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天灵宗宗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医与自医必读(原自己学治病)

  [复制链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1#
发表于 2009-5-14 15:42:38 |只看该作者
病急乱投医

平时健康的身体某日突然生病,去医院未能一下子治疗好,却被诊断为目前的医学不容易治疗的疾病,这种情况,往往就要应验那句古老的话了“病急乱投医”。

唉,---

(1)       对大医院的迷信

人,本能地都有一种迷信大医院、大专家的心里。就象我以前吧,没有生病的时候本能地认为:现代科学都这么发达了,怎么可能还有治不好的疾病。有病去医院治疗就行了。低一级的医院不行就去高一级的医院,总能够找到治疗好的地方的。---在这样的想法下,我断然拒绝了当时亲戚建议报考医学院的建议。结果却是:工作十年以后,花费了所有的家底还债台高筑以后,才很悲哀地发现,原来一切,都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想象而已。于是,不得不自己从头开始学医。唉,---

人,对于大医院的这种迷信,是病急以后最该注意的事情之一。

也许你要说:在低级的医院没有治疗好,或者被诊断为难以治疗的疾病,难道不应该去大医院看看吗?

是的,应该!前提是如果你有充足的金钱的话。

如果家里的钱足够的多,我的建议当然是去大医院,一家一家又一家,甚至去国外的更高级的医院,做各种检查,请各路专家会诊等等。多多益善!

可是,如果家里的钱没有足够的多,而你还想能够继续治疗的话,那么请静下心来,听听我的建议吧。

第一,   低级的医院看不好的疾病,更高级的医院十有八九也看不好。

这是你需要首先明白的事情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的医院,目前是西医的天下。而西医,正象有个人形容的那样,全天下的西医都是一个师傅调教出来的。这话虽然不算得十分的确切,但也差不多的。西医强调规范,某个疾病,符合哪几条就可以诊断,诊断后就用什么药物等等,大医院的医生是这么学的,小医院的医生也这么学的。根本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所以,小医院的医生诊断为不容易看好的病,到大医院也十有八九看不好。

既然到大医院的治疗结果也差不多,那么,何必去大医院呢,相信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去大医院一趟,连路费带检查治疗费,那要花费多少钱。

我在这里建议不去大医院,恐怕要引起很多人,包括病人和家属的仇恨的。因为在大家本能的看法里,是生了疑难的疾病,一定要到大医院去治疗一趟。甚至,很多很多的人,不惜任何代价,拿出全部的家底,再借一部分债务,也要到大医院一趟的。却从没有想过,拿出全部的家底甚至借债,到大医院也治疗不好以后该怎么办?

做任何事情都要算算经济账的,在求医时,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大医院一定就能治疗好,而一下子花掉所有的钱甚至借债。而要想想,如果去大医院也治不好,却把钱全花了,那么以后可怎么办呢?那时吃饭都成了问题,何谈继续治病?

所以,在决定去大医院前,一定要好好想想的,千万不能够冲动行事。

在决定是否去大医院前,先去买一本书,买那种医学院校的教材,上面写了你所要找的疾病的教材,然后自己好好研究一下。如果能够上网的,再上网搜索一下。另外,一般的疾病目前都有治疗指南之类的,也去买一本来看看。

看这些东西要弄清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低级医院的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否与书上尤其指南里讲的大体类似;如果类似,说明没错,也说明去大医院也是这一套治疗方法,差不了多少的;第二,弄清楚这个疾病用西医的方法究竟有没有方法可治,但凡写着:机理不明,治疗不理想的,那么说明不管你去找多高级别的医院的西医治疗,结果都好不了,也就不必去了,这时候要么安心继续在小医院做以往的治疗,要么干脆放弃这西医的治疗,另寻别的方法。

对于很多人,尤其是贫穷的人来说,放弃对大医院的迷信,可以省下必要的钱来,一方面用于改善营养,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找到别的相对廉价的方法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第二,   尽量别作昂贵的检查。

对于检查,人也在潜意识中有一种迷信的心里的,觉得查清楚了才能够看病,才能够看好病。

讲个故事给你听。

有一个医生,治疗某科疾病。病人来时,照例先是检查,倘若检查出疾病来,他会很开心地说,“你看,检查出来了吧,是这个病,要吃这个药”;倘若没有检查出疾病来,他会说,“虽然没检查出来,但这些症状,也要吃这些药”。你看,查与不查,反正去看该科了,都要吃这些药的。---对于医生来说,这样做确实无可非议,可是,对于病人,想要省点钱,是不是自己就该留心了。

应该说,找西医看病,一些基本的便宜的检查还是需要的,但一些昂贵的检查,不做其实根本没什么要紧,医生一般都会该怎么给你下药还怎么给你下药的。

再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自见到的昂贵的检查的例子。

有一种检查做一次大概要八千多块,非常昂贵了。有一个人某个地方不舒服,医生查来查去没有查出问题来,于是建议他做这种检查,期望这种昂贵的检查能够找出他的问题来。你猜猜后面发生了什么?他从一个包里一下子翻出厚厚的一大叠这种检查的单子来,在别的医院做的(超有钱的一个人!)。医生查了这些结果,发现还没有检查出疾病来,于是没招了,建议他去某某著名的西医院去看。他的回答是:他以前已经在那里看了一年,正是那西医院的医生建议他来中医院试试的。

看看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昂贵的检查,常常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就一定能够查出什么结果,而且就是查出结果,也跟好不好治疗无关的。如果钱多,当然我建议你多检查啦,而且越昂贵越好;但是,如果手头钱少,还是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吧,不能拿钱去堵一把的。要记住,越是生病,越要把钱包捂紧,每花一笔钱,都要好好算算用这钱的性价比的。

第三,   永远不要以为:只要钱足够多,就一定能够治疗好病。

多数人都以为:只要钱足够多就一定能够治好病。这也是目前的医疗改革整天在谈钱,谈谁付钱的问题,而绝口不提其它问题的根本原因。

钱多真的能够一定治好病吗?

