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标题: 国学话题之:生与死 [打印本页]

作者: 天灵宗宗主    时间: 2012-10-25 17:40
标题: 国学话题之:生与死
开了国学专栏,但一直没有发什么跟国学有关的帖子。

似乎一提到国学,就是三字经,道德经之类的---这些当然是国学了,不过,我的理解,最最根本的国学应该并不是古代的这些文字,而是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中的对于天地自然生死等等的认识,这些扎根于国人心底深处的对于天地自然生死之类的认识,才是中华民族的最最根本的学问吧。比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比如,“生死有命”之类的

这个帖子,专门讨论国学话题中的“生与死”。

古代的大儒们不知道是怎么看待这“生与死”的,大家若知道的话,请在下面跟帖一下,不过,在中国传统上的看法里,“生死由命”,“阎王叫人三更死,绝对不得到五更”,应该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一个基本看法吧。


对于这“生与死”,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总是让人欢欣鼓舞的;然而,当一个老人寿命到达终点,再怎么高寿,也总是让人悲伤的------然而,大家知道,民间写给这些过世老人的挽联之类的,是怎么写的么?-----有一次我碰巧看到了,真是惊讶万分的,因为竟然写的是:某年月日,某人新生之类的。具体怎么写的不记得了,但肯定是写的新生,在另一个世界里新生之意。
作者: 自然蓝    时间: 2012-10-25 18:21
生与死只是一种语言的形容,从这边看那边,这边是生,那边是死,反过来,从那边看这边,当然是这边死了,那边新生了。。。。
作者: 丰衣足食    时间: 2012-10-25 19:05
听老人讲,这世间一个人出生的同时就有一个人死亡。
作者: cch    时间: 2012-10-25 20:12
按我的理解国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得道,所谓得道说的简单些就是能掌握自己生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最终到哪里去,也能自己掌握来去的时间,这时当然是不惧生死。我们凡夫俗子对于生死肯定是畏惧的,通过平时的修身养性希望能看淡生死,通过平时行善积德希望在生死的那一刻能少一些痛苦,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说的不对之处请大家拍砖。
作者: lilingyue36    时间: 2012-10-25 20:16
《庄子》里面有一个关于生死的永恒命题,它认为人生百年,终有一死。

对于生死庄子有一个他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古代的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觉得死亡来临有多么可怕,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生命形态的变化
作者: 青青草原    时间: 2012-10-25 21:43
人死了的一种说法叫“往生”
作者: 桃之灵    时间: 2012-10-25 22:01
今年4月份,看到天时不太有利与病中的姥姥,就去上海照顾了一段时间.最后的时间里,姥姥很多天都不进食了,但是却每天都有很多的大便,当时不以未然.后来我回家后,突然就明白了,这可能是人临走时的表现吧.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的走.于是给小姨电话,告诉她这是姥姥要走了,让她做好心里准备.

在我离开后不到20天,93岁的姥姥就离开了.


作者: 煦日紫薯    时间: 2012-10-25 22:29
佛教中讲六道轮回,有的人死了去了天堂,有的下了地狱,有的转生成植物,有的转生成动物,皆因前世定,如果这一世积德行善,可能来世会有好报.
不过生死皆有命啊.不是想当然的,还是顺其自然吧.
作者: 天灵宗宗主    时间: 2012-10-26 10:03
中国人对于生死,还有一个说法: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都渴望长寿的,或者准确地说,一般人都渴望长寿的,少数人例外。然而,长寿,就一定很好吗?---暑期培训的时候,与学员研究这个问题,结论吓人一跳。

简单地打个比方:

普通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长寿的老者,人生一世,草木两秋。

草木一秋的时候,从发芽到生长到成熟,就是小孩子出生、成长、成熟那样的。
草木两秋的时候,第一秋就是大家都有的那样,从小孩子出生、成长、成熟;而第二秋,则已经是老年了,衰老的气息始终笼罩着,相比起第一秋来,生活已经很没了质量。

如果算上轮回,同样的时间,那种每次只过一秋的人,经历了两次第一秋;而长寿的老人,却是一次第一秋,一次第二秋,哪个合算呢?

这样的计算结果,当然,让我和学员们都吓一跳的。


作者: 煦日紫薯    时间: 2012-10-26 10:08
60年一甲子,过了60就是第二秋了?人生真是转瞬即逝啊.来了人世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啊?就这样生生世世的轮回?
作者: 天灵宗宗主    时间: 2012-10-26 10:18
在今年的暑期培训里,还跟学员详细探讨了一下人生各个阶段的功效。婴幼儿的火太过时期,着重观察;接下来的土太过时期,着重学习;而再接下来的兑卦时期呢?

