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59|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的灵魂

[复制链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3 16:43: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生命终极之门
自序
可以肯定的是,在漫长的两千多年里,从来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地研究
《黄帝内经》及中医学。就连我们自己,有时也被书中的结论所震惊。
但仔细回顾一下书中使用的方法、逻辑、资料,我们又实在没有理由不
去坚持这些观点。  于是对自己说:谬误并不可怕!历史上从来没有一
部错误百出的书可以流传千古,我们用不着害怕被别人嘲笑而妄自菲薄
;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部真正的好书会被少数人永远封杀,所以我们也
用不着因为人们不接受此书观点而耿耿于怀。  当然,我们也希望世人
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本书的观点。现在的人讲科学的多,但讲科学精神
的少,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科学精神!于是我们会经常看到
一些貌似维护科学尊严的人,在肆无忌惮蹂躏着科学精神,甚至否定人
们探索与假设的权利。  人们总认为历史的进步和智慧的发展,在某种
程度上可以用时间来表示:离我们现在越近,历史就越进步,人类智力
也就越发达;反之,离现在越远,历史就越落后,人类智力就越低下。
这种观点无论有多少证据依托,但对中医而言它是个谬论。  我们是这
样认为的:在中国遥远的古代(时间不能确定),突然有一天,中国祖
先们的智慧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它远远超越了我们今天的智慧水平,达
到了一个我们 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度。茅塞顿开的祖先们,不知道用了
一种什么方法,彻底看清了人类生命的真相,顿悟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通晓了天人合一的法门,知道了铲除疾 病的根本方法;最后,他们留
下了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可惜的是,中国祖先的
慧眼在灵光闪过之后却永远地闭上了。后代子孙们苦苦探寻了几千年,
至今无法完全通晓祖先发现的真义。从秦汉之后,对《黄帝内经》有所
感悟的人,大多成了历代名医,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理解整个中医体
系。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三玄”之一。 打个譬喻
:中医理论就像是北京国际贸易中心的那座大楼,它高大豪华、精美绝
伦;而我们目前的中医所有实践就像是北京南城的小平房,低矮破旧、
灰头土脸。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医实践不能完全反映中医理论的成就。
不得已间,现代中医走上了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其实就
是用西医学的理论、方法来规范中医。于是,中医的完整理论被肢解得
支离破碎。  高喊中医现代化的人最终发现了一个无情的事实:中药的
制作可以现代化,但中医理论无论如何不能现代化;尤其是中医理论的
现代化最终会消灭中医,而不是发展中医。所以,中国人的问题还得中
国人解决。  在这部书中,我们希望向读者展示一个简明直观的中医理
论框架,目的是回归中医的本来面目,走出目前中医理论解说不清的怪
圈,让更多先前不懂中医的人也能明白中医。  实质上,中医理论永远
属于《黄帝内经》,直到今天它依然超级稳定,高不可攀。我们所做的
工作实际上只是重新整理、重新挖掘,最多只是个还原性的工作。我们
所谓的发现其实早已记载于《黄帝内经》中,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问
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中医学?  绝大部
分人常会这样回答:中医的研究对象与西医差不多,都是人体解剖生理
系统,中国的传统医学就叫中医学。  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  我们的解释是从人类生命结构开始的。我们认为,人类的生命是由
两个系统构成的,一个是解剖生理系统,一个是藏象生命系统。两套生
命系统相互结合,就产生了一个隐匿的生理系统,我们称之为人体的“
第二生理系统”,中医将其称为“藏象系统”。  这个隐匿的第二生理
系统与解剖生理系统的关系就像是放电影,隐匿的第二生理系统就是放
映机,解剖生理系统就像是一块大幕布,幕布上晃动的影子(人体的疾
病表现),都不是由幕布产生的,而是由放映机产生的。这就是中医核
心理论——藏象理论的全部内容。  因此,中西医的研究对象截然不同
。西医研究幕布和影子,那都是表象的东西;中医研究的是放映机和影
子的关系,那才是真正本质的东西。中医的研究核心是隐匿的第二生理
系统,所以可以简单地将中医称之为“第二系统医学”。  由于第二生
理系统是由两套生命系统结合产生的,它具有沟通双方的特点,所以处
于两者的中间,是个中介体,所以我们也可以将中医称为“中介医学”
。《生命终极之门》的基础点正在于此。 本书的完成与原信联股份公
司董事长王宏生先生有直接的关系。早在1999年,王宏生先生就对我“
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的假设给予肯定,鼓励我继续研究下去,并提出了
许多相当有创见的思想,对我启发极大,好像打开了一扇天窗,在此深
表感谢。  《圣经》里说:“通往天堂的门是道窄门。”中医学正是这
样一道揭示人类生命真相的终极之门,而且在全世界所有的文明成就中
,它是惟一的一道门。 通过这道窄门,最终人们会发现:人类文明史
上最有争议的许多话题,比如宗教问题、灵魂问题、神秘主义等等,其
实都是寻常的医学问题。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2#
发表于 2010-8-13 16:44:55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挑战科学的中国第五大发明
第一节 好奇的天性
任何人的一生中都有许多困惑,有人困惑于名利,有人困惑于情感,

