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标题:
“伤寒”名称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天灵宗宗主
时间:
2013-1-27 09:36
标题:
“伤寒”名称解
中国,是先天离卦地区。
中国人,具有离卦的典型特性:遵循传统,遵循圣人。
问:没有圣人怎么办?
答:创造一个。
在中医学领域,原本黄帝、岐伯、雷公等人,最有可能成为医学的圣人的;然而,记录他们医学理念的《黄帝内经》,寻常人根本看不懂,更难以照着模仿来用。所以,后世的学医者,虽然把《黄帝内经》捧得很高,但是实在没办法从其中得到什么,于是,自然而然,也就只是口头上赞扬它如何如何,实质上,在心底里,是不把它当什么回事的。
与《黄帝内经》相比,汉代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就更能够得到众多学医者的欢心了。原因无它:这本书里记录了大量的方剂,且是: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剂-----先不管用的准不准,用后的效果如何,至少有一点:只要识得几个字,那么,就可以照着去用的----对照着症状,就能开出处方来。----完全不象《黄帝内经》那样的书籍,读起来云里雾里,读不懂不说,就是好像懂了,那书里也没介绍具体的处方,让人看到别人的症状,根本开不出处方来,不知道如何办才好。
很显然,与《黄帝内经》相比,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显然更得历代学医者的欢心----于是,在张仲景去世几百年后,在中医学需要创造一个圣人之时,张仲景被某个学医者(忘了具体的名字了)贴上了“医中亚圣”的标签,推上了中医学的“亚圣”之位;又过了几百年,进一步被贴上了“医圣”的标签,被推上了中医学的“医圣”之位-----从此,稳居这个医圣的位置,为历代中医学信徒与学医者敬仰与膜拜。
在中医学几乎走入坟墓的今天,张仲景稳居“医圣”的位置,在众人的眼里,益发地光芒万丈----连带着他著的《伤寒杂病论》,其功效也被无限地放大-----放大到:包含一切疾病的地步。------在现代,经常有所谓的大师、专家,口出狂言,扬言《伤寒论》能够通治一切疾病,所有的发烧之类的疾病都属于伤寒,所有的杂病都属于伤寒之类-----完全无视中医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温病流派,其用药与伤寒论完全背道而驰,但照样治好很多疾病;也完全无视,中医还有许多极有特色的地方医学,其处方用药,也跟《伤寒论》相差十万八千里。
现代的许多大师、专家之类,利用张仲景的“医圣”的头衔,利用离卦地区众人崇拜圣人的特性,偷换概念,把“伤寒”的概念无限扩大-----所造成的后果,便是中医的处方用药水准,越来越差,中医的学徒,辛辛苦苦学上多年,却根本治不好几个疾病------说句不好听的:任何人,在本论坛,随便的学一些寻找疾病的根源、外治、食疗之类,治病的水平都远远超过辛辛苦苦学中医多年的专业学子。----这绝非自夸,来这论坛的人,许多都是找过很多中医专家的治疗的,对比一下,自己学医后的治疗效果,与以往求医的效果,立即就可以得到证实的。
这里没有任何贬低专业的中医学子的意思----事实上,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是:看到太多的热爱中医者以及专业的中医学子,在所谓的一些大师的指引下,盲目地把《伤寒论》给无限夸大,从而走入学中医的歧途,白白地浪费年轻的美好时光,我实在有点看不下去。所以,打算好好地给大家指出“伤寒”两字的准确含义,以及《伤寒论》的适用范围。
“伤寒”两字究竟何意,当然不是我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这需要从《伤寒论》的原文上去找,看看张仲景自己究竟是怎么会说的。
《伤寒论》第二卷伤寒例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注:看这一句,“冬时严寒”,已经明确说明“伤寒”的寒就是冬天的寒气,也就是五运六气里的太阳寒水之气。而“伤寒”呢,是因为“触冒之”,也就是人若是体表固密,那就不会被寒气伤到;而若体表不固密,那就会被寒气伤到了----这被寒气伤到的疾病,“乃名伤寒耳”。这句话把“伤寒”的含义,以及《伤寒论》这本书的方剂的适用范围交待的再清楚不过---现代的大师总是自诩把《伤寒论》倒背如流,可是,这么明显的伤寒的含义以及伤寒论方剂的作用范围,如何就看不到呢,竟然向年轻的中医学子胡乱宣称伤寒包含了几乎一切疾病或者一切发热性疾病之类的,把好好的年轻人引向歧途。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注:看这一句,张仲景已经明确说明,世界上的疾病,可不仅仅是伤寒,而是,春气温和能够为疾病;夏气暑热能够为疾病,秋气清凉能够为疾病-----冬天的伤寒,不过是众多疾病中的一种罢了