综合兑卦的种种特性,这个时候,人的成长是相当于闭关修炼的-----努力修炼自己在这人世间将要承担的工作能力----比如我,那时候就忙着写作,结果若干年后,需要写书时,随手便可以写来,没有任何的障碍。

兑卦的时期,也是青春期忧郁症发生的时期-----忧郁症的典型特性,便是渴望自杀。----这多美好的年龄,为何就会产生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心态?

有一个可能:经历了震卦和坤卦时期以后,到兑卦时期,人应该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应该找到自己这一世的目标所在,并为此而努力----如果在震卦和坤卦时期,没能够顺利地观察社会等,于是到了兑卦时期,找不到这世的目标所在,人体,便会自动启动关闭生命系统-----回到另一个世界,重新来过。

从这点上说,现代的教育,是最可怕的生命杀手----婴幼儿时期,本来就应该尽可能地多多观察的,然而,现在的家长,往往包办了一切,屏蔽了孩子与外界的联系;坤卦时期,也就是小学时期,更应该参与到众人当中,先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等等的,然而,却被教育给禁锢在校园里,且同学间的关系就剩了考试排名的竞争关系----如此之成长过程,如何能够在兑卦时期找到人生的意义-----从而很容易诱发人体启动生命关闭系统-------所以说,现代的教育,是最最可怕的生命杀手的。明年火不及,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得更多。
作者: dadou7777    时间: 2012-10-26 10:32
中国古代,儒家好象是有点回避关于生死的话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与关注死亡相比,儒家更在意活着的问题,比如如何当一名君子之类的。
而老庄学说对于生死的话题不仅是不回避,甚至很热衷于谈论。特别是庄子。我感觉庄子一说起这个话题就兴高采烈,他认为生死本是一码事,只不过是“气”在聚散时表现的不同形式,说不定死比生还要好。我初中时就看过他一段很有名的话,到现在印象深刻: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百度上有白话解释,拷过来:我哪里知道,贪生并不是迷误?我哪里知道,人之怕死,并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
面不知回归故乡呢?我哪里知道,死了的人不会懊悔他从前求生呢?”
庄子死时,他的弟子想厚葬他,他不同意。弟子说不埋好的话,鸟会把把尸体吃掉,他说埋了就给蚂蚁吃,也差不多。
所以,中国的古人,在顺境的时候,就喜欢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想要活得轰轰烈烈名垂千古;混得不如意时,就偏向老庄,穷则独善其身。当然也是不得已,大家其实都想活出精彩来着。而思想一旦归于老庄,那么生死是一个逃避不了的话题。由于死是一个,也许也是唯一一个公平的事,有了死来垫底,活着的那些精彩也好,失意也好,似乎都不值一提。所以,由于死亡的加入,人特别容易变得心平气和。同理,中国人年轻时偏儒,年老偏老庄;在其位时偏儒,不在其位时偏老庄。
平头百姓们都不在其位,所以对于老庄思想情有独钟。不论心里怎么样,至少在人前,大家都说不怕死。我们这儿的老人(湖北省),如果是七十多八十多死掉了,就叫白喜事。估计整个中国都这样。以前流行土葬的时候,老人早早地就会自己把自己的棺材、寿衣准备好,就等“那一天”。碰到生性散淡一些的人,互相还会拿身后事来开玩笑。他们在打嘴皮官司的时候百无禁忌,俗称“斗散放”。我猜这是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习惯和说法吧,因为那个时候人的生死都太容易了,以至于刘伶走哪儿都要带个铲子,说是死哪儿埋哪儿。后来苏东坡笑刘伶,说他不够旷达,死了都还记着要处理自己的形骸。
作者: 水云间    时间: 2012-10-26 10:35
兑卦时期确实是成长的闭关修炼期,回想那时我才是真正读书任何书都在充分的汲取,而之后便是为了这为了那而读书感觉是不一样,兑卦时期所汲取到的东西就会影响未来的人生之路
作者: dadou7777    时间: 2012-10-26 10:43
至于佛家,释伽牟尼佛一悟道,就准备闪人了。他觉得一切都正正好,非常在状态,没他什么事。后来还是天人恳求他留下来说法,他才留下来说了几十年的法。在佛家的眼里,本来就没有生死什么的。六道轮回中所谓的六道加上声闻、缘觉、菩萨和佛,一共是六凡四圣十法界。除佛法界外,其它九法界,都在玩通关游戏,反正迟早有通关的一天,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而且佛家认为时间这玩意,本来也是虚的。这说法跟现在的虫洞理论实在很象。你能想象几十万年前的事,甚至宇宙诞生其实与你现在在电脑前看帖是同时发生的么?当然说同时发生也不对,因为没有时,没有时间。佛的所有说法,都是“一时”,所谓一时就是一切时。
所以,佛家没有生死,一切只是换个ID重新来过,直到通关结束。之后是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啦。

