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33|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烧集锦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3 14:13: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此是发烧脱水贴,欢迎大家转帖各类治疗发烧成功的医案,但谢绝一切其它跟帖,见者必删!---栾博士声明

引子:老师的帖子“关于小孩发烧闲聊几句”
发烧是个复杂的话题,不过,作为家长一定要记住一点:如果小孩子发烧,首先要检查是否有食积---如果有食积存在,那么,一般的治疗都不会有效;其次,一定要检查小孩的大便情况---如果多日不大便,大便堵在肠道里,也会导致发烧或者导致治疗发烧的药物无效;之后,由于现在临近清明,一定要检查是否有迷信的因素---有网友提供了一个检查的方法,中指两侧按着有脉跳之类的---再之后,考虑发烧的日期和小孩的生日,两者结合起来看哪个五运六气偏多些----这些东西都考虑后对症处理-----如果这些都没有用,那么,先根据孩子的卦象尝试退烧的食疗方法,比如,坎卦的小孩给喝萝卜水之类的
孩子发烧,务必要冷静,多思考,再尝试---倘若着急上火,头脑晕晕的,直接送孩子去医院治疗,自己不要尝试。
刚还忘了一点,象吃西瓜、螃蟹之类的都会导致孩子发烧,这时候要做针对性处理的,所以,一定要回忆清楚孩子发烧前的饮食情况
已有 5 人评分威望 收起 理由
牡丹漫地 + 6
春华秋实 + 10
绿满堤 + 10
沐风 + 15 辛苦了!非常感谢!
九曲溪 + 2

总评分: 威望 + 43   查看全部评分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2#
发表于 2010-3-23 14:14:54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案例:黄鳝致高烧
黄鳝, 高烧
黄鳝在《本草纲目》中也是补肾壮阳的食品,小儿禁食。然而民间流传,黄鳝是大补之物,一心为儿为女的家长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给小孩食用。
某一年,一个自己捕捉野生黄鳝的亲戚送了十多斤黄鳝给我的弟弟家。于是那一年夏天,我的尚年幼的小侄子三天两日便会被要求吃黄鳝。
那年的立秋过后,他开始发烧。几乎每周发烧一次。每次均去医院吊水。
孩子怎会无缘无故地发烧,当了解他的吃黄鳝的历史后,我断言是黄鳝之祸。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黄鳝却大补壮阳,食用过多必生内热且伤阴,夏日人的皮毛开放,散热作用强,立秋过后人体气机转而收敛,皮肤散热功能减弱,内热在人体蓄积,故容易反复发烧。
知道原因后,在他又一次发烧之后,给他六味地黄丸服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后,其发烧未再反复。

网上有黄鳝治疗幼儿自闭症的例子,详细拜读之后,发现该自闭症患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用生地煎水服用,且孩子生下后给孩子过食寒凉。黄鳝甘温壮阳,确能解除生地之功效,也能除过食寒凉之弊。以偏纠偏,故黄鳝确可以解除这类患儿的病因而使患儿恢复正常。如今由于冷饮等寒凉的盛行,常有幼儿为寒凉所害,黄鳝对于这些小儿确是良好的食物和药物。但普通的小孩最好不要经常食用,以防走向另一极端,导致小儿反复发烧,影响发育。

某次与一表姐闲聊,她是幼儿园的教师,聊及寻常幼儿不宜食用黄鳝,她说确实如此。有某幼儿家境优越,家人以黄鳝和虾作为他寻常的食品,还有其它诸多流行之保健品,结果该小儿黑黑瘦瘦,严重发育不良。倒是那些条件一般的寻常人家,幼儿倒长得高高大大,甚是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3#
发表于 2010-3-23 14:15: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捂丫 于 2010-3-23 14:19 编辑

老师的医案:看看 幼儿吃黄鳝后高烧的治疗
黄鳝, 幼儿, 高烧, 治疗
还记得《不生病的智慧2》里关于黄鳝的内容吗?在那里,我讲了我的小侄子的事情,由于夏天吃了较多的黄鳝,所以在秋天来临的时候,每周都发烧,每周都去医院吊盐水。后来,在又一次吊盐水退烧后,我给了他六味地黄丸,然后,才未再复发。