绝大多数时候,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钱多,与很多疾病治不好无关!---所以,现在这种光谈钱的医疗改革,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有一个人,在上海最著名的某个医院治疗,两年间花费了两个多亿,仍然离去了。

另一个人,也在上海最著名的某个医院治疗,九个月花费了83万,仍然离去了。

两年两个亿和九个月83万照样也治不好他们的病,所以,我们做小老百姓的,千万不要误以为钱多就能治好病了,更不能够一时冲动,把所有的钱拿去尝试某个没有准确结果的疗法,而要捂紧口袋,每花一分钱都好好算算,争取把钱用在最必要的地方,争取花少量的钱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0#
发表于 2009-5-14 15:42:05 |只看该作者
求医也要学

其实,与自己学治病相比,我们首先要学的是:怎么样正确地去求医,以尽可能利用医生的资源来解决自己的疾病;而且,还少花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能够正确求医,花少量的钱和精力就能够解决自己的疾病,那么干嘛还要多此一举,自己去学呢?

现在假设有一个成人,一直以来都很健康,突然某天生病,这个时候,他该怎么做呢?



1、如果症状严重,自己感觉很难受,那么速上医院。



医院的口碑好像现在相当不好,这使得有一部分人虽然以往并没有怎么去过医院,但竟也对医院产生了恐惧之心。有次我在一个网络上,竟然见到有家长发帖说:小孩高烧40度,不相信医院相信网络上的某名医,在线等----,真是看得我心惊肉跳。

医院再怎么不好,可是毕竟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有大量的病人来诊。不说那些医生都接受过多年的专门的医学教育,就每天看到的病人要远远多于网络上的所谓医生这点来看,他(她)处理疾病的经验也相对更可靠的吧。

如果病急,去医院会把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虽然不可能完全没有风险。

在去医院后,一边接受医生的处理,一边努力寻找疾病的根源并注意避免,以加速疾病的痊愈和避免疾病的复发。



在《不生病的智慧2》里我讲过甜甜的故事,22个月前她屡次生病住院,后来还发作了哮喘,迫使我不得不开始自学中医。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她小时多次的疾病,却与我给她的食物不当关系很大,那次哮喘,也是在感冒住院时给她吃烤鸡后出现的。遥想当年,如果我知道饮食对疾病有影响,并且多加注意,她的治疗其实会是很顺利的,并不会反复去住院,也不会导致后来的哮喘。



甜甜的例子其实很有普遍性的。对于绝大多数疾病来说,如果注意寻找疾病的根源并且避免,那么,一般都不会反复发作的。没有反复发作,自然也就没有现在医患间的这诸多的矛盾。也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2、如果症状不很严重,那么,可以有多条选择:(1)去医院,并且注意寻找疾病的根源;(2)寻找疾病的根源并自己在家作相应的处理。(3)翻一些保健类的书籍,按照症状找些相对应的方法,并注意观察,有效更好,无效再去医院。同时也要寻找疾病的根源。



这点其实不需要多加解释的,一般以往健康的人,出现点小毛小病,就是不治疗,注意休息也往往会好的。所以,这个时候,处理起来就可以随意些,上面的哪种选择都行。



3、改变观念找中医,可以省些钱。

一般人以为:中医疗效慢,西医疗效快,所以偶然生病时,首先想到去西医院找西医。西医的药物贵,要吊水什么的,人工成本也高,于是不免贵些。甚至一个感冒就要两三百的。

说中医疗效慢,实在几乎是全社会的误区的。

别的不说,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大家总是知道的吧。经济不好,自然有病了能拖则拖,能不看则不看。实在受不了去找医生了,那么,肯定是希望立即就能好的,谁还有闲情逸致去慢慢吃药不成。老百姓的这种心态使得医生想要生存,就必须努力提高中医的疗效----所以,中医实际上是不仅能够治疗危病重病,而且疗效是非常快速的。

这个月《不生病的智慧4—内病外治法》要正式出版了,如果不相信中医疗效快的,可以在感冒时试用这书里提供的方法,好好体验一下中医的一分钟起效。

中医起效非常快速的,所以,在突然生病想要找医生时,建议大家去找当地的中医生。这样可以省一些钱。原因是一般的中药都是草药,基本上都不贵。象广中医一附院的教授们,给人家看咳嗽感冒等等的,一般开几天的药也不过二、三十元,甚至有十几元的。比西医看同样疾病可要便宜得多了,疗效其实还更好些。



当然,原本健康的人突然生病,一般都会去医院的,只是不太注意寻找疾病的根源而已。对于求医,我们最主要讨论的是:病急乱投医。正是它,才浪费了患者大量宝贵的时间和金钱的。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19#
发表于 2009-5-14 15:41:14 |只看该作者
找个立足点