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注:上面张仲景写了,四时的气息都能够造成人生病。那为何要单独为伤寒写一本书呢,理由这句已经交待的很清楚了,是因为张仲景认为:四时疾病,这伤寒最厉害,“最成杀厉之气也”。张仲景是长沙太守,生活在先天坎水之地;伤寒的寒气,是后天坎水的,后天太强,会把先天坎水给收编了,给先天坎水造成灭顶之灾,所以,张仲景认为伤寒这病最厉害;---温病流派在江浙诞生并繁荣,江浙是先天离卦之地,所以,对于夏气暑热造成的疾病,会更为害怕些;套用站在张仲景的话,温病流派的书籍就该写“以伤暑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了。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注:很有可能这句话让现代的所谓大师认为伤寒能够通治一切疾病的,而完全忽视上面张仲景对于伤寒的清楚交待。却不知道,这句话里张仲景交待的更清楚:冬天伤了寒气立即生病的,是伤寒;如果伤寒气,没有立即生病,那么,到了春天生病,已经不是伤寒了,而是温病;而到了夏天发病,也不是伤寒了,而是暑病-----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其实很简单:寒气袭人,立即生病,当然是伤寒的范畴,需要驱寒之类;而没有立即生病,其实并不是寒气多严重,而是寒气多,影响了脾了----冬天土太过,脾本能地强些,所以即使受到寒气影响,也只是稍微差些,而不会立即表现出疾病来;但冬天脾受了寒气的影响不够强,到了春天,人体内热外发的时候,地火明夷就不容易形成,于是,人就容易发烧之类的;到了夏天,水很多,脾更受抑制,于是,离火更是大量在外,甚至可能失控,演变为暑热的疾病的----这春天的温病与夏天的暑病,仅仅是冬天寒气较多,使得脾亏的结果,而并不是寒气太多的问题----这时候套用伤寒的方剂,却除寒,恐怕会让患者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所以,哪能认为《伤寒论》通治一切疾病或者一切热病呢,这种认识,简直就是杀人不用刀的。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复大寒;夏时应大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注:辛苦之人,就是吃不饱穿不暖或做重体力活的人,这样的人当然冬天容易受寒,导致脾亏,以至于到春夏,控制不住体内的火气,产生疾病。这句提到“时行之气”,就是现在的流行病一类的。不过,张仲景对于流行病的认识很不到位的-----大家学习五运六气,知道现在是丑月,空气中充满了太阴湿土的光子,自然也有相应的太阴湿土的病毒产生,作用于人,于是产生流感或甲流之类的。现在也是火不及月,对应的也会有相应的疾病,比如,本月鼻子出问题的人多----张仲景只观察到了有流行病这个现象,他不清楚这是时间产生的,而把这种现象理解成“夏时应大热,而反大凉”之类导致的----虽然张仲景被推到“医圣”这个位置,但是,大家任何时候都要记着,他的真正职业是长沙太守,是当官的,对于中医学,基本上就是学徒级水准,所以,不要把他的每句话都当作圣旨一样的,认为只要他说的就肯定对的。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
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
注:这句再次交待了“伤寒”的本质含义--霜降以后、春分以前,正是一年中太阳寒水主气的时候;且“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也就是还有直接的受寒的情况,这两者共同成立,才能够称为“伤寒”;也就是《伤寒论》这本书讨论的,就是寒气(太阳寒水)导致的疾病。《伤寒论》里的方剂,处理的也只是这种寒气导致的疾病,其它情况都不能适用的
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
注:张仲景注意到,在冬天,容易“伤寒”的时节,还有其它的疾病发生。照例,由于不懂五运六气,他把这大冬天的出现非伤寒内疾病解释为气候反常导致的,而不知道,这其实是五运六气的时间导致的缘故,比如今年,壬辰年的丑月,先有脾伤在先,遇到丑月,就格外容易出现流感---与气候反常没直接关系。张仲景注意到在“伤寒”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非伤寒的疾病,所以,特地做了交待,这些疾病不能用伤寒的方法论治,“为治不同”,那种一天到晚自诩把《伤寒论》倒背如流却妄称伤寒能够通治一切疾病的,不知道咋背的书,张仲景自己都写的这么明明白白的内容,怎么就没看到呢
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注:所谓冬时伏寒,变为温病,根本因素是脾亏,无法制约相火----张仲景观察到了辛苦的人冬天容易受寒,而春夏极其容易发生温病,所以,才这么猜测伏寒变温的---前面说过,张仲景的真正水平,确实是学徒级别的,对于中医,有太多的地方没有认识到,所以,他的这种伏寒变温,仅能看看而已,而不能真的认为寒气潜伏着,甚至以为除掉寒气就能治这温病的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注:张仲景对于疾病的观察,是很细致的;只是由于对于中医理论的掌握不够深刻,所以,很多东西,也只能从症状上描述描述了,比如,伤寒之类的疾病,冬天居多,但是,春分与秋分之间,有时候也有跟伤寒类疾病几乎一样的情况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不知道,于是说,“天有暴寒”,其实根本不是如此的。辰戌为太阳寒水,辰月是阴历的三月,戌月是阴历的九月,在春分和秋分之间,这两个月份,是很容易发生寒气的疾病的,所以叫“时行寒疫”----本质上与伤寒的疾病一样的,自然,《伤寒论》的处方也能够借鉴来用
从《伤寒论》的原文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了“伤寒”两字的含义了----甚至,比张仲景本人更为清楚。
作者:
麦冬
时间:
2013-1-27 09:52
就像国学里的《老子》也是写的云里雾不好懂,而《论语》一句一句好搞很多。
作者:
yuan5531
时间:
2013-1-27 11:41
再次学习 原来人大都如此 只求结论 不求甚解
作者:
acdseer
时间:
2013-1-27 15:49
还是老师好,敢于怀疑,有理有据,为我们解惑。
赞成!
