还得中
国人解决。  在这部书中,我们希望向读者展示一个简明直观的中医理
论框架,目的是回归中医的本来面目,走出目前中医理论解说不清的怪
圈,让更多先前不懂中医的人也能明白中医。  实质上,中医理论永远
属于《黄帝内经》,直到今天它依然超级稳定,高不可攀。我们所做的
工作实际上只是重新整理、重新挖掘,最多只是个还原性的工作。我们
所谓的发现其实早已记载于《黄帝内经》中,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问
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中医学?  绝大部
分人常会这样回答:中医的研究对象与西医差不多,都是人体解剖生理
系统,中国的传统医学就叫中医学。  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  我们的解释是从人类生命结构开始的。我们认为,人类的生命是由
两个系统构成的,一个是解剖生理系统,一个是藏象生命系统。两套生
命系统相互结合,就产生了一个隐匿的生理系统,我们称之为人体的“
第二生理系统”,中医将其称为“藏象系统”。  这个隐匿的第二生理
系统与解剖生理系统的关系就像是放电影,隐匿的第二生理系统就是放
映机,解剖生理系统就像是一块大幕布,幕布上晃动的影子(人体的疾
病表现),都不是由幕布产生的,而是由放映机产生的。这就是中医核
心理论——藏象理论的全部内容。  因此,中西医的研究对象截然不同
。西医研究幕布和影子,那都是表象的东西;中医研究的是放映机和影
子的关系,那才是真正本质的东西。中医的研究核心是隐匿的第二生理
系统,所以可以简单地将中医称之为“第二系统医学”。  由于第二生
理系统是由两套生命系统结合产生的,它具有沟通双方的特点,所以处
于两者的中间,是个中介体,所以我们也可以将中医称为“中介医学”
。《生命终极之门》的基础点正在于此。 本书的完成与原信联股份公
司董事长王宏生先生有直接的关系。早在1999年,王宏生先生就对我“
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的假设给予肯定,鼓励我继续研究下去,并提出了
许多相当有创见的思想,对我启发极大,好像打开了一扇天窗,在此深
表感谢。  《圣经》里说:“通往天堂的门是道窄门。”中医学正是这
样一道揭示人类生命真相的终极之门,而且在全世界所有的文明成就中
,它是惟一的一道门。 通过这道窄门,最终人们会发现:人类文明史
上最有争议的许多话题,比如宗教问题、灵魂问题、神秘主义等等,其
实都是寻常的医学问题。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47#
发表于 2010-8-14 10:40:37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没有发附件的按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46#
发表于 2010-8-14 10:37:29 |只看该作者
还有《人类是外星人的试验品》,《外星人就住在月球背面》,是他人发给我们办公室同事看的,不知从哪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0

好友

6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66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3-19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572
帖子
485
UID
2014
45#
发表于 2010-8-14 09:24:14 |只看该作者
李卫东先生的《生命终极之门》,感兴趣的去网上下载。
李先生以探索缘故文明的渊源为己任,以中国的三玄之书《黄帝内经》、《三海经》、《易经》、口传神话为例,并认为这些成就不应该是当时的新石器时代的人所创造,认为当时并不存在产生这些成就的环境,最终的指向就是外来文明和大洪水前的上一文明的产物。
神奇的生命,幸福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44#
发表于 2010-8-14 08:34:21 |只看该作者
第三、肉体生命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经络所代表的生命死亡,它可能与我们有完全不同的生命法则,它可能在肉体死亡后还会存在相当一时间。所以目前人类普遍持有的死亡标准、概念,并不符合生命的本质。
第四章 藏象食于天
第一节 宇宙生命素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地球总人口嘴的面积总和是8平方公里,我们每一次嘴的一张一合间,地球上就会出现8平方公里的空白点,白茫茫,光秃秃的一片,一切能被我们消化的东西都一扫而光。我们为什么要吃呢?道理很简单,我们身体赖以生存的所有能量,都来自饮食,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纤维、维生素……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命的能量。
那么,藏象生命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它“吃”什么呢?
天食人六气
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情节:有一少年,家破人 亡,苦大仇深,被仇人追杀着亡命深山老林之中。有一天,他饥寒交迫、奄奄一息之时,突然发现远处的山崖上坐着一个老者,对着一轮红日在呼吸吐呐。于是他学 着老者的样子,缓缓吐呐,只感觉有一股气在身体游走,忘记了寒冷,也忘记了饥饿。山中无日月,数年匆匆而过,这个少年居然练就了绝世武功,于是下山报仇血 恨,后来竟然当上了武林盟主。
其实这一情节并非完全出于小说家的编造,在中 国文化中本来就有此一说。《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大户人家的奴仆,在主人下葬之时居然喝醉了酒,在墓中沉沉睡去。其它人并不知道他在墓 中,于是将大墓封上,将他活埋在墓中。过了一段时间,奴仆醒来,大吃了一惊,但此时哭天呛地也已经晚了。几天过去了,饥饿让他像发了疯一样,啃咬着墓里的 一切……就在他快要饥饿而死的时候,借着墓中长明灯最后一丝亮光,他前面发现有一群乌龟,正闭着眼、伸着脖子,大口大口地吸气。于是他学着乌龟的样子吸 气,居然感觉不到饥饿。十几年过去了,墓主人的老伴死了,家里人打开大墓合葬,居然发现这个人还活着。于是有人将他的经历总结为“龟息之法”,在社会上广 为流传,后来又发展成为“避谷食气”之术。
如果我们再追根溯源,这套说法其实来自于中医。中医说:“地食人以五味,天食人以六气”,看来我们真的能靠喝西北风活着,也就是说,在空气中确实有某种东西,可以直接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然而经验告诉我们,人类是不能靠喝西北风活着的,这中间肯定有某种误差。
其实按照我们对中医的理解,这个误差是不存在的。人类的解剖生理系统不能靠喝西北风活着,这谁都知道,但人类的共生体——藏象系统却就是靠“喝西北风”活着的,当然它吃的不是“风”,而是“精”。
“精”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最说不清楚的概念,它歧义百出,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曾经统计过,在一部《内经》中,关于“精”的具体含义就有13项之多。然而奇怪的是,现代人对“精”的本质的理解好象比较一致。
当代学者们认为,中医里所说的精气具有哲学含义,它是宇宙中运动着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万物的最原始物质。故精是“精微物质”的说法几乎成了一切中医教课书的通行结论。但这此“精微物质”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人们一般都辟口不谈。
我 们对此类定义不感兴趣,因为“精为宇宙的精微物质”的解释,有点像循环概念,其实并没有解释什么,例如“精微”又是什么呢?“精微”是个形容词,是形容某 些东西的细小程度的,例如《灵枢·营卫生会》“化其精微”,此“微”就是当形容词来使用的。形容词可以作为定义来用吗?恐怕不能。再者说,物质是个极大的 概念,宇宙万物都是物质,所以把“精”定义为细小的物质能说明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呢?这实际上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定义方法,有点糊弄人。
那么“精”究竟是什么呢?