在讲被疾病所逼学中医时,曾经讲过先找大量与疾病相关的中医医案,并熟读。并且讲过,初读时会无所适从。



现在,当快速了解了上述种种的中医理论时,对着这些理论,再重新来研读前人的医案,慢慢地琢磨,那么,这无所适从的感觉便会慢慢地消失,你会发现,你要解决的疾病,在本质上与某个医案的情况更相似。现在,你便可以去药店抓药,回来试验了。不过,仍然要相当地小心,一定要做好记录,密切观察,稍微发现效果不象希望的那样,甚至有新的情况产生,那么,立即停下来,并且分析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修正自己的看法,再去重读那些医案,寻找更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如此反反复复,终会能够让多数疾病稳步好转的。



在讲因为兴趣或职业学中医时,首先建议大家从中医基础理论等等开始的,那么,到现在,应该已经对中医的这些基础性的东西烂熟于心了,接下来要为实战作准备:先研读老中医的医案。



先选一种疾病。这种疾病最好是你所熟悉的,如周围某个人患的,然后收集一定的关于这种疾病的老中医的医案,不需要很多,一个疾病,先找十个二十个的。然后,坐下来慢慢地分析――用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来分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古人的医案,往往都叙述得比较简略,也几乎不会直接用到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这也是中医日渐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把最精华的理论给弃置一旁),所以,在分析时需要知道动脑的。不用担心不会,你看我,当初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时时把理论的知识熟记于心,用理论去重新分析老中医的医案,我能够做到的事情,你当然也能够做到,只要主动去做,就一定能够摸索会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不给出这样做的示例了,以后有空再写详细的案例分析吧。相信我的话,只要你去做,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学会这样做的,与此同时,你的医术也会自然而然地来了,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自然也就能够灵活处理其它的疾病----因为你掌握了中医最根本的理论体系。



说到这里又想起我在育儿栏目里讲过的我初三那年花一个月自己独立解出一道数学题的例子---当那道题解出后,我发现,对于整本教材,我已经很熟悉,而且,也抓住了它的精髓,以后解别的题目自然而然地便很容易。



对于自己学中医的部分,应该说,该我提示的都提示给大家了。同时要说明的是:我给大家指的学中医的道路,虽然看上去颇为复杂,远不如别人的简洁。如果比学治病,以三个月期限为算,也许按照别人的学,已经能够提笔开处方了;按照我的学,却恐怕还在看见疾病就无从下手的时候。但是,如果以三年为限,那么,按照别人的学,却必然是一句老话所描述的“开方三年,竟发现无方可治天下疾病”;按照我的学,肯定可以做到“学医三年,遇疾病总能想到方法”。



也有必要告诫大家,学医不是容易事,无论为了自医,还是为了医他人,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潜心钻研。否则,对付伤风感冒之类的寻常小病或者病因明确书上写的治疗方法也明确的疾病,你会很拿手;但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则恐怕很难了。也所以,如果单纯的为了兴趣或想要以中医当职业,我其实往往是不建议人家学中医的。



还有一点要说明一下:学中医,一定要购买全套的中医教材,不能够以网上的东西学。有人竟然询问我在前面文章里没有写清楚地部分,如脾主什么,这些在教材里都清楚地写着,我这里只是简单给大家做个提示而已。怎么能够就以这里的东西当作教材了呢?



要购买中医院校的教材,在中医学院里的书店,一般都有卖的,大家可以登陆各个中医学院的网站,看看有没有同学老乡帮忙的,请他们帮着买了邮寄----如果所在城市有中医学院校,那么当然可以直接去买。网友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帮忙。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18#
发表于 2009-5-14 15:40:24 |只看该作者
从《易经》的角度解释六味地黄丸

从《易经》的角度解释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常用的中成药,它的组成为:山药、茯苓、熟地、泽泻、山茱萸、丹皮。

传统中医对于这个组成自有解释,如熟地有滋养肾阴的作用等。要看传统中医的解释大家可以去看《中医方剂学》,这里,试着从《易经》的角度解释一下。

山药、茯苓、生地(熟地的前身)、泽泻都是白色的。白色,属于坎水的颜色,能入人体的肾系统。

应该说,人体本来每天会从食物里摄入大量的水分,这水分都补坎水,那么怎么还会肾阴不足呢?那必然有着一定的因素在内的,所以,在吃上述直接补益坎水的药物时,必须想办法把它们留住,不要前面补了后面随小便排走了。怎么把这坎水留住?

在六十四卦里有个卦象叫泽水困。兑泽的东西与坎水的东西放一起,是可以把坎水的东西给困住的。山茱萸,红色;丹皮,听它的名字就知道,必与红色有关。红色,属于兑泽。所以,把这两样东西放入上述几样直接补益坎水的药物里,可以起到滋补坎水的更好的效果。也所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的作用颇好,虽然药物都很寻常。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17#
发表于 2009-5-14 15:39:40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去求医,对医生来说,由于不可能有详细的时间询问病人的饮食、情绪等等,所以,大多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疾病在人体的位置和它的性质。

对于自己学治病来说,首先,学会寻找疾病的根源,直接针对根源作处理。其次,在了解中医的五大系统后,学学这“望、闻、问、切”,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利用传统中医的经验。对于对中医非常感兴趣,想要研读中医知识的人,这“望、闻、问、切”的知识当然就相当地重要了。

要知道这详细的“望、闻、问”的知识,大家可以去读《中医诊断学》。对于“切”的知识,则先读上一节。这里,主要是对于“问”再与大家聊几句。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问”,即使仅仅是问症状,也包括一个人所有的不舒服的症状,不管是问别人,还是问自己。

在多数人的感觉里,人体的症状是没有多少联系的。咳嗽,那大概就是肺的问题了;胁痛,那估计是肝的问题;腰酸,应该是肾的问题;胃痛,就是胃的问题---。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所以生病了去看医生,开口就说:医生,我腰很酸,你帮我治治?