在小侄子的故事里,吃六味地黄丸是在热度退却以后的事情。可是,吃了黄鳝导致的高烧,如果不去医院吊水,有什么方法吗?也有的。

前几天,我的母亲去老家,再次带回了一批野生的黄鳝。我虽然关照过,不要给年幼的香香吃。然而,小孩子总是嘴馋的,看见桌上有,便嚷嚷着也想吃吃。母亲便觉得,少吃点应该没什么吧,于是给她喝了几大口浓汤---唉,很多人都不知道,汤的成分,常常比物体本身更有力道的。这下麻烦来了,当晚喝的汤,次日中午便在幼儿园呕吐,晚上接回来时发现发烧,嘴唇红,舌苔黄,口中有气味,一派热症现象,体温39.2度。---都是黄鳝惹的货,知道责怪无益,忍不住还是埋怨了几句。

黄鳝色黄,生活在淤泥中,作用在胃、脾,火气极大,所以,这高烧与胃、脾有关。琢磨克制的药物,想到用苦味的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然而苦味伤阴,黄鳝的火气本来也会伤阴,这些药物并不是很适合,小孩子也很难喝下苦药。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生地,30克,煮水大约100毫升,一次喂50毫升。同时用六味地黄丸三颗融化后给她服用。

生地能成功地快速地退去她的高烧吗?我不知道。

很多人看我的医案,觉得多么地神奇,常常一击即中,从不走弯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那诊治的过程中,我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在里面。医学是实践的学科,从来就不是单纯地理论推导就可以的。就比如这里的生地,从理论推导,对黄鳝导致的发烧会有用,然而,多大量会起效?多久会起效?购买的药材质量如何?我的推导果真无误吗?等等诸如此类,都无从得知。如果是成人,可以大碗喝药,那还容易些,可是对于一个孩子,一切都得小心谨慎,不能有一点点孟浪。---在焦急地等待中,过了两小时,得知她的体温降到39.0度,降了一点点。自然能降一点点,那肯定就没错,嘱咐再给生地水50毫升。

50毫升生地水,两小时才降0.2度,就是再给一次,恐怕也很难完全降回正常,我不得不又动起那些苦药的脑筋,要说退中焦的火,终究是苦药最为直接的;-----思虑再三,让我得先生取了一颗生栀子敲碎给她填肚脐(纱布包好贴在肚脐处)。然后注意观察。晚上11点高热已退,体温基本正常。

   到次日早晨,接我先生短信,说她热度完全退却,也无其它症状,好了。---谢天谢地,这回我的推理又没错。----这是几天前的事情,在这里写出来,是希望提醒大家:(1)切莫给身体健康的婴幼儿吃黄鳝;(2)倘若不小心吃了黄鳝后高烧,可以用生地水外加栀子敲碎贴肚脐处理,之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一天三次,一次两颗作为巩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4#
发表于 2010-3-23 14:16: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捂丫 于 2010-3-23 14:18 编辑

老师的医案:感冒即高热
一个朋友的一个亲戚的儿子,当时来时也两三岁吧,印象深刻的是其嘴唇鲜红,个子不高。
该小儿来的时候并没有感冒高热等,但其母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他感冒时发高烧的问题。经历一个个春夏秋冬,季节转换,想不感冒那肯定是不可能的。问题是一般的孩子感冒了流流鼻涕也就好了,这个孩子却是只要有一点点受凉,必发高烧,一烧就是三十九度以上,很让他的母亲忧心。
询问之下得知,其家人认为桂圆有营养,每天必给孩子吃十来颗;小孩的父亲爱吃虾,几乎天天有虾,孩子也跟着吃。另外还有鱼。
桂圆产于南方。南方是后天离火之地,虽然其性还算平和,但毕竟带了离火之气,尤其是那么小的孩子,天天吃它,内火必然很旺;虾在《本草纲目》里就已被定为小儿禁食之物,可叹的是现代人,竟然认为自己更聪明:虾壳补钙、虾仁高蛋白有营养,而竟成为向小儿大力推荐的常用食品,从而把小儿推入疾病丛中。虾在中医里属于大温壮阳食品,成年的男子雄风不够可用虾炒韭菜籽以壮阳重树雄风。给小儿多吃,同样能造成小儿内热更重。小儿内热过重,一旦受点凉气,皮肤散热的功能稍有受阻,不发高热又待何时?
找到原因,解决就很容易了,让其母亲只给小儿食用骨头汤青菜粥等常规食品,坚持一段时间后,小孩自然就不容易再发高热。后来确实没有再经常发高热,一年后在朋友家见他,已经长高长大了许多。

