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7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肺(转)

[复制链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0 10:24:1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中医对肺的认识是怎样的?
    肺居胸中,上通喉咙,开窍于鼻。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助心行血而贯通血脉,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表。
    (1)肺的部位和形态
    ①肺的部位:肺位于胸腔,上连气道,喉为门户,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的器官,在人体脏腑之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论》)、“肺者脏之盖也”(《素问·病能篇》)。“心肺独居膈上”(《难经·十二难》)。“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医贯》)。指出了肺在人体中的位置。
    ②肺的形态:肺为白色分叶状,质地疏松,“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难经·四十二难》)。“肺得水而浮”,“肺熟而复沉”(《难经·十三难》),“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医宗必读》)。这里的“虚如蜂窠”,“得水而浮”,就是说肺脏本身是质地疏松的含气的器官。至于重量问题,《难经》记载心肺重量之间的比例与现代解剖学讲的心和肺之间的比例,也十分相似,说明古人对肺确有较深刻的了解。
    (2)肺的生理和病理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相傅”,傅同辅,有辅佐、协助的意思,是和心为君主之官的君主相对而言的,意即肺对心脏有协助作用。所谓“治节”,就是“治理”、“调节”。就是说,人体的各种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均属于肺的职能范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经脉别论》)。“四脏”,是指肺以外其余器官;“权衡”,就是调节作用,说明了肺与全身器官的关系。因此,肺是一个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代偿作用的重要器官,所以说:“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称“相傅之官”。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12#
发表于 2010-4-20 10:48:03 |只看该作者
肺与脾的关系如何?
    肺主气,脾益气;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所以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两个方面。
    (1)生理
    ①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肺主气,脾益气,两者相互促进,形成后天之气。脾主运化,为气血出化之源,但脾运化生的水谷之气,必赖肺气的宣降方能输布全身。而肺所需的津气,要靠脾运化水谷精微来供应,故脾能助肺益气。所谓“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者也”(《薛生白医案》)。所以,何梦瑶说:“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令,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益旺,化水下降,泽及百体”(《医碥》)。所谓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就是肺与脾在气的生成和输布方面的相互作用。
    ②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应运化水湿,肺应通调水道。人体的津液由脾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输膀胱。脾之运化水湿,赖肺气宣降的协助,而肺的宣降又靠脾之运化以滋助,两者相互合作,参与体内水液代谢。如果脾失健运,则水液停聚,就会酿湿生痰,甚至聚水而为饮为肿,犯肺上逆而为喘等症,所以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
    (2)病理
    ①气的方面:肺虚累脾,脾虚及肺。肺气久虚,精气不布,必致脾气虚弱;脾气虚弱,营养障碍,抗病力降低,易患肺病,形成肺虚→脾虚→肺虚的恶性循环。常出现食少,便溏,消瘦,面色苍白,懒言,咳嗽等脾肺俱虚的证候。临床上对某些肺的疾患,可用补脾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肺气不足者,可采用补脾的方法以益气。又如慢性气管炎的病理传变规律,就是肺虚→脾虚→肾虚这样的一个过程,当慢性气管炎由肺虚发展到脾虚阶段,常采取健脾的治法而获效。所以说“扶脾即所以保肺,土能生金也”(《慎斋遗书》)。“土能生金,金亦能生土,脾气衰败,须益气以扶土。”(《医法心传》)。
    ②水液代谢方面:脾肺均能调节水液代谢,若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为痰饮,出现久咳不愈,痰多而稀白之候,病象多表现在肺而病本却在于脾。痰之动主于脾,痰之成贮于肺,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所以临床上治疗痰饮咳嗽,以健脾燥湿与肃肺化痰同用,就是根据了“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的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11#
发表于 2010-4-20 10:47:19 |只看该作者
肺与肾的关系如何?
