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17|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易辨原》旨在还原东方智慧

[复制链接]

21

主题

0

好友

1178

积分

在线时间
72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6-10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627
帖子
563
UID
31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 12:19: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天骥:《周易辨原》旨在还原东方智慧

    50万字解读《周易》六十四卦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天骥,是我国古代戏曲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从事中国文学史和戏曲史研究及教学50余载。熟悉先生的人都知道,先生这边厢“论《长生殿》意境”,那边厢“研读《纳兰词》”,在诗词与戏曲研究、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而在2008年底,75岁高龄的黄天骥先生,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将自己20多年来带研究生读中国元典之《周易》的研究心得,着成50万字的《周易辨原》一书,逐条解读《周易》六十四卦。一时间学术界惊诧于他的“破门而出”。那么,先生为何要“破门而出”,在晚年碰触天书《周易》?《周易辨原》究竟如何去还原这部已被完全神秘化了的元典?本报记者日前特地拜访了黄天骥教授,对其进行了专访,听他将其中奥秘一一说来。
    文/记者 龙迎春

    █缘起:为什么研究《周易》?

    ★之前的研究因无出土文物资料佐证,且不少研究者割裂文本,并无全解,留下研究空间
    ★与个人教育思想有关,历来主张学问,尤其是人文学科,应融会贯通,打破界限

    ●广州日报:《周易》为六经之首,孔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易》之深奥;而另一面,当今坊间“易学”盛行,被用来看风水、改运程,甚至现在连炒股都与“易经”结合,您研究《周易》的初衷是什么呢?
    ⊙黄天骥:我在《周易辨原》的绪论中说,人们之所以说《周易》是天书,有两层解释,一来因为它是古人占筮之书,是用来与上天沟通的书;二来它文字古奥,艰涩难解,说它是天书也未尝不可。前人的研究,或者受条件限制,在文字训诂方面,未能跟出土文献参证;又或者只将《周易》每一卦的爻辞作分割处理,没将全卦的爻辞及其他部分如卦辞、彖辞、象辞当成一个整体来解释其中的关联性,因而有片面之嫌;另外自汉代以来,因其是占筮之书,所以被神秘化、玄学化,距离元典越来越远。因而给《周易》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历史上,对《周易》的研究有两个学派,一是义理派,就是去解释其中包含的道理,研究其思想性,这是学术性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将《易经》作为风水学、未来学,是一种“实用”的学问。我所做的,就是去接近和还原《周易》所蕴含的东方智慧的源头。

    ●广州日报:您是戏曲史研究专家,却研究《周易》,有学者说是“破门而出”?
    ⊙黄天骥:(笑)这与我个人的教育思想有关,我历来主张学问应该融会贯通,打破界限。从大范围来说,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的文史哲,本来就不是割裂的,我们的前辈师长如詹安泰、陈寅恪、王起就是如此,甚至还要文理兼备。中大历史系的奠基人之一岑仲勉先生本是理科出身,却是着名的历史学家。学术研究和对学生的培养应有“通识”的眼光,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做不到,但也要努力沟通并冀望于学生。
    研读元典,我不觉得是破门而出。我以研究诗词、古代文学和戏曲为主,在上世纪90年代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元典”的阅读,而不熟悉元典,就不了解古代人文学科的源头,因此我带着研究生,每周集体研读讨论《论语》、《老子》、《易经》等经典。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零星积存下来,2008年年初,在完成国家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戏曲形态研究》之后,我便抽出手来,整理成书。

    ●广州日报:据说某香港风水师知道您出《周易辨原》后大惊失色,怕您砸了他们的饭碗。
    ⊙黄天骥:(笑)《周易》很难解,我全解六十四卦,是很费力,天天打字,把我累得腰椎间盘凸出,也的确辛苦。但我写《周易辨原》只是作为一个学者的“一家之言”吧。


    █正解:《周易》是本怎样的书?
    ★《周易》的“爻辞”,乃是其编撰者采集的民谣,被用於占筮,而後不断被神秘化
    ★通解《周易》,最重要的部分在於理解彖辞,它体现了早在先秦之时已产生的认为世界乃对立统一、与时偕行的东方智慧