《管子·内业》中有一段话谈到了精:“凡物之 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于天地间……”、“精也者,气之精也”也就是说“精”这种东西充斥整个宇宙,无处不在,它既可被物体沉积成为物的 一部分,又可以象物理学中的粒子一样穿行在宇宙中,但就是无法看到它,更别说抓住它。中国人的天文学真的很奇特,古人们居然可以看到遥远宇宙天际中那些漂 泊的粒子,而且这些粒子还可以进入人体,成为藏象系统最原始的能量。其实在中国古代凡是谈到“精”的时候,都将其与宇宙相互联系,这说明“精”原产于宇 宙,而不是地球的物质。
什么是原始的能量呢?大家都知道“原材料”一词的含义,比如说,粮食就是一种原材料,它既可以作为饮食给人提供能量,也可成为制药、造酒及化工原料。石油也是一种原材料,它是燃料、电力、化学工业、制药、食品等等的原料。
宇宙中漂泊的这些粒子,当它进入第二生理系统 后,就变成了某种原料。而五藏既是贮藏车间,也是加工车间,在这里原始的宇宙之精被加工成对藏象系统有益的形式,比如说精可以转化成气——“精化气”;精 也可以变成血(赤精)——“精生血”;还可以变成津液等等。离开了这些原料,将意味着死亡。
天文学启示
对人体如此重要的“精”究竟是什么呢?也许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想谈一下学习中医过程中的某种感受。大家在学习中医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古代天文学,因为中医是一门很奇特的医学,中医与宇宙空间的关系远大于与地球表面的关系,在某种上我们可以将中医称为“天文医学”。
西医看人类生命,他是站在与我们平行的角度来 观察,即西医对生命观察的角度不会离开地球表面。而中医看人类生命,却是站在高高的外层空间,究竟有多高我们说不好,比如说,中医五运六气研究的就是河外 星系统与人体五藏之间的关系,其中研究到室女星与五藏的关系。室女星座是个星系统团,中间大约包含了2500多个像银河系统这样大的星系,它距离银河系有6000多万光年。
空间的维度局限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三维空间 的生命一定比二维空间的生命更能了解生命的真义。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知识都是站在三维空间里获得的,包括现代医学知识。想想看,如果我们能站在地球之外, 太阳系之外,甚至银河系之外,来看待人类的生命,我们的认识角度肯定会很不一样。而中医恰恰就是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人类生命的。所以对中医的理解决不 能使用已经习惯的三维空间的思维,必须超越这个思维。
比如说,对于中医“精”的理解,我们就不能使 用平常的思维,必须站在宇宙的高度,将我们的目光投射到遥远的宇宙空间去,因为《管子·内业》已经告诉了我们,精不源于地球的表面,而是源于遥远的宇宙,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于天地间……”这一观点也正在被现代科学证实。
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谜,在地球表面找不到直接证据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到了宇宙。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天文研究人员就从宇宙光谱中发现,宇宙中存在甲基和氰基等分子。这些分子的电磁辐射不在光学波段,而在厘米、毫米、亚毫米等波段,所以它们可以不受星际物质的吸收与阻挡的影响,而自由穿行于宇宙之中。
1944年,荷兰科学家范德胡斯特从理论上算出中性氢原子会辐射出21毫米谱线。1957年美国天文学家汤斯开列出了17种可能被观测到的星际分子谱线的清单,此人由于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被列为上个世纪四大天文学发现之一。在以后的年代里,天文学家从宇宙中观测到的分子有:
1963年10月,首次在仙女座观测到羟基分子光谱;
1968年,观测到了氨分子、水分子的光谱;
1969年,又观测到了星际甲醛的有机分子光谱;
1973年,又发现一种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有机分子光谱…………
到1994年止,人类一共从宇宙中找到108种天文有机分子,此外还找到了50种由碳、氧、氢等元素组成的同位素,还有一些地球上没有自然样本的有机分子。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对研究星际生命的起源提 供了重要线索。比如说,目前发现的星际分子几乎都是由六种基本元素构成的:氢、氧、碳、氮、硅,这个排列表中的前五种如果加上磷,它们就成了构成地球各种 生命的基础资料。再比如说,甲醛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则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形式。由于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尚未辩识的有机分子,它 们很可能会组合成多种生命形式。
其次,这一天文发现还说明,宇宙中到处都充斥 着有机分子,它们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的最基本元素。天文学研究表明,这些星际有机分子不能存在于高温的星球中,它们只能存在于温度较低的行星、暗物质、 或者宇宙尘埃当中,甚至当恒星爆炸死亡之后,也可生成大量的有机分子。所以在星系与星际之间、恒星与恒星之间,它们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些有机分子,它们随 尘埃或气体飘泊,极不稳定,漫游在宇宙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43#
发表于 2010-8-14 08:33:11 |只看该作者
藏象不包括奇恒之腑
现在理论界说藏象包括奇恒之腑,是因为《内 经》中在论述藏象时,曾经谈到毛、皮、骨、筋、髓、脉、胆,这些都属于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 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 腑。”
我们认为,中医藏象不应该包括奇恒之腑在内,原因有二条:
1、 奇恒之腑名称的出现,是在黄帝与岐伯的对话里,而且根据记载可知,当时对脏腑的划分很混乱,医师们(方士)没有统一的概念,例如,胆既已经属于六腑,但又 出现在奇恒之腑内。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内,社会上的医学资料杂乱,同一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与称谓。这一现象反而证明了我们的假设:中医 并非我们这代文明发明的,而是从别的地方或文明继承而来,由于继承的渠道不同、理解不同,造成医学资料的杂乱。
因此,极有可能在历史上奇恒之腑就不属于藏象。而且在《内经》藏象的有关论述中,也没有明确将它包括在藏象内,上文两个“藏”字的含义,与五藏之“藏”是有区别的。
2、奇恒之腑的论述仅见于《素问·五脏别论》,古人在使用“别论”、“别栽集”等极有讲究,它一般是佚文、有争议等内容。可见奇恒之腑在当时它就不入正论,纯属于旁枝,这与藏象、六腑等的正统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藏象包括经络
《六节藏象论》中没有明确说藏象包括经络,所 以历史上就有争论。有的人认为,藏象理应包括经络;有的人则认为,《内经》中没有明确记载,所以经络不应该包括在藏象中。《内经讲义》第一版中说藏象包括 经络,但在第二版、第五版中却明确藏象不包括经络,任应秋认为藏象应该包括经络。
我们认为,藏象中包含经络,理由有二:
1、 《内经》中有记载,例如,《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经 隧,以行血气。”文中明确记载“五脏之道,皆出经隧”,五藏系统是通过经络而通连全身。此类记载,在《内经》中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2、如果藏象是个生理系统,它的运行没有经络是不行的,五藏按照五行运行,相互之间都有联系,这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例如心之主为肾,肺金遇脾土而生,遇心火而克等等。五藏之间的相互联系靠什么呢?靠的就是经络,没有了经络,五藏仅仅是五个点,而不能形成一个系统。
而且人体十二条正经络“如环无端”,构成了一 个封闭的网络。手阳明大肠经进入胸腔络肺,又在鼻翼旁交于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除了交于大肠经,其分支还络于脾;手太阳小肠经,上络于手少阳阴心经,下 交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络肾,下交于手少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交于足少阳胆经,络于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交于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
也许有人会认为:既然经络已将六腑串连在一起,为什么六腑就不能是五藏系统呢?阳光可以通过皮肤转化为钙,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说阳光也是人体生理系统的一部分。虽然经络在经行路线上串连了六腑,但从概念界定、功能等方面,它都与藏象根本不同,所以它们本身并不属于藏象系统。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它 沿着京兰线开往兰州,沿途要经过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区的无数城镇,这些城镇为铁路提供客源、货源、水、燃料等,保证火车的正常运行。 但这些城镇本身却并不属于铁路系统。所以尽管经络串连了六腑,但六腑却并不属于藏象系统,它们永远属于解剖意义上的第一生理系统。
通过我们的分析,藏象系统的内容如下:五藏、阴阳、五行、经络。在藏象的四项内容中,阴阳是一个理论框架,并不表现为某种组织结构,五行只是藏象的关系图谱,也不表现为组织结构。这样一来,真正构成藏象的核心只有两项,即五藏与经络。
藏象像棵树
在黄河的岸边生长着一种柳树,它与普通的柳树 不太一样,它没有明显的树干,长出地面的就是许多的柳条,这些柳条十分柔软,在风中轻舞,象女人的腰肢,当地人常用这些柔软的柳条来编织。柳条的下面其实 就是树根的顶部,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再往下,就是四通八达的树根,有主根,也有须根。
中医藏象的有形结构其实只有两部分,五藏与经络,清清爽爽,简简单单。关于五藏的形态在上节我们已经论述过了,五藏像个立体的圆轮,我们称它为生命之轮。
如果将藏象这一系统形象化的话,我们可以将生 命比作一棵大树,确切地说是黄河岸边的柳树。五藏就处于树根顶端,它是一个按照五行生克、胜复运行的生命之轮。每一藏又主管两条经络通于全身,有通于头部 的,也有通于足部的,每条经络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所谓的藏象系统就是指五藏及经络构成的系统。
藏象的这个组织结构多么令人惊奇,它居然像个 树形状,这与我们已知的人体生理结构是那么的不同,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怪物。但不论多么不可思义,它却是记载于《黄帝内经》中的,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最 大的人体生命之谜,中医就是以这个系统作为自已的研究对象的。中医的全部奥秘就在藏象——第二生理系统上,不明白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中医理论的全部。因为 中医并不是以解剖实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以第二生理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这个系统,是个相对独立的生理系统。它依赖于人体解剖五脏,但又独立于解剖五脏,它既包含了解剖五脏的生理功能,又大于解剖五脏的生理功能。它虽然仅涉及到五藏,但又通过五藏的运行及经络调控着人体全身的功能。
这个系统十分简单,比我们已知的解剖生理系统 要简单得多,它只包括五藏与经络。但简单的系统却是高效的,这个系统蕴藏着无限的能量,中医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调动这个系统的能量来治愈疾病,人体特异功能 也是这个系统能量的外在表现形式,一切宗教的目的和方法,也在于开发、利用这个系统中的能量。
由于中医是以第二生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理论上,中医没有明确的病位,即病因与疾病的表现很可能不在一个区域中,比如腰痛的原因也许是肾的毛病,也许是肝的毛病,甚至也可能是膀胱上的毛病,但不论毛病在何处,它都体现在五藏及经络中。