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一个病人来找我,我通常是要继续问下去的:

还有其它症状吗?

然后,会知道还有咳嗽、胃痛等情况。

然后,我还会继续追问,小便怎样,睡眠怎样----

然后,我就会看到病人疑惑的眼神且不耐烦的语气了,甚至有人直接就会说:医生,你就先给我把腰酸给治疗好吧,别的不用你管。

还有些病人更好,问了半天他的情况,以为全问清楚了。结果下次来的时候,突然就会冒出一句,“医生,我还有头疼?”

以为是服药后出现的,结果再问下去,却是老早以前就有的。问他为什么上次不说,他会很不好意思地说,上次只想治别的病,没顾上头疼。

这样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很明显说明是多数人的看法的,所以,这里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

无论是给自己治疗疾病,还是给他人治疗疾病,一定要把人的症状全写出来。要以人为着眼点,写出一个人全部的不舒服症状,而不是以某个不舒服的症状为着眼点,只看到这个不舒服的症状。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在讲人的五大系统时提过了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一个人的所有的症状之间,表面上看可能没有太多联系,但事实上,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综合分析一个人所出现的所有的症状,会使得给疾病定位定性容易得多。这也就能够容易抓住疾病的本质,更能准确地处方用药。

比如说一个人只一个症状:咳嗽。由于“五脏六腑都能令人咳”,单纯的咳嗽这一个症状,你根本不可能给这咳嗽定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结合其它的了,如脉象、舌象等。不过,那可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的,很容易误诊。

但是,要是这个人的症状很多,如咳嗽、胁痛、胃痛、眼睛涩、头痛同时出现,那么给疾病定位就会容易很多。因为:肝气犯肺会咳嗽,肝气犯胃会胃痛,肝气在经络郁结会胁痛,肝经有一分支直通头顶,那里气多会头痛,肝与眼睛当然有关系,会导致眼睛涩------上述所有的症状都与肝系统有关,那么,疾病的病位肯定是在肝系统的,而且还是肝系统里面的经气运行不畅,拥堵在里面了。如果再问问病人,有没有生气、喝酒等情况,得知有,那就百分百肯定无疑了。----连切脉和其它的手段都用不着,也能判断得很准。而只要把肝气疏通好,自然一下子就“百病全消”。

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有不舒服的症状,不管大小,都是能够用五大系统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给分析清楚的。你说,要是在记录自己的症状或询问别人的症状时,忘了几个,那么,是不是白白就损失了更准确给疾病定位定性的机会。

所以,这“问”,千万马虎不得,无论是去求医,还是准备自医。

对于这“问”,再顺便啰嗦几句。经常有人询问肾虚怎么治,胃火怎么消等等。而且,常常是一个人说他自己有多种这些症状,如说自己肾虚却肝热还有胃寒----任何疾病,都有他最根本性的根结存在,一个完整的人,哪可能同时被诊断为这么多种的疾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大家对于中医的误解导致的。所以,倘若自己已经下了上述这样奇怪的诊断,那么,需要把它从脑子里消除掉为好,重新坐下来,综合分析所有的症状,弄清楚自己究竟是哪个或哪几个系统出了哪样问题,然后再找相应的治疗方法。-----说到这个,又要闲扯几句,千万不要因我的这种观点,而气势汹汹地责问我,某某大师怎么怎么说,你凭什么这样说等等。抱歉,这样的问题我以后见到会一概删除,更不会花时间回答什么。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16#
发表于 2009-5-14 15:39:05 |只看该作者
以外揣内学切脉

前面介绍了中医眼里由五大系统构成的人体,算是中医的生理知识吧。

在人生病以后,怎么样知道究竟是哪个系统的哪个部分出问题了呢?这应该算是中医诊断的内容。

说到诊断,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切脉啊。

是啊,切脉啊。虽然中医一向强调“望、闻、问、切”,但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似乎中医就一招:切脉。君不见那些神神奇奇的故事中,无一例外地都是,病人进门了,老中医一伸手放病人的手腕上,然后把病人的症状啊什么的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仿佛亲眼见到了似的,让病人那个佩服啊---



先给大家扯点闲话,说到切脉,可千万首先得对切脉有个清醒地认识,可不能被这些神奇的传说给忽悠了去。



有没有人能做到光靠切脉就对病人的情况如数家珍的?

有!

有就证明了切脉的神奇?

