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云虹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人小便短少,尝试鱼际穴

[复制链接]

38

主题

0

好友

8248

积分

在线时间
26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5-1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11#
发表于 2010-8-3 07:41:17 |显示全部楼层
足太阴脾经(共21穴)
   1.经脉循环: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趾关节向上行至内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与心经相接。

2.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3.主要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 隐白 Yǐn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2) 大都 Dàdū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胀。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3) 太白 Tàibái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注为“输”;脾经原穴。
(4) 公孙 Gōngxūn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配伍] 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参考资料:
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5) 商丘 Shāngqiū
[定位]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行为“经”。
(6)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
(7) 漏谷 Lòugǔ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1~1.5寸。
(8) 地机 Dìjī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配伍] 配三阴交治痛经;配隐白治崩漏。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经郄穴。

(9) 阴陵泉 Yīnlíngquán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10) 血海 Xuèhǎi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配伍] 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曲池治瘾疹。
[刺灸法] 直刺1~1.5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48

积分

在线时间
26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5-1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12#
发表于 2010-8-3 07:42:10 |显示全部楼层
(11) 箕门Jìmén
[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配伍] 配太冲腹股沟疼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12) 冲门 Chōngmén
[定位]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主治]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13) 府舍 Fùshě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主治] 腹痛,疝气,积聚。
[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14) 腹结 Fùjié
[定位]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 腹痛,泄泻,疝气。
[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15) 大横 Dàhéng
[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16) 腹哀 Fùāi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配合] 配气海治肠鸣。
[阴作]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17) 食窦 Shídòu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附注] 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18) 天溪 Tiānxī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四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 胸胁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疼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19) 胸乡 Xiōngxiāng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三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
[主治] 胸胁胀痛。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0) 周荣 Zhōuróng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二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又,正当第一肋间神经。
[主治] 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满。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1) 大包 Dàbāo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解剖] 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主治] 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配伍] 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48

积分

在线时间
26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5-1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13#
发表于 2010-8-3 07:42:49 |显示全部楼层
足阳明胃经(共45穴)
 
 
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处,再向后沿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上关,沿发际,到达前额(前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过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盘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剂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要病候: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3.主治概要: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 承泣 Chéngqì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配伍] 配太阳治目赫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2) 四白 Sìbái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配伍] 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3) 巨髎 Jù1iáo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4) 地仓 Dìcāng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5) 大迎 Dàyíng
[定位]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主治]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配伍] 配颊车治齿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6) 颊车 Jiáchē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 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
(7) 下关 Xiàguān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配伍] 配翳风治耳疾。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8) 头维 Tóuwéi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解剖] 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1寸。
[附注] (1)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2)《甲乙》禁不可灸。
(9) 人迎 Rényíng
[定位]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解剖] 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主治]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配伍] 配大椎、太冲治高血压。
[刺灸法]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附注] (1)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2)《甲乙》:禁不可灸。

(10) 水突Shǔitū
[定位]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解剖] 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配伍] 配天突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直刺0.3~0.8寸。
(11) 气舍 Qìshě
[定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解剖] 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 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配伍] 配水突治瘿瘤。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12) 缺盆 Qūepén
[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配伍] 配肺俞治咳嗽。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附注] 《图翼》:孕妇禁针。
(13) 气户 Qìhù
[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
[配伍] 配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4) 库房 Kùfáng
[定位]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配伍] 配屋翳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5) 屋翳 Wūyì
[定位]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天宗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6) 膺窗 Yìngchuāng
[定位]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屋翳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7) 乳中 Rǔzhōng
[定位]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附注]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18) 乳根 Rǔgēn
[定位]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
[配伍] 配少泽、膻中治乳痈;配少泽、足三里治乳少。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9) 不容 Bùróng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 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病。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20) 承满 Chéngmǎ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寸。
(21) 梁门 Liángmé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22) 关门 Guānmé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配伍] 配足三里、水分治肠鸣腹泻。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23) 太乙 Tàiyǐ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 胃病,心烦,癫狂。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48