而我的最大困惑则是“我究竟是谁?”这样一个“愚蠢”的问题。
我的困惑
我的困惑是来自生活中的几次普通的体验,其实这种体验不但我曾经

有过,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我不想欺骗别人,更不敢欺骗自己。

下面就是几件真实的事例:
例一 我18岁离家上大学,以后是工作、读研究生、工作、读博士、工

作,总是生活在不同的地点,平时没有时间回家,而且回家也没有规律

。当时通信技术还很落后,家里没有电话,手机更是没有,平常只是不

定期给家里写信。然而,每一次回家都让我很难忘。
有一次大学放假回家,事前并没有告诉家里我哪一天到。等下了火车

,出了站门,看见老父在寒风中等候。我很奇怪,父亲说:你母亲今天

一早就知道你要回来,非让我来接你。回家问母亲。她只是说:我就是

知道你今天要回来。
还有一次,硕士毕业已经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单位决定让我临时

回去一趟。这次我没有坐火车,而是搭乘顺路车。等我走到家门外的胡

同口,看见父母站在路边 正在张望。父亲说:你母亲知道你今天要回

来,可接火车没有接着,白跑一趟。刚才她又说你肯定回来,非要出胡

同来接。
母亲的爱让我终生难忘,虽然她已经因病去世,可每当回想起来都会让

我落泪。但我始终不知道母亲的每一次的感觉来自何方,她自己也说不

明白。
例二 这是一个梦。1991年3月,我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隋唐专业博士生

,当时张广达先生招生,这是我第二次报考这位导师了,考试日期大约

是5月份,虽然拿到了准考证,但心里没有底。大约就在这一个月,有

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有一条浅浅的大沟,两边坡度很缓,满地的青草,绿绒绒的。我带着我

儿子,顺着大沟向前走。沟的两边缓坡上,种着一排高大的核桃树,上

面 挂满青色的果实,每一棵树下都站着一个人,他们的身边有高高一

堆从树上刚刚摘下的果实。我们一边着着大家,一边往里走,当走到沟

的尽头时,那里有一棵大 树,树下没有人,树上只结着两个青色的果

实,但比一般的果实要大许多,像一个蓝球那么大。梦里有一个提示说

,这就是我的树、我的果,但它们还没有成熟。于 是,我和儿子就在

树下绿绒绒的草地上打滚撒欢,等着树上的果实成熟。此时梦醒。
临近考试日期,不知为什么心烦意乱,也许是害怕考不上,怎么也不

想去考。联想起以上那个奇怪的梦,最终我没有参加本年度的考试。人

总是这样,失去了就觉得可惜。考试的那两天,我坐立不安,总觉得没

有去考试是个错误,总觉得一定能考上。
但考试日期结束后大约有一个星期的样子,我意外接到了一纸通知,

此通知书是在考前由北京大学发出。通知说:我报考的那位导师因故不

能招生,当年招生名额取 消。(张广达先生1989年“六四”后去了国

外,但1990年有人代他招生,大约1991年被取消了招生资格。)
例三 这还是一个关于梦的事故。我有一位姓黄的朋友,没有工作,经

常打麻将。说来难以相信,此人虽然经常征战牌桌,但居然赢多输少。
2001年春节刚过,我从内蒙回来,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正是关于我

朋友打麻将的事。梦的情节很简单,我朋友正在打麻将,旁边有一个声

音说:一万七!一万 七!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给她打电话说:你注意

!在两个月之内,你会在麻将桌上一次赢一万七千元左右,到时候可要

请我吃饭啊!
话虽如此,但我并没有特别在意,过一段时间也就把这事忘记了。因为

我知道,这位朋友虽然经常打麻将,但赌头都很小,一次赢上万的可能

并不大。
大约是四月底的样子,突然有一天下午,我朋友打来电话,兴高彩烈

地要请我吃饭。一问方知,她在几个小时之内真的赢了一万八千一百,

但有一部分是赌债。
我相信,在生活当中许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经历,也曾听许许多多的朋

友谈起过类似的经历,也许是个梦,也许是一种感应,或者是困境来临

前莫明其妙的烦恼。只是他们可能会不以为然,更不会去深竟其中的原

因。
但我却不能忘怀,因为我太好奇了。为什么梦中会告诉我未来的事情

?为什么母亲会感知我的归来?我的大脑天生就有这种能力吗?为什么

这些经历可遇而不可求,更不能人为地重复?为什么现代科学对此没有

令人满意的解释?人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巧合!没有什么科学性。但我不相信,因为在我

的一生中,每当生活发生变故之前,总有类似的梦境出现。第一次我们

可以将它看成是偶然,第二次我们也可以将它看成是巧合,那么第三次

、第四次呢?
然而真正让我困惑的并不是母亲的感觉和梦境,而是人类生命的真相


大学时我是学政教的(包头师专政教系),哲学、逻辑学是主修课,

知道人类意识、思维的基本原理,但就是无法说服自己。这世界也许正

是如此,说服别人相对容易一些,但说服自己却比较难。我不能接受说

不通的信仰,更不想不求甚解地走向死亡。
读研究生、读博士的年月,这个困惑依然如影相随,挥之不去。为了解

开自己的困惑,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方面的研究著作,有科学著作、有哲

学著作、有社会学著作……但始终没有找到令自己心悦诚服的答案。我

也曾请教过那些饱学大儒们,但没有人说服我。
其实任何一种理论或者思想,最早都是从解释一些人的处境、困惑开

始的。老实说,在“人类生命结构”这一点上,我并不相信科学的所谓

“真理”。真理不仅在定义完好的“科学”概念之中,她一定也在别的

什么地方。
天问
小时候跟父亲他们出去打猎,猎取的对象是一种现在已成保护的动物—

—黄羊,那是内蒙古大草原上生存的一种野羊。好在我们枪法奇臭,转

了 一整天也没有打到一只羊。晚上就寄宿在一户牧民家中。在闲谈中

得知,此户人家中有一个叫柴登(音)的小伙子,年方十五,据说枪法

极佳。在许诺了一定的报酬 之后,柴登同意帮我们打羊。
第二天,柴登领着我们悄悄来到离家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上,上面有一

