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乐悠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用穴位汇总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好友

252

积分

在线时间
102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8-9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80
帖子
62
UID
2653
51#
发表于 2010-7-6 21:28:16 |只看该作者
确实方便多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6138

积分

在线时间
276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7-8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2205
帖子
2006
UID
1795
52#
发表于 2010-7-6 21:30:55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个好帖子,我要记录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好友

1174

积分

在线时间
103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11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822
帖子
656
UID
3282
53#
发表于 2010-7-7 09:41:15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0

好友

2351

积分

在线时间
62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8-7-25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784
帖子
1199
UID
1460
54#
发表于 2010-7-7 09:46:14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9

积分

在线时间
9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2-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979
帖子
1627
UID
4963
55#
发表于 2010-7-7 09:55:57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104

积分

在线时间
26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0-17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198
帖子
138
UID
3440
56#
发表于 2010-7-27 10:38:28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谢谢 无量寿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57#
发表于 2010-8-3 07:05:54 |只看该作者
穴位分类查询
手厥阴心包经(共9穴)
1.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胸中,出于胁肋至腋下(天地),上行至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经之间,经肘窝下行于前臂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主治病候:心痛、胸闷、心惊、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痛、掌心发热等。
3.主要概要:主治心、胸、胃、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 天池 Tiānchí
[定位]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 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 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配伍] 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
[附注] 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2) 天泉 Tiānquán
[定位] 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解剖] 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
[主治] 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配伍] 配内关、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沟治咳嗽、胸胁痛;配侠白、曲池、外关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3) 曲泽 Qūzé
[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解剖] 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 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配伍] 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针刺血;可灸。
[附注] 心包经合穴
(4) 郄门 Xìmén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配伍] 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郄穴。

(5) 间使 Jiānshǐ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配伍] 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经穴。
(6) 内关 Nèiguān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配伍] 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7) 大陵 Dàlíng
[定位]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 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输穴、原穴。
(8) 劳宫 Láogōng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解剖] 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 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荥穴。
(9) 中冲 Zhōngchōng
[定位]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配伍] 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 心包经井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58#
发表于 2010-8-3 07:07:32 |只看该作者
手少阳三焦经(共23穴)
 
 1.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于第四、五掌骨间,沿腕背、出于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经肘尖沿上臂外侧达肩部,交大椎,再向前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络心包,过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至额角,再下行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主要病候: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喉咽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痛等。
3.主治概要: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 关冲 Guānchōng
[定位] 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 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 三焦经井穴。

(2) 液门 Yèmén
[定位] 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 配鱼际治喉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荥穴。
(3) 中渚 Zhōngzhǔ
[定位]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 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 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输穴。
(4) 阳池 Yángchí
[定位]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 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 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 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原穴。
(5) 外关 Wàiguān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 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6) 支沟 Zhīgōu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 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 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菲利浦。
[附注] 三焦经经穴。
(7) 会宗 Huìzōng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解剖] 尺骨桡侧缘,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主治] 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配伍] 配听会、耳门治疗耳聋;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郄穴。

(8) 三阳络 Sānyángluò
[定位] 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 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配伍] 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9) 四渎 Sìdú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 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配伍] 配三阳络、消泺、肩髎、天髎、肩外俞治肩臂痛;配三阳络、阳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0) 天井 Tiānjǐng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解剖] 在肱骨下端后面鹰嘴窝中,有肱三头肌腱;肘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
[主治] 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
[配伍] 配率谷治偏头痛;配天突治瘿气;配臂治瘰疬、瘾疹;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1) 清冷渊 Qīnglěngyuān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解剖] 在肱三头肌下部;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
[主治] 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
[配伍] 配肩髎、天髎、臑俞、养老、合谷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2) 消泺 Xiāoluò
[定位] 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解剖] 在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
[配伍] 配肩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13) 臑会 Nàohuì
[定位] 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解剖] 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
[主治] 肩臂痛,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
[配伍] 配肩俞、肩贞治肩周炎;配肘髎、外关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4) 肩髎 Jiānliáo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5) 天髎 Tiānliáo
[定位] 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解剖] 有斜方肌、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 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配伍] 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16) 天牖 Tiānyǒu
[定位] 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主治] 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配伍] 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17) 翳风 Yīfēng
[定位]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主治] 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配伍] 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18) 瘛脉 Chìmài
[定位] 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 在耳后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
[主治] 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
[配伍] 配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9) 颅息 Lúxī
[定位] 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 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 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刺灸法] 平刺0.2~0.5寸;可灸。

(20) 角孙 Jiǎosūn
[定位]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 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 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配伍] 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21) 耳门 ěrmén
[定位]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
[配伍] 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22) 耳和髎 ěrhéliáo
[定位] 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解剖] 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
[主治] 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
[配伍] 配养老、完骨治耳聋。
[刺灸法] 斜刺0.3~0.5;可灸。
[附注] 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
(23) 丝竹空 Sīzhúkōng
[定位]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解剖] 有眼轮匝肌;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配伍] 配丝竹空止牙痛。
[刺灸法] 平刺0.5~1寸。不宜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59#
发表于 2010-8-3 07:08:31 |只看该作者
手少阴心经(共9穴)  
 
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支脉:挟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和手厥阴经的后面,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2.主要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3.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经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 极泉 Jíquán
[定位]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2) 青灵 Qīnglíng
[定位]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解剖] 当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有肱三头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副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
[主治] 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3) 少海Shàohǎi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
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
[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人为“合”。
(4) 灵道 Língdào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配伍] 配心俞治心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行为“经”。
(5) 通里 Tōnglǐ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配伍] 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络穴。




















(6) 阴郄 Yīnxì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配伍] 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大椎治阴虚盗汗。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郄穴。
(7) 神门 Shénmén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参考资料:1、据报道,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2、据报道,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
(8) 少府 Shàofǔ
[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解剖] 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配伍] 配内关治心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溜为“荥”。




(9) 少冲 Shàochōng
[定位]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
[配伍]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66

积分

在线时间
26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2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60#
发表于 2010-8-3 07:09:39 |只看该作者
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
  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2.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头、项、耳、目、喉咽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 少泽 Shàozé
[定位]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2) 前谷 Qiángǔ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配伍] 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3) 后溪 Hòuxī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4) 腕骨 Wàngǔ
[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 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配伍] 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5) 阳谷 Yánggǔ
[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配伍] 配阳池治腕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6) 养老 Yǎnglǎo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解剖] 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主治]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 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阳经郄穴。
(7) 支正 Zhīzhèng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解剖] 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阳经络穴。

(8) 小海 Xiǎohǎi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解剖]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
[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9) 肩贞 Jiānzhēn
[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解剖] 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1~1.5寸。
(10) 臑俞 Nàoshū
[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 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
[附注] 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11) 天宗 Tiānzōng
[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解剖] 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12) 秉风 Bǐngfēng
[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配伍] 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附注] 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13) 曲垣 Qūyuán
[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 肩胛疼痛。
[配伍] 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14) 肩外俞 Jiānwài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配伍]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5) 肩中俞 Jiānzhōng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解剖] 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配伍] 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6) 天窗 Tiānchuā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解剖] 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17) 天容 Tiānró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解剖] 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18) 颧髎 Quánliáo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解剖]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配伍] 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附注] (1)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

(19) 听宫 Tīnggōng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配伍]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张口,直刺1~1.5寸。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6-15 13:23 , Processed in 0.0529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