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天灵宗宗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医与自医必读(原自己学治病)

  [复制链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31#
发表于 2009-5-14 15:49:36 |只看该作者
治病时间的“长”和“短

人在生病后,都巴不得一下子就能够治疗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然而古人早就总结过,“欲速则不达”,治病也违背不了这个社会的基本规律啊。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04年的9月,我来到广州,遇到了一个姑娘。她的症状是:流脓鼻涕,鼻塞,嗜睡,如果没有人叫她起床,连睡24小时后也照样能继续睡得着,而且就是醒来后,看上去也仍然是没有睡醒的样子;她也极容易胃胀,三天会有两天发生,胀起来什么东西也吃不下,还明显能够看到腹部鼓起来。她这样的情况至少也有13年之久。13年中,她自然没少治疗过,甚至鼻子做过两次手术。

13年的疾病,够久了吧。

我没有给她特殊的治疗方式,只是给了她一些建议,如三餐正常吃饭,严禁胡吃海喝,绝对禁止吃雪糕和水果(以前经常吃),外加正常学习和生活。偶尔针针两侧足三里(平均也就三个月一次,想起来就针,不想起来拉倒),偶尔吃吃补中益气丸(平均大概半年吃三天,因为她没耐心坚持)。

没有其它任何的特殊和复杂的治疗方式,就上述的建议,结果到07年的九月,她的鼻炎、嗜睡、胃胀已经好透了,神清气爽,眼睛明亮。问她啥时候好的,她说不知道,反正不知不觉就好了。值得一提的就是:这几年间,她严格照我的话去做了,真的再没有吃过雪糕和水果,三餐吃饭正常。



04年的9月到07年的9月,整整三年的时间,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时间太长了,怎么能够坚持呢;可是,你看看她以前,整整病了13年,一直在忙着治疗,却不是没有治疗好么,与这13年的治疗相比,这3年,还算得长么?还有如果整日里忙着治病,那么这3年当然很漫长,可是,如果把注意力转移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上,不想着治病,但坚持一定的治病原则,这三年,感觉上也是很容易过的,并不漫长。



多数人在病后,都往往优先来治病,总觉得病没治好,就没心思工作学习生活;所以,格外着急,巴不得把病一下子就治好了,然后就可以正常生活了。却不知道,越是这样,越难治病的,反倒使得疾病旷日持久,换一种想法,先忙着生活,把疾病放置一边,却反倒会好得快些,就象上述的例子一样。



网上曾有人象我咨询,他的例子也非常典型。

他很年轻,大概才二十多岁,告诉我他的疾病,希望我给他治疗。在他的叙述中,我发现他的疾病虽然难缠,但绝非不能工作,可是,他却没有工作,为看病还借了钱。



现在大家想一想啊,一个年轻人,没有工作,那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他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一个人幸福和快乐的源泉,而并不是任何外在的条件。没有工作就不能体会到自我的价值,从而自己首先就会在内心里否定自己,这会使得他内心里否定自己,生出忧郁、颓唐、彷徨的负面心理状态来。单纯这心里的状态,首先就会很影响他的疾病的治疗,使得医生的任何治疗都徒劳无功。

没有工作,也意味着没有经济的收入。一个那样年轻却并非癌症之类世人所通常以为的绝症,他周围的人有多少人会同情他呢,有多少人会甘愿借钱给他去治病。他向人家去借钱,必然多数会遭受人家的拒绝,甚至有人可能会给他白眼。这种别人给予的歧视,也会刺激他的心灵,使得他的疾病更加难治。没有经济的收入,需要借钱去看病,对于疾病是否能好,更是愈加着急,同时,也不可能有合适的营养。这种种都会严重影响他的治疗效果,甚至随着心情的不佳和营养不良,疾病会愈加严重,会使得他的疾病遥遥无期。

详细分析他的情况后,我建议他去工作:对他这种情况而言,工作何尝不是治病的良方?

他明显对于我的建议非常恼火:有病怎么能去工作?有病谁会要他去工作?

有病为什么不能去工作呢?只要不是疼痛得厉害(他的疾病不疼痛),只要疾病没有使得一个人瘫在床上,换言之,只要一个人能走能行能思考能做事情,为什么不能去工作?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么多的人都在带病工作,不是照样做得很好;至于谁会要你去工作,只要多留心多去找,又怎么会没有工作的机会?