分析: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到处求医,却不明白,正是自己种下了孩子的病因。虾、鱼、钙片鱼肝油安利蛋白质粉,孩子即使不想吃也得在哄骗加呵斥声中咽下去。却不知,即使在西医的理论里,高蛋白的东西也只能适度给予,因为所有的蛋白质都得到肝脏进行分解在肾脏进行排泄,给予太多,平白地加重了肝脏肾脏的劳动。适应了中国几千年素多荤少的饮食结构的人体的基因,一时半会怎能适应这种突如起来饮食结构的改变,这样的饮食,孩子又岂能不生病?孩子如此,大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若不是疾病发作时,此种情况不需要治疗,改变饮食习惯,疾病发作次数自然会减少,一段时间后将不再发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5#
发表于 2010-3-23 14:18:03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医案:高烧急寻医
由于网络的普及,一些医学的信念也随之流行,有些人在自己和家人发烧时会采用网上提供的方法去辩证并且照方抓药。当然有人确实因此而痊愈,但也有人因此而变生它疾。痊愈的人当然欣喜万分,觉得网上知识确实有用,省却去医院排队之苦,且相当省钱;不幸旧疾未愈又添新愁的人,不免心生疑惑甚至怨愤。
也许是为了吸引人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其它的什么客观的原因,网上教人的一些医理医论往往都言之凿凿,仿佛真的很有道理。就比如说,舌苔发白即是受寒,或者半夜发烧即是受寒,可服用生姜红糖水等,看上去仿佛一目了然,也很有道理。
我给大家讲两个受寒高烧而不能使用生姜红糖水的故事吧。

就在今年的立秋过后,一个朋友之子却还去学游泳,当时便出言提醒,立秋之后不可继续下水游泳,因为很容易受凉感冒。不幸被我言中,某日中午,游泳池水换成凉水之后,该小儿仍旧游了一会,回去便出现感冒症状,咳嗽不止。
次日,其母带他来找我咨询。
他的舌苔薄白,舌质也淡,只是咳嗽,并无发烧。病又起于游泳受寒之后,似乎确是受寒无疑。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这么明显的起因与症状,便不免很大意,给他用了些驱寒的膏药外涂穴位。当时咳嗽也除。
然而-----那日夜晚,情况急转直下,孩子高烧不止,到达39.5度,其母一夜未睡,好容易捱到早晨,赶紧送他来我这里。
提笔计算他初始咳嗽那日的运气,不禁大惊。当日于他而言,三个少阳相火,必是温病无疑。其游泳受寒,只是碰巧了而已。
赶紧给他冲服清开灵一包,并且处方:黄连、黄芩、银花、连翘等等,一派寒凉之品。紧接煎药,让他服用。药后温度降至39度。几乎每一小时就给他服药一次,但温度一直在39度,再难降下。三小时后,又加用白虎汤,和上述药物混合,仍每小时给他服一次,中间有时还加服清开灵。到了傍晚,仍然高温不退,只是未超过39度。又煎一大瓶药汁,让其母亲带回家给他持续服用。晚八点,其母来电话告知,仍然高烧不退,咳嗽不止。嘱咐带他去医院静脉注射清开灵。于是其母带他去医院,但到达医院后量体温已降至37.4度,已不需要处理,于是又带他回家。夜半,热度退尽。但咳嗽仍连声不止,嘱咐其母把前面的药方续抓几贴,煎成药汁,加蜂蜜收成药膏,继续给他定时冲服,四小时一次。饮食上以大剂量莲子汤给他服用,停一切腥荤,如此又过三天,其咳嗽才完全停止。

一个八岁的小儿,如此大剂量连续使用苦寒辛寒清热之品才退热且止咳,大家可以想一想,当初假如误认是风寒所致的普通感冒而用辛温的生姜红糖水,结果将会如何?网上有个小孩误用,结果高烧连续六天不退,热退后瘦了一圈。