完全不是!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不过是经验多些而已,没任何神奇之处。



共同的疾病,必然有着共同的脉象,也必然有着几乎相似的症状的。设想一下,一个年轻人,最开始行医时,肯定是做不到光靠切脉就对病人情况了如指掌的。于是,他最开始肯定问的多。一边给病人切脉,一边问病人的症状。注意这个一边---一边----,诊治的人多了,只要留心,要总结出规律来一点也不困难,很容易就会发现,某种脉象就是对应着某些疾病症状的。这以后,再遇到这个脉象的病人,肯定可以不再需要问病人情况了,而是反倒能够说出病人的情况。



这样的一个过程,只要诊治的病人够多,而且平时比较留心,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是不是没有一点神奇的地方。

所以,千万不要被那些传说中的切脉故事给忽悠了,也千万不要以会不会切脉就能说出患者的症状来要求年轻的中医医生。



这样通过切脉就能够说出患者症状的,虽然是经验,但是由于经历的病例够多,所以,处方下药的水平倒确实会更好些。不为别的,就因为对某种脉象,开始用一个处方无效,那么遇到下一个病人必然会改一些;这样一个一个地试验,到最后也必然能够找到有效的处方来的。所以,会切脉说症状的老中医水平往往更高些,但这也是老中医的经验多些罢了,与神奇沾不上边的。也更不能指望这老中医通过切脉就能给出任何疾病的良好处方,因为疾病是这么复杂,总有不在他的经验范围内的。



利用大量的经验来学会切脉,显然对自学中医且处于开始阶段的人不太可能。但是不是这样就没法利用切脉的方法呢?

有。

我教大家一种切脉的方法吧,人人都能学,但是,与大家习惯所想象的切脉不同,学会它你也根本不能预知患者的症状,虽然可以通过它来确定一些疾病治疗的穴位和处方。



这种切脉需要注意的是左、右手的寸关尺都要轻按和重按,仔细分别各个部分的脉的有无和跳动情况。
脉与经络的对应情况是:左寸轻按对应手太阳小肠经,重按对应手少阴心经;左关轻按对应足少阳胆经,重按对应足厥阴肝经;左尺轻按对应足太阳膀胱经,重按对应足少阴肾经;右寸轻按对应手阳明大肠经,重按对应手太阴肺经了;右关轻按对应足阳明胃经,重按对应足太阴脾经;右尺轻按对应手少阳三焦经,重按对应手厥阴心包经。
也就是:
左手 寸 关 尺
手太阳小肠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阴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右手 寸 关 尺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记住上述的脉象位置与各条经络的对应关系就够了,这样,切一下脉象,就可以知道是哪个系统出故障了,再结合种种症状,就可以最终将疾病定位了。疾病定位后,能选择的穴位就出来了,由于系统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于是药物、处方等也可以进一步得出来。



摘录一个简单的例子给大家看:



左腿无力

患者女性,当时33岁,文员。自诉十多年前左腿无力。十年间先后看过西医、找过中医、进行过针灸理疗,均无效。某些医生告诉她她的腿以后可能会瘫痪。一年前她曾怀孕,四十多天时无原因自然流产,后未再怀孕。切脉后发现,除左寸轻按无脉动外,其余脉象平和无异常。看她的气色,也很健康。左寸轻按对应手太阳小肠经。检查该经发现后溪穴塌陷。于是艾灸该穴,其左腿无力随即消失。嘱咐她自己两天灸一次。两个月后她老公来电话,说她已怀孕,腿无异常。又过半年,她老公又来电话,说她怀孕一切顺利。



几个有用的小窍门教给大家:如果脉象全无,可以选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不要管它什么疾病;如果某侧重按寸、关、尺都无脉,那么取那侧的内关穴;如果两寸重按都无脉,那么取左阴陵泉穴。



有人可能要说,脉象不是分弦、滑、沉等等的吗,你这里怎么就分了轻按重按和有无啊?

问得很好。这里只教大家这个,是因为就这轻按重按和有无,结合疾病症状,已经可以大体给疾病定位了。所以,就不多介绍了。

至于真要知道那些弦、滑等等,告诉大家一句话,那根本不用学习,直接就按自己的感觉来就可以。本来古人说某个脉是弦脉等,就是按照自己的感觉来的,古人的感觉与现在人的感觉,其实差不多的,所以,根本不用学,自己切脉看看,觉得弦就是弦脉了,不用管别人怎么想。其实,这脉象的解释,也可以自己直接来想象的,只不过,这些东西大家其实很少用到,所以我这里不多加介绍了。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15#
发表于 2009-5-14 15:38:22 |只看该作者
五运六气

在《中医基础理论》里没有收录六气的内容,其实是有点欠缺的。

中医把人体分为五大系统,每个系统的内部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都讨论过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虽然有了这些内容,可以综合分析一个人的所有的疾病症状,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位,也可以进行一些穴位的治疗;但是,毕竟很多情况下,是要用药物治疗人体的。不清楚这五大系统与药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更广泛地说,不清楚这五大系统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联系,那么,怎么尽可能地准确挑选药物呢?从这个角度看,人与自然的联系,或者说,人的各大系统与自然的联系,是不是也应该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必须内容之一的?也所以,这里给大家补充几点内容。

第一点:构成人的物质,全部来自于自然界。

别看人整天神气活现的,有思想,能行动等等,但是,组成人这套精密系统的所有的原料,无一例外从源头上说,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只不过,是自然界的那些最最微观的种种成分,在人体里重新排列组合了而已。

所以,人,来自于自然,最后必将回归于自然,化为大自然的尘埃(这里的尘埃是指微小的粒子)。

第二点,自然界的所有物质,从本质上说,都来源于各种星球的光线。

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光电效应理论,一束光照到一块金属板上,会导致金属原子的外围的电子得到足够的能量离开这金属原子等。