块大大的岩石,我们就隐蔽在岩石的背后。视线越过一条窄窄的山沟,

对面就是另一座小山的山顶,山顶上同样有一块突出的岩石。
等了大约一个多小时,一只黄羊越上了对面的岩石,此时柴登的枪响

了,那只黄羊一头栽了下来。山的对面扬起了一片尘土,想必那一群黄

羊听到枪声已经逃跑了。 我们几个欢呼起来,正准备冲过去拾取猎物

时,柴登马上摆手让我们安静。他说:这黄羊十分好奇,过一会它们肯

定会回来看个究竟。
果然没多久,一只黄羊又越上了对面的岩石……
看来,好奇是动物世界的普遍性,也是动物的某种天性,只是在不同

的物种进化中,好奇心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黄羊因为好奇而送了性命,

人类却因为好奇而发明了 步枪,结果射杀了黄羊。生物学的研究表明

,生命等级越高好奇心也就越重,一群蚂蚁的好奇心,远远不如一只大

象。海豚的好奇心很强,所以它成了海洋中最聪明 的动物。
在地球上所有动物当中,人类的好奇心是最重的。如果一个人在大街

上呆呆地抬头看天,可能不久满大街的人都会抬头望着天,这就是好奇

心。好奇心是人类走到今 天的根本动力之一,因为好奇,牛顿发明了

万有引力,同样是因为好奇,人类从蒸汽机时代一步步走到了原子能时

代。好奇心让人类积累了无数的知识,成就了一代 又一代的文明。
一切的好奇都起源于提问,在这方面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老师,

因为孩子是提问的高手,他们一天到晚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我们的知识

就来自于不断的提问当 中: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地球是圆的?为

什么鱼可以在水中游?为什么宇宙中有辐射背景存在?为什么基因是双

螺旋结构?……于是有了战国时期屈原的《天 问》,有了现代的《十

万个为什么》。
人们常用“所问非所答”来回应那些不正面回答问题的人,因为在人

们的大脑逻辑中,“问”与“答”必须有某种逻辑关系,答是对问的回

应。在空山之中,我们大喊一声:“你好吗?”山谷会回应我们同样一

句话,这就是问与答的必然关系。
换句话说,回答都来自于提问,有什么样的提问,就会有什么样的回

答。好吧!假如我们将这个结论扩大到人类的认知领域,必然会得出这

样一个结论:人类今天的 所有知识,都是自然对我们提问方式的某种

回应。当我们问:人类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得到的结论必然是基因

。我们再问: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回答必然是血 红蛋白含有一定数

量的铁。等等。
然而,如果说,“人类的知识都来自于自然对我们提问方式的回应”

,这样就会产生两个问题:
第一、由于自然只是被动地在回应提问方式,也就是说自然的回答很

可能并不是自然的全部,它只回答了能够满足人们提问的一小部分。一

个完整的蛋糕由奶油、面 粉、戈克力、糖、水、鸡蛋等等构成。如果

问蛋糕:你有多少巧克力?它会回答说:有234克巧克力。此时你知道

了蛋糕中的巧克力成分,但绝不会知道其它的成 分。
第二、由于提问与回答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关系,全面、准确的提问

,是获得真理的前提条件,而相对于无限的宇宙而言,我们的提问总是

有限的。比如,我们认识 一个人,都来自我们时时的提问:这个人是

男是女?品质如何?有多少潜能?发展方向如何?……但即使我们不断

的提问,不断得到回答,但最终我们还是很难彻底 了解这个人。这说

明即使我们不断地提问,但我们的所有提问还是有限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发现,对虚空中穿行的一个粒子,我们

最终是无法全面认识的,因为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能同时被测量,要

测准一个,另一个就完全测不准。这就是著名的“测不准原理”。
测量就是一种提问的方式,而“测不准”则是自然对我们提问的一种

答复,即自然只回答提问的一部分内容,而不会完全回应提问。因此说

,我们凭借所谓科学提问建立起来的知识大厦并不是完美的,其中既有

提问方式的限制,也有回答提问的制约。
好啦!我们谈提问与回答的的关系,并不是想讨论哲学问题,枯燥的

哲学还是留给那些所谓的哲学家吧。我们只是想从这个角度出发,考察

一下目前我们究竟对自己 的身体、生命结构、生命真相等,知道多少

。我们可以不关心宇宙中的黑洞如何吞噬星系,也可以不关心地球升温

以后的严重后果,但我们必须关心自己的身体。
如果用上面的角度来看目前科学对人体生命的认识,结论依然是:今天

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只源于我们固有的提问。在这个结论里,自然包含

着另外一种可能:我们的提问有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

说,为什么我的母亲能感应到我回家的日期?为什么梦里可以展现还没

有发生的事件经过?目 前的科学提问就不能涵盖以上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3#
发表于 2010-8-13 16:50:18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从古自今,在人类生命的过程中,有许多奇异的生命现象用

目前的提问方式是无法得到答案的。这些生命现象归结为一个提问:我

是谁?你又是谁?
你是谁?
古斯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神奇并不违反自然,它违反的只是我