    ●广州日报:《周易》来自远古,被神秘化之後就更让人茫然不解,这本书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
    ⊙黄天骥:《周易》何以被称作《周易》?必须先弄明白,有学者解释《周易》是“周朝的易”的意思。但在周朝之前就已经有了“易”的称谓,“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都是占筮之书,只不过到如今《连山》已经不见,《归藏》则在史籍中还留下一些痕迹,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在对《周易》的理解上,我同意郑玄的解释,就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在《周易》的编撰者看来,他们所编撰的是一部涵盖天人一切的占筮之书,因而以此意命名。而《周易》也的确是一部包括一切、用於自然和社会的普遍真理的书。

    ●广州日报:能否简单解释一下您诠释《周易》的思路?
    ⊙黄天骥:翻开《周易》,我们会发现“——”和“- -”这两种符号是每一卦组成的根本,“——”被称为阳爻,“- -”被称为阴爻,这是代表奇数和偶数的符号,表明在周朝以前,古人就有了数学思维,概括出了世界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一对矛盾,这也是自然与社会最基本的规律,没有矛盾和对立,自然和社会就不会存在,而且,矛盾又是统一的,用今天的话来说,世界就是辩证的,这真是了不起的东方智慧。
    卦是由三爻组成的,比如“乾”是“X”,“坤”是“Y”,为什麽三种符号才能成为一个卦呢?这是因为古人相信,仅有矛盾和统一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在它们中间,还有一个未知数,并非矛或盾,也非黑与白或左与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创造。《易经》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丹麦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波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就对易经和量子力学之间所存在的平行关系感到非常惊诧,并选择以易经的太极图作为自己领奖的袍徽。
    根据两极三爻的不同组合,古人得出了八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这便是“八卦”。
    八卦的制作,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对立到统一的思路,正好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具有不同於古希腊形式逻辑,不同於古印度因明逻辑的特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便是从这特定的思维模式开始。

    ●广州日报:有评论说,您的书,是“打鬼”的学问,拨开了“易学”神秘的迷雾。
    ⊙黄天骥:我研究《周易》,是为了还原中华民族的智慧,至於汉代以来,玄学派越来越神秘化,在这种数列的组合中去看阴阳,问前途,求上天,我感到很奇怪,如今科技已经发达到人类都登上了月球,数列组合能问出来吗?捅破这层窗户纸并不难,《周易》中的爻辞,是用来解释卦的具体文字,分为叙述和判断两个部分,一点都不神秘,其实就像《诗经》一样,是其编撰者采集来民间歌谣,系在各卦爻符的後面,用於占筮。这些爻辞是古人的生活和社会状态的历史记录,如《坤》卦,叙述性的“履霜,坚冰”,“含章”、“括囊”等语,描写的是秋天的原野上人们的收割情景;而《震》卦,则记录了上古发生地震时的状态;《升》卦写的是周代君主到岐山祭祀先生的过程;《谦》卦则描述的是管理者赈济饥民;此外,还有一些有关历史事件的描述……《周易》可以说是先秦社会、历史、生产状况的一个侧面记录。

    █启示:正确对待国学和传统
    ★“研易”是研究国学的重要部分,不保存国学是不行的
    ★但传统中也有致命的弱点,比如从来没有教我们培养“公民意识”

    ●广州日报:您对《周易》的研究和当下对国学的关注有什麽关联吗?
    ⊙黄天骥:《易》是六经之首,研究《周易》是研究国学的重要部分。对《周易》的阐释,最重要的是彖辞,这是对爻辞研究的第一个注释本,注的不是词义,而是其道理,在本书中我有详细的解读。彖辞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一是无论社会和自然,都是矛盾统一的,也就是所谓“太极生两仪”、“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二,是古人已经总结出世界存在着发展变化的规律,正所谓“天地革而四时生”;三是强调客观的第一性,认识到主观必须适应客观的发展。六十四卦中有20次之多提到了“时”,有多处“与时偕行”、“动静不失其时”等语。可以说《周易》的彖辞,就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而《周易》的《象辞》,则教人怎麽做人、怎麽管理社会,要宽松、德政、多思、节俭、自我反省等等,这是後来的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源头。