稍不小心,竟然就犯了错,把朋友之子的少阳相火所致疾病初始误诊为受寒,几乎酿成大错,现在想起来还不免心有余悸。

不久前,对于已上四年级的女儿也几乎又重蹈覆辙。
女儿在学校上体育课后脱了外套而受凉,放学回家,便开始发烧。因为远在几千里外,她的情况全由爱人描述。温度也只是38.5度,于是便也疑心是普通的感冒而已。用些驱寒的药物外贴,爱人给了她一包甜倩,热度也退了。次日早晨有点咳嗽,于是仍让她去上学。当日放学回来,体温也还正常,但半夜,高烧又起,这回一下子就窜到39度。爱人在家,手忙脚乱,又是给她服退热药,又是煎汤药,又让生姜水泡脚,又用酒精给她擦试。结果泡脚后半小时给她继续量体温,温度竟高达四十度。
热度退而复起,且在发汗后热度稍退,不久又起,显然肯定不是普通的受凉感冒,而是流感,受凉仅仅是一个诱因而已。受凉后人一时抵抗力低,于是流感病毒趁虚而入。

正是秋天,阳明燥金主气的季节,此时活跃的病毒,应该禀赋了阳明燥金之气的,于是苦想针对此病毒之药。突然就想到羚羊角。羚羊产于西藏,西方之地,所产之生物克制阳明燥金之气的功效必强。家中恰备有三支羚羊角粉,爱人当时便给她冲服一支。半小时后热度退至38.5度。不久后热退。
热度虽退,咳嗽却仍未除。嘱咐家人每四小时给她服药一次,又请一朋友送来她家中备有的所有十多袋羚羊角粉。可惜家人大意,未能定时叮嘱她服药,于是夜晚,热度又起。虽经及时服用羚羊角使热及时退却,但前前后后,已近一周,咳嗽却仍未除尽。担忧她再发热,也担忧她的咳嗽,于是紧接打张机票回来。
燥邪之病毒,除起来颇为不易。于是苦思治燥之法,并采鲜药若干种,又药店的药材若干种,一起制作除燥膏。膏药制作好后贴于她的两侧肺俞穴,同时仍让她持续服用羚羊角粉和清开灵冲剂,终于在我回来两天后,咳嗽除尽。又服用一天,才让她停药调养,至今没再反复。

也是明显的受凉感冒,却是受凉后燥邪病毒入侵,持续大剂量给药,才除去疾病。单纯的生姜红糖水岂能起效,尤其是红糖,只会使疾病更糟。

下一个病例是一个大人,也是一个与我熟识的人。在瑟瑟秋风中,静坐于池塘边,等鱼上钩。结果发烧。
让他在肺俞穴涂除燥膏,涂后虽然出汗,但热度却未退。这就不是普通的感冒了。又是因为受凉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从而感染了流感。
于是初始即大剂量清瘟败毒饮化裁,药后半小时,热度便从39.3度退到38度多点,后来退到37度多点。由于也未及时足量给药,中途小有反复,温度退后又升了点,但在给足药后,其体温恢复了正常。


上述三例都有非常明显的受寒史,且初始舌苔甚至也是白的,舌质也不红,但都不是普通感冒的发烧。前一例准确地应该说是内生少阳相火,后两例均为感染流感病毒。所以,在发烧时,岂能轻信某种理论,简单地辩证一下,认为是受寒,而自己服用生姜红糖水或麻黄汤桂枝汤等等呢。

对于一些变化缓慢不甚着急的疾病,试试网上提供的平和的一些方法并无不可,但对于大量腹泻或高烧不退这一类的疾病,最好急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6#
发表于 2010-3-23 14:19:56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医案:食用泥螺中毒之高热处理
泥螺向来美味,不少人喜欢食用,然而处理不当,却易发生中毒,出现上吐下泻。
上吐下泻,那还容易处理,西医很为擅长,故去医院治疗即可,省得自己动脑。然而,假如表现高热,则非西医快速治疗之症,中医却很擅长,可同时煎服中药。
我的母亲很喜欢食用泥螺。食用多年,并无问题。某日弟弟回老家时,又特地给她买泥螺带回,放冰箱里给她食用。从小到大一直无事的泥螺偏偏那天就有了事。母亲当日夜里腹泻多次。早晨急去医院,医生给以吊水,并给某种药物(忘了名字了)服用。
经医院处理后,腹泻止。然而到了晚上,夜半之时,却发现母亲高热,热得迷迷糊糊,竟高烧四十度。
认真想想,顿觉坏了。肯定不是其它原因,而是止泻太早,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导致高热。
当务之急,是恢复她的腹泻,让邪有出路。于是用升降散:广姜黄10克、制大黄5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一贴。 赶紧煎药,给她服下。
服药半小时后,热度渐退;两小时许,热度退尽,但脉象仍数,于是煎前药第二次,煎得一碗,又让她服下。此次服后不久,母亲觉得肚子中突然刺痛一下,随即要腹泻,这回泻了三次,其后腹泻自动停止,而高热也未再发作。
高热之后,母亲极度疲惫,次日煎参汤少许给她服用,再加休息,四五日后才完全恢复至病前模样。