们对自然的了解。”人类异常的生命现象正是如此,它原本就真实存在

,就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因而探索“神

奇”,在任何社会都不应该是一种“罪过”。
牛顿在晚年致力于宗教研究,很多人认为他误人歧途。以牛顿那样的

智慧当真是误入了吗?其实不仅是牛顿,还有许多科学大师都痴迷宗教

,有些甚至中途转变了研究方向,专心致力于与宗教有关的研究。我们

不能误解了这些科学巨人,他们一定是在寻找什么。
在漫长历史中,不但有个人不断介入特异生命的研究,许多世界上著

名的大学也曾设立过研究机构,专门研究不能用科学解释的生命现象,

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超心理学,印度还专门给此类研究授与正式

学位。
1920年代,美国、英国和苏联的某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相继开始了对

人体潜能的科学实验。1935年,美国杜克大学的专门实验室,首先采用

特异心理学一词 来定名人体潜能研究。1957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了国

际特异心理学联合会,并于1969年被接纳进美国科学促进会。
美国杜克大学的赖恩博士是研究超心理学的先驱,他的课题是透视或

遥感之类的特异功能感知,而方法则是统计学的,比如他要求受试者从

纸样的背面判断正面的图 画或符号,然后对大量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赖恩将人类心灵能力分为四类:遥视、传心术、预知、心灵致动。赖恩

同时发现心灵能力的显示需要有利的环境,需要处 于轻松的、最自然

的状态中。
1946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成立,从事遥感、遥测方面的研究1970年从斯

坦福大学里独立出来,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和军方。
1948年,美国杜克大学超心理学创始人赖恩博士,发表了《心理范畴》

一书。书中第一次对人类超心理现象进行了科学研究。我们不用管他的

结论是否正确,只看他在书中引证的一个真实事例:
这是一个关于梦的实例,提供人是赖恩博士的好友L博士。“我在少年

时代,做了一个梦,这个梦,救了我的生命。我预定坐汽车到巴临顿旅

行,可是旅行前晚,我 梦到汽车翻覆,我被汽车暖房压在底下——当

时汽车暖房设置装的是煤炭设置――我全身重伤。梦后,我考虑结果不

敢妄自旅行,同时将此事告诉别人。果然不错, 当天的汽车翻覆,乘

客被暖房设置烧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4#
发表于 2010-8-13 16:50:53 |只看该作者
关于梦的预见性,我们不用翻看江湖术士们写成的带有广告色彩的“

梦书”,只要翻翻世界上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们的书信、文集,就可以

找到确定的答案。
爱因斯坦是当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20世纪的人类科学发

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爱因斯坦本人却将他一生的科学成就归功于一

个年轻时 代的梦:他梦见自己用雪橇沿着陡峭的山坡滑下,越滑越快

,当他接近光速时,他意识到头顶上的星星把光折射成从未见过的光谱

。这一情景,给爱因斯坦留下的极 为深刻的印象。在他发明了相对论

以后,他曾经认为,其实自己一生的科学追求,都来自对年轻时那个梦

的沉思,这个梦给他的整套理论提供了一个“思想实验”的 基础。
20世纪另外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是波耳,他创造了量子理论,并获得

诺贝尔奖。但据他自己回忆,量子理论的发现,与梦有密切的关系。当

时他正在研究元素周期 表的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在氢和氢之间没有

过度元素?此时他作了一个梦:几匹马正在比赛,所有的马都在用白粉

标出的道路上奔驰,只要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 马允许改变跑道。如

果有一匹马沿着白线跑,踢起白粉,它就被立即罚下。他醒来时意识到

,“跑道规则”象征着他的问题答案,当环绕原子核作轨道运行时,电

子 就象马奔驰在跑道中一样,它必须沿着规定的路线运行,而运行电

子的路线则由量子来决定。在梦中经验的提示下,波耳创造了他的量子

理论。
关于苯的分子结构的发明故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用不着一再重复

这个传奇的梦境。值得我们钦佩的是,苯分子结构的发明人凯库勒,他

在1890年的科学讨论会上说过的一句话: “阁下,让我们跟梦学习,

那时也许我们将获悉真知。”
以上几个事例都取自权威人士,是为了更具说服力。其实在我看来,

大量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远比以上这些更精彩、更具体。
因此可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一堆堆有序的蛋白体,一条条

结构完好的基因链。同时,我们还是另的什么“东西”。也就是说,在

我们的身体里很可能还有另外一种生命结构,存在另外一种非物理性质

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我们”。
以前工作时有一位同事,总不满意自己的处境,总想自己能做些而且

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于是向领导提议:有什么大事告诉我?领导回

答说:有大事还能告诉你?我自己做去。
人总是希望一生中能干出几件轰轰烈烈的事,最好能青史留名,最不

济也要轰动一时。其实对于许多人而言,“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

,是没机会干的。一生中如果能做一二件让自己满意的事,已经很不容

易了。
我最想干的事,就是解答自己的困惑,而不想稀里糊涂去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5#
发表于 2010-8-13 16:51:24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世界奇迹
不了解,往往容易产生神话。在古代的人为宗教时期,许多神仙都是