对于他来说,只有先找工作,一切才可能有转机,否则,疾病哪可能有愈期。



唉,其实,很多情况下,如果把对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开,转移到工作生活等等方面,那么,不仅疾病容易好转得多,而且,即使一些疾病需要旷日持久的调理,如第一个例子,需要三年的简单但却效果缓慢的调理,也自己并没有多少长久的感觉的,这样会使得疾病的治疗虽然需要较长时间,但是也最终能够顺利痊愈。



希望大家能明白一点,如果你的疾病已经很久,那么干脆换一种心态,不要着急。先努力把自己的生活搞好,同时坚持一定的基本的原则,有上几年的时间,也自会见到不错的效果。相反,倘若总是急急忙忙,到处求医,胡乱试验,越是着急越有可能遥遥无期。其实,反正已经病了这么久了,急也急过,却仍然是今天这种样子,那么,换一种心态和做法,又有什么不好呢。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30#
发表于 2009-5-14 15:49:01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事情应该避免

看到一个多年疾病缠身的人在网上详细公布她的治病经历,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是愕然:她说,看了某个人的书觉得早睡早起好,于是也坚持了10天,每天到10点就上床睡觉,可是10天后没有看到效果,于是放弃了,又恢复到以前熬夜的习惯。



唉,说实话,就从她这样的一段描述里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不改变观念,她的疾病这辈子想要好是绝对不可能的了。作为医生,也最好不要接手她的治疗,否则只有如下结果:第一,浪费了她的钱;第二,背上医术欠佳的名声。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治病是综合的工程,是复杂的事情,而她连最基本的治病常识都没有,怎么能够治好病呢。

有些疾病在停掉致病的原因后,是会自己好的,如小孩子因为吃酸奶夜间盗汗,如果停止食用,那么没有了致病因素的持续存在后,过几天人体自动就会调整过来,会不再盗汗,疾病自然痊愈。

更多的疾病在停掉致病的因素后,是不可能自己好的。比如说熬夜造成的疾病。熬夜造成的疾病都是天长日久慢慢累积的。一天两天,甚至一年两年五年六年的熬夜,都不一定会看出什么问题来,但是,由于“量变引起质变”,每天的身体因为熬夜差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在量变的时候看不出什么,但一旦积累到的质变的程度,人便生病了;或者说,长期熬夜导致人体生病都是质变的结果。这样的疾病可不是停止熬夜就能够自动痊愈的,需要同时加以治疗。

但是不是说,反正停止熬夜也没有治疗的作用,那么继续熬夜好了。如果你要这样想,那么我只能奉劝你一句,不要治病了,白花那钱干什么,浪费你的金钱也浪费医生的劳动。停止熬夜,虽然不能够直接治疗疾病,但它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加重啊。如果你不停止熬夜,致病的因素仍然存在,它会抵消医生给予的药物的治疗作用,想要好起来怎么可能呢?有句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套用在避免致病的原因上同样适用,“避免致病的原因未必能够自动治好病,但是,如果不避免这原因肯定治不好病。”



类似于上述例子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人总是口腔溃疡,让他不要吃辣椒,他会说,我停了几天,但口腔溃疡照样复发,看来没用,所以也不必忌口了,如此等等,连这种常识类的东西都要医生解释半天,他还半信半疑。唉,信也好,不信也罢,反正生病是你自己的事情,不信这点,最终受罪的也是你,绝对不会是我的。



还有一些人读书,相当不求甚解,完全不看书的整体所表达的内容,而是匆忙地拿一条来试验。比如前几日,有人在博客的评论里追问:为什么有的兑卦的人吃羊肉好呢,但有的兑卦的人吃羊肉反而皮肤痒等等;光有这问题,完全没有其它详细的饮食情况,如羊肉当时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加大量花椒胡椒等;有没有与其它的东西一起吃,以前饮食怎样,有没有以前因为饮食不当本身有肺热等等。这个问题我当时没有回答,现在也没打算详细回答。因为在有一例作业中已经详细讨论过一个坎人的问题,她自认为她吃的是坎卦的饮食,实际分析下来却犯忌颇多,这个兑人吃羊肉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多数人的概念里,仿佛治病是极其单调的事情,吃些专门治病的药物,或者吃些对某个卦象的人很有补益作用的东西,或者做某些保健的运动包括处理经络之类的,以为疾病就一定能够痊愈的。却不知道,如果病情轻浅,而且不复杂的时候,确实这样就能治病了;但是对于久治不愈的疾病,如果没有对于疾病的全面地分析和日常生活种种全面的调整,再加上合适的药物和一定的时间,想要治愈,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啊。这也是如今一个人一旦得病,往往看上去好像症状“越治越多”,程度“越治越重”的最根本的原因,这其中个人的因素占绝大部分,而并非仅仅是医生的治疗问题。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9#
发表于 2009-5-14 15:48:30 |只看该作者
全方位治疗疾病

