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3 薛立斋治府庠沈姬文母,患脾虚中满,痰嗽发热,又食湿面冷茶,吞酸呕吐,绝食。误服芩、连、青皮等药,益加寒热,口干流涎不收,闻食则呕,数日矣。迎治,曰∶脾主涎,以脾虚不能约制也。欲用人参安胃散,惑于众论,以为胃经实火宿食,治之病日增剧。忽思冬瓜,食如指甲一块,顿发呕吐酸水不止,仍服前药愈剧。复邀视之,则神脱脉绝濒死矣。惟目睛尚动,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然药不能下矣,急用盐、艾、附子炒热熨脐腹,以散寒回阳。又令沈以口气补接母口之气,又以附子作饼热贴脐间。(救急妙法。)时许,神气少苏,以参、术、附子为末,仍以是药加陈皮,煎膏为丸如粟米大,纳五七粒于口,随津液咽下即不呕。二日后,加至十粒,诸病少退,口涎不止。五日后,渐服前剂一二匙,胃气少复,乃思粥饮,复投以参、术等药,温补脾胃,五十余剂而后愈。(《明医杂着》、《妇人良方》。)
薛立斋给官办学校的教官沈姬文的母亲治病。这位老人家脾虚,中焦胀满,吐痰、咳嗽、发热、又吃了湿面和冷茶,出现了口中泛酸呕吐、不能吃饭的症状。有的医生又错误的给她服用了黄芩、黄连、青皮之类的药物,结果老人家出现了畏寒、发热的症状,自己觉得口干但是嘴里却流涎不止,闻到食物的味道就呕吐,已经很多天了。结果请来薛立斋给她看病,薛立斋说,脾之液为涎,您这症状是因为脾虚不能够制约涎导致的。于是薛立斋建议老妇人服用人参安胃散,结果老妇人听旁边的一些医生撺掇,认为自己是胃经有实火和宿食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结果服用了去除胃火和宿食的药物,病情愈发严重。有一天,她突然想吃冬瓜,就吃了指甲大小的一块,就出现了呕吐酸水的症状,继续服用去胃火消宿食的药物,结果呕吐的症状更加严重。就再一次请薛立斋过来看病,结果老人家的情况已经是神脱脉绝,频死的状态,只是她的眼睛还能够转动,于是薛立斋说:这是寒邪入侵体内,应当用辛热的药物治疗,但是这些药患者已经咽不下去了,赶紧用盐巴、艾绒、附子一起炒热,外敷肚脐和腹部,来驱散体内的寒气、回阳救逆。又让沈老师给自己的母亲度气,用附子制作成饼贴在老妇人的肚脐上。(这是一个巧妙的急救方法。)过了没多久,老人家就渐渐苏醒过来。之后用人参、白术、附子磨成粉末,加陈皮,煎成药膏,做成粟米大小,取五到七粒放在口中,等到口中有津液的时候随津液一起吞下,结果老人家也没有呕吐出来。这样服用了两天,把药量加为十粒,结果种种症状就渐渐地好转,只是口中的涎液依旧在流。服药五天之后,渐渐直接服用粉末一到二汤匙,结果老人家胃气稍稍恢复,而且已经想喝粥了,之后又给她服用人参、白术之类的药物,来温补患者脾胃,服用了五十多剂之后就痊愈了。(《明医杂着》、《妇人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