这样产生的,比如,当人们不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出现了雷

神,一个奇形怪状的类人生物,一手举槌,一手提锣之类的东西,槌击

打锣面,那巨响就是雷声。
在西方人眼里,东方同样是神秘的,这里有许多他们搞不明白的东西

。佛学精典的奥义,许多西方人是无法理解的……一根细针可以对300

多种疾病产生疗效,在西方文明的词典里同样无从查考。
如果说,以西方人那种才智,还可以理解中国的 前四项发明、并加以

利用的话,那么他们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中国人这第五项伟大的发明。

历史上,西方从来没有完整接受过中国的中医学,这就是证明。在他们

看 来,中医的神奇,只有在神话中才可以找得到,而不是人力可以办

到的,所以他们最早将针灸地视为可笑的“魔针”。
但每一位中国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要从中医里获益,我们就是从这

一次又一次的亲身体会中走进了中医。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得了感冒,父亲带我去厂医那里看病。厂医

姓李,是父亲的老友,俩人见面十分亲热。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他们聊

天的话题是“炸鱼”,就是用炸药抛进湖里炸鱼。
在聊天的过程中,姓李的厂医给我打了一针,当 时觉得很痛。打完针

往回走时,脚后跟就不能吃劲,踮着脚走路。回到家以后,腿很痛,但

又说不上具体哪里痛。后来一检查,方知是一针打在坐骨神经上。神经

受 伤真不是个滋味,心里十分烦燥,站着难爱,坐着难受,躺着也难

受,但就是不知道哪里不舒服。
当时是七十年代初,内蒙的医疗条件很不好,跑 了好几家大医院,都

说治不好,家里很着急。大约快三个月的时候,我有一姥姥爷来访,是

位祖传的中医。我母亲告诉他病情后,他对我说:“你真是幸运,过了

一 百天,我也没办法。”结果开了一副中药,只有三味药,药是我自

己去抓回来的。我记得此药一副0·18元,煎出来是粉红色,极其难吃

。但只吃了三副药,病就好了。这么多年以来,再也没有发过病。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中医,从此以后,中医的“神奇”就在心里扎下

了根。以后,随着阅历增长,知道了更多关于中医的“神奇”。
90年 代初,英国有一位政界要人,得了一种皮肤病,英国一家皮肤病

研究权威机构诊断后认为,这种病属于不治之症。这位政界要人当然不

想继续受病痛的折磨,更不想 死。几经打听,在伦敦唐人街找到一位

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的罗鼎辉,罗中医给这位政要开了一个方子,吃了

几剂,皮肤病就好了。消息传到英国皮肤病权威机构, 有关专家也照

方施治,但效果不好,无奈中专家来请教罗中医。罗鼎辉给他讲了一个

道理,中医治病是因人施治,同样的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治法。但英

国人未必 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此事经英国《独立报》报道以后,罗

中医的诊所门庭若市,每天清晨都有上百人排队候诊。
2000年春节刚过,一场罕见的流感袭击了西方国家,大约有百万人住院

治疗。由于这场流感来的迅猛,而且病毒具有抗药性,一般西药效果并

不理想。于是一些国家纷纷从中国空运板蓝根中药。西方人使用中药毕

竟少,一用之下,效果出奇地好,药到病除。此事在西方媒体曾掀起了

一阵波澜。
以上几例,还是神奇中医海洋中的几滴水,它们只能使我们望见冰山的

一角而已。 中医之奇,首先在于它的诊法先进。看病首先得知道病,

然后才能治病。知病的过程,就是一个诊断的过程。如果诊断错误,牙

医就会将好牙拨掉,而留下病牙;外科医生就更可怕了,他很可能一刀

下去,切除一个完好的器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6#
发表于 2010-8-13 16:52:00 |只看该作者
西医诊病,一般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的数值,并将这些数值与正常值

加以对比,然后作出判断。但这种诊断方法太机械,往往潜伏着更大的

危险,那就是误诊率一直居高不下。
法国1963年报道了一千例尸检结果,结果发现误诊率高达45%,也就是

说,当一百位走进医院的病人,很可能有近一半人被误诊,误诊的结果

必然是错误的治疗;27年后的1990年初,美国的一家医院又报道了一千

例尸检结果,统计后发现,误诊率依然高达40%。西医的误诊率一直居

高不下,虽然与技术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西医的指导思想有关,

因为人体数值的变化原因是复杂的,几个数值有出入可能并不代表器官

出了什么毛病。机械地去寻找两者间的逻辑关系,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误

诊。
西医的这种诊断方法,不但误诊率居高不下,而且只能是永远做疾病

的奴隶,因为它不能预测疾病,就更谈不上预先防治了。
中医则可以通过脉象、手相、面相,对病情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统

计资料表明,中医各项诊断准确率很高,如舌诊的准确率一般在94%左

右。不但如此,中医的各项诊断方法还可以预测疾病发生。
《甲乙经序》记载:汉代名医张仲景医术高超,曾著有《伤寒论》一

书。有一次他遇到当时位居侍中的文学家王仲宣,此人当时年仅20有余

。张仲景对他说:你有病,而且很深,现在属于潜伏期,如果现在不吃

“五石汤”,你40多岁的时候病会发作,发作时你的眉毛先掉,然后危

及生命。王仲宣凭着自己年轻身壮,根本听不进去。等他40多岁时,果

然疾病发作,眉落而死。
像如此长期的诊断预测,听起来就像神话一样,但它确是真实的。我

父亲40多岁的时候,那位佬佬爷,当时就预测我父老来会得高血压,并

开出一方以求老年平安。然而当时家父工作忙,家里人也没当一回事,

此事就给放下了,此方至今犹存。到家父60多岁时,果然患高血压,并

发展成了脑血栓。可见对于古书的记载,切不可存有偏见,不能以我们

已有的经验否定其真实性。
《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国有一个巫医,名叫桑田。晋景公得了重