在多数人的想法里,治病就是医生和药物的事情,而很少想到,不仅仅药物和针灸等专业的治疗能够治病,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几乎不花钱的治疗方法,而且治疗效果常常并不比专业的治疗效果差的。



在刘力红的《思考中医》里介绍了一个医案,一个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他的师傅治疗的时候要求把这病人单独放在阴暗幽静的房间里,然后又把病人正对着的那面墙涂的漆黑,让病人看着黑乎乎的墙壁。



从中医的理论上看,这种做法非常有道理,幽暗的房间、漆黑的墙壁都具有良好的治疗这病的效果,再配合适当的药物,所以效果良好。



其实,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会分析的话,颜色、形状、气味、质地、花草树木、饮食、情绪、音乐、运动等等,都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的,而且效果绝对不会比单纯的药物或专业的治疗好。

有人可能要问:可是我不会分析啊?

是啊,大家不会分析啊。可是,你会感觉啊,跟着感觉走比我的分析还更要准确得多的。

在嘈杂的地方是不是觉得烦躁?如果是,那么就选择安静的地方自己呆着。

听某个音乐觉得舒坦?那么就经常听听啊。

看某个颜色觉得顺眼?那么就把家里的窗帘、床单、被套都换成这样让自己赏心悦目的颜色。

闻到青草的气息觉得心中舒畅,那么搬到乡下去住,看病反正也要花钱,到乡下租个民房过上几个月。

看某个小说觉得心情舒畅,那么多找些这类型的小说来看。

---

有个歌叫:跟着感觉走。不懂医也完全可以跟着感觉走的,因为人跟动物一样,本能地也具有不错的找药治病能力的。跟着感觉走刚好发挥了人这天然的能力了。食物也一样,多换些食物尝尝,留下所有吃了舒服的,避免所有吃了不舒服的。这样,即使不懂医,但只要留心生活,也可以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对治病有利的东西,或者变成治病的良药吧。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8#
发表于 2009-5-14 15:47:53 |只看该作者
转变观念,享受生活

说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治病也是如此啊。

人在生病以后,最容易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疾病上,整日里想的做的全是与治病有关的事情,倘若被诊断为癌症之类的,更是心下惶恐。多数时候,一个人病重,更是全家都陷入悲伤之中,整个家庭都陷入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这,反过来又使得病人感觉更为不舒服,于是造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这样的情况对病人非常不利是不需要我多说的了,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为什么不换一种想法呢?

你可以这样想啊:人,活着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在健康的时候,整日里想着挣钱,想着前程,想着自己该承担的种种责任和义务,真是累啊。现在病了,终于有理由歇下来了,生命都已经堪忧,那些事业前程等等外界的东西还有什么意义呢,该享受人生了。

想着人的一生其实是没有太多的意义的,无论活多久,如果活得很辛苦,都终究不过是让自己多受了许多年的罪而已。想着生病了,总算再不用承担那许多的责任了,终于可以好好地享受人生,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最渴望做的事情,努力去实现它,让自己心里愉悦。这样做岂不比整日里担心疾病,担心不可知的未来要好得多。



一个人生病以后,不仅仅会想着疾病种种,而且会觉得悲伤忧郁肯定不可避免,而且可能觉得面对疾病时悲伤才是正常的行为。却不知道,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的。疾病就是疾病,可以想办法去找治疗的方法,但是,却完全可以调整它所影响的心情的。面对疾病很悲伤和面对疾病不太介意,其实,只不过就是一念之差而已。一个转身,你就可以心情轻松,尽管疾病仍然在身。而心情的调整本身就有助于治疗疾病,更使得你的人生更有价值。



也许,我的父亲的故事能进一步给你点启发吧。

很多年前,我父亲病了,症状严重。他和母亲在老家,每天把自己闷在屋子里,除了吃药就是算计自己活多久,再就是想着女儿还没有嫁人儿子还没有成家,为此默默垂泪。每天,也会有亲朋好友来家探望,无一例外地,都陪他叹息垂泪,仿佛那才是为他着想似的。

因为怕我和弟弟担心,父母一直瞒着我们。直到他觉得再没有希望了,才写信告诉我。我迅速赶回家,才知道他那几个月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唉,---

