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肾水、心火和人生百态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0

好友

1972

积分

我很健康 我很快乐

在线时间
72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6-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3137
帖子
2502
UID
70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3 15:24: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碧芽林地 于 2010-8-3 16:24 编辑

转载:
佛家把人生的一切现象和状态归结为“心”。把断灭自心的“贪嗔痴”作为脱离轮回苦海的必由之路。然而,内心就如同洋葱一般,剥了一层还有一层,即使是要求去除“贪嗔痴”的心、要求证道成佛的心,都成了走向觉悟的障碍。————有用心就错,不用心就落空,慧根不好的人,根本无从入手。

人要成佛,需要经过很多障碍,这些障碍都是过去的累积,佛家把这些阻碍称之为“业障”,认为是需要慢慢消除、了结因果的。然而,在修行过程中,仍然不断在制造新的因果,即使是善因善果,也一样难以停息。少数人内心终于获得平静,然而要了结这些因果还要走好几辈子,据说佛家显宗修成正果要56辈子。

佛家在终极境界的领悟和认识上,无人能及。然而,在了结业障、净化身体的方法上,其实是很落后的。清理业障、净化身体,其实是门技术。只要是技术,就有一个发展和累积的过程,就像人类的“原子弹”,并不是随随便便就爆炸的,是经过无数的人的探索和实践,最后形成的高端技术。生命科学也是如此,在身体的低端物质层面,并不是玄玄乎乎的理论境界,讲究的是客观和科学的修炼技术。

密宗是佛家的高度发展。在这个佛家发展阶段,密宗吸收了印度瑜伽的一些修炼方法,形成以独特的消除业障,净化身心的修炼方法。密宗以学习领悟佛法为主,以身心的修炼净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创造出了据说能够“即身成佛”、“一世修成”的密宗佛法。从心的角度看,不可能比佛祖的教法有更高的洞察,真正的革命来自于身体的修炼,把需要好几辈子的自然消业过程,通过主动的身体修炼,达到迅速净化的效果。这其实就是一种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

神州大地,在佛陀的那个时代,也是高人辈出,甚至有神仙流传,并孕育了道家文明。道家通过研究天地人的关系,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运动,来认识自己。通过实践来检验对事物的认知,这种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出了无以伦比的身体修炼技术。可以说,道家的修炼技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跟它的科学研究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在印度,很多瑜伽行者通过特立独行的修炼方式,虽然创造了很多神奇的特异功能,但也破坏了原本人类特定的生理结构和能量运行方式,在临终的时候,往往无法维持人类的形态,要么早早离开,要么恶病而去。道家崇尚自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的修炼都是在对人体生理的研究、对天道规律的自然模拟的状态下实现的,因此它平静祥和,人死归天,坐脱立亡。道家大成就者,更是长生久视,再造乾坤。

如果认识到身体的修炼是门技术,那么就应该认识到,只有用最先进的科技,才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率。佛家认为的业障,其实也是反映在身体上,正如面相、风水、命运……人的因果业力虽然非常玄乎,但都铭刻在这个肉体上,也就是道家所谓的“阴阳互根”、“万物有阴就有阳”,人体就是这些无形的“阴”所对应的“阳”,根据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净化阴阳的方法,既然有阴性的方法,如佛家修心的方法,就会有阳性的方法,即道家炼身的方法。人是物质层面的存在,物质性的生命科学技术,无疑是对症下药,短期内净化身体,净化心灵,而后进入高级层次后,再用佛家的修心方法,补足还虚合道的解脱功夫。

佛家要人们通过戒律来克制自己、通过道德品行来规范自己、通过佛法领悟来觉悟自己。然而,人其实是无助的,即使用“贪嗔痴”来生活,这也是一种本能,单纯通过理性的领悟和戒律的行持来断灭内心的业障,是非常困难的。就如同让人把自己举起来一样——单纯用自己的领悟来解脱自己的生命,也是如此困难。后期的佛家密宗和净土宗,都有意识到这一点,并把早期的“自觉力”结合了“借他力”的方法,发展了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

人为什么是无助的呢?为什么人会有“贪嗔痴”呢?道家发现,每个人的贪嗔痴和种种不净,并不只是道德教育的问题,而是人体生理上的能量运动方式决定的。也就是说,表现在外的“贪嗔痴”只是表象,内在的能量运行规律才是本质,如果只是一昧强制和克制表面的东西,那么这些失衡的能量就会转化成其他形式展示出来。只有从根源入手去调理这些能量,才能从根本上断灭贪嗔痴,净化身心。

