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6|回复: 15

跟古代名医治疗消渴(2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 17: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丹烨 于 2010-4-1 17:30 编辑

原文21 一妇人面患毒焮痛,发热作渴,脉数,按之则实。以凉膈散一剂少愈,以消毒药数剂而平。
一位妇人,脸上长了疔疮之类的毒物,红热而且很痛,病人发烧,口渴得很,脉象数脉,按下去是实的。医生就给她服用凉膈散,服用了一剂之后症状就缓解了,之后又服用了消除热毒的药物最终痊愈。

原文22 一男子肩患疽,作渴,脉数有力。以黄连解毒汤三剂而止,更以仙方活命饮四剂而愈。
一位男士肩膀上长了疮疽,口渴,脉象是数而有力的。医生给他服用了黄连解毒汤,三剂症状缓解,之后换方为仙方活命饮,服用四剂之后患者痊愈。


原文23 一男子溃疡后而烦渴,以圣愈汤二剂而宁。以人参、黄芪、当归、地黄四剂止渴。以八珍汤二十剂而愈。大抵溃后有此症,属气血不足,须用参、芪以补气,归、地以养血。若用苦寒之剂,必致有误。
一男士,身上的疮痈溃破之后,口渴不已,给他服用了两剂圣愈汤痊愈。用人参、黄芪、当归、地黄煎汤,服用了四剂之后口渴解除,之后又服用八珍汤二十多剂,最终痊愈。一般没有三消传变的疮痈溃破之后有上面病人的症状的,应该是气血不足引起的,所以使用人参、黄芪来补气,当归、熟地养血。如果使用苦寒的药物,则一定会误治病人。


原文24 一男子患毒作渴,右关脉数。以竹叶黄芪汤治之而愈,更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芩而痊。
一位男士也是热毒发作,引起口渴,右手关脉数。给他服用竹叶黄芪汤之后症状缓解,之后换方补中益气汤加黄芩,最终痊愈。


原文25 一男子溃后口干,遇劳益甚。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麦冬,治之而愈,更以黄芪六一汤而敛。
一位男士,热毒引起的痈溃破之后,出现口干的症状,每次劳动之后就会更加严重,医生给他服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患者服用之后症状得到控制,换方黄芪六一汤,痈疡的伤口就收敛长合。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7: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值班,先把文章发上,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发表学习感想。
六味不知道哪里去了,呵呵。
发表于 2010-4-6 07: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凉膈散【 主 治 】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 方 论 】本方所治之证,属上、中二焦积热所致。方中重用连翘清心肺,解热毒,是为主药;配黄芩清心胸郁热;山栀子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薄荷、竹叶外疏内清;用朴消、大黄荡涤胸膈积热,是借阳明为出路,以泻下而清澈其火热;又用白蜜、甘草,既能缓消、黄峻泻之力,又可调和脾胃。凡证属于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这是百度出来的~
发表于 2010-4-6 07: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连解毒汤组成: 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嘿嘿,这么多黄色的,而又清火的药,胃火肯定很旺~

百度的是:功用】 泻火解毒.
  【主治】 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
禁忌】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仙方活命饮:【分类】 清热剂-清热解毒
  【组成】 白芷(3克) 贝母(6克) 防风(6克) 赤芍药(6克) 当归尾(6克) 甘草节(6克) 皂角刺(炒,6克) 穿山甲(炙,6克) 天花粉(6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金银花(9克) 陈皮(9克)
  【方诀】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剌酒煎佳。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用法】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这个应该是金银花是君药,主药,而陈皮是臣药~
发表于 2010-4-6 07: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牡丹漫地 于 2010-4-9 21:51 编辑

圣愈汤【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川芎 人参各0.9克 当归身 黄耆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稍热,不拘时服。
  【功用】补气养血。
  【主治】诸恶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疮证脓水出多,五心烦热,口渴;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其质清稀,少腹有空坠感,心慌气促,倦怠肢软,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
  【方论】本方所治之证,属于气血两虚。方中人参、黄耆补气,当归身、生熟地黄、川芎补血滋阴。配合成方,有补气养血之功。气旺则血自生,血旺则气有所附。喻嘉言论本方说:"按失血过多,久疮溃脓不止,虽曰阴虚,实未有不兼阳虚者,合用人参,黄耆,允为良法。凡阴虚证大率宜仿此。"临床常用于出血过多,·血虚而气亦虚,以烦热,烦渴,睡卧不宁,心慌气促,倦怠无力,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等为辨证要点。《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载圣愈汤,即四物汤加人参、黄耆,治一切失血过多,阴亏气弱,烦热作渴,睡卧不宁者。

上面两则是实热,这则是气血两亏~
人参、黄芪、当归、地黄四剂止渴.所以使用人参、黄芪来补气,当归、熟地养血.



八珍汤《正体类要》(补益剂:补气)
[组成] 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解] 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 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 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 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 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 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 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八珍汤主要的功用也是补益气血的~
发表于 2010-4-6 07: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叶黄芪汤  《医宗金鉴》
  人参    黄芪    煅石膏    半夏    麦冬    白芍    川芎    当归    黄芩    生地    甘草    竹叶    生姜    灯心草
  功用:滋阴生津清热
  主治:有头疽,热甚口渴者
更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芩而痊~

黄芪与补中益气汤老师有说过都是补益胃气的最好良药~而这个人又是右手关脉数正是对应胃经与脾经~这人的患毒作渴应是胃气很亏引起的~
发表于 2010-4-6 07: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溃后口干,遇劳益甚.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患者服用之后症状得到控制,换方黄芪六一汤~
这应也是胃气非常亏虚,又拢心~心气也不是非常足~所以要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治疗~
而最后又用黄芪六一汤~所有这人主要的应是胃气亏引起的~
发表于 2010-4-6 07: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的我这样理解对否~丹丹指点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1: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哗!牡丹好认真啊。解释的好。可以多多思考,多多收益。渐渐看的病案多了,对药物就更加了解了。
发表于 2010-4-9 21: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六味地黄丸 于 2010-4-9 21:15 编辑

21案
脉数为阳,脉实为内热有余。
面上生疮,红热且痛
心其华在面,“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应该是心经有热,且热盛吧?
结合牡丹搜出来的原方说明
也可证实这一点
六味在想一个问题
这个时候是三焦有火
用金银花、连翘、栀子贴左侠溪和左液门也应该有效
同时心经左原穴贴麦冬
再处理右少泽穴效果应该更佳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7-22 14:44 , Processed in 0.0542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