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什么不想想,在疾病面前,叹息有何用呢?悲伤又有何用?我的那些善良的乡亲们,有空陪他们悲伤,为什么不陪他们打打麻将或者吹牛聊天讲人家的笑话给他们听。

人的一生,就是活上一百年,那也不过三万六千天,浪费一天是一天,有那空闲忧郁悲伤,不如好好享受啊,只要那刻疾病没有把自己折磨得没法去想,就要设法让自己的那一天是享受生活的一天。

我的父亲后来的几年,都与我住在一起。我每天陪他聊天,聊种种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我的孩子整天载歌载舞,家里始终充满欢声笑语;我给他讲种种治病的奇迹,给他信心和希望。我绝对不允许他们在乡下的情况在他的身上重演,乡下的情况也真的没有在他的身上再现,虽然可能仍然有时候会恐惧疾病,但那都是短暂的,大多数时候他的脸上有着笑容。



对于疾病,虽然很多时候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但是,当你虽然有着疾病却也能够感觉生活是一种享受的时候,那么,无形之中疾病对你的影响已经减轻了很多。其实,从本质上说,想要治好病不就是想要疾病不影响你的生活么,现在,因为你的看法做法的改变,这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已经减轻了很多,这不相当于疾病已经好了许多么?如此不用花多少钱,只是一个观念的转变就能达到的事情,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有人可能会说,我这病是影响寿命的,医生说只能活多少多少年?

唉,先去看看,有没有人同样的疾病却活到了七十、八十的?你怎就知道将来创造奇迹的那个不是你?再想想每天世界上有多少起意外的事情发生,那些人可都是健健康康走出家门却瞬间不知魂归何处,与他们相比,医生还说你有多少时间可活呢。何必想那么多呢,不管你的人生究竟能走多远,抓住了现在这一刻,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否则,象现在这般惶恐,活一百年也不过就是多了一百年的痛苦罢了 !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7#
发表于 2009-5-14 15:46:58 |只看该作者
信仰一种宗教

劝人信仰宗教,好像有点劝人迷信的意思。其实不然。

人在病中,总是容易六神无主的,于是容易生出恐惧来。这个时候,如果能信仰一种宗教,每天不是忙着想疾病如何如何,而是忙着祈祷,那么对克服恐惧是很有好处的,或者说,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寄托了吧。

宗教一般都对疾病有自己的解释,比如说时下颇为流行的佛教,认为人生病是前世的因果等,如果真的相信了,倒也会安心许多,不会怨天怨地,对治病少了许多干扰。佛教也讲究做好事等,认为做了就可以给人带来好报,这也可以给病人带来些希望。佛教如此,估计其它宗教也都有一套对疾病的说辞。因为疾病是自古就有的事情,作为宗教,不可能不关注到疾病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治疗方法的,而且是很好的治疗方法。可能大家也常听说,某某人信了某种宗教后,原有顽固的疾病竟然痊愈了,其实正是他们信仰宗教后,克服了疾病的恐惧,而且还生出了康复的信心,人的心灵的力量比任何药物都更为强大,于是不知不觉间真的痊愈了---一般越是对宗教信任得深的人,越容易有效。

当然,宗教也许还有别的作用,比如说,真有各种神灵的存在,呵呵,这个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反正,至少在心理上,宗教能给人信心和希望,也因此能帮人治病就已经值得推荐了。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要信宗教,那么选择什么宗教好呢?

这个,当然就要看你自己了。我个人的看法,哪种宗教都行,就看你自己喜欢哪个。没有喜欢的,就看你周围的熟悉的人信仰的是哪个。如果周围也没有人信任何宗教,那么我的建议就是佛教了。

---

需要强调一下,那种宣称有病只要信教就可以,不用去医院治疗的宗教千万不能去信,事实上,那是邪教,而不是真正的宗教的。千万千万要注意。那种要花钱多的宗教也不能选择,毕竟治病已经要花许多钱了,信宗教还是选择不花多少钱的那种吧。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6#
发表于 2009-5-14 15:46:27 |只看该作者
注意对于疾病的恐惧

生了难治的疾病,人,本能地把希望寄托在好的药物上,却很少有人去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审视自己的心情。

很少有病人注意到:这心情对治病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我父亲的一个朋友,曾经亲口向我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多年前的一年,他因为感觉不舒服,经人介绍,去找某个据说在当地很有名气的“老中医”去看。他和他的妻子一起风风火火地进了那个所谓“老中医”的家门,结果,那个老头抬眼看了他一眼,便诊断说:肝癌,你在门外我就感应到了。

