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 张子和曰∶初虞世言,凡渴疾未发疮疡,便用大黄寒药,利其势使大困,火虚自胜,如发疮疡,脓血流漓而消,此真格言也。故巴郡太守奏三黄丸,能治消渴。余尝以隔数年不愈者,减去朴硝,加黄连一斤,大作剂,以长流千里水煎五七沸,放冷,日呷之数百次,以桂苓甘露饮、白虎汤、生藕节汁、淡竹沥、生地黄汁,相间服之,大作剂料,以代饮水,不日而痊。故消渴一症,调之而不下,则小润小濡,固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亦旋饮旋消,终不能沃膈膜之干;下之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张子和关于消症的治疗说了后面的这一段话。初虞世说,但凡渴病没有发疮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大黄这样的寒药,壮大寒凉的气势使得病势受困,火势虚弱之后自然就能够痊愈;如果是引发疮疡,疮疡发到脓血淋淋之后就会变成消症,这真是金标准。所以巴郡太守用三黄丸就能够治疗消渴。我曾经也用三黄丸减朴硝,加黄连一斤,大剂治疗一个患消渴数年的病人,用在长江里奔流了千里的水煎药,然后放冷,每天用呷的方法把药物喝掉。然后用桂苓甘露饮、白虎汤、生藕节汁、淡竹沥、生地黄汁,大剂交替地当水服用,没过几天就痊愈了。所以消渴这样的病症,如果仅仅去调理而不用下法,那种小小濡润不能够消灭火力上炎的势头;如果用下法而不去调理(濡润),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情况,怎样都不能泽润干涸的膈膜;如果用下法濡润法,却不去适度减轻自己对于肥甘厚腻事物的热爱,不去减少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节制自己的喜怒,就算是一度被治愈,也会复发。如果能够下法、濡润法和精神调理都做到的话,消渴这种病也不是那么难以治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