反过来说,任何身体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五藏的调节来治愈。《素问·脉要精微论》曰:“五脏者,中之守也”、“五脏者,身之强也”,并进一步说“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强者生,失强者死”。
傲然独立
我们以上谈到了许多两个生理系统的不同点,但它们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相互独立。藏象系统——第二生理系统傲然独立于解剖生理系统,它并不一定依赖解剖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当解剖系统不存在的时候,它依然可以存在,同样,当藏象系统不存在的情况下,解剖系统照样可以单独存在。
现在的许多研究者,都过分重视阴阳(两个生理 系统)的互根关系,即它们相互依存,强调了互为前提,并绝对地认为两者如果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其实阴阳(两个生理系统)的互根关系,并不伴 随人类生命的全程,它只出现在生命的一个阶段,尽管这个阶段可能很长。在人类生命的两头,即生和死的一段时间内,阴阳互根关系是不存在的。这有点像天文物 理学。
大家知道,现代天文物理学取得了重大成果,但 它依然不是成熟的天文物理学,因为当今物理学法则只能对宇宙存在时期做出解释,当涉及到宇宙大爆炸和宇宙的灭亡,所有的物理学法则都会失去了作用。阴阳互 根的理论也同现代物理学一样,它是生命存在一个时期内的表现,而不是生命的全程表现。
就现有的中医资料而言,在人类生命的两头,阴阳(两个生理系统)并不存在互根的关系,而表现为相互的独立。
证据之一、《黄帝内经》有本证。《灵枢·天 年》记载说:“人生十岁,五脏(藏)始定,气血已通……百岁,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段经文描述了生命的两个阶段,从生命的初始到五藏始定年为一 个阶段,从天年已尽到死亡又是一个阶段,这恰好是生命的两头。而在这两头,阴阳没有互根关系,而是各自独立的。
何以见得呢?大家知道,解剖五脏的生理功能绝大部分一出生就是健全的,比如心肺肝脾的功能,从一出生就可以正常运行,否则这个人就不能存活下去。在人体解剖器官中,唯有肾及相关的性器官成熟比较晚,女子大约14岁,男子大约16岁。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人生十岁,五脏(藏)始定”,讲的是藏象作为一个生理系统的成熟时间,而绝不是解剖生理系统的成熟时间。
那么也就是说,在生命的头10年(这只是个约数,各人五藏始定年均不同),藏象系统还没有成熟,其标志有三:后天之精没有进入藏象,不能对解剖生理产生全面控制,不能对人类精神实施全面控制。在这个阶段,两者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存在、独立动作的,不存在所谓的互根关系。
“(人)百岁,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里的百岁也不是恰好一百岁的意思,它是个约数,指的是人的天年,即120岁。 “神气”是藏象五神的总称,它可以代表整个藏象系统。何谓天年?就是先天之精(阳气)耗散的理论数,也是藏象系统存在的理论数。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如果一 个人活到了天年之数,此时神气(先天之精)耗散已尽,藏象系统离我们而去,但此刻,解剖生理系统依然可能单独继续存在,直至最后的消亡。
透过生命的两端,我们看到了生命存在的真相, 人体两个生理系统完全可以自主存在。此时我们想到了宇宙中的双子星,天狼星和它的伴星性质完全不同,天狼星是颗普通的恒星,而它的伴星则是颗白矮星。这两 颗星完全是独立的,可以单独存在于宇宙空间,当一颗星爆炸消失,并不影响另一颗星的存在。
证据之二、经络可以离开肢体而存在。在论述藏象组织结构时,我们说经络是藏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唯一的辅助部分,因此经络现象可以代表藏象系统的存在。实验证实,经络可以完全脱离形体而存在,并运行正常。
据报道,北京市中医院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果针剌载肢病人的残端,循经传感线可以通向已经不存在的肢体,这证明了在离体的载肢中,依然存在经络现象。
另一项低电阻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对18位骨肿瘤患者截肢前后所做的低电阻实验表明,肢体在离体后24小时中,其低电阻值与正常肢体相同,这证明在离体的肢体中依然存在经络现象。
这两个实验有点吓人,实验结果严重冲击着我们的基础观念。但作为一个实事求是的研究者,又必须承认现实,然后做出相应合理的解释。这两个实验,至少说明以下三个事实:
第一、在离体的肢体中存在经络现象,此时肢体的生命已经不存在了,但经络依然存在,这个事实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经络并不完全依赖于人类的肉体,也就是说,经络有独立于肉体的一面。这个结论完全符合我们的假设。
第二、既然经络可以不依赖我们的肉体生命而存在,这就证明,经络本身也是一种活着的生命形式。这反过来证明,在我们人类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内就已经有两种生命形式并存,一种是我们的肉体生命形式,一种是经络所代表的生命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42#
发表于 2010-8-14 08:32:11 |只看该作者
生命之轮
此轮是个立体结构,心居此轮正中,五藏相互间 由三焦经相连(三焦分上、中、下,完全可以联系五藏),构成生克、胜复诸多关系。每藏中又有两条经络通向全身,肺(肺经与大肠经)、肝(肝经、胆经)、脾 (脾经、胃经)、肾(肾经、膀胱经),心除了包括心经、小肠经外,还包括心包络,正好构成十二条经络,各经之间又有络相联,构成一个“如环无端”的网络系 统。(有人说,你不是反对五藏中包括六腑的吗?怎么在经络上又提六腑经?经络和六腑不是一回事,我们下面将要讲到。)
进出口贸易
我们人类的天性是自私的,不论考虑什么事,总 是首先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比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自然的平衡。但中医却恰恰相反,人类解剖肉体永远不是被中医考虑 的第一因素,而是一个次要的因素。这一点虽然对我们人类的自尊心打击很大,但必须接受,这是理解中医的关键。
人体解剖五脏只是藏象五藏的影子,那么它们究竟是个什么工作关系呢?