出于对那“老中医”的迷信,他立即相信了自己得了肝癌,当时便瘫了下去。他的妻子没有办法,后来找人把他抬回了家。

在家拖了两个月后,他已经奄奄一息,于是,家人把他送去了上海肿瘤医院,检查后的结果是:乙肝。

得知不是肝癌,他竟然立即从床上一跃而起,又奇迹般地能走能行了。因为不是肝癌,只是乙肝,他治都不想治了,回家吃肉喝酒样样不忌开心过活。

他告诉我说,经这一场虚惊,他才知道,人对疾病的恐惧对人的影响是多么地大,他再不对对疾病恐惧了。

从他给我讲这个故事算起也有十多年了吧,至今他活得好好的,当初幼小的儿子都大学毕业几年了。

看看他的故事,你就知道恐惧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人生病后,如果不克服这恐惧会有多影响疾病的治疗。

有人可能要说,这个故事太极端了。是的,太极端了,多数人不会象他那样当场瘫了下去,但是,内心隐隐的恐惧却免不了的。

再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有着悲剧结局的故事,不久前发生的。

我先生的一个朋友的姐夫生病了,是肝癌,住在广州的某个医院里。这个朋友的姐姐便来找我,想让我给开个中药处方。

仔细了解他的情况,得知他有多年的乙肝史,而且,他的抽屉里总是备着很多很多的药,稍有伤风感冒赶紧大把吃药,平时没伤风感冒,也会吃药。

你不是医生,恐怕很难想象这个抽屉里常备着大量的药,一遇不舒服赶紧吃药的细节意味着什么?那直接意味着他对于乙肝的恐惧。

他,始终生活在对于乙肝的恐惧里!

其实,看他的生日,今年的时间对他的影响不是很大,即使被诊断为肝癌,也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他当时的症状也确实不是很严重,本来也没啥症状,只是每年照例去医院体检,检查出肝癌来了,查出来当然要赶紧治疗,于是住院。

然而,症状不重又怎样呢?他是个恐惧乙肝的人,对于肝癌就不用说了,如果他自己知道是肝癌的话,后果不堪设想(那时他家里人一直瞒着他)。

对于疾病恐惧的人,任何治疗都不可能有好的效果,不管西医还是中医,我婉言拒绝了给他开处方,并且再三告诫切莫让他知道。

然而,很不幸,不久后他还是知道了,因为查房的医生不小心说漏了嘴。

从知道患肝癌到他的死亡,只有五天!死亡时他39岁。

五天哪!这恐惧对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而且,他后来的肝癌又何尝不是平时潜在的恐惧的结果!

所以,一个人,不管患了什么疾病,如果你打心底里想好的话,一定要首先稳住自己的心神,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

克服恐惧的有效方法,就是去找那些同样的疾病却最终痊愈了的人的故事,把那些故事放在眼前,反反复复地看,那些故事的治疗效果,绝对不会比任何药物来得差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你克服恐惧,给你成功地希望。

不用担心找不着这些真实发生了的奇迹般的故事,不管哪种疾病,只要你去找,就一定能够找出好多来。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5#
发表于 2009-5-14 15:45:55 |只看该作者
刚才打开一个网友的邮件,看到抬头是这样的一句话:

“亲爱的栾博士:
     我的孩子经您的饮食调理,现在已基本康复了。我现在明白一个道理,健康的身体来自于:食用适合自己身体的食物,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以往都是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上述的观点,恐怕总有人不以为然,可是,现在大家看看这个网友的观点,总该更相信一些了吧。

这个网友的孩子当时是难治的眨眼睛或喉咙有声音之类的疾病吧,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不过,记得没给她什么绝招,也是普通的饮食调理,所以现在她才明白这样的道理的。

其实,在留言或邮件或评论中,能够用上述道理自己治愈自己的例子有好多,实在抱歉不能够给大家一一指点,希望大家也先用上述的道理调理一段时间。

适合自己身体的食物和养生方式,《易经养生说明书》里面有。

---

希望大家一定要多看看这个网友明白的道理,这也是我再三试图告诉大家的养生和治病的道理。千万不要小瞧这句话,学会了它,你的一生会太平很多很多。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4#
发表于 2009-5-14 15:45:34 |只看该作者
转载:协和医院挂号难是迷信权威的表现 (在搜狐博客上)

近日,《生命时报》发表记者采访,题目叫《三问协和挂号难》,“挂个北京协和医院的号为何这么难?”这一直是让老百姓极其困惑的问题。是因为“全国人民看病都上协和”,是因为医院无力做出针对性措施,还是因为长期以来号贩子在作祟?