病,召桑田来诊断。桑田 仔细诊断后说:大王呀,您这病很重,活不

到吃新下来的小麦那个时候。晋景公根本就不相信。等到小麦刚熟,景

公命令赶快收割,然后命令厨房用新小麦做一顿 饭。但还没有等到厨

房做好,晋景公就感觉肚子发胀,急急忙忙去上厕所,后来竟然死在厕

所中。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陀曾对一病人说:你病得很重,

而且病在腹部的深处,想治好你的病,就必须作手术。可是你的自然寿

命仅有10年,在这10中,病不会要了你的命,我看你还是忍着点,用不

着挨这一刀。此病人果然10年后自然死亡。
不但在诊断技术上,中医远胜西医一筹,而且在治疗水平上,中医的发

展程度及取得的成就,也丝毫不逊色于西医学。比如说,西医学对外损

伤、细菌感染类疾病有特殊疗效,但对慢性病几乎没有什么效果,而中

医学却对慢性病,甚至某些遗传性疾病都有特殊疗效。
可以这样说,中医学可以囊括西医,因为中医的治疗技术中有一部分与

当代医学是相同的,比如说手术的方法。但西医学无论如何不能涵盖中

医,因为在西医里根本找不到一点中医的影子。所以世界可以没有西医

,但万万不能没有中医学,否则人类文明的损失就太大了。
有人说血液循环理论是17世纪英国人哈维发明的,其实不对。血液循

环理论是中国人在公元前发明的,《黄帝内经·灵柩》里明确记载:人

体中的营血卫气“营周不休……如环无端”,英国人哈维在1700多年以

后,才提出了理论假设,又过了50多年,人们才借助其它仪器,确定了

血液循环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7#
发表于 2010-8-13 16:52:41 |只看该作者
免 疫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最早的免疫学思想和实践却诞

生于中国。东晋时期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如果用疯狗的脑

髓涂在被其咬的伤口处,可 以防治狂犬病,这就是典型的免疫学方法

。因为研究表明,狂犬病毒几乎都聚集在脑神经组织中,因而疯狗脑髓

就自然具有了免疫物质。
  说起来令人伤感,人类与疾病斗争了几万年,但真正认识并治愈的疾

病却少得可怜。所谓的真正认识和治愈,是指发现了疫苗,注射一次,

就能终生免疫。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大约只有20几种疾病达到了这个程

度,其中天花就是一种。天花是世界最烈性的传染病之一,以牛痘接种

术消灭天花,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现代人一说起牛痘,都说是英国人琴纳在18世纪发明的,其实这是一

个天大的谬误,最早的牛痘接种技术出现于公元前500多年的印度,但

后来印度将此技术失传。大约在公元10世纪宋代时,中国人发现了人痘

接种术,到17世纪,中国的人痘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有了旱苗法

和水苗法之分,特别是水苗法,其成功率和安全性一点不亚于现代的牛

痘术,当时此法传播甚广,俄国政府曾派专人来中国学习此术,后来传

至现在的土耳其,并由此传向欧美。有文献资料为证,18世纪初,英国

驻土耳其钦使夫人将此术带回英国,琴纳正是在改进中国的人痘术以后

,发明了牛痘术。
此 外,腹腔穿剌术、清创缝合术、止血术、麻醉术等都是中国人发明

,但最后发明权都没有冠以中国名字的医疗技术。现代西方国家总要求

其它国家遵守知识产权保护 法,但它们从来没有想过,它们自己的许

多发明都是窃取东方文明成果,这笔账该怎么算呢?从中我们也可以体

会到,世界上最可怕的侵略是文化侵略。
其实中国人在古代,曾经取得了令当今世界刮目相看的医疗成就,问

题是怎么看待这些成就,我们拭举几个例子:
《史记·扁鹊传》记载:俞~(一足一付)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医,但他

究竟生活在什么年代,目前还不清楚,只知道他是一位很古很古的医师

。此人医术极高“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湔浣肠胃,濑涤五

脏,练精易形”无所不能,其中“搦髓脑”就是作开颅手术。其实,中

国古代做开颅手术的不止这一例,据记载太仓公就曾打开人的颅骨将大

脑重新安排,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50年。
这些记载真不真呢?许多人都认为它不真实,在正统的医书上没有哪一

位专家认为它可信,因为人们无法想象,在遥远的古代怎么能有如此高

的医术呢?为此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1865年在法国发现一片圆型头盖骨,属于石器时代,后经解剖学家保