首先,解剖五脏是藏象五藏的入口。站在中国的 角度,从美国买来货物并运回中国的码头,叫进口贸易。如果站在藏象系统的角度看,藏象系统利用人体提取它所需要的能量,也可以叫进口,解剖五脏就是藏象五 藏的进口码头。那么藏象进口什么呢?进口一种叫“宇宙之精”的东西。比如说,脾脏就是一个重要的进口码头,人食物中所含的宇宙精气,通过脾脏这个码头输送 到藏象系统中去,进一步转化为赤精、津液、阴气这些东西。此外,肺与肾也是重要的进口码头。
但大家都知道,进口贸易中也有风险。前些年中 国北方的杨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有种专门吃杨树的害虫——天牛泛滥成灾,砍树是为了彻底消灭天牛。但天牛这种害虫中国原来是没有的,它们就是通过进口贸易 的木材来到中国。当藏象通过解剖五脏的码头进口宇宙之精时,会不时地会将一些有害的东西,通过食物、呼吸、饮水等引进到藏象系统中,而这些东西一旦进入, 就会导致藏象系统的阴阳平衡被打破,这就是疾病。
同时,如果码头不好,也会导致进口货物的损 坏、变形。比如中国某厂从美国进口了一台锅炉,在卸船时由于桥吊的故障,导致锅炉严重损坏,等到了工厂使用时,发生了锅炉爆炸事件。如果解剖五脏发生病 变,一来可以影响进口数量,二来解剖五脏的病变也会影响藏象五藏,同样可以产生疾病。
其次,解剖五脏又是藏象五藏的出口。这说起来 让我们的自尊心简直难以接受,我们的解剖五脏居然是藏象五藏的排污口。在临床上,当手太阴肺经感受风寒,或者被温热侵入后,藏象系统自己的康复机制就起作 用了,将疾病从本系统中驱逐出去,而出口就是解剖的肺脏,此时我们就会发热、气短、痰多、咳嗽等等,这都是病邪被驱逐出藏象系统的表现。这种例子还有许 多,例如,当太阳经有病邪时,它一面会通过膀胱这个出口将病邪排出系统,但如果病邪严重,它也会将病邪驱逐到阳明经中,通过胃这个出口排出系统。
看来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自私的,它们不是消灭贼,而是把贼赶到了别人家院里。所以有病最好去针灸,针灸是在藏象系统中消灭疾病,而不是把疾病赶到解剖系统中来。
第三、五藏并不是总在利用我们的五脏,它对我 们的五脏也有维护的功能。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会看到,藏象系统对肉体有着十分强大的修复功能,它实际在支配我们解剖形体的运行。例如,当一个人得了肺 癌,病位直接在解剖的肺部,但中医的用药绝大部分却不是针对解剖的肺,而是针对藏象系统的肺藏或者整个藏象。这说明,许多解剖系统中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调 节藏象系统来治愈。
所以藏象在利用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它们来达到治愈解剖系统疾病的目的。中医就是一个中介的医学,通过这套医学,我们双方都可以达到目的。
第四节 生命之树
如果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光秃秃的一片,那么这个世界肯定没有意思,很易发生视力疲劳,就如同美国“机遇号”传回来的火星照片。世界的绚丽多彩,生机勃 勃,在于生命的多样性,天空中有飞动的鸟,大海中有游动的鱼,陆地上有奔跑的兽,这个世界才是美丽的。所以了解世界,在某个方面说其实就是了解生命,唯有 生命能让我们感动,唯有生命才能震撼我们的心灵。
经过几万年的不断认识,我们对地球上生命有所了解,但正是这种了解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在意识的深处,我们愿意相信: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生物都与我们的认识相似。于是人们在幻想外星生命时,总是在其中加入人的因素,例如,美国第一部反映外星生物的电影《IT外 星人》中的外星生物,怎么看都与人类有几分相似,差别只是在比例上,或者数量上,比如外星人的头和眼睛都很大,手指只有二根。其它的文章、电影在描绘外星 生物时,也或多或少受地球生物形式的影响,例如《异形》中的外星生物像蜢蚱,《黑衣警探》中的外星生物,有的像虫,有的像章鱼等等。其实将来真正面对外星 生物时,我们可能会大失所望的感觉,因为生物的多样性远远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那么,我们体内的藏象生命体究竟是个什么样呢?我们目前只知道,它与我们解剖生命的形式绝不相同,也知道它的核心是个立体的圆轮,但它的整个生命形态我们并不知道。要想彻底了解藏象生命的形式,我们必须知道它究竟包括那么部分,然后才能勾画出它的形象。
藏象不包括六腑
首先我们来重温一下藏象的内容。《素问·六节 藏象论》曰:“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下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 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 充在筋,已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苍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 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有人据此认为,“藏象”应该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六腑。但我们认为,“藏象”不应该包括六腑,理由如下:
1、 从行文上看,上述经文主要在论述五藏,最后一句“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苍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 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其实讲的是脾,因为脾与六腑有相同的功能,也可以看作是对脾的论述,而且它所列举的“其华在唇四 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都是脾藏的基本特征。
2、 上面提到的六腑其实不全,还缺了一个胆。因为在胆的归属上,《内经》本身就有分歧,一会说胆属于六腑,一会又说胆属于奇恒之腑。这样一个残缺不全的六腑, 不能作为“藏象”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残缺不全,这也能反过来证明,上引经文的最后一句讲的还是“五藏”,而不是六腑。
3、 我们上面说到,五藏可以化意为神、魂、魄、意、志,而这五者都属于某种精神因素,也就是说精神现象是五藏的本质。六腑在功能上与上述五藏的特点相去很远, 《灵枢·经水》明确说:“五脏者,全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水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十分明显,五藏与六腑不在一个界定的范围内。
也许有人说:《内经》中明确记载肺合大肠…… 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三焦,怎么能说藏象不包括六腑呢?我们认为,这段记载只能证明五藏在运行时与六腑有关联,但不能作为六腑是藏 象内容的证据。而且《素问·五藏生成论》也记载:心合脉……肺合皮……肝合筋……脾合肉……肾合骨,难道皮肉、毛发也应该包括在藏象里吗?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中医藏象系统中不包括六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41#
发表于 2010-8-14 08:31:06 |只看该作者
上面这个例子也说明,在中医里,确实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生理系统,一个是解剖生理系统,一个是藏象生理系统。虽然两者用词相同,但指示的对象则完全不同,中医“五藏”不等同于解剖五脏。
第一、在中医里五藏与五脏名同义不同。
《内经》中在使用五藏、五脏时比较混乱,有时 用五脏,有时又用五藏,好象没有一定之规,二者都指心肝脾肺肾。《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岐伯在回答黄帝提问“藏象者何?”时,已经明确地将“五藏”通义为 五脏。《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中总结说:“不论是写作‘脏’,还是写作‘藏’,在读音与字意上,均同腑脏之‘脏’”。
虽然“五藏”与“五脏”同名,但这两个词在本 意上与现代解剖学上的五脏却不同义,这一点读者们必须切记。因此人们在读《内经》时,最好将所有的“五脏”都读作“五藏”这样这可以避免引起混乱。其实从 《内经》的篇目标题可知,《内经》中直接用到“五藏”的篇目有很多,《五藏生成篇》、《五藏别论》、《六节藏象论》、《玉机藏真论》、《藏气法时论》等。 而整部《黄帝内经》没有以“五脏”而立篇名的。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五脏在内经中都应该称五藏,而不应该称五脏。
第二、中医五藏与解剖五脏不是一回事。
虽然《内经》之五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但它们绝不是解剖意义下的五脏,也可以说《内经》五藏并非血肉五脏。
1、《内经》五藏与解剖五脏不对应。人体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在解剖上已经相当明确,它们在腹腔中有固定的位置,是不可更改的。但《内经》五藏不能对应解剖学上的结果,“左肝右肺”就与解剖学相违背。
2、《内经》五藏在功能上要大于解剖五脏。虽然五藏与五脏所指对象相同,但在功能上,五藏要大于五脏。例如,在《内经》在论述心时,除了“心生血”、“心主脉”似乎与解剖学的心脏相同外,其它功能一概不同:
《素问·宣明五气》:“五藏所藏,心藏神……”
《素问·本病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
《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心主脉”
《灵柩·邪客》“心者……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味。”
《素问·脉要精微》“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小腹当有形也。”
《灵枢·本输》“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
从上引《内经》关于心脏的功能,它明显与解剖学心脏功能不对应,要远大于解剖功能的范围,其它各藏也有这类情况。所以从功能上看,《内经》五藏与解剖五脏就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中。
第三、五藏应该化义为神、魂、魄、意、志。
解剖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及相关的生理功能,这点很确定。但《内经》五藏却不仅仅指心肝脾肺肾,或者说它主要不是指心肝脾肺肾。那么五藏主要指什么呢?