其实,很多北京三甲医院都会碰到这样的难题,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患者期望值又很高,只不过这一矛盾在协和医院显得更加突出。

公众相信权威是很自然的事,北京协和医院是老牌西医医院,它在患者心目中是中国医疗技术最高的三甲医院,任何患者的疾病如果到了协和还看不好,人们也就心甘情愿了。如今人们患病往往不是单纯疾病,诊断与治疗都很麻烦,在普通医院反复就诊也搞不清楚,疗效也很差,于是,纷纷带着无限希望,来到北京,寻求权威医院的救治,协和往往是首选医院。大家都持有此种心理,自然来协和医院就诊的患者就会人满为患。而协和医院的名医数量是很有限的,在一定时期内是没法满足每位患者的就医需要的,这种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日益加剧。媒体、政府、患者都在为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献计献策,但都收效甚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我认为主要是人们没有从根本入手解决问题,而解决大医院看病难应当积极教育人们改变就医观念,客观地看待大医院的地位,不能迷信权威,有关媒体或专家应当实事求是地告诉公众,大医院未必能够治好所有疾病,权威医生也不是神仙,大医院治不好的病可能在普通医院或者民间那里能治好。到过大医院就诊的很多患者有体会,他们对名医的期望太高,而就诊结果却不理想。大医院中有很多一线医生是来自基层医院的进修医生,因此,在此就诊的患者如果不是挂号找名医,就和在基层就诊效果相差无几。大医院的医务人员面临巨大工作压力,服务质量很难全面保证。

总之,大医院挂号难是患者迷信权威的表现,不改变这种迷信权威的心态,有关方面再努力也于事无补,大医院挂号难将会永远存在下去。

点评

石头记  上海的中山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上次师兄的同学肺炎发高烧,但是就是找不到床位。  发表于 2014-8-21 15:09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3#
发表于 2009-5-14 15:44:43 |只看该作者
聊几则评论

有一则评论说:

“ 老师, 你好象有点中医轻视西医的意思.就算全天下的西医都是一个师傅调教出来的. 徒弟水平有高有低, 徒弟的徒子水准又参差不齐.小医院怎么可能与大医院同日而语. 什么样的眼界做什么样的事. 医术这东西除了从书本上学以外,经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些医案小医院是一辈子都没见过.但中国好的大医院真是不多. 所以有了大病时如果经济能力还可以, 就直接去一流的医院看病.省得在庸医手上浪费钱财和生命. “

这则评论应该说反应了大多数老百姓的心声,是啊,就算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毕竟徒弟的水平还有高有低的。比如对于肝硬化这个疾病,虽然小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的医生都同样治疗不好,但是,大医院的医生见多识广啊,至少会知道一些不同于小医院医生的细节方面的东西或者还比小医院的医生知道更多些关于这病方面的进展,可以提供更多那有50%有效率的试验方法。

大多数人这么想,毫无疑问,我也这么想。问题是:这位读者,实在搞错了这篇文章的目标人群了。这个《自己学治病》,不是为生活在大城市的有钱的读者写的,而是为占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写的。看看他们,有多少人在被诊断为大病后,有钱直接去一流的医院看病呢?为了大医院医生和小医院医生在治病的最终效果上根本没有实质性差别的那一点点差别,就让他们一次性花去全部的钱财合适吗?-----我从没有轻视西医的意思,也从没有拔高中医的意思,我只是如实写出医院的现状而已,不希望那些可怜的人们,为了一点点希望,而且不是根本能够解决问题的希望,首先就把自己变成穷光蛋。为了那一点点没有实质性差别的所谓大医院的治疗,却不管以后的生活,这是多么不理智的行为啊。



对于大医院的治疗效果,我的一个至亲的长辈的看法的转变,可以算是证明的。



我的这个至亲的长辈,原本是典型的乡下人,可是,人很聪明,后来凭借自己的打拼竟然闯进了上海,而且与上海某最著名的医院一帮教授混的很熟。----你知道,对于一个没有太多文化知识的乡下人,能因为某种机缘与这些处于知识界顶端的教授混得很熟,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象所有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对大知识分子的崇拜一样,他对这些教授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至于在我决定学医时,最关心我的是:将来能不能够成为教授。在他眼里,那些教授就代表了医学的最高水准。

当然,他也同样本能地崇拜西医,对我选择中医觉得不可思议。呵呵,虽然他没说,但估计也跟多数人的想法差不多,西医代表着高效,中医代表着那些草药,疗效能有什么好?