罗· 白洛嘉教授鉴定,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结论:早在石器时代,

人们就在进行脑外科手术。后来世界各地又发现了数百件颅骨证据。
对 于这个事例人们信不信呢?大约相信的人多。因为它既有实物证据

,又有专家的证词,令人不得不信。但如果法国人在石器时代可以作开

颅手术,为什么中国人自己 的开颅手术就不可能是真的呢?从中国古

代辉煌的医学成就看,我们相信这类记载有它真实的一面,拭想,一个

连经络都可以在解剖学上实证的民族,做几例开颅手 术还不是小菜一

碟。
  中 国史籍中还有许多神奇的医案记载。例如,《稽神录》中就记载

了一则治愈肺结核的病例:“瓜村有渔人妻得劳疾,转相染著,死者数

有。或云,取病者生钉棺中弃 之,其病可绝。顷之,其女病,即生钉

棺中,流之于江。至金山,有渔人见而异之,引之至岸,开视之,见女

犹活,因取置渔舍,每多以鳗鱼食之,久之病愈,遂为 渔人妻。”
以上这些记载,大多数与现代医学沾点边,为的 是读者好在对比中理

解。其实中国医学的伟大之处,完全与现代医学不沾边,比如说,经络

学就是中医里最神奇的部分,它与现代医学根本走得就是两条路,没有

丝 毫可比之处。世界许多国家作了许多项实验,只证明了一点:古医

书记载的经络是真实的。究竟经络是什么,到现在也没有人说得清楚。

就好象在学校里,老师拿来 一道题,这道题的结论是明确的——1+1=2

,只要求学生证明这个结论。可是2000多年过去了,这份卷子还没有交

上去,到了今天,大家只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老师拿来的题是正确

的!
关于中医的优点,不需要专家的总结,我们从日常的接触中至少可以感

受到如下几点:
第一、中药的毒副作用小。
中医从来没有说过中药无毒,祖先早就告诉我们 “是药三分毒”,所

以在历代本草中,都有关于中药毒性的记载。例如,在《本草纲目》中

记载:“栾荆……辛,苦,温,有小毒”,“地胆……辛,寒,有毒”

等。前一段时间,因为“龙胆泻肝”中的关木通,搞得社会上沸沸扬扬

,好象中药的毒性第一次被发现一样。
然而,中药虽然有毒,但其毒副作用却明显小于西药,这也是事实。
  据一项国际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10%-20%,其中的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

重后果,住院死亡人数中有3.6%-25%是吃药吃死的(药源性致死)———

悲哀的是,许多患者家属还认为病人是生病致死的,而不知是“药”死

的。
据国内的一项统计显示,药源致死的国内住院病人至少在20%以上,即

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又有40%死于抗生素滥用。
中药尽管也有毒副作用的问题需要解决,但程度是很轻微的,更不会发

生七十年代“反应停”那样大规模的中毒事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8#
发表于 2010-8-13 16:53:25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中医治疗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小。
大家知道,尽管中医里也有手术,但手术的应用 并不普遍,中医更多

地是药物、按摩、针灸等方法治疗疾病。这些方法,一般比较温和,不

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而西医学却不同,许多病人都会从西医得到

“手术”的建议,虽然手术的疗效可能更直接,但往往会给病人留下永

久性的伤害。例如,如果有人患牙痛,中医会用清泻胃火、肝火等方法

治疗,但西医一般会建 议将病牙拔掉。虽然拔掉病牙,可以再装一个

假牙,也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拔去一颗原属于你身体一部分的牙,总会

给人留下心理上永久的遗憾,毕竟身体毛发受之 父母,病人的感受不

会太好。
第三、对病人的心理压力小。
中医从其理论出发,许多病并不是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可以说,中医的思想是个圆圈,最后都可以走回健康的那一点。再说

,中医师在解说病情时,一般也不会令人可怕,“肾炎”与“肾阴虚”

,对病人心理的压力是完全不同的。
但西医不同,由于普及教育的原故,人们对西医 的病名很是敏感,“

骨头坏死”、“癌症”、“病毒传染”、“老年痴呆”、“冠心病”、

“心脏病”等等名词,都可以给病人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

反 而可以增添新的疾病。因此许多人在检查出癌症后,迅速走向死亡

,其实有部分原因是吓死的,而不是完全病死的。许多中年人也拒绝体

验,因为每一次体验总会查 出许多疾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第四、中医有“超值治疗效果”。
关于中医的疗效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完全接受中医的关键点,许多人

认为中医疗效不确定,不迅速,不直接,所以对中医失去信心。其实大

家并不完全了解中医。中医看病是一个系统,耳病治心治肾,上呼吸道

疾病治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疗效不直观,但病人的收益却很大


例如,我们花1万能元钱配了副近视眼镜,许多人都会说不值得,但如

果眼镜店不但给你配了眼镜,而且还送你一台显微镜、一架高性能天文

望远镜,甚至还为你做了视力校正手术。这几项加起来是不是远远超过

了配眼镜的价钱呢?
中医也是一样。当病人患有目赤肿痛时,中医并不只是给些眼药水消炎

止痛,而是给病人清泻肝火,舒肝养肝,甚至还调和脾胃。因为肝开窍

于目,目赤肿痛往往病在肝而不在目,同时,肝不舒则影响脾胃,这是

一个大系统。
其实中国古代医学的伟大,并不在具体的操作技术上,而在于它深邃的

思想,和切入生命极具特色的角度。这些我们在以后的章节里要具体展

开,这里就不多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9#
发表于 2010-8-13 16:54:22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爱情不科学
中国人说中医好话的人居多,因为它必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说它是国粹也不为过。但光说好话其实并不客观,在中国或者全世界,

指责中医的人大有人在。

中医是伪科学?