现 代有些人认为,《内经》中之所以要用“藏”,取意为五脏深藏于体内,外面看不见,故曰藏。持这种看法的人还真不少。但这样就不对了,大肠、小肠、三焦、 胆、胃、膀胱等六腑同样深藏于人的体内,没有见过谁的胃长在体表的,为什么六腑不叫“六藏”呢?可见用字面意思来解释“五藏”是行不通的。
《内经》之所以称为五藏,那是有特指的,它指的就是神、魂、魄、意、志五神,称为藏象五神,或五藏神,除此之外的藏精、藏气、藏血都与藏神有关。
《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素问·经水》曰:“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
《灵枢·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也。”
《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
或者有人认为,神魂魄意志代表的只是人的精神 现象,不能作为人体某种器官名称。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现代人们一提到床,马上会想到睡觉时的床,脑海中不会再有第二个念头,其实在唐代以前,当人们说床 时,指的却是某种板凳,这种板凳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故而又称“胡床”。根据《内经》的通篇理论构架,“五藏”可以通义为神、魂、魄、意、志。最主要的是, 在《内经》中“五藏”是个系统,而不仅仅是五个点或者五种精神现象,它们是一个运作正常的系统,完全有器官的功能与作用,只是很难讲述它们的形态组织。
生命之轮
藏象五藏也指心肝脾肺肾,但它又不是我们熟悉的解剖意义下的心肝脾肺肾,完全是两回事,这一点大家必须明确。其实藏象中的五藏有两层含义:
五藏的第一层含义,它主要指藏象系统中的五条经络,即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这五条经络的不健康状况,都可以反映到解剖五脏中。比如说,当手太阴肺经遭遇伤寒、温热,它会表现于肺部。
五藏的第二层含义,是指藏象系统作用于人类解 剖形体上的五个功能点,或者说五个功能的折射区。举个例子,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五道激光束,这五道激光束落在月球表面上会有五个落点。光在月球上的五个落 点,就是解剖系统的五脏,而地球上的五个光源则是藏象系统的五藏。也就是说,我们是藏象系统的影子,解剖五脏是藏象五藏的影子。因此,藏象五藏与解剖五脏 没有一一对应的空间关系。当我们说藏象五藏中的肝时,绝不在解剖五脏肝的位置上。
那么,藏象五藏在人体中的什么位置呢?它又是个什么样的形状呢?根据中医的理论,我们认为藏象五藏就在人体的中部,大致相当于腰部,其形状则象个圆轮。
在中医五藏学说中,心是其余各藏的领导者, “心者,君主之官”、“藏真通于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肺是仅次于心的“藏(脏)”,它好象朝中宰相,古代时右为上,故左肝右肺。肝的地位居 肺之下,脾又再次之,肾主外。各藏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排列,我们意外地发现,五藏像个轮,其形状好象佛教中的万字符,我们把这个轮称为“生命之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40#
发表于 2010-8-14 08:30:28 |只看该作者
藏象是系统
正如大家上面看到的,藏象首先是个系统,《素 问·六节藏象论》在论述“藏象”时,它包括了以“五藏”为中心的一个完整系统,也包括了这个系统的运行原则。而这个系统却与已知的人体解剖生理系统不一 样,它的功能比解剖五脏要大。由于这个系统不可实证,看不见、摸不着,故而古人将其称为“藏”,意思是藏匿在解剖五脏背后的系统。由于这个系统以神魂魄意 志为核心,做而又称为“五藏神”。
其实许多人都同意“藏象是个系统”的观点,区 别在于他们只承认藏象是个功能系统,即藏象是人体生理解剖系统的功能态,而不承认“藏象”是有别于生理解剖系统的另类生理系统,因为人们找不到藏象系统的 组织形态。但世界上没有形态的东西有功能吗?我们常说的人体特异功能,也是立足于人体而言的,如果人体不存在,哪来的“特异功能”呢?没有火焰,就没有 “热”这种物理现象。
所以,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承认:藏象首先描述的 是一种真实的生命生理形态或者生理组织结构,然后才是功能的阐述。然而,千百年来令医学家们为难的是,虽然《内经》描述的就是一套生理系统,可是在解剖上 却找不到这套生理系统,也就是说,从解剖的角度它不存在。但在医疗实践中,我们却能感觉到它的作用。
“不存在的东西却时时刻刻发生着作用”,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关键。
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个信念:不论藏象与我们已 有的知识、观点如何冲突,但藏象向我们描述的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它就真真实实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每天都在正常运行。而且还必须明确一点:藏象系统既不 是理论模型,也不是思维模型(因为说理论模型或者思维模型,总让人感觉藏象本不存在,是人们脑子里创造出来的,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它是某种真实的原型, 不论理解不理解,它也是一个原型。
那么,这个真实存在的“藏象”是什么呢?我们初步可以这样来定义:藏象是有别于现代解剖学的人体生理系统,即藏象是另类人体生理系统。如果我们将解剖生理系统称之为人的第一生理系统的话,那么中医藏象就应该是人体的第二生理系统,而且它是个完全独立的生理系统。
说得再直接一些,“藏象”指的是潜藏在我们身体内部的另一种生命系统,因为这种生命是以五藏为其核心,而且最大特点是无形无证,故而称其为“藏”,当它与我们解剖形体发生作用时,那就是象。
藏象与电影
我们将中医“藏象”提到了人体另类生理系统的高度,从这个高度,我们也许可以重建中医理论的新体系,避免以往许多中医理论说不清楚、道不明的缺陷,以更加简明、直观的形式向国民普及中医知识。
“藏象是人体第二生理系统”的观点不太好理解,也许会有许多人搞不清楚这个生理系统与熟知的解剖系统有什么关系。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的推论,我们用放电影来比喻中医“藏象”。
大家都喜欢看电影,我们常常痴迷电影中的情 节,要么感动得热泪俱下,要么惊呀得张口结舌。但如果静下心来细想,其实电影中的所有画面都是假的,中间的人物也是假的,电影正是通过这些虚假的画面再现 了一个故事。比如说《三国演义》电影剧,它通过无数个画面,再现了当时苍海横流、英雄备出的时代,把我们带进了“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赤壁大 战”、“六出祈山”等历史事件中。但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很少注意屏幕上的画面是怎么来的。