我的这个至亲后来在上海扎下了根,不是那种普通打工一族,而是有房有车有事业有高收入的那种。一年又一年,每年的春节在老家相聚,明显可以看出他的看法的转变。去年的聚会,他竟然轻蔑地说,“某某某(呵呵,我改的,点名总不好)院士又怎么样,看的肝癌的人不也全都死了。”然后今年的某日,他竟然破天荒地打电话给我,要我给他开中药。---要知道,他的周围,可全是他曾经崇拜之极的大教授啊。



我绝对没有轻视西医的意思,然而,对于囊中羞涩的普通老百姓而言,为了那么一些根本没有根本性差别的大医院医生的高一点的水准,不惜花了全部的金钱,而不管以后的治疗和生活,实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做任何事情都要算算性价比,去求医又何尝不是如此。



---

对于求医,也许,我也该说说我的故事。

我的父亲生病的时候,他自己是个普通初中的副校长,母亲是个能干的农家妇女,我本身是个大学教师,唯一的弟弟是一个中专的英语教师(当时还未结婚),我的爱人是现役军官,全家当时唯一不能挣钱的就是我那才几个月大的女儿。应该说,当时我们全家的生活处于社会的中等水平,肯定与贫穷扯不上关系。然而,在父亲生病以后,我却深切体会到了治病的艰难。

至今,我还记得那时父亲住院的情景,交了3000块钱(那时的工资水平是本科毕业生380元/月)后,第三天医院的催款单就来了,家里原有的存款迅速花个精光,我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办法到处去借钱。又没有多少有钱的亲戚,这家500,那家1000的,全部的亲戚和朋友都借光了,最后,实在无法可想了,只能让我父亲出院了。----花了若干万以后,可怜的大医院的治疗效果,竟然是比入院时还差得多得多。

父亲当然仍愿意仍然住在医院里,求生,是每个病人的渴望;尽管比入院时的情况还差,然而,对大医院的医生的信任,仍然是病人的本能,在这样的时候,因为实在筹措不到钱让他回家,是多么残忍的事情。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开口的,但我开口了。在开口之前,我也想过,把我当时的住房给卖掉。可是,那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房子啊,房子卖了,我又怎么对得起我的爱人,我们一家人又有哪里可住。尤其是,如果医生保证,我那卖房子的钱能够治疗好我的父亲,我也会立即就卖了它,可是,看那前期越治越差的效果,即使我卖了房子,也不过多让他住两个月的医院而已,之后,仍然是没有一点点办法可想啊----

往事不堪回首。即使是今天,如果在有足够的钱让我父亲去找大医院医生治病和有足够的水平自己给他治病之间,我仍然会选择有足够的金钱让他满世界去求医,哪怕那些大教授大专家根本治疗不好他,我仍然还是选择有足够的钱让他去一再地充满憧憬,而不是我自己有水平去治疗他。因为,改变一个人的本能的看法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人在病中,更渴望有更高级的专家,更好的医院给与自己更大一点的希望。

可是,有足够的钱,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在疾病面前,在那世界上无数的诱人的50%的治疗方法之前,究竟有多少钱才算得足够啊,前面说过的那个两年就花掉了2个亿的人,如果再活上一年,恐怕还要一个亿甚至更多吧----在疾病面前,只有世界上的那些绝对富翁,才敢说有足够的钱吧。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对这治病的足够的钱,顶多只能是做梦想想罢了 。

如果被诊断为难以治疗的疾病,却又没有充足的钱去碰运气,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无论是对于病人,还是对于病人家属---所以,我写出真实的医疗的情形,一方面,希望患病者和家属,在求医时好好算算治疗的性价比,能省一些则省一些;另一方面,也给一些家属减轻些心理压力吧,真实的医疗并不是象你们想象的那样的,以为只要有点钱,只要找到专家,就一定能够治疗好的,只要你已经努力了,就不要太自责。



---

又有人评论说:

“ 生命是残酷的.
生了病总是搞不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停的试各种方案和药物, 如果实在找不到原因,只要不死人,就整上一种药吃上一辈子.
可怜的肉体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没有尝试, 哪来的创新啊!”

