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626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12-13
- 注册时间
- 2009-4-12
- 积分
- 14907
- 贡献
- 104
- 精华
- 183
- 帖子
- 28372
- 积分
- 51256
- 威望
- 3833
- 金钱
- 28489
- UID
- 1
  
- 在线时间
- 626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12-13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4907
- 帖子
- 28372
- UID
- 1
|
自然界的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古人创造了“六气”的概念用于描述这种不同节气的明显的气候特征,分别为:
从大寒到春分,厥阴风木主气;
从春分到小满,少阴君火主气;
从小满到大暑,少阳相火主气;
从大暑到秋分,太阴湿土主气;
从秋分到小雪,阳明燥金主气;
从小雪到大寒,太阳寒水主气。
在上面的一段中,大家留心一下,会明显地注意到:我们的老祖宗把一年先分为阴和阳。这“阴”和“阳”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老祖宗是按照什么把一年分为阴和阳的?
我的看法是:湿和燥。我们的老祖中是按照湿和燥来给一年分阴、阳的。
大家想啊,如果要用一对属性词来表示一年的地表的特征,很明显的,湿和燥最为有用。春天到来时,百草萌芽,地底下的热气上升,使得脚下的大地,尚寒冷的表面之下,土层因地热的上升而蒸发土壤中水汽,使土壤转为湿润,为万物萌芽作最初的准备。进一步地,春夏之交,正是很多地方的梅雨季节,不要说脚下的地了,连房子里都潮湿得很。然后到了夏季,因阳光的蒸发,地表不潮湿了,变得干燥,但到了夏秋之交,露水和绵绵的雨水又让大地再次潮湿。这以后到了秋天,地表转为干燥,一直到冬天过去后,春天到来。所以这潮湿和干燥可以明显地表征一年地表的特征。而潮湿和干燥相比较,潮湿为阴,干燥为阳。
从小雪到大寒,太阳寒水主气。此时正是冬天。冬天,土壤干燥,所以名之为“阳”。 至于说为何是太阳。这里“太阳”的“太”是老的意思,表示“阳”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所以谓之“太阳”。在中国,常常尊称爷爷的父亲为太爷爷,妈妈的姥姥为太姥姥。所以,把土壤最为干燥,春天到来将转为“湿”失去燥性的冬天,称为“太阳”很正常了。
冬天,大地还银装素裹,分外好看。这皑皑的白雪,不仅寒冷,而且在《易经》里,正是坎水,所以名之为“寒水”。合而言之,冬季就是“太阳寒水主气”的季节。
从秋分到小雪,是秋天。秋天,当然土壤干燥,故名为“阳”。秋天给人的感觉,空气非常地明净、清爽,所以又名之为“明”。秋天的空气吹在脸上,给人以“燥”的感觉,于是又描述其时“燥”。秋天的大地万物成熟,一眼望去,成熟的水果、粮食都是金灿灿的。树叶、小草开始枯黄,也为金色。所以,此时为“金”。综合上面的特性,古人因此而给秋天起名为“阳明燥金”,并称这个季节为“阳明燥金主气”。在于人体,胃为艮土,艮土之色黄,于是称胃的经络为阳明胃经吧。
从大暑到秋分,太阴湿土主气。此时,是夏秋之交的季节。在大暑到秋分这一段时间里,有两个节气名为处暑和白露。下面是我从名为~美丽元素~的博客上摘录的两段文字。
“处暑
处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
白露
白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古代为这个季节起名的我们的老祖宗一定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春、夏之交,土地上不是露水,就是雨水,脚下的泥土上一片湿气,成为湿土。故给这个季节起名为“湿土”。湿为阴,此时大地的湿也垂垂老矣,秋天即将到来,故尊称此时为“太阴”。合而言之,这个季节认为是“太阴湿土主气”。
。
从小满到大暑,少阳相火主气。
这个季节正是夏天,骄阳似火。地表显得干燥,故名之为“阳”。真正的阳光非常炎热,如同人之少年,气盛于外,一览无遗,所以,又名为“少”。合而言之,称为“少阳”。因为空气太热,走到空气中仿佛象下火一样。一国之中,国君为了统治国家,往往四平八稳,气焰不盛。但丞相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往往气焰夺人,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把这下火一样的夏季,称为“相火”。夏天便被称为“少阳相火主气”。
从春分到小满,少阴君火主气;
此时是春夏之交,梅雨的季节,湿气正盛,所以名之为“阴”,湿气太重,也仿佛人之少年,合而言之,称为“少阴”。此时天气已开始转热,空气变得温暖,由于火能让人温暖,故名之为“火”,这火的气焰却很温和,如同爱民如子的国君,所以又名为“君火”。这个季节,当然就成为“少阴君火”主气了。
从大寒到春分,厥阴风木主气。
此时,地热上升,严寒的地表下的泥土里,却开始湿润,百草悄然萌芽,故名为“阴”。这“阴”是如此之微,尤其不为我们的眼睛所看到,悄然藏在脚下的泥土里,故为“厥”,合起来则为“厥阴”。这个季节,草木开始焕发生机,故为“风木”。从而称为“厥阴风木主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