这说明,光能够对实体的物质产生影响。

其实,有了这点我们就可以展开推理了。遥想当年,地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各种星球的光轮番照到地球最初的物质上,使得这些物质慢慢地发生改变,天长日久后,产生了植物、产生了动物,甚至产生了人。有了生命以后,地球上的这些物质,不仅继续接受日月星辰的光线而产生变化,同时这些有生命的物质参与进来,如一株植物,不仅直接受日月星辰光线的影响,同时还从土壤里吸收一些物质,这土壤里的物质本质上也来自于日月星辰的光线,所以,间接受日月星辰光线的影响;再如一个动物,也不仅直接受日月星辰光线的直接影响,同时还吃植物或其它动物,间接地受日月星辰光线的影响。人当然也一样。所以说,从最最本质的角度上说,自然界的所有物质,其实都来源于各种星球的光线。

有人可能要说,那最初诞生的地球呢? ---其实,恐怕要追寻它的来源的话,同样也是来自于空间各种光线的交错的,这点想要知道的话,请去研究光量子,这里不多加解释。

自然界的所有物质本质上都来自于地球上空有规律出现的日月星辰之光。这些光线,要去单独的分析,当然很难,也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等等。可是,研究任何东西,其实都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的。我们没法研究具体的某个星球的光线对具体的某个物质的影响,但是,我们知道,地球上空这些有规律出现的日月星辰之光,它们共同形成了地球上的气候啊,地球万物,可是直接受这些气候影响的。所以,我们要研究这些光线的影响,其实研究气候就可以了。这就是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三点:六气。

第三点,六气介绍

关于六气的详细解释,大家可以去看我博客或网站上《时间医学导论》里的内容,这里只是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六气是用来描述一年的气候的名词,它们的名称和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大寒到春分:厥阴风木主气;

从春分到小满:少阴君火主气;

从小满到大暑:少阳相火主气;

从大暑到秋分:太阴湿土主气;

从秋分到小雪:阳明燥金主气;

从小雪到大寒:太阳寒水主气。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有多难,这六气,只不过是古人给的一个名称而已,用这个名称描述某个时间段,这个名称便代表了这个时间段的气候的特征。比如用太阳寒水描述小雪到大寒这个时间段,这太阳寒水便代表了冬天寒冷的气候了。

自然界的物质,毫无疑问都是在这自然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从而受这自然的气候或者光线影响的。具体的影响,我们在讨论中药的药效时再与大家聊吧。

第四点,五运介绍

六气是直接的气候特征,或者说,直接的日月星辰的光线组合。一个物质的生长环境,这六气的影响是光线的直接影响,前面说过,还有间接影响的。所以,还要知道五运。

六气与五运总是有联系的,在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地表的水沟里的水便会很多,这水便与少阳相火这个气候相联系着。这时候的五运便属于:水太过。其它的也都可以依此类推的。

五运的主要物质是金、木、水、火、土,运,指的是这些物质太过或不及。可以说,这金、木、水、火、土是日月星辰光线已经形成的在地球上的基本的实体物质了,其它的物质,尤其是有生命的物质的生长,常常要用到它们的。

这五运的名称,与五行的符号,是一模一样的,这里大家注意一下,虽然看上去字是一样的,但是,在五行的系统里,那只是通用的符号系统;在五运里,它们却代表着具体的物质。这两点不要混淆。这就好比英语里符号x,常常代表通常的可以任意定义的东西一样,但是,某个人的名字却就叫字母x,这两者并不矛盾。

第四点,五大系统的本质

看了六气的概念,有人可能会想到这五大系统中的不同的经络名称,比如说: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这里出现了厥阴两字,它是不是与上述的六气有关呢?

看了五运的概念,有人也可能会想到,在前面讲述五行的时候,曾经提到:

金:肺系统

水:肾系统

木:肝系统

土:脾系统

火:心系统

这人体的五大系统,与五运是不是有关呢?这几个虽然是符号,但也不会是无缘无故任意使用这些符号的吧?

如果你能有上述的疑问,那么太好了。这正是我要告诉你的。

人从本质上说,来自于自然界。构成人的五大系统,它们与自然界的哪些物质,具有更为相同的本性呢?这从五运六气里可以揣测出来。

肺系统,构成它的最本质的物质是五运里的金,它所生存的气候,主要是手太阴肺经中的运行着的太阴湿土的气候。肺系统本身便是一个比较独立平衡的系统,与它构成平衡的,是大肠与手阳明大肠经。

其它的系统都可以依此类推的。

第五点,“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五大系统与自然界的对应

知道了构成人的五大系统的本质,自然,人与自然的联系便同时也建立了起来。要知道,“物以类聚”,比如吃下了淤泥里长的莲藕,人体会自然把这莲藕的成分归到脾系统去的,而不会把它放到别的系统里。还有“同气相求”,苹果携带有较多阳明燥金的气息,这气息,也会自然地进入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而不会跑到其它经络里去的。

五运六气,构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这使得我们能够尽量准确地分析自然界各种物质能对人带来的影响,把自然界的一切都纳入中医药物的范围。



----

有人可能要说,好啊,有了这就能成为非常高明的医生了吗?非也。这才是个大体的概念而已,知道它,就相当于学象棋时知道基本的规则而已。真要熟练应用它灵活寻找药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的。但是,如果不知道它,也象想学象棋却连基本规则还不知道,想要成为象棋高手,怎么可能呢 ?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14#
发表于 2009-5-14 15:37:40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

中医把人体基本分为五大系统,分别是: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在这每个系统的内部,由相关的经络构建了系统内部的密切联系。那么,这些系统之间呢?毫无疑问,这五大系统既然共同组成了人,那么,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肯定不会没有关联的,而是肯定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这个联系是怎样的呢?中医里是用什么来表示这种联系的?