    (1)生理
    ①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一身之气,水液只有经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才能达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下输膀胱,故称“肺为水之上源”。而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其气化作用有升降水液的功能,肺肾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正常的水液代谢。肺肾两脏在调节水液代谢中,肾主水液的功能居于重要地位,所以有“其本在肾,其标在肺”之说。
    ②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司呼吸,肾主纳气,呼吸虽为肺主,但需要肾主纳气作用来协助。只有肾的精气充沛,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使之下归于肾,肺肾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
    (2)病理
    ①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肾不主水,水邪泛滥,肺肾相互影响,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障碍虽然与肺有关,但其根本仍在于肾,所以“水病下为月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水热穴论》)。由于肺脾肾三脏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治疗水液代谢病变的关键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中流砥柱。
    ②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肺气久虚,伤及肾气,而致肾失摄纳,均会出现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症。这种现象称为“肾不纳气”或“气不归根”。它的治疗,也必须用补肾纳气的方法。
    此外,肺肾阴液也是互相滋养的(称为金水相生),而肾阴又为人体诸阴之本,因此,肺阴虚可损及肾阴;肾阴虚不能上滋肺阴,则肺阴亦虚,最后导致肺肾阴虚,而见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咽干,颧红,干咳,音哑,男子遗精,女子经闭等症。如为肺痨病人、咳喘患者,病久不愈,均可出现肺肾两虚之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10#
发表于 2010-4-20 10:46:30 |只看该作者
肺与肝的关系如何?
    (1)生理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则气机调畅,气血上下贯通,所以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血的升降运行上。肺居膈上,其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肝位居下,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气升清,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疏泄于心脉,其经脉由下而上,贯膈注于肺,其气升发而上。如是,肝升肺降,以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
    (2)病理
    若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循径上行,灼肺伤津,影响肺之宣肃,形成“肝火犯肺”(又称“木火刑金”)之证,出现咳嗽咽干,咳引胁痛,甚或咯血等。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灼伤肝肾之阴,使肝失调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同时,还可以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如温热病的秋燥,燥热伤肺,肺热阴伤,清肃无权,导致肝失疏泄,则在干咳无痰,咽喉干燥的同时,又伴有胸满胁痛之症。甚者燥热传入下焦,多伤肝肾之阴,易于造成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虚风内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106

积分

在线时间
13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3-4-12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83
帖子
131
UID
6271
9#
发表于 2010-4-20 10:38:51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8#
发表于 2010-4-20 10:33:43 |只看该作者
何谓“肺开窍于鼻”?
    鼻是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所以称鼻为肺之窍。鼻的通气和嗅觉作用,必须依赖肺气的作用,肺气和畅,呼吸调匀,嗅觉才能正常,所以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灵枢·脉度篇》)。鼻为肺窍,因此鼻又成为邪气侵袭肺脏的道路。在病理上,肺部的疾病,多由口鼻吸入外邪所引起。肺气正常,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若肺有病,则可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异常,甚则鼻翼扇动、呼吸困难等症。故临床上,可把鼻的异常表现,作为推断肺病变的依据之一。在治疗上,鼻塞流涕,嗅觉失常等疾病,又多用辛散宣肺之法,如针刺耳部肺穴可治鼻息肉、慢性鼻炎等疾病就是根据“肺开窍于鼻”这一理论作指导的。
   
    为什么说“肺为娇脏,畏寒畏热”?
    肺为华盖,是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肺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故在五脏病变中,仅肺有表证。肺不但易受邪侵,而且又不耐寒热。肺体本清虚,其质娇嫩,不能容纳丝毫异物,否则会引起咳嗽等症。故曰:“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邪结”(《医学源流论》)。可见肺不但容易受邪,而且畏寒、畏热、恶燥、恶湿。肺喜清润而苦温燥,喜轻灵而忌重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7#
发表于 2010-4-20 10:32:41 |只看该作者
何谓“肺主皮毛”?