如果我们要对中医学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那么只 好说:中医就像正在放映的电影。电影需要三个东西来组成,放影机、屏幕、电影画面。屏幕上出现的是画面,但画面不能自然产生,它是由放影机投射出去的影 子,它不是电影胶片,也不是拍摄电影时的实物原型,它是放影机工作状态的一种表现。放影机才是电影的核心,它控制画面产生的质量,同时也决定屏幕接受画面 的效果。
中医的“藏”就是放影机,它就是人体的第二生理系统。中医的“象”类似电影的画面,它是“藏”工作状态的反映。屏幕就像是人的解剖生理系统,但它不能代表放影机,只能作为电影画面的载体。
我们说人体的第二生理系统是无形,不可实证。 那么通过什么来认识第二生理系统呢?只有通过“象”。所以“象”是第二生理系统工作状态的反映,也是我们理解、认识、把握第二生理系统(藏)的一种方法。 我们通过屏幕认识拍摄电影的导演和演员,同样通过“象”来认识第二生理系统。藏和象的关系是藏决定象(身体的健康与否,疾病的方位、程度等等),象的好 坏、大小、清晰程度都由藏来决定,没有放影机永远也不会有电影。
屏幕是画面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我们才能看到放影机的工作状态。画面的好坏可以影响屏幕,同样屏幕的好坏也可以影响画面。但屏幕与放影机是相对独立的,也就是说解剖生理系统与第二生理是相对独立的,在离开对方的情况下都可以存在、运行,只是不能构成电影而已。
所以,中医的藏象有两层含义:对于五藏而言, 解剖五脏就是象;对于整个第二生理系统而言,形体解剖上的一切生命表现都是象,即我们有形的人都是第二生理系统的工作状态的“象”,当“象”好的时候,我 们就健康,但此地的健康并不简单指解剖器官的健康,而是指第二生理系统的健康。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中医不是以人的解剖形体作为核心,而是以藏象系统作为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并不是人的医学,而是藏象的医学、灵魂的医学、“神”的医学。
藏象是人体中另类实有的生理系统,那么这个系统有形态吗?
第三节 同名双胞胎
世界上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角度多种多样,每一个角度都是一扇门,认识佛教据说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而每个门里的风景都不相同,有的艳丽,有的雄壮,有的萧条……。
我们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中医学,从这个角度,我们得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结论:在我们的身体内,还有一个独立于人类生命的另一高级生命,我们将它称为“藏象生命体”,它是个以“五藏”为核心,以经络为辅助,食天地之气的高级智慧寄生生物。
那么,这个生命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
“五藏”非五脏
藏象高级智慧生命,它是无形的,至少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上还不能明确证明它的存在,可是中医学却为我们勾画出它的一个基本轮廓,我们逐渐来整理中医的资料,努力将它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现在我们知道,藏象生命体是以五藏为中心。那么什么又是五藏呢?
紧急求救!我们遇到了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一对 双胞胎,长得很相似,可麻烦的是他们竟然叫了同一个名字,都叫小六子。如果有个姑娘爱上了其中一个,当她说:亲爱的小六子,我爱你!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即 同一个名称,代表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而且这两个事物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有某人,心眼很小,凡事都想不开,总爱自己生 闷气。有一天,他被单位解雇了,这件事让他十分气恼,常常自己躲在家里生闷气。过了一段时间,他感到腹部胀满,胃的上部里有一个硬硬的东西往上撞,而且还 干呕。他到医院检查,但查不出什么毛病,做胃镜也没有发现胃里有硬块。无奈中他找到中医。中医说他是肝气横逆,导致胃气上冲。他还不相信,赶紧去检查肝功 能,又是验血又是扫描,结果也没有发现肝有什么毛病,于是又回来请教中医。中医给他开了一副舒肝降逆,和胃开郁的中药,结果吃了几剂就好了。
在这个例子中,毛病确实出在肝气不舒上,但检查中肝是没有毛病的。这里的肝,指的不是指解剖系统里的肝,而是五藏系统里的肝,其病位也可能不是解剖系统中肝的位置。胃中的硬块也不在胃中,只是气结,说明胃也不是解剖系统中的胃,但呕吐、胀满又确实发生在解剖系统的胃中。
好啦!这就是我们遇到的问题。肝和胃只有一个词,但在此例子中,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两重意思,“肝气横逆”指的不是解剖的肝脏,“胃气上冲”指的也不是解剖的胃,但我们又必须用相同的词来表示,真的让人很为难。如果想说清楚,我们只能用肝1、肝2来表示,但这又会代来许多麻烦。
但大家必须明白,中医讲疾病时,有些指的是解剖系统的五脏,有些又指五藏系统中的五藏,一般来说,在讲病理、医理时,多指五藏系统,在讲病位时,多指解剖系统。但具体用什么词来区分这两者,还请大家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39#
发表于 2010-8-14 08:29:56 |只看该作者
藏象者何?
中国人做事总是讲出师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出师无名就要打败仗。所以,我们也要首先为那个潜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另类高级生命起一个名号,类似张三李四之类,这样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才不至于混乱。
但起个什么名字呢?这个名字一定要概括它的主 要特征,而且必须与中医有关系。我们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一个词——“藏象”。 “藏象”这个词太古老了,仔细品一品,肯定能品出些许青铜器的味道。而且这个词也太深奥了,它包含了中医几千年来的所有秘密,无论是否理解,请先记住这个 词。
好啦!我们就将它命名为“藏象生命体”,在介绍这个生命的生理系统时,我们就将它称为“藏象系统”,而与它相对的,就是我们人类的解剖生理系统。
为什么我们要将它命名为“藏象生命体”呢?
