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405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8-3
- 注册时间
- 2009-7-30
- 积分
- 16380
- 贡献
- 2037
- 精华
- 5
- 帖子
- 10340
- 积分
- 25462
- 威望
- 1959
- 金钱
- 16349
- UID
- 2293
- 在线时间
- 405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8-3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6380
- 帖子
- 10340
- UID
- 2293
|
“快乐的童年=不幸福的成年”,时下,在教育孩子中执此冷漠观念的家长不在少数。由于家长期望过高以及学习心理压力过大,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长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为了所谓“幸福的成年”,相当多的孩子被剥夺了快乐的童年。 不仅如此,“童年恐慌”现象也在孩子中蔓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在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的那一天选择了离开人世。在给父母的遗书中,秀秀写道: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
童年恐慌”是指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不能理解也不能承受所导致的一种较强烈较持久的焦虑心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压力,巨大的学习压力扭曲了儿童的学业动机和人格发展,导致儿童认知需要缺乏,竞争需要强烈,人际关系不良,使儿童失去快乐。对于应对能力不足的儿童来说,沉重的学业和发展压力容易使他们对未来产生不可预知的疑惑和恐惧,致使厌恶学习、厌恶生活,甚至采用极端手段来逃避压力,这一现象被称为“童年恐慌”。秀秀就是处在“童年恐慌”中的孩子。
令人不安的是,“童年恐慌”现象正有愈演愈烈之势。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儿童因学习压力大而心情不好(76.2%)、郁闷(55.4%)和烦躁(54.2%),部分儿童因此睡不着(38.2%)、不想学习(25.1%)、自卑(24.5%),还有少数儿童甚至因此对生活绝望(9.1%)。
调查还表明,升学考试激烈(66.9%)、考不上好大学(41.2%)、学习压力大(38.2%)、找不到好工作(37.4%)、学费高(30.0%)是中小学生认为他们未来生活将会面临的主要困难。
“童年恐慌”还扭曲着孩子们的生活。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目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以学习知识本身为目的的认知需要,是最稳定、最持久的内在需要,而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从而提高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竞争求胜需要,是最消极、最扭曲的学习需要。
浮躁、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是导致“童年恐慌”的深层原因。对高考状元的热捧和对十几岁孩子考大学的宣扬,都将追逐所谓成功的压力直接对准了儿童,使儿童对未来望而生畏,内心恐慌不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被广泛误读成竞争越早越好,完全背离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比如幼儿园教育出现的小学化倾向。毫无疑问,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摧残童年的暴力行为
解放孩子,首先要从尊重开始。目前国际社会基本认同的童年概念包括:第一,我们必须将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而不是成人的附庸;第二,我们必须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并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能仅仅将它看作是成人的预备期;第三,儿童在成长阶段,应当为其提供与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儿童的个人权利、尊严应当受到社会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