要知道这五大系统之间的联系,那么,就需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里的五行学说。



五行的几个基本符号是:金、木、水、火、土

这几个符号间具有的正常的关系是相生相克关系,可以用一张图形来完整地表示出来:

这张图的详细解释,大家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吧,这里不多罗嗦了。

五行学说,是一种通用的数学模型,可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把它应用于人体的时候,这里的符号与人的各大系统的对应关系是:



金:肺系统

水:肾系统

木:肝系统

土:脾系统

火:心系统



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应用于人体,这张图说的是健康状况下,人体五大系统互相间具有的正常关系。如果人体生病了,而且疾病横跨不同系统之间,那么,可以用五行关系里的异常的相生不及或太过,相克不及或太过的情况来说明或表示。

其实,五大系统间的这种关系,也体现在具体的经络穴位上的,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是,为了叙述的简洁起见,这里不详细说明。以后,如果有空,我专门给大家讲经络穴位方面的内容吧,然后,回过头来再看五行,就会更容易明白些了。

总结一下:这一节讲的是:五大系统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中医基础理论》里的五行学说来描述。所以,对五行学说的内容,必须熟记。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13#
发表于 2009-5-14 15:37:08 |只看该作者
《经络腧穴学》

在上一节,讲《中医基础理论》时,主要提到了藏象学说。可以这样认为:藏象学说主要把人体分成了五大系统,分别可以成为: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每一系统包含的人体组织和功能见前面罗列的那张表,也可以详细去看书。

现在来看每个系统的内部。以心系统为例,它包括:



在脏为:心

在体合:脉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手少阴心经

小肠为之表

主血脉

主神志





这个心系统里的心脏、血脉、面、舌头、小肠等等,当然不是凭空就产生联系的。它们之间,通过经络相联系。这经络便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从严格意义上说: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就是包含在心系统之内的。这两条经络,相当于一张四通八达的网,把这个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互相进行信息的交流,共同协作完成心系统在维持血脉正常循行和神志正常工作以及汗液代谢方面的功能。

很多人以为,中医的理论是哲学,是虚无的东西,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从一开始,就是实实在在的。经络也是如此。在我博客里的《外治医学》一栏里,有一篇文章叫做《外治法原理》,那里用现代物理学的量子理论的知识来解释了经络中运行的经气的情况,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看看。经络是确实存在的东西,它直接把中医的各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密切联系起来;也在不同系统间建立了联系(在五行理论里讲)。

心系统如此,其它四个系统也都是如此,与其它系统对应的经络,也是其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使得中医的各个系统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一盘散沙的。

具体的经络,我以后有时间再给大家梳理吧,这里,大家自己去购买一本经络学方面的基础书籍就可以了,最好是购买中医药院校的教科书,内容相对全些。市场上那种介绍经络的大众保健书经络没有介绍完全。

谈到经络,当然也要提到经络上的穴位,经络把每个独立的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完成各个系统的功能。可以说,经络是通过调节对具体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的经气的供应,来控制系统完成这个功能的。这种调节作用,又直接体现在穴位上。

以肝系统举例吧。



在脏为:肝

在体合:筋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足厥阴肝经

胆为之表

主疏泄

主藏血

肝藏魂

在健康的情况下,这个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在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联络下,有序运行着;或者说,健康情况下,经气在肝系统的各个部分间有序运行,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共同完成肝系统的正常功能。

可是,某天因为外界的某个诱因,突然很生气。

突然的生气,使得原本在肝脏中沉睡备用的肝气,急剧冲出肝脏。

想想人生气想摔盘子摔碗的时候,坐在自己的屋子里,肯定不可能摔别人家的吧,也不可能摔到别人家去。所以,这突然急剧涌出的肝气,首先是失控样冲入到与肝脏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中,进而影响这些经络那头联系着的肝系统的部分。

与肝脏有经络直接关联的有胆,因为胆络于肝。而且,调控这胆络于肝的,又是光明穴。足厥阴肝经上,与肝脏直接相关的有另两个穴位:太冲穴与阴包穴。于是,治疗生气所造成的后果,用这些穴位就可以了,而且详细讨论下去,还能分得清左与右的。

生气如此,其它肝系统出问题的情况也差不多,比如说,某天厥阴风木太过,这时间影响了肝系统的运行,使得经气给一个部分过多,另一个部分过少;再比如说,某天吃了大量芹菜,因这芹菜的作用,也使得肝系统的某个部分经气过多或经气过少,从而失去了正常的功能,于是出现种种疾病的症状来。治疗也是或通过穴位或通过药物、食物纠正这种经气在肝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配置不当的情况。



肝系统如此,其它系统也都是如此。

要详细地说清楚各个系统的穴位调控情况不容易,需要很多篇幅。这些,以后专门抽些时间结合实例讲给大家听吧。这里,大家先学习十二正经的详细循行路线,熟悉或者熟记各条经络上的穴位,先打基础。基础扎实了,后面要提高就容易了。

总结一下:本节给大家提示的是,十二正经纳入五脏系统中,使得五脏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了密切的联系,各个系统中经络上的穴位具有调控各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经气供应的功能。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12#
发表于 2009-5-14 15:36:07 |只看该作者
《中医基础理论》

如果不是很着急学中医的人,那么要从中医基础理论学起,要把一些常用的理论记熟。

如果被疾病所逼学中医的人,在熟悉大量的医案后,仍然要来看中医基础理论,只是快速浏览罢了,不一定需要很熟悉,当然,要是能记熟就更好了。

说到《中医基础理论》,有人问到教材的问题,因为有多个不同的版本。我的的建议是:哪个版本都可以,因为哪个版本都把最基本的理论内容包括了,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中医基础理论》里的最关键性内容。



(1)       中医是怎样看人的



在一个西医的眼里,人就是解剖后看到的那些组织器官组成的,如多少骨骼,多少肌肉等,还各有位置和名称。在一个中医的眼里呢?