    “皮毛”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肤与毛发等组织,有分泌汗液、润泽皮肤、调节呼吸和抵御外邪之功能,是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肺通过其宣发作用能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腠皮毛,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可见皮毛的功能是受肺气支配的,所以说“肺主皮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皮毛者,肺之合”(《素问·咳论》),“肺主一身之皮毛“(《素问·痿论》)。
    皮毛的具体生理功能是:
    (1)调节水液代谢:如肺主通调水道中所述。
    (2)调节呼吸: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作用,所以称汗孔为“气门”(《素问·生气通天论》)。后世医家唐容川明确指出皮毛有“宣肺气”的作用,谓:“皮毛属肺,肺多孔窍以行气。而皮毛尽是孔窍,所以宣肺气,使出于皮毛以卫外也。”(《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3)调节体温:卫气司汗孔的开合,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这种作用是肺气宣发卫气于皮毛的结果。若肺卫气虚,外邪侵袭,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则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
    (4)屏障作用:卫气能温养皮毛,有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的作用。
    肺主气,助心行血,通过其宣发作用,将气血津液敷布于皮毛,即所谓输精于皮毛,保证了皮毛充分发挥上述的生理功能。肺气充足,则皮毛润泽,汗孔开合正常,机体不易受外邪的侵袭。若肺气虚弱,则卫外之气不足,肌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经常感冒。若肺气虚弱不能输精于皮毛,则皮毛因营养不良而憔悴枯槁,不仅可以出现多汗或无汗等症,而且外邪也易侵入。所以说:“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灵枢·经脉篇》)。因此,临床上,不仅外感病的卫气分证可从肺治,而且一部分皮肤病也可以用治肺的方法治之。如针刺耳部肺穴可治神经性皮炎,用荆芥、防风、麻黄、杏仁、薄荷、浮萍等治疗皮肤病就是肺主皮毛的这一理论的具体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6#
发表于 2010-4-20 10:31:40 |只看该作者
何谓“肺主声”?
    声音出于肺系而根于肾。咽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喉为肺系,肺脉通会厌,会厌为声音之门户。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因此,有“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直指方》)的说法。总之,中医认为声音的产生和肺肾有关。若肺气充足,则声音宏亮;肺气虚弱,则声音低微;风寒袭肺,肺气闭塞,则声音嘶哑或失音等。客邪壅肺者,为金实无声,其病属实;肺气亏损或肺肾阴虚者为金破不鸣,其病属虚,故有“金实则无声,金破亦无声”之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5#
发表于 2010-4-20 10:31:03 |只看该作者
何谓“肺主通调水道”?
    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是由脾、肺、肾以及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完成的。“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通调”是疏通调节之意。“水道”是指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途径。肺气能调节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这种作用,叫做“通调水道”。
    肺通调水道的机制,主要依赖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宣发,就是使水液布散到周身,特别是到皮毛,由汗孔排泄。肃降,就是使无用的水液下归于肾而输于膀胱,排出体外。由于肺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因此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如果肺在水液调节方面失于宣散,就会形成腠理闭塞而皮肤水肿、无汗等症状;失于肃降,水液不得通调,就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可见汗的分泌和小便的通利与否与肺的宣发肃降有密切关系。当肺失宣肃而出现水肿时,可用“宣肺利水”法治之,亦称“提壶揭盖”法。
    肺之宣肃失调,则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聚而为痰饮,可致短气、咳逆喘息不得平卧、尿少水肿等。故善治痰饮者必先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肺气顺,膀胱之气化而水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19
UID
637
4#
发表于 2010-4-20 10:29:07 |只看该作者
何谓“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朝”是朝向、会合的意思,指百脉(经脉)会合于肺,即脉在呼吸过程中,全身血流均须流于肺。“经脉流动,必由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类经》)。说明肺和经脉中血液运行有密切关系。肺和血液运行有什么关系呢?肺有协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即助心行血的作用。这种助心行血的作用是肺主气功能的一种表现。肺在真气生成过程中,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和脾吸收的水谷之精气结合起来称为“宗气”。宗气积于胸中,有上走息道(呼吸之道)以助呼吸,贯通心脉,推动血液运行作用。由此可见,肺助心行血的作用是通过宗气来实现的,肺气有贯通心脉的作用,百脉又朝会于肺。肺主气,心主血,肺与心在生理或病理上的密切关系,主要反映在气和血的关系上,肺气壅塞可导致心的血脉运行不利,甚至血脉瘀滞,出现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状;心气虚,心阳不振,心的血脉运行不畅,也能影响肺气的宣通,而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5-5-11 03:19 , Processed in 0.0732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