同是那次,爷爷食用泥螺后也腹泻,但程度较轻,让他服用医院开出的消炎的药物,腹泻止,也未发烧。

想起此事,有两个原因。一是食用泥螺中毒后止泻太早而高烧,并非仅仅母亲一个,以后或许还有人发生,此例处理可供参照。一是某次,在某论坛,看到某人,明知孩子白天因为吃错东西而出问题,夜半孩子出现高热,竟然轻信某人:半夜高热就是受寒之结论,用生姜红糖水给小孩服用,结果导致孩子问题更重,送入医院多日,最后还遗留一点毛病。疾病复杂无比,岂能轻信,夜半高热就是受寒之结论,而轻易尝试,给自己带来更多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7#
发表于 2010-3-23 14:21:54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医案:螃蟹与紫苏07.11.05

金秋蟹肥,又到了食蟹的季节。
然而某个晚上,爱人却发短信来,说女儿发烧了,估计当日中午洗澡受凉,晚上发现发烧,温度:37.8度,已用生姜水泡脚,但没能够出汗,手仍然冰凉,热度未退。末了爱人补充说,两天前给她吃多了螃蟹。
螃蟹性寒,必是螃蟹之寒封了脾胃的部分经络。虽然当时没有表现出病态,但是再遇外寒把体表经络封闭较多,那么里外经络不通,人体之气,郁而化火,导致发烧。脾胃居人体中焦,具有斡旋一身之气的功能,脾胃经络流通不畅,故生姜水泡脚,也不能够促人发汗。
已近冬日,人体皮毛散热功能本就逐渐收缩,不解除螃蟹所导致的脾胃之寒,终究是个病根。忽然就想起曾经看过的古代的一则小故事,那则故事里,用紫苏来解除螃蟹之寒。
紫苏是南方菜市场上常见的调味蔬菜,跟生姜和葱的地位差不多,此药能当蔬菜使用,药效应该平和。通知爱人:去买紫苏。
去了药店,爱人再次询问:是苏叶、苏梗还是苏子? 这才想起,原来药店向来把此物分成三部分出售。紫苏并能发散风寒,用以解表。为兼顾解表,那么取叶与梗吧,于是告知苏叶、苏梗各买等份。
爱人煎好药后,孩子已经睡下,只喝几口,再也不喝,于是由她。到了夜里两点,却发现温度升至38.8度,于是立即热药,这次强制让她喝下。药后热度渐退,次日早晨温度正常;但到了中午,温度再起,这回达到39度。再给苏叶、苏梗煎成的水,药后热度又很快降至正常。询问当日上午,给其吃了何物,答曰:吃了一个橘子。唉,里外受寒,岂能给她橘子?
螃蟹封闭中焦脾胃经络,左思右想,苏子应该效果更好;而洗澡时受寒,不仅有寒,恐怕有湿,不除其湿,也难保不复发。苏叶、苏梗虽两者兼顾,但正因为两者都兼顾,所以反而不能迅速将两者都调整。于是告知爱人:重买苏子煎水,只喝一次就可;再用薏苡仁煮水,也喝一次,用以除湿。这回总算处理得当,处理之后,未再发热。告知爱人:当年不得再给她吃蟹。

详细写出亲身经历,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1)有些食物当时吃下可能没有发现疾病症状,但疾病之根已经种下。所以,对于中医常见大寒、大热的食品,最好心中有数,不要吃太多。(2)当时受寒,是疾病发作诱因,但疾病之根,往往复杂,受寒只是一个因素。(3)假如有明确淋雨、洗头后感冒、洗澡后感冒史,那么用薏苡仁煮水,可以消除因之而导致的湿。(4)螃蟹食用之后,最好用苏叶、苏梗、苏子各5克,煎浓水几口喝下,以防螃蟹之寒,封脾胃经络。