首先,“藏象”一词基本可以概括中医的所有内容。如果要问“中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过几天中医的人都能回答,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气血、阴阳、五行等等,这些确实是中医的内容,但太散乱。《黄帝内经》中唯一能将这些散乱的内容统一在起来的就是“藏象”一词。
《素 问·六节藏象论》曰:“帝曰: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所处,其华在 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魄之居也,其华 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阴,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 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这是中医关于“藏象”的最完整记载,甚至是唯 一的记载。它涉及到五脏、六腑、血气、阴阳、五行、神魄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中医的基本内容,而且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形态有功能。难怪目前有许多学者 都认为,“藏象”是中医的核心,还有的说它是基础理论的基础……反正中医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建立起来的。
其次,藏象论述的是一个完整的生理系统,包括形态、功能、精神,而且这个系统与解剖生理系统恰好对应,一个无形一个有形。
“藏”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释藏曰:“藏,匿也。”就是隐密、藏匿的意思,《说文》中再没有第二个字义。此书的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人,与《内经》的成书几乎在同一时代,故而在中医里“藏”读cang,不读zang。《黄帝内经》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几乎都用得是本意,例如。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素问·上古天直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灵枢·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但以上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藏”字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指“五藏”(心肝脾肺肾,但这里的五藏绝不是解剖系统的五脏)。所以藏象的核心是五藏,而不是六腑,它是五藏之象也。
那么什么又是“象”?
在解释中医的“象”以前,我们将视线扩大一 些,看一看《易经》中的象。《系辞》曰:“易者,象也。”有的书中就直接将《易经》称为“易象”,例如,《左传·昭公二年》记载说:“见《易象》与《鲁春 秋》。”这里的“易象”指的就是《易经》这部书。孔颖达有一个更加确切的解释,他说:“《易》文推衍爻卦,象物而为之辞……是故谓之《易象》。”现代人将 易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现象、形象的意思。例如,人们在解释乾卦时就说:乾为天。这类象又可分为有形之象和无形之象二种。所谓的有形之象,就是有具体所指的象,如天、地、日、月等等。所谓无形之象,这是指那些不能说出形状的东西,例如风、气等;
一类是象征、取象,指卦爻中所象征、模拟的自然变化和人事凶吉。例如,在说明离上乾下这一卦时,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在说明坤上艮下这一卦时则说:“地中有山,谦。”
“象”其实就是后人对《易经》内容的一种理解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象”的本意应该是:好象是这样!比如说,当大家理解不了乾坤时,有人就说:乾坤嘛,就好象是天地。也就是说,象实际上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当小学老师教拼音“h”时,就说:你们看它象什么呢?它象不象一把有靠背的椅子呢?这么一说,孩子就理解了。所以广义地来说,“象”就是可以理解的比喻方法。
中医的“象”不是比喻,而是“藏”的印迹,或者是某种徵兆。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捉谜藏的游戏,几个孩子跑着躲起来,一个孩子找。突然,找人的孩子发现前面的矮树林猛烈晃动,他跑过去一把拽住躲藏的小孩。在这里,找人孩子并没有直接看到躲藏的孩子,他看到的只是小树在动。树动就是象,是藏者之象。
那么什么又是“藏象”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谁都能懂,小错最终会酿成大祸。中医理论几千年无人能融会贯通,其实就是由无数的小错造成的,比如说,现代研究者对藏象一词的理解就是错误的,虽然这个错误很小,但类似的错误累积起来,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医事业的停滞。
唐·王冰注《黄帝内经》时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
《黄帝内经集注》曰:“象者像也,论腑脏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
明·吴昆《内经素问吴注》曰:“象,犹天象之象,可见者也。”
明·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曰:“象,象形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内经讲义》第一版:“对生活着的人体进行观察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的叫藏象学”
《内经选读》第四版:“所以藏象的含义,就是人体内脏功能活动反映在体表的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推断内在脏腑的情况。”
《任应秋论医集·中医学基础理论六讲》说:“《内经》把从整体观察得来的人体生理知识,叫做‘藏象’。藏即深藏于活体内的脏腑器官,象是内脏器官功能在机体外部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进行观察的。‘藏象’的含义就是通过机体外部表征可以推导出人体内部的运行规律。”
在藏与象的关系中,我们要用藏来确定象,而不 能反过来用象来确定藏。现在许多学者将中医“藏象”直接等同于人体的解剖生理系统,部分原因是他们用“象”来确定藏。因为如果从“象”的角度而言,人体内 部器官、组织的运行状态都可以表现为某种外部特征,比如说,胃火常常可以从嘴上表现出来,座骨神经的毛病也可以通过大腿肌肉的麻木来表现。“象”的范围比 较宽,如果光研究象,我们可以称为“人体象学”。但千万不要忘记,“象”的前面还有一个“藏”字,没有“藏”也就无所谓“藏象”了。因此,必须根据“藏” 来划象的范围,而不是根据“象”来圈定象的范围。
再者,“象”是个变动的表面特征,它不是“藏象”的本质,它与藏也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小树在晃动时,可能有多种情况,也许是藏得有人,也许是其它动物。所以“藏象”的核心只能是五藏,而不能是别
在将近2000年 中,唐代王冰的说法几乎占了统治地位,其它人说过来,说过去,都没有超出王冰的意思。通俗一点说,人的五脏六腑都在肚皮的里面,肉眼是看不到的,但这些器 官活动的状态却可以反映在机体表面,比如拉肚子一定是肠胃出了问题,在一般人的理解中,这里的“藏”字可以转意为人的解剖生理系统,正象上面任应秋所理解 的。
我们认为,以上这个理解是根本错误的,这种理 解害了中医几千年,错就错在将“藏象”系统等同于解剖系统。我们在夜晚远远看见前方有火光,那么从火光中你是否知道是什么东西燃烧发出的光呢?是木头、煤 炭、塑料、橡胶、石油……?没错,疾病确实是身体状态之象,但产生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点搞不清楚,中医永远没有发展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6-29 09:22 , Processed in 0.0754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