“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这大约是对中医最严厉的指责。当然这话

是中国人说的,中国人历来喜欢窝里斗,文化大革命时,整知识分子最

惨的就是知识分子,这是个传统。在对中医的批判中,来自国内的声音

最多也最高。
外国人对中医的看法也大体如此,但话说得比较委婉。德国慕尼黑大

学M·波尔克教授指出:“中医的科学核心和实质有被取消的危险。在

验证中,十分明显地存在着‘科学标准’和‘科学方法’之间的混乱。

”这一说法,代表了西方世界的普遍看法。
平心而论,中医确实有让人说道的地方。我们先不说它是否科学,但

最现实的是,我们搞不懂它,我们最怕别人问为什么,一问就漏馅,咱

们举个例子,假如有人要 问远志为什么可以治疗痈疾,老先生们肯定

摇头晃脑地说:“苦泄热,温行气,辛散郁。”听起来好象很有些道理

,可细琢磨简直是所问非答。再比如,如问水蛭和 虻虫为什么有活血

化淤的作用,他们肯定说:“水蛭咸苦,虻虫味苦,一飞一潜”虽然言

之凿凿,但顶如废话一句。
这就是目前的中医,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医医理看不

懂,药理无记载,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医的历史是原地踏步的,上

世纪初梁启超先生对中医理论的描述依然有效,他说:“中医尽能愈病

,总无人能以其逾病之理由喻人。”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针对中医理论存亡,国内就有不同的意见。
  一派人认为,医学主要看治疗效果,理论有没有并不重要。近代著名

学者章太炎先生曾这样说:“夫医者以愈病为职,不贵其明于理,而贵

其施于事。不责其言有 物,而责其治有效也。苟治之有效,安问其筌

与蹄为?”章先生虽然是大学问家,但在如何对待中医理论问题上显然

有点强词夺理,或者说蛮不讲理。其实这也不能 怪章先生,都是让这

无人能解的中医理论给闹糊涂了。
一派人认为,中医理论实在是画蛇添足,没有它反而更省心。本世纪30

年代时,有一人名陆渊雷,此公竭力主张:“国医有实效,而科学是实

理。天下 无不合实理之实效,而国医之理论不合实理……国医之胜西

医者,在治疗不在理论,《素》、《灵》、《八十一难》之理论之书,

多出于古人之悬揣,不合生理、解 剖、病理,尊奉之以为医学之根柢

,自招物议,引起废止中医之危机,此大不智也。”
还有一派人就更不客气了,他们主张彻底废除了中医理论。“五四”运

动时,有一人名余云岫,此公是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医理论是

封建迷信。 1917年余云岫写了《医学革命论》说“我国旧医之理论荒

唐怪诞,无可掩饰,唯有听其沦丧而已”,“国药实效应该研究,旧医

谬说,应该打倒。”更荒唐的 是,1929年,国民党政府通过了余云岫

等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碍障”的提案。
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可以经常听到“中医理论不科学”、“中医理论太

粗糙”、“应该抛弃前理论”等等的言论。原因很简单,直到今天我们

还是没有真正搞懂《黄帝内经》在说些什么。
那么,这些年来我们的理论界在干什么呢?
客观地说,许多人也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只是人数越来越少罢了。其

原因就是研究难度太大。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医师,反反复复,在体

会着、琢磨着、感悟 着、诠释着,并将自己的感受一点一点记录下来

。然而,最终所有的人会发现:我们一辈子都在这座大厦中转悠,可并

没有为这座大厦增添一砖一瓦。
如此一来,目前我们其实已经放弃了理论研究。《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共收医学著作7661种,其中理论性著作仅有354种,占不到20分之一

,在50多年里 没有一篇有创见的理论作品问世。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公布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奖25项,关于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没

有一项。近几十年来,一共有 400多项中医成果获部级以上奖,但理论

成果却一直是空白一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百家中医研究机构,专门设立理论研究的不

足一半,而在这一半中,真正从事理论研究的又占少数,大多数所谓研

究者不过是些古藉整理 者,校刊一下文字,疏理一下版本。《黄帝内

经研究大成》是目前比较权威的研究综述,它集中了中国人2000多年的

研究成果,然而就在这部多次获奖的图书 中,释名、版本、校勘、训

诂、词义、音韵、修辞、语法等占了435页之多。而在其他理论层面,

综述古代人研究成果的,又占了绝大部分,现代人的研究成果少 之又

少,具有启发性、创造性的成果几乎等于零。许多人都在“炒冷饭”,

在同一个平面上来回重复。
据统计,全国50多万中医药人员中,绝大部分属于临床范围,从事理

论工作的人极少,而具备全面胜任《黄帝内经》基本理论研究所必须的

知识结构者,更是寥若 晨星。从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中我们也可看出

问题,中医名家成才的年龄平均在59·8岁,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

年龄在37岁,人员严重老化,超越了最富有 创见性的年代。
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毛主席就说过,对于

中医要“继承和发扬”,后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谆谆教导我们要“

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我们高举着这面大旗走过了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是什么概念呢?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V2火箭,到1969年

人类登上月球,大约用了20多年的时间;从1953年第一次提出基因双螺

旋理论,到 2000年人类基因图谱完成,大约用了50多年;从爱因斯坦

第一次提出相对论,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也就是50多年的时间。
可这50多年里,我们的中医药是个什么状况呢?至少很难说让人满意。

我们一直在继承,但却很少发扬,就拿每年报批的中药新药来说,绝大

多数都是 在古方的基础上加加减减,很少有发明创新。中医理论也是

一样,我们还在不断注释《黄帝内经》,但对《内经》整个理论体系却

绝少有创见。难怪有许多老中医在 感叹:这继承何时是个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0

好友

203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17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2-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3061
帖子
2477
UID
5322
10#
发表于 2010-8-13 16:54:53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样贴帖子,感觉看着有点费劲,你从哪里来粘来的,给大家一个链接就行了。

还有,你文中提到的华佗,那根本就不是普通的中医,那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医,也可以称之为“神医”。放在这里讨论没有意义的。
笑口常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6-26 13:25 , Processed in 0.0709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