螃蟹能使人患痢。《本草纲目》记载:宋孝宗患痢,众医不效。高宗偶见一小药肆,召而问之。其人问得病之由,乃食湖蟹所致。遂诊脉,曰:此冷痢也。乃用新采藕节捣烂,热酒调下,数服即愈。高宗大喜,就以捣药金仵臼赐之,人遂称金仵臼严防御家,可谓不世之遇也。大抵藕消淤血,解热开胃,又解蟹毒故也。
所以食蟹之后,倘若用莲藕(不去藕节)煮汤,多吃几次,也有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8#
发表于 2010-3-23 14:24: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捂丫 于 2010-3-23 18:52 编辑

老师的医案:未日发烧,紫苏泡脚
2008年的9月4日是戊子年  辛酉月  丁未日,一个三周岁的乾卦小女孩发烧。估计原因是那日前一天(丙午日)晚上赤脚在小朋友家的地板上玩的缘故。

9月4日上午十点,看护她的奶奶发现她发烧,量体温为39度,当时给与她小儿退热的西药甜倩和中成药清开灵服用,服后温度稍退,到晚上量为38.8度。她的爸爸下班回来,给她用生姜水泡脚,泡脚后温度降至37.7度。可是,次日早晨,又升至38.8度,改用薏苡仁煮水泡脚,泡脚后温度降至37.2度,仍给与清开灵冲剂,可是到了晚上,温度再度升至38.5 度。

发烧的同时,小孩不愿意吃饭,人没有精神,总要人抱着,无其它明显症状。

分析她开始发烧的时间,那天是未日,未,在六气里对应“太阴湿土”。她的发烧,是湿气导致的。-----她的舌苔白厚腻,也证实了这一点。

“湿去如抽丝”,中医里向来认为,湿邪导致的疾病,病势并不激烈,但却很容易缠绵不愈。她的发烧是湿气导致的,要迅速退热,有点难。

琢磨来琢磨去,紫苏,对于湿邪导致的发烧,也许效果会好。所有的发烧,都是人体少阳经络经气循行失常的缘故,紫苏,色紫,能入少阳经络;紫苏,同时具有祛湿的功能;对于湿邪导致的发热,理论上应该有效果。

刚好家里备有紫苏, 家人随即抓一大把紫苏煮水,给她泡脚。同时煮莲子水,给她服用大约30毫升。

在她的小脚泡得微微发红后,她的热度也顺利退去,这回,体温完全恢复正常。

任何疾病,在病情刚退的时候,都需要继续注意饮食,最好要注意一周。这湿邪导致的疾病,对于饮食的要求更甚。可是,与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孩子疾病刚平静,就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多吃点,而且觉得什么好就给小孩吃什么。于是,在热度退却两天后,她再度发烧,这回,38度,且有点咳嗽,也没有精神。服药一天,仍不见好的迹象,于是又用紫苏煮水泡脚。嗨,这紫苏真是灵光,又是把她的小脚泡得微红,热度随即退光,咳嗽也基本消失。泡脚完毕,精神也立即恢复正常,又象平时一样,活泼开朗。当然,这后来肯定注意饮食了,一切正常。



---

她的例子证明,对于湿邪导致的发烧,紫苏确实效果很好。

未日的发烧,一般是湿邪导致;同样的道理,丑日导致的发烧,也是湿邪导致的;可以同样治疗。另外,对于子日和午日,它们其实也是湿气的,应该也能够用紫苏泡脚的方法。由于莲子也是祛湿的良好食品,所以,同时配些莲子煮的水,效果应该更好。