作者: dadou7777    时间: 2012-10-26 11:02
平时做好人好事,日行一善什么的,相当于攒积分,分够了升级。但如果突然人品爆发,悟透了某一个境界,就直接升级甚至跳级。这就是渐悟与顿悟的区别,所以六祖慧能以一个岭南土著人的低级层次,听金刚经顿悟,级别一下大幅提升,被五祖选为继承人。神秀那帮搞渐悟的同志们就非常不爽,到处追杀六祖慧能,连五祖弘忍大师都HOLD不住,六祖慧能只好躲在深山老林里和猎人一块呆了十几年才重出江湖。
所以成天念佛参禅的大和尚们都有这么不淡定的时候,我想他们那时时如果真正考虑到死这个问题的话,也许就不会那么冲动了。这证明大部分人,都活在境界里,即使是以参悟生死为业的和尚,也不太容易时刻把死放在心上。所以密宗里有个说法:“所有的念头里,以念死的念头最珍贵。”可能正因为想要让那些活得剽悍的人去想死那么的难,所以才可贵吧。
作者: dadou7777    时间: 2012-10-26 11:39
所以,一般人都没觉得死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只有特别敏感的人,还有死之将至的人,才会真正去想这么回事。大家都同意死是必须的,但总会弄点规则之外的例外。
西方人由于骨子里的恐惧,除了永生不死的上帝外,其它想长生的人就得面临生命不息但身体衰老的现实,比如吸血鬼什么的;中国人对自己就友善得多,神仙什么的,餐风饮露,飞来飞去,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还是蛮拉风的一件事。
所以西方想长生的人比中国相对来说就少多了,他们都到上帝那儿寻找永生去了。而中国人自力更生,找来各种石头草根树皮什么的就开始炼丹。历代想绕开死这个麻烦的人海了去了,连路边摊上都能看到修仙指南的国家,神仙也特别地多。本地神仙不够,还可以出海去找。反正山海经什么的虽然不靠谱,但总让人有点可寻摸处。很多皇帝由于吃饱撑的,是这支修仙大军中的领头羊。最后仙丹没炼出来,弄出了春药、火药什么的,也不错。
炼丹修仙什么的,应该是归于道家的系统,弄这个是不想死。但那个没把死当回事,特别豁达的老庄学说毫无疑问,也算是道家系统的。
所以,这个土生土长的道家系统是最让人无语的存在。儒家不谈死的问题,佛家漠视死的问题,道家一边说不在乎死,一边又求长生,还应广大群众要求,特别入世地搞出了无数养生、修炼之类的法子,内容之广,让人叹为观止,生冷无忌到不避讳房中术,不对,人家根本认为房中术根本就是修炼手段来着。从广义上来讲,八卦、占卜、中医、风水、天文、术数什么的,都算这个系统的。
所以总结下来,道家应该是最反映土生土长中国人思想观念的的。有活路时,积极时,修习天文地理风水引导术房中术之类实用技术,以让生活更丰富多彩,同时借用儒家思想,美其名曰入世。当然啦,活得好好地干嘛要去想死;混不下去时,修仙炼丹幽居访道,反正混不下去了,也没什么可供娱乐,那么修个仙也是很有前途的;实在在心灰意冷,完全没路可走的时候,那么只好对于死这件事豁达一点啦,活得不好看咱死得好看点也行啊。想死得好看当然佛家的思想借用过来那是必须的。
生死这个话题刺激到我了,胡扯一通,希望各位不要因为我是在丢砖头而拍砖头。谢过先。
作者: jerryangel0221    时间: 2012-10-26 11:49
生亦何喜,死亦何哀?兑卦时期对生死已看得很开了。
作者: 李飞熊    时间: 2012-10-26 22:22
生死问题,是个大智慧。我们更应该把当下活好。做到“念念畅通”
作者: 玉水沐阳    时间: 2012-10-28 13:21
生字地下一横,死字顶上一横,一个在上一个在下。那一横就是土吧,隔着土的人,
生在土之上死在土之下。
作者: 玉水沐阳    时间: 2012-10-28 13:23
对生死说真的,真是不懂呢,只知道小时候爷爷说人呐,哇哇一声,便知死期哦。

作者: 东湖云白    时间: 2012-11-22 10:37
生死话题,也轻松,也沉重。




欢迎光临 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http://luanboshiys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