从外往内看人体,依次是:皮肤、肉、血管、筋膜、骨头

其中,肉包括脂肪和肌肉;血管里运行着血液。骨头里包含着骨髓,脑部的骨头含脑髓。

打开腹腔看人体,分别有:肺、心、脾、肾、肝、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女性的子宫

当然,还有眼、耳、口、鼻、舌、男性的精室等。

现在大家注意一下中医这种划分与西医的不同,中医的划分都是大块的,如体表的皮肤,从头到脚就一张皮肤,包裹全身。中医还认为,既然是皮肤,那么,就接受统一的管理,如全由肺向它供气,而并不分头部皮肤怎样,脚部皮肤怎样的。皮肤如此,当然其它部分都如此。再打个比方,就说运动后肌肉损伤吧,由于全身的肌肉,也接受人体统一的管理,所以不管哪里损伤,都可以一样治疗。我以前给过一个例子给大家的,不过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里再叙述一下。这个例子是:我有个同学,早晨做运动导致脖子的肌肉受伤了,大约一个星期,天天看他后脖子处贴着膏药。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了运动的事情,并说贴一星期膏药也没用。给他切脉,竟然发现人体的气都被这膏药提到了胃气主管的地方去。这膏药不仅不治病,反而影响了人体的自然调节的,赶紧让他撕了,关照他用艾条灸太白穴,当天他脖子就好了。这脖子的肌肉运动后受损,怎么处理太白穴呢?这是因为全身的肌肉,不管哪个地方,都是由脾来负责供应营养和进行维修的,也就是古人说的:“脾主肌肉”。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处理它正好可以促进脾担负它应该担负的责任的。所以,不管哪里的肌肉有问题,都可以用这太白穴了。

由于中医的这种大块划分人体的方式,大家看看,除了脏腑之外,人体从外往里是不是就那么几个部分而已,这样比西医看人体简洁多了。



在上面介绍中医大块划分人体的时候,先提到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这样的话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单独地把人体的组成及功能全列出来,就是上面的内容:

皮肤、肉、血管、筋膜、骨头、肺、心、脾、肾、肝、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女性的子宫、眼、耳、口、鼻、舌、男性的精室、二阴等等。

人体的这些器官组织,可不是随意放着玩玩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这一套精密的系统;它们是互相有联系的,而且,还要协同工作,让人体具有运动的功能,让人体有喜、怒、哀、乐等情绪;让人体会思考等等。



这些器官组织是怎么样互相联系,而且各自担负怎样的功能呢?



这就是大家首先要知道的:藏象学说。

具体的内容大家自己看书,我这里简要摘录如下:








这个藏象学说的内容非常地重要,因为人在生病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熟知它的内容,你便可以分析一个人的种种症状,进而找到疾病的根结所在。而不至于象看到咳嗽,就认为肺的问题;看到小便频,又说是肾的问题。最后得个结论是肺肾都亏虚。其实,在藏象学说里清楚地写着:肺主通调水道,咳嗽、小便频同时发生,那很可能只就是肺的问题的,再参考更多一点的症状可以做出更精确的疾病定位和性质判断。――――要知道,一个人是有可能同时多个系统都出现问题的,但是,倘若这种情况出现,那十有八九已经病入膏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虽然有多个看上去似乎是不同系统的症状,但其实就是一个系统的局部出问题了,没有那么严重的,准确定位了疾病,可以同时把这些所有的症状都一扫而光,而且用简单的治疗方法。

经常有人在评论里追问:假如一个人属于坎卦,那他的胃出了问题,他不该是吃属于艮卦的东西来养胃吗?―――我一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坎卦的人,即使出现胃胀胃痛,他就一定是胃的问题吗?要知道,脾与胃相表里,这胃痛胃胀的病根在脾,可是极有可能的事情,我同样治疗过多例的。在后面的五行学说里,你会发现,胃胀胃痛也有可能病根在肾的。在疾病的准确位置没有定位准的时候,大家看看,我能随意做出回答吗?既然不能,就只有置之不理了,请大家包涵。



再提醒大家一句,这个藏象学说,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忽略的内容,真要学中医,必须无比熟悉才行。

可能因为学数学的关系,我从一开始学中医,就非常注重这些基本的中医理论,而且,努力去应用它,在读那些老中医医案的时候,我常常是先琢磨疾病的各个症状,努力用上述的藏象学说以及后面要讲的经络学说,把这些症状全部串到一起,最后再给疾病一个定位,然后再看老中医用的治疗方法的。自己给人分析疾病,更是琢磨病人的大大小小的症状,找到最关键的地方后才处方下药的,这使得我在学中医的过程中,一点弯路也没有走。一出手给人治病,效果便算得好的,而且无论用药还是取穴从来以简单为主。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6-30 12:48 , Processed in 0.0506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