积分

在线时间
26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5-1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14#
发表于 2010-8-3 07:43:37 |显示全部楼层
(24) 滑肉门 Huáròumé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胃痛,呕吐,癫狂。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25) 天枢 Tiānshū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1)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
(26) 外陵 Wàilíng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腹痛,疝气,痛经。
[配伍] 配子宫、三阴交治痛经。
[刺灸法] 直刺1~1.5寸。
(27) 大巨 Dàjù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配伍] 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1~1.5寸。
(28) 水道 ShuǐDào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刺灸法] 直刺1~1.5寸。
(29) 归来 Guīlái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 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1~1.5寸。
(30) 气冲 Qìchōng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
[配伍] 配气海治肠鸣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冲脉所起。
(31) 髀关 Bìguān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解剖] 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配伍] 配伏免治痿痹。
[刺灸法] 直刺1~2寸。
(32) 伏兔 Fútù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解剖] 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配伍] 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1~2寸。
(33) 阴市 Yīnshì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腿膝痿痹。
[刺灸法] 直刺1~1.5寸。
(34) 梁丘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1~1.2寸。
[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
(35) 犊鼻 Dúbí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解剖] 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配伍] 配阳陵泉、足三里治膝痛。
[刺灸法] 向后内斜刺0.5~1寸。
(36) 足三里 Zúsānlǐ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1)足阳明经所人为“合”。(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3)参考资料:1、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2、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3、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4、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犊鼻位置好象不准?)
(37) 上巨虚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里、气海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大肠经下合穴。
(38) 条口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1~1.5寸。
(39) 下巨虚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小肠经下合穴。
(40) 丰隆 Fēnglóng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解剖]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风池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
(41) 解溪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 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配伍] 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42) 冲阳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配伍] 配大椎、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43) 陷谷 Xiàngǔ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主治] 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配伍] 陷谷、上星、囟会、前顶、公孙、治卒面肿。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注为“输”。
(44) 内庭 Nèitíng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45) 厉兑 Lìduì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主治] 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配伍] 配内关、神门治多梦。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48

积分

在线时间
26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5-1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15#
发表于 2010-8-3 07:45:00 |显示全部楼层
冲脉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

2.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3.交会腧穴:会阴、阴交(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盲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48

积分

在线时间
26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5-1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16#
发表于 2010-8-3 07:46:11 |显示全部楼层
督脉(共28穴)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2.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3.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1) 长强 Chángqiáng
[定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 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 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配精官、二白、百会(灸)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 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2) 腰俞 Yāoshū
[定位] 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 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 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 配膀胱俞(灸)、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 腰阳关 Yāoyángguān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配伍] 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4) 命门 Mìngmén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 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5) 悬枢 Xuánshū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
[配伍] 配委中、肾俞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6) 脊中 Jìzhōng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治癫痫;配肾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 斜刺0.5~1寸。
(7) 中枢 Zhōngshū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主治] 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配伍] 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溪治腰脊痛。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8) 筋缩 Jīnsuò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配伍] 配角孙、瘛脉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治癫痫;配水道治脊强。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9) 至阳 Zhìyáng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配伍] 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神门治心悸、心痛。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0) 灵台 Língtái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配伍] 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配合谷(泻法)、委中(放血)治疔疮;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配身柱、至阳治背痛;配胆俞、阳陵泉、太冲治黄疸。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1) 神道 Shéndào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五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配伍] 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悸;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2) 身柱 Shēnzhù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配伍] 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治癫狂痫;配风池、合谷、大椎治肺热、咳嗽;配灵台、合谷、委中(泻法)治疔毒。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3) 陶道Táodào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痠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配伍] 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配合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8248

积分

在线时间
26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5-16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3605
帖子
3246
UID
8757
17#
发表于 2010-8-3 07:47:17 |显示全部楼层
(14) 大椎 Dàzhuī
[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配伍] 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5) 哑门 Yamén
[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 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 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16) 风府 Fēngfu
[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 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 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配伍] 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17) 脑户 Naohù
[定位] 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 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配伍] 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18) 强间 Qiángjiān
[定位] 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解剖] 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 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19) 后顶 Hòuding
[定位] 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解剖] 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 配百会、合谷治头顶剧痛;配外丘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颔厌治风眩;配率谷、太阳治偏头痛;配风池治脱发。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20) 百会 Baihuì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配伍] 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回旋灸)主治炎症。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21) 前顶 Qiándi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0.5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处。
[主治] 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配伍] 配前顶、后顶、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22) 囟会 Xìnghuì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配伍] 配玉枕治头风;配百会治多睡;配头维、太阳、合谷治头痛目眩;配上星、合谷、列缺、迎香治鼻渊、鼻衄;配前顶、天柱、本神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血海、支沟治血虚头晕。
[刺灸法]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
(23) 上星 Shàngxī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 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香、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24) 神庭 Shéntí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解剖] 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配伍] 配行间治目泪出;配囟会治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治癫痫呕沫;配水沟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配太冲、太溪、阴郄、风池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25) 素髎 Sùliáo
[定位]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解剖] 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主治] 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合谷治鼻渊。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26) 水沟 Shuigōu
[定位]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配伍] 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27) 兑端 Duìduān
[定位] 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主治] 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配伍] 配本神治癫痫呕沫;配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止齿龋痛。
[刺灸法] 斜刺0.2~0.3寸;不灸。
(28) 龈交 Yínjiāo
[定位]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解剖] 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
[主治] 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配伍] 配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治口臭难近;配上关、大迎、翳风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 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5-23 10:20 , Processed in 0.0663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