作者:
春之灵
时间:
2013-1-27 17:57
寒气袭人,立即生病,当然是伤寒的范畴,需要驱寒之类;而没有立即生病,其实并不是寒气多严重,而是寒气多,影响了脾了----冬天土太过,脾本能地强些,所以即使受到寒气影响,也只是稍微差些,而不会立即表现出疾病来;但冬天脾受了寒气的影响不够强,到了春天,人体内热外发的时候,地火明夷就不容易形成,于是,人就容易发烧之类的;到了夏天,水很多,脾更受抑制,于是,离火更是大量在外,甚至可能失控,演变为暑热的疾病的----这春天的温病与夏天的暑病,仅仅是冬天寒气较多,使得脾亏的结果,而并不是寒气太多的问题.
作者:
幸福盈盈
时间:
2013-1-27 19:10
说句不好听的:任何人,在本论坛,随便的学一些寻找疾病的根源、外治、食疗之类,治病的水平都远远超过辛辛苦苦学中医多年的专业学子。----确实是的,跟老师学了一个多月,明白了很多东西,虽然原理很多还是不太了解,相信经过3年的学习,一定会脱胎换骨的,当然现在虽然才学了一个月,但经过大量的帖子,老师的书籍,上课的知识,已让自己的体质,逐渐好起来啦,并有了正确的保健知识,真的很幸运呀。
作者:
xab888
时间:
2013-1-27 19:51
老师说的太好了。中医界要是能多几位像栾博士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出现,何愁不能发扬光大啊!
作者:
徐许
时间:
2013-1-27 21:52
按老师所讲,张仲景是官不是医,学习中医还是要以黄帝内经为经典,古代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读书人的梦想,张仲景身处乱世都做到了,而且自己活了一百多岁,值得我们崇敬,但学习中医 振兴中医,我们还要紧跟老师的课程,吃透理论勇于实践,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传承,但发展是要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医发展了几千年,流派众多,虽都源自黄帝内经,但始终缺乏一统江湖的领军人物,现在我们好像隐约可以看到这个人物就要出现了,我们期待着。
作者:
凤舞天下
时间:
2013-1-27 23:07
我就是那个找过很多中医专家失望之时来到论坛的,真的是一对比就高低自现,老师的理论才是真真地治病治人地!
作者:
福气好
时间:
2013-1-30 18:21
栾老师,各位同学,我现在怀疑“张仲景”应该是“症状经”。不知可否。
作者:
雨小八
时间:
2013-2-2 18:13
自从认识了老师,感觉这是我生命中最幸运的一件事情,宝宝去年年头开始就有扁桃体肥大,总是反反复复,一直都没有好过,看过不少医生,不管是中医,西医,都是 一个结论,要么开刀,要么就吃药看看。但都没什么大的效果,让人无语。老师也曾说过,很多人都是久病成良医。虽然不是自己生病,但是为了孩子,还是慢慢的翻看一些书籍。好在认识了老师,宝宝上次发扁桃体,通过贴穴位的方法治好了。后来又买了老师的书籍,感觉真是受益匪浅。虽然才刚开始学习,但是老师是良师,会好好学习的。再次感谢老师的出现!!
作者:
雨小八
时间:
2013-2-2 18:21
雨小八 发表于 2013-2-2 18:13
自从认识了老师,感觉这是我生命中最幸运的一件事情,宝宝去年年头开始就有扁桃体肥大,总是反反复复,一直 ...
谢谢老师,会买回来看看的。
欢迎光临 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http://luanboshiys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