---

顺便在这里回答一个网友的问题,为什么西瓜和荔枝同是成熟在夏季,却一个大寒,一个大热。这是因为西瓜和荔枝的本质决定的。就是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一切都一模一样,可是,却一个脾气非常好,一个脾气非常爆。一个药物的特性,有它生长环境的因素,也有它自己的本质的因素在内的。只不过我们平时叙述,省略了这种物质的本质而已,而只强调了环境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9#
发表于 2010-3-23 14:25:33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医案:赤脚踩草地后发烧
08年的5月5日中午,接到短信,说小姑娘发烧,39.8度。她两岁半,家里有清开灵,家人已经给她喂过。
两岁半的小儿,在这样的时候发高热,是很可怕的事情。让人检查她的口腔粘膜、手、足远端等等,确保不是目前流行的手足口病。
在5月这样湿乎乎的天气中,就是不是流行的这种病,也与湿热脱不了关联,也很可能是湿热型的流感。于是让家人用赤豆、绿豆、莲子、生的薏苡仁煮浓汤给她服用。同时关照,把米粥煮好后放上半天,变成陈粥,再加热以后给她食用,作为她每日的主食。米粥里可以加青菜末和食盐,但不能加肉类、油。牛奶原则上不给食用,如果她实在要喝的话,用少量奶粉冲上面的莲子等熬成的水给她喝。
给她羚羊角粉。
今年是戊子年,这样的年份,人是容易生发热性的疾病的。而因为今年的“运气”所导致的发热,羚羊角粉是良药。
服药以后,热度减退,但到了晚上,热度再起,这回是39.6度.
湿热型的疾病,中医的用静脉注射的成药双黄连或喜炎平(穿心莲提取物)均有良效,尤其是穿心莲提取物。然而,因为把中医的药物用西医的机理来解释,从而导致这些中药被滥用,导致了一些所谓过敏的情况发生。虽然明知道这些药物的存在,却不知道哪个医院有的。无奈之下,让买穿心莲片口服。姑且用用吧。羚羊角粉照用。
5月6日晨,体温是37.8度.关照继续服药,注意饮食,但到了晚上,热度再起,是39.3度。
这样地反复,当然开始着急。仔细询问后,竟然得知6日傍晚,她吃了一整个烤制的鸭腿,再询问,得知在5月4日的下午,她脱了鞋子赤脚在草地上玩了半天。
在这样湿乎乎却还不够热的天气,赤脚在草地上玩了半天。唉,如此任由孩子之性,怎么不生病。
赤脚踩在湿气重且还有点凉的草地上,脚部的经络必然被湿气所封。这种局部的原因,必须局部解除。让她用紫苏煮水泡脚。紫苏是除湿的良药,而且还能除那凉气,用于这种情况正合适。
这样的天气,脚部经络被封固然是诱因,但并不能排除因为人体免疫力下降后感染湿热的感冒病毒的,所以关照前面的食疗、药物等继续。
吃了烤鸭腿也不能不作处理的,让她吃山楂片帮助消食。
湿热的病毒其实害怕属于火的东西,醋是酸的,属于离火,应该有制约这湿热病毒的作用。让在她的卧室里熏醋,以杀灭房间内的病毒。同时还可以通过呼吸吸入体内一点,对体内的病毒也有杀灭的作用。
如此处理之后,在睡觉前,她的体温降为38度。次日的早晨,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后来也未复发。

现在回过头来看她的生病和治疗的过程,显然赤脚踩在草地上玩耍是她生病的直接的原因。正因为如此,用紫苏泡脚后,她的发热才能最终真正顺利退去。----在阳历的5月这样的季节,因为湿气,赤脚后才用紫苏。其它的季节即使同样是因为赤脚生病,也需要就事论事,另找药物煮水泡脚的,而不能照搬紫苏。这点大家要注意一下。

这上面的种种其它治疗的方法,在戊子年或戊寅年,发热用羚羊角粉大家可以照搬,其它的则不能照搬的。

发热之时,最好还是去医院请医生处理。同时配合自己找找原因,比如上面的赤脚踩草地上这样的原因,自己针对这原因处理一下。这样两相配合,会恢复得快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0

好友

82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3-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276
帖子
1394
UID
90
10#
发表于 2010-3-23 14:31:22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再看“闷声得健康---别说孩子好  ... 2 3 4 5 6 .. 16”
因为大多数都是孩子发烧。
网友“爱满小屋 ”说:我不知道说出经验也会犯忌,先“呸呸呸”几声,因昨晚外出回家,将下车时见同事的孩子已睡着,就问那孩子的妈妈:“你不把孩子叫醒吗,那赶紧摸摸孩子的额头,叫他的名字,对他说回家了。”再“呸呸呸”几声。下回说了什么之后,就“呸呸呸”。
老师答:说经验不犯忌的,但要说成小孩睡着了,在回家前一定要叫醒他,老人家都这么说的等等----而不要说,我孩子那回怎么怎么样。

就是说孩子在晚上如果睡着了回家一定要做些处理,如要叫醒或者像上面网友说的一样。
认识的一个孩子就是睡着了进了家门结果发烧几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5-4-24 21:03 , Processed in 0.0516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