是啊,没有尝试,哪来的创新啊,从医生的角度确实无可非议,甚至值得推广;可是,对于病人,进行这样一个效果并不确定的尝试,那可是要花钱的,而且一般都不是小钱,而是花大钱,所以,我才说:有钱的尽管去试验,没钱的好好想一想性价比再决定吧。---生命虽然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可是,有人生来就在富贵家,有人却生在穷人家里,就从这点上看,又哪来的平等可言。对这治病的支出,还是三思而后行吧,毕竟花钱太容易,挣钱却太难。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6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总管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62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6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14907
帖子
28372
UID
1
22#
发表于 2009-5-14 15:44:01 |只看该作者
病急乱投医续:50%的希望

在正式动笔写这一篇文章以前,讲个与本文的主题不相干的故事给大家听。

有一个中风的病人从下级的医院转过来,他不停地打嗝,无休无止,看不到停的迹象来。一个年轻的医生于是去给他针灸,当时便把他的打嗝止住了。然后,他无比兴奋地回到医生办公室,然后一帮小年轻的医生都很兴奋,因为立即把病人的打嗝治疗好了。

当时,我也在场。看到他们的表现非常心酸。

心酸这些年轻的医生,做梦恐怕都渴望把病人的病快速治疗好从而深切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可是,目前的医学所处的现状和必须以西医为标准的体制,却决定了太多的疾病根本没有成熟的医疗方法也不允许他们自己去探索新的医疗方法,他们只能按照各种指南的规定去做---于是,治不好疾病没有任何的成就感不说,还得遭受病人的种种误解和非议。

唉,想想他们,在若干年前,在他们还上高中的时候,也是你的同学啊;只不过不幸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医疗如今的现状,真的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是受害者,是医疗的种种规则和制度的受害者!

经受过多年的目前医疗现状的训练后,他们,也往往更容易轻信,轻信一些新的医疗技术,轻信那些有着各种实验数据的新方法,轻信那50% 的有效率的统计。因为他们自己首先相信了,所以,在原有的治疗不能够减轻或治愈患者时,他们常常会劝告患者尝试最新的治疗方法,并且跟患者说:有50%的希望---

50%的希望,病急的患者常常眼前一亮,感觉又出现了一丝曙光---

我,不止一次见到过这样的患者,即使病情已很垂危,即使已经债台高筑,可是,当听说还有50%的希望的某个方法时,立即眼睛又闪出了光彩。忙不迭要求试验一下这种方法。并且,在与我谈论的时候,真的满怀希望,仿佛这回,一定会是那50%有效率中的结果了。

唉,不忍打断他们的梦想,我从来是努力笑微微地听着,却在心里一声叹息。自然,不久后我也都听到了失望的消息。

50%,为什么会是50%,为什么不是49%或51% ,我曾经多次想过这个问题。我的揣测是:因为这个数字刚好勾起了患者的希望,引得他们渴望去试验一下,发明这个方法的人,却也不用背负太多的心理压力。

这应该不是一个真实的统计数据,这纯粹是根据病人的心理而设想出的一个数据。

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数字是30% ,40%,甚至49.9%,一看上去就是成功地希望不大,有多少人会已经在花得山穷水尽之时,再筹措一万两万甚至三万,去尝试一下这希望不大的方法呢?50%就不同了,人们看到这个数据,本能地就会觉得还有希望,既然还有希望,就一定要去搏一把。

为什么不是51%或者80%、90%呢?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发明人,终究是正式的医学研究者,并不想过于信口开河;另一方面,如果说得太高,恐怕也会有相关的部门来监督检查;还有,太高的有效率很容易给病人的希望过大,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于是容易导致更多的医疗纠纷。

所以,如果要杜撰有效率的统计数据的话,这50%就是最合适的了。出于心理的作用,病急者一看到这个数字,就本能地想到自己会是有效的那一边,于是会选择试验一下;失败后,病急者也往往会通情达理,毕竟只有50%啊,赢与输的概率一模一样,失败了,也失败得心服口服---

说实话,号称不多不少正好50%有效率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值得怀疑的治疗方法,正式的统计结果,恐怕离这50%要远得很的,失望肯定会大于希望,所以,如果经济良好的话,那么尽管去做,搏上一把;但如果经济不够好,还是好好想想吧,多想想再作决定,多想想,把上万的钱匆忙间花在一个更有可能失望的试验方法上究竟值不值。而且,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很多治疗还会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点评

石头记  呵呵,确实很多医生都喜欢说50%的希望。  发表于 2014-8-21 15:04
栾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6-30 12:30 , Processed in 0.0791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