道家发现,人心的“贪嗔痴”,其实是一种客观的规律,就像是“同气相求,异性相吸”一样,自然而然。如果人心是非常圆满的,是阴阳平衡和谐的,那么内心就会非常稳定,不会贪求任何更多余的东西。然而人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并不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而是人类作为宇宙的一个元素,宇宙带动着人类一起运动的必然的一种规律——宇宙就是个大齿轮,每个人都是小齿轮,从宇宙的角度看,宇宙是圆满的,从人类的个体看,每个个体因为所谓的“贪嗔痴”被挂在齿轮上转动,不得自由。所以,人类要真正自由,就要从天地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就要在人体内制造一个类似天地般圆满的能量运行环境,从而逆天改命再造乾坤,我命由我不由天。

那么天地是如何把人挂在“大齿轮”上的呢?就是天地二气的自然运作。天地二气,和人体内的肾水和心火是相互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天气和心火,地气和肾水,就像是一阴一阳,彼此相互吸引。所以道家说,心火日日上炎,肾水夜夜下流。心火上炎,表现出来的就是野心和欲望,试图去找到它的阴阳对立面,只有找到对立面,心火才会阴阳平衡,获得圆满。于是,本能的,一个心火上炎的人,自然就会被宇宙中的“天气”所吸引,心驰于外,试图控制外在的世界,控制天地万物来获得一种阴阳平衡的圆满。反之,一个肾水下流的人,自然就会被宇宙的“地气”所吸引,牵挂于万事万物,并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喜欢参与,并执着不放。

一般情况下,男人主要是心火上炎,野心和欲望是男人的另一个名字;而女人主要是肾水下流,执着和牵挂是女人的另一个名字。野心和欲望、牵挂和执着,都是本能的,都是阴阳相求,是能量走向平衡,获得圆满的一种能量的运动规律,表现在内心就是一种渴望,一种心态,一种执着和贪欲。然而,这能够责怪人吗?这能够要求人纠正吗?只要不懂得调制心火和肾水,人总是可怜的,即使他凭着欲望控制了世界,或者凭着执着留下无尽牵挂,他也不可能圆满——在这个天地之间,单个的人是无法圆满的,除非向佛陀一样,进入到他自己的世界,或者象道家前辈一样,再造一个世界,否则,单个人无法圆满,整个天地才是圆满的。

肾水、心火,造就了世间百态。而这一切的导演,就是这个宇宙,天地二气的交相运动。而天地二气的运动,也并非是人为的,而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宇宙就在时空的轮子中,阴阳二气不断流动。人从天地生,也是天地的一分子,能逃脱宇宙的制约,成为自由人的,少之又少。然而,也只有“人”能够有这种可能性,从自己的内心,再次爆发,如同黑洞的形成一般,解脱自己,再造一个乾坤。

5

主题

0

好友

108

积分

在线时间
16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3-30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89
帖子
67
UID
2846
2#
发表于 2010-8-3 16:22:40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值得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2570

积分

在线时间
142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9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574
帖子
613
UID
1227
3#
发表于 2010-8-3 16:23: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汉萍j 于 2010-8-3 16:38 编辑

这个总结有高度哦,将中医,心理,道家,佛家联系起来解释他们的本质,很清晰,真的要重新审视这一切,不过感觉佛家那一段论述不太全面,对佛家的了解好像不够深入,是在多数人能感知的知识中用逻辑的方法去解释的,在很多人不能感知的领域佛家的理论是有很多的奥妙的吧,就像很多人用西医的思维来理解中医,就怎么也不能接受中医,视之为迷信,糟粕,对佛教的理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否则佛家怎么能流传这么多年呢?就像中医怎么被打压还是生生不息的流传下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好友

256

积分

在线时间
28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1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547
帖子
380
UID
1650
4#
发表于 2010-8-3 20:49:51 |只看该作者
佛教流传很广,所以伪佛学很畅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1191

积分

在线时间
566 小时
最后登录
2019-3-4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51
帖子
216
UID
2171
5#
发表于 2010-8-4 15:03:08 |只看该作者
资质有限,有看没有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

主题

0

好友

5483

积分

人在做天在看;埋头做事,莫问前 ...

在线时间
151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1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5190
帖子
2350
UID
172
6#
发表于 2010-8-4 15:36:39 |只看该作者
楼主很博学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5-23 02:34 , Processed in 0.0668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