    ●广州日报:作为一个研究古代人文学科的学者,您能谈谈您对国学研究的态度吗?
    ⊙黄天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中国历经欧风美雨的熏染,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了重视传统,复兴国学的重要思想,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历史时代的要求。而历史是如此的相似,早在100年前,广东的梁启超就提出了“国学”的问题。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社会分崩离析之际,仍沿用旧方法去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不行了。所以他提出,传统是不能丢弃的,但同时又不能抱残守缺,而是必须吸收西学的精华,因此他一方面说:“凡一国之能立於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的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後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使外学之真精神普及于祖国”“必使吾国学别添活气”。他的观点,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对於传统,我的态度是要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贯通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

    ●广州日报:传统的国学在今天,能够带给人的教益是什麽呢?
    ⊙黄天骥:传统国学的特质,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系统,国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大传统是民间,小传统是学术,包含了文化、习惯、风俗、法律、政治、唐诗、宋词等等;其次是价值观念,中国核心的价值观念,是重和谐,重国、家;三是思维方式,中国人将世界看成矛盾统一的,既讲和谐,也有对立,一切有得有失。
    传统有很多优点,包括儒学,儒学最重要的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当中有很多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保持,但也有很多已经不适应於今天的社会。比如儒家的忠孝节义,拿其中的“孝”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分割为更小的单位之後,孩子每天到父母跟前请安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父母生病割股疗伤在今天看来也有其荒谬性。但其中可贵的伦理观,仍然是可以继承保持的,比如尊敬父母,赡养老人,时常探望,给父母以关怀,有别於西方的相对淡漠的家庭观念。而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如今中国的大城市也开始过,有人认为是商家的炒作,但其实是很好的,子女与父母相聚时间少,在这一天给父母打个电话,一起出去吃顿饭或者是给父母送件礼物,非常有益於增强亲情。
    又比如礼,这在封建社会是等级观念的体现,有其值得批判的内容。但“礼”又有另外的含义,形式和规矩对人的修养教育有着很大的意义。比如毕业典礼,中大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每年的毕业典礼学校都非常隆重,邀请家长参加,毕业生全都要穿上学位服,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拿着权杖走上舞台,主持仪式,而中大的正校长要与一万多名毕业生一一握手,每天分三段握手,几天下来,手都会握肿。这会给学生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回忆,是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美好时刻。
    但传统也有一些致命的弱点,比如传统从来就没有教我们培养“公民意识”,而没有公民意识,那麽永远就只有奴性,社会也就永远都不会发展。梁启超就说过:“中国数千年的腐败,其祸极於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於世界万国之间!”所以,以为国学全是精华,是错的,我们需要学会区别哪些是核心,哪些是可以变通乃至於可以放弃的。

121

主题

0

好友

22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8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8-9-13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755
帖子
1572
UID
5093
2#
发表于 2011-2-1 12:28:01 |只看该作者
第一时间去买书。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0

好友

5494

积分

在线时间
25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3-25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322
帖子
1142
UID
367
3#
发表于 2011-2-1 12:46:3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2739

积分

在线时间
149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1-12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651
帖子
593
UID
309
4#
发表于 2011-2-1 12:50:2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0

好友

4185

积分

在线时间
13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5-7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2407
帖子
2066
UID
1742
5#
发表于 2011-2-1 12:52:3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9

积分

在线时间
9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2-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979
帖子
1627
UID
4963
6#
发表于 2011-2-1 13:05:1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0

好友

2702

积分

在线时间
10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6-9-30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434
帖子
2142
UID
1910
7#
发表于 2011-2-1 13:12:1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好友

593

积分

在线时间
103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15
阅读权限
70
积分
1012
帖子
809
UID
467
8#
发表于 2011-2-1 13:48:2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好友

2981

积分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1-30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472
帖子
422
UID
7235
9#
发表于 2011-2-1 13:50:1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339

积分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4-14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786
帖子
620
UID
637
10#
发表于 2011-2-1 14:04:03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12-1 13:58 , Processed in 0.0606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